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读后感(最小派)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fdZrsJdOjC62NEYYGpI5mGzh1PvaiaGXhI3XEricMFhK3ECPegRDmZWcI1hUVIiaXZISPumGdY5HIicQ/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公众号与其他网络平台不得转载。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
之前的文章“浅谈大数据”还记得吗?今天带来一位大二物理系的读者Green的读后感想。浅谈大数据原文链接,长按二维码识别
最小派
有些科目十分难学,但是也有大神玩的很溜;有些长距离的跑步十分难跑,但是运动员也跑的看上去很轻松;有些时候很难静下来,但是总有那么一群变态,总是得道高僧般的安静。我认为他们都遵循了一定的规则(这里的规则是从事物的内在规律形成的),并且将恪守这些规则,养成习惯,将之内化。这些习惯往往有高于道德的约束存在,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律。
在《浅谈大数据——混沌巡洋舰》一文中,提到了大数据关注点。
“ 你的关注点,应该是能将数据统合的那根线,能使数据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上层结构。这里的关注点,说的是数据分析前的需求分析,你需要这些数据做什么,你对数据的直觉反应是否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完整全面的验证,没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拥有再多的数据也不过是一堆数字,如果一组排列整齐的感光器,而不是一个能分别美丑的眼眸。大数据,这个名词早已流行在当下。我也见过很多数据,也想尝试处理大数据,可是出了基本数据的平均值、方差、协方差等,我就束手无策了。郭瑞东同学的话给了我启发:
面对大数据,你要自己知道你需要什么?这才是具有复杂关系的大数据应该提出的疑问。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当然回答了最重要的问题之后,还有很多问题要回答。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从有到无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这个问题,你就可能连问题的概念也没有,甚至可以说,这个东西对你来说就是不存在的(因为你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感知)。
下面是郭瑞东同学总结的面对大数据的规则:
1.知道如何收集数据,并判断数据是否足够决策;
2.持续跟进数据,关注他的变化;
3.你能让你的数据与大千世界中那些鱼龙混杂的数据对上号,或是发现不同维度的数据带来了不同的结论,然后追根追底。
4.如果你能及时的发现你拥有的数据已发生了Bifurcation,不可能通过小修小补来描述现实。
注意这里转述的方式有些差别。首先,我明确提出了以上几句话是面对大数据的规则。(提出概念,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可以说另一种转述,改变了看问题的维度,有了新的理解。)其次,我标记了序号,表明这些规则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每一个规则的实施必须是落实了上一个规则。最后,我省略每句话后面的比喻,为了使规则更加突出中心,当然后面这些比喻能帮助你更好理解。
很显然对这些规则(再次强调一下,这里指的是研究大数据的规律)学习并且内化为高于道德的习惯,你就掌握了,熟练应用了对大数据的处理。这当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你是一个好的读者,你应该会发现上面一段话,就是本文章的核心。你或许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将这些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中提取出来的规则内化为高于道德的习惯呢?其实很简单,举一个例子。在开学初的周末,学霸会安排一定时间,在图书馆,津津有味地学习高等数学,而一般的人虽然知道掌握高等数学十分重要,但是还是要出去浪。因为他们认为,期末前一段时间再好好复习就能学好高数了。一般人的做法没有违法道德,(因为他没有出去翘课出去玩,也没有把高数荒废,只是学得不精而已。)这里的道德只是属于符合基本礼仪,能使大家正常交往的公认不成文的规矩。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看出,学霸是形成了高于道德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
最后来说明,规则是需要层层递进的学习,(在这里必须要转述一下前面一小段话:从事物的规律中提取出的规则时需要层层递进的学习,每一个高一级的规则运用,都一定程度包含了低一级的规则运用),并且对每个规则都十分熟悉,才能在最后的应用中起到作用。
首先有一个反例:上课所讲的数学,物理定理,题目都听得懂,可是回去做题就是一塌糊涂。主要原因是因为,题目是多个定理的综合应用,定理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这样就使得一个题目变得复杂,有难度。其实如果对每一个定理单独使用十分熟练透彻,那么在面对之后的题目的时候,首先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之后就可以像计算机一样,轻松调用定理去解决问题,当然。
这里定理相当于规则,做题相当于实践规则的运用,解决复杂问题。做出来了一题难题难免会有人说:你好厉害啊~,你好牛逼啊。其实你觉得没什么,就是几个定理按一定顺序的使用。哈哈,其实你明白了复杂,只是你却不知道而已。
其次举一个正例:滑雪。初学者,会学习分解的动作,之后实践滑雪。有些人学的慢,有些人学的快。其实就是对面一个规则学习的快慢和掌握的深度不同而已。不过对于滑雪高手来讲,滑雪就和走路一样自然。每个滑雪动作需要有顺序的进行。如果顺序错乱,反而会引起更多的问题。
这是一条分割线。最后一段是我的结论。上面的论述,或许你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请务必断章取义——没错就是从我的论述中得到属于你的启发,就是断章取义!
总结一下。
要想学的轻松,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来理清思路,再自己去安排计划:
1.做好心理准备。提前预测做事要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比如:下午自习。而我对手机很难抗拒,那我就不带手机。有人找我去玩,我也要拒绝等等。
2.了解学习对象的发展规律,(感性的认识就好了)应该知道自己如何去学习。比如:数学,除了明白、理解定理,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训练来发现数学内在的美丽与简洁。
3.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符合学习学习对象规律的要求,形成自己的自我要求,也就是规则。这个规则往往高于道德,长久之后形成习惯。
比如:学习量子力学。这是一门近代物理的课程,需要用到数学物理方程等数学知识,要有长篇的计算才能更透彻地了解其真正的内涵。那么我每周六,周日,从早上8:00到中午12:40研究格里菲斯的教材,并做习题。期间只能去上厕所,不看手机,不出去玩。这样虽然也会遇到困难,但是总有办法解决的。这样的安排显然高于一般的授课。那么坚持一个星期之后,显然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和别人讨论量子力学时,别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比如:哇你好牛逼啊~(深情凝望状。)
另外还有一个浓缩版的:
要想学得轻松,那就要按一定的规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规则),以高于道德的自我要求,去循序渐进地内化为习惯,之后便形成自律。其后的一些结果便是周围人羡慕的眼光和赞叹。
本公众号欢迎各位读者投稿。 本公众号致力于跨学科研究的普及与推广,致力于科学精神的普及,致力于创建宽容理性的读者交流平台,稿件可以是科普小文,读书心得,好书推荐,也可以是论文的总结,新闻的翻译,还可以是讲座公开课的视频,动画,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创文章,投稿时可以为原创文章,也可以为转载文章。若为原创,请注明作者信息,我们会注明原创。若为转载,请注明来源。稿件不必是完整的,可以只有一个雏形,如果文章足够有新意,小编团队会帮你润色。
读者可以加qq群 348752668,进行稿件讨论。
投稿邮箱:guoruidong517@126.com,小编会在三天内尽快回复。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长按该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