论自由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dMcfWp4utwbYlcQ6xkUQ9byp9orw6yeSTJhibb2hLMicsfibL0ceHGOU5Se5tic78ty197wsnz7q8GMw/0";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份对自由的追求诚然另我们感动,但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尽停留在感动上,那么理性之花就难以结出硕果。在当下的纷繁复杂中,什么意味着自由了,自由的价值又从何体现了?**自由的魅力不是某种普遍深刻的归纳,而是无数生动缤纷的演绎。**复杂环境下,本文带你跨界自由的演绎关于自由的思考。

自由在任何情景下,都有一个核心概念-就是选择权。 它首先是一个政治上的概念。这里的自由分两种,一种叫积极自由,一种叫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是一个人生下来可以选择做某事,而消极的则是指一个人可以选择不做某事。积极自由的表现可大可小,有的说一个人出生需要有生存权,受教育权。有的说人生来就要平等, 可以做任何其他人能做的事情。像后者那样比较强烈的积极自由, 就是西方政治左派的基础。 而消极自由,则强调不应该存在一个强制力干预别人做某事,或者说人天生有不受干预的权利。 消极自由是英美政治体系的基石,也是西方政治右派思想的基石。

自然界里也有类似自由的概念。 这里的自由更加类似于物体可以不受约束的改变的属性。比如物理机械运动里面的自由度就是指在某个方向上物体可以改变运动状态。 生物里的自由则体现在生物变异的任意性,在生物进化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因此,自然界的自由更加类似于刚才说的消极自由。如果一个自然系统的自由度高,是说它包含较多的自由元素,其活动不受太多约束。这也是刚才说的消极自由的内涵。

消极自由在某种程度反映了自由的真谛,因为它是维持复杂系统机体纠错的基础,复杂系统内部的大量自由元的自由竞争,使得系统可以任意的适应复杂的情况,具有反脆弱性(可参考本公号之前的文章-无常世界的生存竞争)。因而对消极自由的保证是进步之源。最典型的是人类历史。那些发展最好的,就是提供一种良好的机制保障系统内的自由度不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消磨的。当然,自由度的个数不等于人数,当一个人被压迫到生存线或者被某种东西挟持,它就不算数了。管理者只有一件事该做,就是打击试图减少体系自由度的力量。

自由放任的理念不止应用于市场经济,也适用于教育。我经常发现那些毫无计划,对子女自由放任只在大方向进行引导的父母比那些实行精心保护政策的,培养的孩子更健硕,更聪明灵活,更能适应复杂情况。 因为错误中的学习永远大于指导下的输入,我们只需否定那些最致命的错误,其余的让他们自己去开发。 这也是东西方教育观的区别之一。

国人大多数不懂的,是文艺,市场,科学,存在内在同一性-那就是对个人意志的不干预。你干预了个人交换的意志,也就没有自由市场,干预了个体的思考也就没有了文艺,叫个体去为国家科技服务而不是仰望星空也就没了科学。这些事情是纯纯粹粹的个人意愿而与任何其他无关,失去了内涵,这些都只是名词而已

为什么积极自由不可靠? 因为自由的真正含义是选择权,而选择背后是责任。因此具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准备和能力才是自由的前提。积极自由想要说,我天生应该有什么, 事实上, 这些人多想要自由的好处,而想不到自由的沉重含义,比如一个人要午夜狂欢的自由,却想不到打扰邻里造成的后果,最终这样的自由造成的只能是组织自身的破坏。 消极自由的拥护者有一种出于个人的本心与自己立约的道德感,一定程度亦是与神立约。所以他会极为谨慎的应用这种自由。因为谨慎,而成全了自由。

什么叫做订立契约了,下面先举几个例子。

比如你拥有辩论的自由,但真正自由的辩论是只在双方在同一高度,真正想解决问题时有意义。立场不同的人辩论毫无意义,最终必成撕逼。

于是自由的论者会首先想着在气度上胜过对方,把争辩当作学习新知识而不是传播陈词滥调的过程,这份态度就是订立契约。

再比如你拥有阅读的自由,但真正自由自在的阅读者会注意:网络阅读可以达到极为广泛深刻,但很多时候我们把它狭隘化成微信快餐而进入了陷阱。这类东西所消耗的能量极小,更容易进入,而获得了优先级。而那些有深度的东西被屏蔽了。

突破能量壁垒,强化正确的优先级的过程,就是订立契约的过程。

比如你拥有交朋友的自由,自由人间的自由联盟,共享着这样的观念 “生拉硬扯,刻意讨好得来的,那不是人脉。跪舔得来的友谊是虚幻的,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可,同层次的相互欣赏,才是人脉的基础。“

