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用户对“未来”和“过去”信息的不同偏好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fXzH2ibYvvOHYMwM2D5oqEAGhibda7ANEibicSvPAZwngyyES6u2XckKLAl7BURzcZRXJlNzAXkiaP0YQ/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摘自作者的支付专栏

2012年,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领头羊,Boston Univ.的Stanley小组在Scientific Report上发表一篇较为简短的论文Quantifying the Advantage of Looking Forward。通过引入一个“未来导向指数”(Future Orientation Index),他们发现,在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中,用户在互联网上倾向于搜索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而在人均GDP低的国家,用户更多的搜索与“过去”相关的信息。最后作者还给出两种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机制。

通过Google Trends功能,该作者搜集了全球范围内较大的45个国家的搜索关键词记录,并以搜索记录内包含的年份来区分为将来和过去信息诉求。比如,以2012年为例,则含2011年字样的搜索记录以及以前归为过去,而包含2013及以后归为将来。作者将在这些国家的发出的搜索请求的数量全部统计出来,并利用“将来”和“未来”的信息的搜索量构建了一个“未来导向指数”(Future Orientation Index)。文章研究了所有国家的“未来导向指数”与该国家的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发现该指数与人均GDP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其Pearson关联系数高达0.78。也就是说,人均GDP越高的发达国家中的居民越倾向于搜索与“未来”相关的信息;反之,人均GDP低的的发展中国家中的互联网用户更喜欢搜索与“过去”相关的信息。如下图,X轴是Future Orientation Index,Y轴是人均GDP。
/pic/1_4WIQdU21Gzjicx9KU8b8hyQ6UKxCXA.png
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作者在最后给出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是信息搜索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国民对“将来”和“过去”信息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而更关注“未来”信息的用户或者国家可能更容易获得经济上的成功。第二是这可能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用户具有不同的互联网搜索方式,比如经济发达程度对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影响。(个人觉得第二条解释很难理解,不太明白作者想说什么。作者的原文是:Secondly, these findings may reflect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of information sought online, perhaps due to economic influences on available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最后总结一下,发表一下对这个文章的个人意见。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如果结论是可靠的,这意味着人类的行为动力学从根本上说并不具有普适性,例如对信息的需求看,可能会依赖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等内容。我相信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值得我们去深入的讨论,比如从更多的数据集上验证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比如光是采用年份这一计量是否足够充分),或者重新找到这种现象的其他表现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背后机制,即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虽然作者在讨论部分给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但我觉得这一结论还太定性和粗糙,只是一种直观的理解,缺乏真正的数据和背后逻辑支持。所以,个人会觉得这个课题是值得去努力挖掘的。同时,作者提出的这个“未来导向指数”(Future Orientation Index)也许还可以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比如与其他一些经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联等问题。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欢迎关注 混沌巡洋舰 追寻自然界复杂下的简单,带你跨界学习各路干货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