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euJ3MA9jvtLYZ2wgS97z5haDoorHCv8liaJncbJAsbBespdsE3uF7mce88fJaBNyvupibj55Eic9Xicw/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编者语:在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旅客注意到一个机修工正从他将要乘坐的飞机机翼上敲出铆钉。机修工解释说航空公司将因此获得一大笔钱。同时,机修工也向这位震惊的旅客保证,飞机上有上千铆钉,绝对是万无一失的。事实上他已经这样做了一阵子了,也没见飞机掉下来。

这类似复杂系统中的沙堆实验,你无法知道是那一粒沙子造成了沙堆的崩塌,我们的地球生态系统,是我们已知的最复杂的系统,我们在面对生态系统种种接近临近态的迹象,更需要慎之又慎。地球新发现的大表哥在1400光年之外,我们的星球也许真的如同甘地所说,足够满足每个人的生存需求,却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贪欲。在纪录片Cosmos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解说词:

The pale blue dot.That’s here.

That’s home.That’s us.

On it, everyone you love,everyone you know,everyone you ever heard of,every human being who ever was,lived out their lives.

The aggregate of our joy and suffering,thousands of confidentreligions, ideologies,and economic doctrines,every hunter and forager,every hero and coward,every creator and destroyer of civilization,every king and peasant,every young couple in love,every mother and father, hopeful child,inventor and explorer,every teacher of morals, every corrupt politician,every superstar, every supreme leader,every saint and sinner in the history of our species,lived there…on a mote of dustsuspended… in a sunbeam.

The Earth is a very small stage in a vast, cosmic arena.
Think of the rivers of blood spilled by all those generals and emperors so that in glory and triumph they could become the momentary masters of a fraction… of a dot.

Think of the endless cruelties visit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one corner of this pixel on the scarcely distinguishable inhabitants of some other corner.

How frequent their misunderstandings, how eager they are to kill one another,how fervent their hatreds.
Our posturings, our imagined self-importance,the delusion that we have some privileged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are challenged by this point of pale light.
Our planet…is a lonely speck in the great, enveloping cosmic dark.
In our obscurity,
in all this vastness,
there is no hint that help will come from elsewhere
to save us from ourselves.
The Earth is the only world known so far to harbor life.
There is nowhere else,
at least in the near future,
to which our species could migrate.
Visit, yes.
Settle, not yet.
Like it or not,
for the moment, the Earth is where we make our stand.
It has been said that astronomy is a humbling
and character-building experience.
There is perhaps no better demonstration
of the folly of human conceits
than this distant image.
To me, it underscores our responsibility
to deal more kindly with one another
and to preserve and cherish

这一段解说的是配的旅行者号发回的最后一张照片的示意图,照片上左上的就是地球,我们的唯一家园。

/pic/1_ZCNPTqXFA70PvkfrkJPU2ZibZzwyQA.jpeg

下面是由霜华如旧撰写的该书的书评

————从《没有我们的世界》到《 倒计时》
边江/文
The gods envy us. They envy us because we’re mortal.
诸神嫉妒我们,他们嫉妒我们,因为我们是凡人。
————题记
一、没有我们的世界
试想这样的场景: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突然从这个地球上消失,是的,全人类都消失了,我们抽离了这个蓝色的星球,来到外太空的浮云间,在天际之外俯瞰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自太古以来就在磨合适应并接纳我们的蓝色星球会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我们的突然离去?
我在了解了《没有我们的世界》所想表达的大致内容后之后就开始肆意脑补可能会发生的诸多场景,从山呼海啸到地震频发,从洪水猛兽到乱石林立,核电泄露,群山回唱,海水漫摊,鸟兽奔走,黑岛在颤动,威尼斯消失殆尽,宏伟的双子塔爬满常青藤,狮身人面像腐琢侵蚀,容颜不再……
在连外星人入侵都已想象完毕,自以为已经深刻全面的脑补了人类消失后地球可能做出的些许改变后,我镇静的翻开《没有我们的世界》,企图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找到佐证自己猜想的事实依据。遗憾的是,文科生的脑容量终究有限,想象力贫乏的后果就是当纸面将尽之际,书中会告诉你,当人类真的以某种合理的情形抽离了这个纷繁世界,地球将会以怎样快速和坦然的方式抹去人类一切存在的印记,回归那个几十亿年前自然原始的蓝色星球。
残酷,严峻,仿佛一切都未存在过,你和我,周遭的人和事,属于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和价值,都可以在自然界瞬息万变的演替中化为一抔黄土,长埋泥沙俱下的层层地壳中,抹去你存在的一切印记。艾伦.韦斯曼在书中构想了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场景,将自然界一步步的侵蚀精确到了时间的维度中残忍展现。
如果人类消失,地球将是这样回应的:
第一天,雨天过后,管道堵塞,河水纵横,美丽城市变成渗水泽国;
第一周,冷却系统瘫痪崩溃,核电站崩坍,核反应堆和周围的一切毁于高温和大火;
第一年, 城市的街道将纷纷开裂,地缝中渗透着杂草和藤蔓,高楼大厦被常青藤所
环绕;
第三年, 朔方城市的暖气供应系统因常年停运,将令供暖系统管道爆裂,地平线伫
立的建筑物将土崩瓦解;
第十年,室内家具腐烂破败,木质结构已是朽木不可雕,强弩之末,摇摇欲坠;
第二十年,雨水和河道的反复冲刷,会让锈迹斑斑的钢铁消融殆尽,野草大肆抬头抢
占农作物的生存空间,铁轨作为一种特定名词,将在地球上找不到参照物;
第一百年,非洲长毛象的数量将是现在的20倍,北方原始森林的牦牛将冲破重重阻隔成群南下,占据欧亚大陆主要的农场;
第二百年,城市的大多数房屋屋顶开始塌陷,高楼倾倒,山崩地裂;
第三百年,河道上的桥梁开始纷纷断裂,巨大的钢筋水泥砸入深深的河水中,成为河床的垫脚石;
第五百年,森林遍地,城市消亡,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将如石沉大海,不复存在;
第五千年,核弹头的外壳终于被腐蚀,放射性元素将令环境遭遇短暂的侵蚀;
第十万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终于降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来临之前,地球终于回归到那个农耕文明的自然时代;
第一百万年,微生物繁衍分裂,终于可以进化到可以分解塑料制品;
第一千万年,青铜器的外形依然清晰可见,这似乎是人类存在唯一的印记;
第五千万年,第一亿年,第五亿年……
直到第五十亿年,太阳膨胀吞噬安宁的地球,将地球的历史画下句点。

