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解(二)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dN3BhMhibQd74CPPAg4kH95g8bl8DToj8yaX7YcibjWTFf5dv1yaZYL2tVnHCgfaKK8XQHhZnW7XUQ/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公众号与其他网络平台不得转载。
一)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下,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29)。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这篇文章中的庄子,似乎太积极了点,故而这篇文章,多了几分阴阳家的纵横捭阖,少了道家的逍遥物外,不为我说喜。但今天拿出,是想说说这篇透露出的思维习惯。
当你正常方式讲理行不通的时候,你可以反问,可以先给对方戴高帽,可以比境界,think out of box,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看家本领。君不见诸葛武侯舌战群儒时用的就是这几招。诸葛用在以一敌N时,尚且情有可源,可多少“平时袖手谈心性”的酸腐文人,说起大话来,也是比境界,难怪说书生都是百无一用了。所以说,对于智者,反语,倒彩,比境界,戴高帽,think out of box这以吊子武艺,都属于不得已而用之的类型,可以免除很多陈腔滥调,只有在有话不便直说时,才能使用,若没有分寸,会显得轻佻浅薄。而若是我们整个社会将这种辩论技巧当成一个值得推广的智慧,而不注重培养一种自由开放的言论空间,让每个人能够用正常的方式去讲理,让每个人都不必经常使用这些介于诡辩术的小聪明,那实在舍本逐末,弃上策而择下策。我们需要教育每个人都能够理性的接受他人的批评与指正,哪怕别人说的与自己意见相左,我们要锻炼每个人判断证据相关性,解读证据的重要性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限制言论。正是由于庄子生活在一个专制的年代,庄子才要用到这些技巧,自由的讨论不应该是充斥这倒彩反话的。这种智慧应该随着一个时代的消失走进博物馆,而不是在当今大行其道。
在我看来,上面说道的技巧,只能用于指出弊端,通过重新定义问题,来指出当前解法的缺陷,比如庄子通过天子剑的比喻,扩大了赵王的视野,从而使他走出了他的“局部最优”,可是拔高境界的方法,却不能用来提出问题好的解法。庄子没有通过他的言辞为赵王提出一套解决办法,他这番言辞的效果,多少也有些矫枉过正,这些赵王养的剑士,都被赵王杀了。这些人本可以成为赵国军队里的勇士,可是赵王信了天子之剑与庶人之剑的二分法,要天子剑,就把庶人剑都灭了,这可以说是不理性的,恐怕也是庄子始料未及的。我宁愿相信庄子劝谏赵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这些剑士在日夜搏击中的杀亡,而不是为了赵国的兴盛。可是上unintended consequence实在难以计量。
二)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①倏②,北海之帝为忽③,中央之帝为浑沌④。倏与忽时相与⑤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⑥。倏与忽谋⑦报浑沌之德⑧,曰:“人皆有七窍⑨,以视、听、食、息⑩,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个故事本来本用表明其“清净无为”、“顺物自然”的社会政治理想。故事本身启示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只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而在我看来,浑沌之死的原因,不在于开了七窍,而在于缺少处理视觉听觉味觉,却没有升级浑沌处理信息的大脑。
若只有信息的输入,却没有信息的压缩与分类,那么当海量信息瞬间涌入时,信息过载将变得不可避免。信息过载的后果是我们被过多的信息裹胁,觉得走哪一个反向都可以,就如同在两堆相同的稻草间徘徊的驴一样,找不到方向感,无法做出决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有浑沌的危险。我们倚靠着石器时代进化留给我们的大脑,装载着工业时代下的主流文化的“操作系统”,却接受着信息时代的各种宣传(例如软文)的狂轰滥炸,不得不在一地鸡汤与伪科学中去伪存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为浑沌的可能。当然这里的死,是指心灵的衰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莫扎特,而世上最可悲的就是有太多人的这个莫扎特很早就死去了。圣埃克苏佩里在人与大地的结尾这样说道。庄子中的这个故事,在当今的启示意义,莫过于警示每一个被开了七窍的“浑沌”,你们需要一套健全的元知识,来帮助你们对各种信息归档,有一个完善的价值观,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在感官。
三) 呆若木鸡
纪渻先生替齐王养斗鸡,十天后王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有反应。”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应了。”
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这则故事,本来是用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但在我看来,这里为什么木鸡能不战而胜,是因为“耐心”,有耐心的人,不会为了竞争对手的bluff就临场变招,不会表现的来势汹汹。乔布斯传记中说道,“耐心,是乔布斯在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特点,他对一项工作并不急于求成,总是在慢慢打磨一项产品,并不急于推出,并且通过一些规章制度来限制工作人员急于求成,遇到难题也不会向员工妥协,而是会想办法正面解决问题,哪怕这样会延长产品的开发进度。”当乔布斯在80年代超预算研发Macintosh时,人们多半会说他有几分呆气,可正式这个呆气,成就了乔帮主。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做事要有耐心,如故事里的纪渻先生 领导更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如故事里的齐王,如此,方能做到天下无敌。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长按该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或东哥grd3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