因此,自由的人交朋友的前提是先在一个领域成为成功者。这走向成功的过程,就是与自己订下的契约。

摩西为犹太人与上帝立了约,于是犹太人自由了。 自由的内涵在于契约,契约主动限制自己,却得到更多的选择权。

/pic/1_ibIRgovtUVicVH2YxYwBv6olVicESA.png
图: 引领犹太人出埃及的摩西。 摩西和耶和华在西奈山约法10章,成为犹太教的基石。

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站立起来的过程。而这站立起来的过程,便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是把消极自由的思想应用于自身。

罗辑思维的第二季的中心话题就是谈是现代化的本质,而其答案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从身份社会的小共同体,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人与人秉持何种心法相处,影响合作的可能方式,从而影响国运的兴衰。而个人的成长也是类似的过程,从少年时的质朴到成年后的纷繁,我们随着时间有了越来越多的欲望与考量,需要统筹的不同领域也越来越多,我们做为个人,要面对社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领域间游刃有余了?

有一种方式,是类似皇权社会的方式,我们选择一个目标,不论这目标是名,是利,是爱情亦或其他什么具体的东西,然后这一段时间为此而牺牲其他的目标,在遇到冲突的价值时,将以此目标设为最高优先级,然后清晨靠着鸡血去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晚上靠着鸡汤去抚慰那些为了这个目标而放下的念头。过着这样生活的人,牺牲健康去赚钱,又拿钱来买青春,在该谈恋爱的季节里过着苦行僧的日子,又到了年老再去找情人,就像皇权的更迭,最初收紧,之后是放纵,然后又是收紧,如果说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那么如果你的若是选择了这样的生活,那就是“成,欢乐寡,败,欢乐寡”。

不过从简单走向复杂,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由下至上的组织自己的欲望,先承认每个欲望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毕竟,我们的人生取决于我们的欲望,人生的大戏依赖于各色的欲望,若是丢弃了欲望,就没有那激励奋斗的红萝卜。我们先尊重每一个欲望,不管这欲望多么的不合规矩,然后再按照自己当前的情况,认清那些愿望能最大化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幸福,为这些欲望定下规则,这就是类似契约的东西,就像你每年都会订的新年计划,相当于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而你能不能执行计划,则是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执法机关。你指定的计划是否全面,是否考虑到了自己所有的欲望了吗?你能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执行自己订下的计划吗?如果你可以,你组织自己生活的方式就是基于契约的,而不是受制于一个外在定义的成功的,外在定义的成功标准指导的人生,也许在短时间能取得更大的物质成就,却难以将其转化为内心的幸福,而由内在契约支配的人生,拥有越挫越勇的韧性,也能感受到微小快乐的感召。

这里的欲望,与庄子所云的嗜欲深者天机浅中的欲望是同一个东西,关键在于“嗜”字,所谓嗜,就是不顾一切的追求,这就如同皇权,从头到尾,将整个人的能量集中起来,服务于一个目标,而天机,其实都是自己悟出的,是经过了许多内观自省才定下的规则,然后再尽力去执行的。当一个人被一个单一的目标绑架,他就失去了坐标系,也无暇审视自己当下的位置。

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别忘了,你的生命就反映在那些你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买过的东西,玩过的游戏中,而这些都是你的欲望,你为你的欲望定下的契约,追根究底还受制于你的欲望,你要想把握生命,你要管理的不止是欲望间的关系,那是契约的一部分。

还有就是你的欲望本身,你有的欲望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不是想借着满足这份欲望去填补某些更深更久的不足?

你的欲望是否是因为曾经的缺憾而萌发的?

你实现这个欲望,是否会是饮鸩止渴,会把自己带向更深的不满?

回答了这些问题,才算是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然后再去为你的那些纷杂的欲望制定规则和契约,并培养锻炼自己的执行力,带着被现代化管理体系着的欲望行走于这个现代化的社会。

尼采曾说“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重复这句话,细细想想,也如同以名花喻美人,是件很世故的事。当时若能从历史的兴衰中推出类似的道理,倒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也许那所谓的成熟,就如同中国搞了两千的超稳定皇权社会,熄灭了创新的火苗,磨掉了进取的个性,而真正的成熟,就如同民主社会,各种各样成功的方式,都能够在公平竞争中共存,然后借着契约主动限制自己的自由,以求得自我精神的丰收。

总结一下,从历史说到个人的选择,在从个人重新回到历史。透过复杂的棱镜,我们看到自由的意义在于自制,唯有与自我立约,方才算得上是自由的。审查这约定的过程叫做成长,执行这约定的过程叫做修行。自由是沉重的,唯有明白了其沉重的内核,我们才不会如托克维尔所说 “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厌恶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