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禁欲隐居的讨论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cXtlWew9xj52viarRf0kTPTHUCFgOxTljdfw0vWicwJOZ3tCzQSF7ibCW4k8rB0L9hXIaKr7HC1lYwQ/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编者引言:

本次分享源于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进化的力量让人们必须适应社会主流,必须铁血现实主义;但另一方面,世界各地对于圣人、隐居者、厌世、禁欲,以及其他等等不适合族群繁衍和个体基因、狂想主义、非主流行为和人物,却有着狂热的崇拜。对此,刘正为大家带来了他的理解: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禁欲主义这个‘私生子’,这是为什么呢?还有更多的人以宗教的名义远离尘世,过起了离群索居(处于彻底/接近禁欲的状态)的生活?奇异的是,尘世中的人们对这些禁欲隐居者(西方的修道士和托钵僧,东方的苦行僧和隐者)都有着深深的敬意,相信他们可以施展超自然的奇迹,甚至在他们死后还顶礼膜拜(西方的圣骨圣物崇拜,东方的不朽金身崇拜)。这种崇拜一直流传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向往着禁欲隐居生活(龙泉寺?),令人费解。

三个问题:

1,隐居和禁欲的原始起源是什么?

2,为什么上至厅堂,下至江湖都对隐居者和禁欲圣人莫名地崇拜?

3,为什么隐居者和禁欲者群体明显不具有生存竞争的优势,这个团体却可以长久地存活下来?

1,大部分禁欲主义都来自宗教,但是在三大宗教的最初教诲中,并没有看到过多的禁欲内容(佛教稍微有一点,但是决没有后来演变的那么严格),可见禁欲主义的起源似乎更为久远,直到远古的德鲁伊,耆那教和祖先崇拜,三大宗教在传播过程中被已存在的禁欲主义团体渗透而慢慢变得越来越崇尚禁欲。不过禁欲的最早期原因,还是不得其解。

几乎所有的传统都认为性交是不洁的,圣经中明确规定自慰是罪,梦遗则要被罚出营地睡觉。祭司要数十日不射,然后才可以允许去参加祭祀(在东西方都是这样的)。处女情节可以解释为男性主导社会对孩子血统纯净的控制欲,但是为啥祭司中有处男崇拜?道教倡导“元精不泄”,佛教自然是色戒,连犹太教都有相关的鼓吹。教规不是这些童男制定的,而是那些有过性体验的老头子制定的,他们的这种偏好只能解释为来自自己的体验。比如,性交后的虚弱感,或是因为自己衰老后对自身性能力衰退的恐惧(认为是性交造成了性能力的衰退,而性能力的衰退意味着生命力的消亡,对死亡的恐惧),从而认为只有禁欲才能保持性的强势,才能生命力永存,接近神的地位,而远离死亡——这是神的反面。不过这么说也不尽然,密宗的灌顶涉及到做爱以便获得高潮时的接近神的体验,而罗马的庙妓则起到了相同的作用,让祭司可以在高潮中发现神秘的预言。但是这些宗教中也涉及部分的禁欲(喇嘛会禁欲很久再和度母做爱,以强化高潮时的幻觉体验),原因也是为了保持生命力。

可否认为禁欲主义是对性能力代表的生命力衰退的恐惧,而产生的一种反向的保护。

隐居的起源可能来源于宗教中有一个很强烈的情感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嫌弃,因而信徒认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更接近神,愈演愈烈就成了隐居主义。但是这种对独处的向往是否有着历史的原因?早期的古代祭司,他们在做法事的时候是躲在暗处的,通过营造精神压力,大量服用精神类药物甚至手术获得幻觉以体验出接近神的状态。这种祭司的历史习惯可能影响到了后面的其他宗教信徒,而这些信徒又找了很多的教义理由来强化自己选择独居的理由?不过为何隐居常常伴随着禁欲,这是很难理解的。

2,民众的这种崇拜,可能是起源于恐惧——对神的力量的恐惧。尘世中的人虽然通过积极入世的活动得到了很多物质资产,但是在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下,他们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因为自然和随机事件可以随时夺去他们通过获得的一切。这种心态对于害怕被谋杀的贵族和害怕天气不好影响收成的平民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对自然和随机事件无法控制。什么主宰着自然和随机事件?是神,什么人离神更近?是这些禁欲的隐居者。尘世民众认为自己过多的纵欲导致生命力衰退,过少的独处使得自己离神更远,这样神就会惩罚自己。而禁欲的隐居者离神更近,他们可以获得神谕,说预言。

但是,为啥民众迷信禁欲和隐居?

