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作文题目的思考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dHzicmeBnaWJEXr06CnkTXpWf0nRTxEzqDzLV9ibA3Bt281Uj6QJhFA5cEbibSXjLyVpcXiaYpiawUPfQ/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公众号与其他网络平台不得转载。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

每年六月初,都会有类似的剧目上演,吐槽各地高考作文题,期待各路大神的0分作文,之后是分享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然后是叫知名作家去写高考同题作文。这样的套路一年又是一年,在这个国家吐槽是最自由的,但调侃之后,却没有一点进步,同样的剧目明年依旧上演。这无疑是可悲的,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我看来,高考作文题目已经被附加了太多不该其承担的寓意。本来,高考作文题只是一个考察考生能否写好论说文的一个方式,考察的是说理的功力。因此高考的作文题目应该是贴近生活的,要不论城市农村的考生都有话说,还要能预设一定的思考的深度与广度,让有潜力的学生能充分的展示自己。

中国由于城乡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加上多年来语文教育上的系统性缺陷,拿中国的高考作文题和法国比较,是没有建设性意义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求高考作文题目变成法国那样,需要先广泛的构建重视思辨与哲学的文化环境,要先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加入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学科的诸大师的经典篇章,要提升广大基层教师的教学与自身的写作水平与思想境界。而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

但当前,高考作文被政治需求所绑架,高考作文中要表现时代精神,有成为政府隐形宣传喉舌的趋势,比如今年北京卷的题目“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全国卷的“当代风采人物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老王,爱岗敬业,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除了时代精神,高考作文还被道德观绑架,比如女儿举报老爸,这种把道德楷模变成常规的做法会带来虚伪在孩子心中扎根,要考生说一些他们自己都不一定相信的话,只会助长谎言的泛滥。四川卷““老实的聪明,聪明的未必真聪明”也是类似的问题。

绑架高考作文的另一大因素是社会流行的鸡汤语录,这样的题目,选择一个可以出现在鸡汤体中的小故事,要求考生借题发挥,抒发一段所谓的人生哲理,但这些所谓的道理,多是人云亦云,没有切身的体验。比如安徽卷的“蝴蝶翅膀颜色 – 一位老师让学生做实验,在显微镜下看蝴蝶,一开始都以为蝴蝶是有颜色的,但在显微镜下蝴蝶都是没颜色的。蝴蝶的翅膀是没有颜色的,但因为有特殊的结构,在阳光下会显示出五颜六色。”根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 山东卷的“丝瓜藤和豆子藤缠在一起,小孩非要拆开,孩子的爸爸说:不要强行改变,要顺其自然,长大了一样能吃。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最欣赏的是浙江卷的题目“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这个题目,提供了两种相悖的观点,这两种观点没有明显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写作者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表的的观点位于光谱的那一端。这个题目对考生的入门要求不高,每个考生都会接触到别人写的东西,可以举自己父母的家信做例子,可以举同班同学的范文;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引经据典,立意高远。正符合低入门高上限的要求。

如果我们非要做对比,可以比较台湾的高考作文题 比如远方“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远方的憧憬,陶渊明为此构筑了桃花源,哥伦布为此勇渡大西洋。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远方在召唤?也许是一种向往的生命形态,也或许是一个人生的目标。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论说、记叙、抒情皆可。”这个题目更加开放,桃花源与新世界的对比,搭起了这个题目的两翼,远方的召唤正契合17、18岁青少年的心境,他们这个年龄正是开始思考“远方”的时候,对有的人来说远方就是目标,是上一个好大学;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对宗教和社会的向往——这题目让大家有“一吐为快”的冲动。

再看一看美国SAT的作文题目“我们大家都以为出名带来幸福,似乎这是人们最向往的东西,我们相信不管以什么方法出名都是一种自我证明。但是,那些出了名的人士常常抱怨名气是一种可怕的负担。把出名当作成就,注定要付出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代价。”(克拉考夫斯基)是出名的人幸福还是不太出名的人更幸福?

这类作文题目设置的意图,其实与价值观的“对错”并无关系,只是希望通过一场自由的讨论,只要文章论证合理,什么样的观点都能得高分。其目地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得以将自己的愿望、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以此证明自己是一个具有思想能力的受教育者。

再看日本对外国留学生出的作文题目“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出现了“科学不一定就带给人类幸福”的言论。在此必须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科学”,拥有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两方面的意义。以此为题,论述科学与人类幸福的关系。” 这样的题目,只要科普做的好,大家都会有话说的,而能否说的通顺连贯,观点之间是否环环相扣,论据是否充分以及对论据的分析是否简洁有力,却需要很深的积累方能达到。

其实,作文题目应该适应当下的变化,但要适合的是普世的价值与趋势,而不是具体的宣传口号。比如我另一个很欣赏的台湾作文题–专家“现代科技进步,文明发展快速,任何知识学问的数量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古代,分工、分门成了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博通一切,各类专家应运而生。”这种题目要所有的人都觉得想说点啥,却没有说明要说什么,这种不确定的状态,给写作者留下了无尽的余地。另一个台湾的作文题目是惑 “人生充满令人迷惑的人、事、物现象,孔子四十而不惑是大智慧,平凡的人可以“心向往之”,要求考生以《惑》为题作文,文体、文长不拘。”同样的平易近人,贴近生活又直逼着你去深思细虑。不刁难写作者,也不鼓励考生所熟话,而是找出考生心中都包含的知识网络中的中心节点,这体验了出题者的水平。出题者要了解学生,要能自觉抵制鸡汤的诱惑,寻找考生心中的“最大公约数”,让每一个人都愿意写作文,让其他观众高考作文题目的人能从考题中得到思考的启发。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pic/1_o853p8KdhKjRFnFHqV5guVftByt32g.png
长按该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