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哲学-公开课推荐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combricPlCu2SJrAy92bG8ExR8QBQ2pOfnmKDNzsToHCbKoictGeYEbak8tyBcpKFbqn4gO7T5vG4g/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推荐一套公开课-复旦大学的人工智能哲学。
课程介绍
本课程从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科学史概要出发,讨论了哲学思辨和人工智能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人工智能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近代欧洲哲学对于“机器是否能够思维”这个问题的思辨结论。尔后,讨论了如何从当代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康德哲学,并从中得到一个关于类比推理的计算模型。本课程也讨论了当代美国哲学家塞尔对于“计算模型如何获得关于符号的语义知识”的忧虑,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忧虑在计算机科学内部的表达形式:框架问题。
课程列表(每节课大约40分钟)
[第1集] 为何人工智能科学需要哲学的参与?
[第2集] 近代欧洲哲学与人工智能
[第3集] 康德、类比推理和“照猫画虎”
第4集] 汉字屋论证(上)
第5集] 汉字屋论证(下)
第6集] 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上)
第7集] 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下)
课程中的一个例子
让机器人去取和定时炸弹放在一起的备用电池的故事。制造一个机器人,让它明白自己的备用电池和一个快要爆炸的定时炸弹一起锁在一个房间里,让它做出抢救电池的计划并且实行。可怜的R1机器人把放放炸弹和备用电池的小车都拉出来了。于是设计者觉得应该做一些蕴涵关系。第二个具有了推理蕴涵关系的机器人R2,在刚刚推演完“把小车从房间里拉出来不会改变房间墙壁的颜色”时,炸弹爆炸了。于是设计者又做了改进,教机器人区分相关的蕴涵关系和无关的蕴涵关系,并且忽略无关的。这个机器人R3站在那间房子外面,陷入了沉思。“他们冲它喊:‘干点什么吧!’。‘我正在做,’它反驳道,‘我正努力忽略成千上万我已确定为无关的蕴涵关系。我只要发现一个,就把它放进那些必须忽略的关系表中,并且……’。这时,炸弹响了。”
讲师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徐英瑾
编者语:
哲学家必须更多的关注工程师的实践,而工程师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哲学,如此方能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正如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工程是当今的学,哲学是当今的思,我们要俱进科学与人文的互通而不是对立。
哲学也不是在书斋里的穷推物理,而是可以综合不同学科的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度学习,概率图,自然语言处理,这些火的发烫的词语背后,是在被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支撑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如何从康德,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考里得到启发,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哲学的探讨能使你深化自己对问题本质的思考,能够不会让你迷失在枝节。徐老师讲的很有逻辑,举的例子也形象生动,且分析深入,能给人带来思考和启迪。
课程链接
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rengongzhinengzhexue.html
延伸阅读
人工智能哲学作者: 玛格丽特·A·博登 Th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81556/
《人工智能哲学》收集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的15篇代表性论文,这些论文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人工智能哲学的建立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人工智能哲学是伴随现代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个哲学分支。
欢迎关注 混沌巡洋舰 追寻自然界复杂下的简单,带你跨界学习各路干货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长按该图片,既可以扫描二维码,从而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