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吸引力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cNgQicCibR6ibwkMNuvurFHBPu2aWYqAs624t9ibFyCpewVrz18zl14eg2uJt1mkZfKIVVJVOQPzicGyA/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谈谈吸引力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吸引力,但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年代。保持吸引力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世上已有那么多教授如何吸引别人注意的方法了,比如如何泡妞,比如如何营销,比如如何做PPT,甚至整个广告行业都建立在吸引别人眼球的基础上了。为什么我还要在这里谈吸引力?

吸引力的目标是要把你的观点传播出去,最好能扎进对方的大脑。要完成这一方式,有俩种方式,一是降低对方接受你信息时所需的注意力,最好要接受者能心不在焉半睡半醒间就能接受到自己所要传播的信息。这也是世上大多数关于吸引力的教程都在强调的。他们告诉你PPT上需要图片,广告创意需要走心。所谓走心,就是诉诸情感。

为什么鸡汤会传播的那么广,就是因为鸡汤文对大多数人是有吸引力的。读鸡汤不需要费多少脑子,而传播鸡汤又可以显示自己是个读书人。鸡汤获得吸引力的方法是让你不动脑,不进行批判性思考。我们甚至可以说,鸡汤啊,软文啊,本质上和广告所追求的认知模式是如出一辙的。

但不是所有的广告都是走诉诸情感这一条路的。还记得苹果1984的那个“老大哥”的广告吗?这种类型的广告,是要读者感到好奇的,是要传递一种思想的。所以说,好的广告也可以是一种艺术,而艺术与科学的魅力,都来自于激起吸引力的另一个来源“诉诸于我们天性中不可抑制的好奇心”。

对于依靠好奇心的吸引力,想要保持吸引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处在临界状态,你推销的事物最好具有天马行空般的长距关联,最好处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变位点附近。你的描述只求准确,而不求动人。让所描述的事物自由展开就好。这也是好的科学论文应有的特征。你的论文不应该是推销你的技术,(那种论文如同广告,是为了一个有限的目的)而符合科学精神的应该是勾起人们对你研究问题的好奇,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科学的探索与科普还是有所区别的。有太多的科普是标题党,是以偏概全,是靠着子虚乌有大发现来争取注意力的假大空。这些新闻,把科研文章的过程拿掉,只描述一个所谓的结果。这类文章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其实也是类似广告的。

而基于好奇心的科普,首先会普及的是科学之理念与方法,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在潜移默化中熏陶读者理性客观独立的思辨精神,有了这份立意,在行文的结构与逻辑中表现出这样的学养,以问题为导向,使读者读完你的科普文章,明白这篇文章想解答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至于这个问题是否能在这篇文章中说清楚,其实已无关大局。科普的目的就是要扩大我们认知的边界,让我们知道哪些knowable unknown。能做到这些的科普文章,是会吸引到具有好奇心的读者的。你也许会问,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猴子的求偶行为?要研究小老鼠走迷宫?科学研究为什么这么不务正业了。问出这种问题,你需要忘掉学校的学到的条条框框,重新唤醒你的好奇心。

将科普的道理推而广之,可以用来评价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更加不是为了一个答案,而是为了启迪思考。答案不在对错,在于让心智获得更多自由。如果你的作品只是在做图一时之快的好恶褒贬,只是想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只是想给读者一个安慰和鼓励,那么你就是消费品,你和读者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会结束的有限游戏。你作品的吸引力是类似广告的。而如果你带着读者走了一段路,却只是指出了路边的风景,没有说明要去哪,那么你的作品就能常读常新。如同红楼梦,数百年的持续不断研究不提,每个读者的对其的理解也随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变得复杂。若能做到这样,你的作品的吸引力是类似科学的。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到恋爱中,累觉不爱是因为你的另一半吸引你注意力的方法是让你在累的时候还会觉得他很不错,而不是让你对他或者你们共同的爱好刚到好奇从而不觉得累。七年之痒是因为你对你的伴侣失去了好奇心,而花时间去把自己变得在容易被接受是需要单方面花费心智资源的。而对彼此的好奇心却如同一种投资,是会从对方处收到意料之外回报的。所以说维持你在你另一半眼中的吸引力有俩种方式,一是持续的向对方打广告宣传自己的好,二是如苹果般自身足够的优秀,然后不时搞饥饿营销,吸引对方体验到你的好。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让你想传递的信息变得容易理解是没有价值的,但这个价值只是1后面的0,而让你所传递的信息能激起别人的好奇,这才是那个1,有很多有价值研究的文章,因为并没有说明白这项研究为什么重要,而没有被重视,也有许多好的艺术品文学作品,人们因为对其形式的.时代偏见,而没有及时欣赏到它,营销真正要做的,就是克服这种偏见,而不是去催眠观众。我们每个人都追求吸引力,也不可舍本逐末,也要警觉切莫陷入到“单线条的逻辑与简单信息”的局部最优里,成了阴谋论和段子的俘虏,被你当下就能得到的而不是你所努力追求的东西吸引。

欢迎关注 混沌巡洋舰 追寻自然界复杂下的简单,带你跨界学习各路干货

长按该图片,既可以扫描二维码,从而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pic/1_o853p8KdhKjRFnFHqV5guVftByt32g.png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 或东哥 grd3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