因为是隐居者恐吓他们的。

最初是部落里的祭司如此恐吓民众,后来的教会和僧团们,则罕见地掌握了文化和书写,比民众有着更高的知识水平。任何知识在中世纪的民众眼中,都和巫术没有差别,所有的成就都被理解为神迹。于是只有顶礼膜拜了。。。而对于有智识有闲的阶层而言,这种生活也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教会和僧团在政府和军队之外提供一种alternative的施加影响力的途径,更重要的是,隐居者很多时候扮演了有智识有闲的阶层的教育者角色。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贵族家庭的小儿子被隐居者影响而自愿加入托钵僧团,并和他的兄弟们一起互动扩大了隐修会的影响力,而自己本身也会成为本家族下一代孩子的榜样。这是典型的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家庭,通过宗教获得文化优势和道德发言权的行为。

可以将隐居者的一系列行为,理解为一种洗脑营销。如果真的是完全隐居(不向外传播影响力),那这种隐居团体是会消亡的,也不会被崇拜。此外,隐居者自身其实不用过多宣传,但是至少要有其在尘世里的核心追随者(家属)去大肆宣传。

3,表面上看,隐居者离群索居,连飞机都不打,不会留下自己生物学的基因。但是隐修会却一直存在着,直到今天。因为其生物学的基因虽然无法通过性交传播,文化上的基因却靠着口头传说和文字不断传播到后来者身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僧。而且作为一个群体,隐修会是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有着显著生存的优势。

可以参考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观点,即隐修的行为本身是有着经济上的优势的。隐修会非常勤奋,而且都是守财奴(没有理由去花钱),导致其资本积累率不同寻常的高,这本身就使得隐修会群体可以抗击自然饥荒,不过这对于中国的那种独居隐修者稍微有些不同(即便是中国的独居隐修者,也得到了本山中寺院或是山下供养者的赞助)。而且即便是战乱时期,也很少有军队敢去冒着遭天谴的风险去攻打隐修会,更何况隐修会通常在贵族中有着深深的社会联系。这种富有又有着神的庇护的场所,对于很多平民子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虽然修士和僧侣们没有小孩,但是一代代不愁没有新鲜血液加入。

隐修会只有一种危险,那就是自己的模式太成功了,收纳了太多的隐修者,积攒了太多的资产,和贵族牵扯太多,以至于被尘世的君主所嫉恨(比如武宗灭佛,比如纯洁派被法王打劫),这是大部分隐修会的灭亡原因。

随着西方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民众的生产力水平提高,迷信的水平下降,隐修会的趋势才得到遏制。但是隐修会的精神内涵却被加尔文派等新教派别所继承,作为一种文化遗留持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关于性的观念,关于金钱的观念),在东方,僧侣隐修的影响也被保留了下来,体现在诸如怀石料理,无印良品这些地方。

至于为啥现代人还是向往隐居,可能的原因是:

1,我们受到的教育,看到的书籍,听到的长辈言谈中,很多还有当年的隐居者影子,他们的洗脑营销目前还在对我们起效

2,现代城市生活的压力更大,而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现代社会,而认为现代社会的好处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古代隐修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观众精彩回答, 关于禁欲的讨论:

A:

禁欲是meme对基因的剥削这点没什么疑问。至于为什么此类meme能够流行大概有这么几种可能(来自辉格):

a) 性嫉妒和性竞争会破坏组织的团结;

b) 独身、禁欲、不生育,这些都是为了切断与家庭与家族的关系,僧侣团本身是个仿家庭,若保留原有家庭家族关系,会造成利益冲突;

c) 独身禁欲可以安抚其传教对象(教众)和传教合作者(国王和贵族),让他们放心:我们既不会勾搭你们的女儿和老婆,也不会盯上你们的钱包,因为这些我们都用不着。

d) 这条来自尼采,用他的话说,“我们在这方面很特别,所以你们也可以相信,我们在其他方面也很特别”,就是说,禁欲苦行甚至瑜伽式自残,是为了证明自己超越普通人而具有某些神性或超自然能力,从而提高其传教的说服力。

瑞东补充的第一条,孟德尔的那个,意思似乎是禁欲对做学术有帮助,并以孟德尔为例子。假如是这意思那我基本不同意,不是说原则上不可能,是我觉得历史上不是因为这个。中世纪思想家大量出自教会的理由很简单,教会为了研读经典传教,几乎是那时候唯一还掌握文字的组织。文盲里当然出不了思想家。假如教会碰巧是纵欲的,那我们大概会看到很多纵欲的思想家。。

这话题不妨读下辉格的这两篇文章: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730.html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661.html

B:

我第一个问题是,隐居是不是一定和禁欲挂钩?从怀疑的角度出发,在那信息不流通的旧社会,隐居者晚上打不打飞机只有天知道,他完全可以说一套做一套。烟酒可以戒但性是个很nature的东西,我不太相信爽过的人,尤其在绝对的孤独中能戒。所以我有两种猜测,一是这会不会是那些性无能的人扯起来的牌坊,毕竟这种病是存在的,尤其是这些地位很高的人,与其承认自己不举,不如故弄玄虚。二是,正因为连我都不相信爽过的感觉能戒,所以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做到这点需要超乎寻常的精神力量,简单说就是正常人干不出这种事,那么正常人自然就会敬畏干的出这种事的人。表演点石成金或许有难度,而白天宣扬不射晚上躲在山里打个飞机比较易行。

总体来看这伙against nature的人,我觉得不是生理有病就是心理有病,如果都没病,那可能是有能跟性高潮比肩的满足感,比如长生,成仙或者闷声发大财……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话有点糙,诸位见谅

再切题来说,中国文人的隐逸不直接和禁欲挂钩,刘兄的正题还是主要和宗教相关

唐宇 :

以宗教论,中国佛教和全真,倒是避忌女色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说,禁欲导致的升华行为,是宗教盛行的推动,人世间性欲的堕落之爱升华为对神的崇敬之爱。

C :

可以理解为力比多的能量转换吗

D :

升华就是能量转化。但是升华是有疑义的,原因在于,如果艺术家把性欲转化升华为艺术创作,为啥不少艺术家还是管不住自己呢……

C:

欲望都市里有一段:瑜伽教练通过面对性感女人而禁欲,“积攒”和“转化”能量。

不一定禁欲才是升华,性爱也是升华途径。非科学,拍吧。

D:

也许这存在对佛洛依德原文解读的问题。按理说性爱算释放,力比多更多是本能的冲动。但好的性爱也有心理上的变化,如果仅仅从能量释放的角度 ,似乎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似的。

C:

和justin liu 的第一条的密宗灌顶和罗马庙妓有些相似之处。可能不能仅从能量释放角度讨论。

E:

性和艺术/科学同时high的可能性虽然有,但禁欲似乎给人某种希望,即在性中不喷发的就会在艺术/科学中喷发,如果都在性中喷了,不免影响在艺术/科学中喷发的高度,所以搂的住还是搂不住很重要。

C:

哈哈,你这个搂得住的意思是不是hold 得住的意思

E :

D

其实蛮复杂的一件事

E;

搂住也是坚忍力的证明,如果忒么爽的事都能搂住,hey,科学/艺术有指望了[微笑]

D:

其实,海宁说的是意志力,willpower。心理学比较热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

E:

意志力,最近的有些研究倾向是有限资源,可以不用的情况下,尽量不消耗,通过习惯来代替。

E :

女性要男人证明爱也是要不断推迟性的时间。证明爱与性无关,证明爱超越性,像柏拉图理念,否则不纯洁。严肃点说还是救赎的需要。救赎需要向神性升华,而性被认为与神性冲突。奥古斯丁认为性会影响人的autonomy of reason,失去reasoning能力,与神结合就无望了。

C:

禁欲不仅是禁性欲,还要禁物欲。

Wealth is thus bad ethically only in so far as it is a temptation to idleness and sinful enjoyment of life, and its acquisition is bad only when it is with the purpose of later living merrily and without care.

—Max Weber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F:

禁欲似乎跟梅毒盛行有关,原来大象公会找人写过一篇梅毒战争说过此事。

G

盛行也是美洲大陆发现以后的事,和奥利金年代差老远了。

E:

正要说。梅毒说与禁欲传统时间差太大

F :

马太福音19:12, 因为有生来是阉人, 也有被人阉的, 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 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公众号与其他网络平台不得转载。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pic/1_9A8ZhHib9XeddPtLjic5z4eNUKqVLA.png
长按该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pic/3_vYXTicicza8ObubyJvXysCLMMhzrh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