在田间考查数十年得出这样的结论,然后将其汇编成书呈现在全人类知识水平相异的世人面前,艾伦的心中将是怎样的翻云覆雨?在他的痛苦理论中,现代都市这般坚实的庞然大物,有朝一日会湮没在大自然的万物废墟中,而在这片废墟中孕育着希望的种子,变幻,生长,树木变成森林,积水汇成江海,诞生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
无数代人类曾以地球的造物主自居,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而洋洋得意。殊不知,抛开人类,地球仍然存活着,以来源于人类又高于人类的姿态俯瞰这个星球的芸芸众生。
记得前些年看过的小众科幻剧《史前新纪元》,斯皮尔伯格构建了一个因为资源耗尽,过分污染,濒临灭亡而将人类穿越回史前时代的拯救故事,乍一看来,也不过吐槽几句老美玩穿越终于不再去未来了云云,而今细细想来,这其中的春秋也是值得玩味。在环境建设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类行为被视为是向自然界挑战的慢性自杀。工业文明,战争机器,在千百年的社会演替中时隐时现,他们破坏和重建着人类文明,也在破坏和重现架构着我们相濡以沫的自然星球。亦如911事件,是人类深重的灾难之一,而剖去种族利益与国家机器的争斗都,也凸显了我们传统基建的脆弱本质。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这样的脆弱只存在于人为的爆裂中,尚未在大自然的血雨腥风中验证过。试想,当自然的一切开始肆意讨伐人类的盲目自大,你会怎样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变革?你所在的一切会在第一个三月来临之前就开始败坏。建筑物在热胀冷缩间痛苦呻吟,一道闪电,点燃了星球各地的草场莺飞,世界在倒塌,以一种你前所未见的方式倒塌。你不知道身边的人们何时会离你远去,更不知道我们存在的倒计时究竟是下一个黎明还是其后未知的暗夜。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因其中的未知而更让人恐惧。

人,永远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是手段

回到前文开始的时候,当大自然的一切最终回到了习惯于没有我们的完美世界,如果世界因为我们的离开而变得更加美好,你会释怀,放手,并安然离开吗?

二、倒计时
一部需要谷歌的文字大于其本身字数的著作。
看完《倒计时》,坐在咖啡馆半透明的包厢内,空白的文档上,我随意敲下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句话。说心里话,严谨的科普类田间调查报告实在不是我这样标准的文科生所钟情的,手边《所罗门的伪证》摊开了许久,终究抑制住了翻开的冲动。但《倒计时》其中新颖的观点,真实行践的实地探寻,和对未知世界学术的大胆构想,促使我甘愿一边谷歌其中生僻的学术论断和专有名词,一面细心品读其中的字字句句。《没有我们的世界》假想了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将以怎样的速度和耐力一步步回到原始的美丽星球,而《倒计时》则将人类的生存嵌入了未来几十个世纪的探讨命题中,将人口作为未来发展的规划所在,让人口的警钟长鸣于这个世界的蔚蓝上空。
又一部与环境和生态问题息息相关的著作,只是在《倒计时》中,艾伦没有选择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等热点话题,而是将问题的焦点投向了更加伦理和敏感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又一个敏感而真实发生在我们国人身边的命题。尚未看完之初我便一直在纠结,倘若真的谈及计划生育,我应该怎样将这个敏感的国家政策安然锲入我稚嫩尚不丰满的书评观点中。幸而在书中,艾伦早已用亲身实践且游历中国实地的方式,将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模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和思考。
我看过艾伦.韦斯曼的访谈实录,谈及《没有我们的世界》,他坦言这本书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动力就是,如果人类想作为地球的一部分持续长久的存在,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改变从而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回归地球的万物生灵中?带着这个问题,艾伦开始了他的又一次环球旅行,在游历的20多个国家中寻找人类未来的出路,并以科学记者的责任与态度,将事实一一报道,将结果一一展现。
在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宗教和种族信仰的冲突背后,水资源争夺是他关注的焦点;
在“绿色革命”蓬勃开展的墨西哥和菲律宾,人口的急剧增长得益于本国内粮食产量的快速提高;
在梵蒂冈和意大利,天主教的信徒们倾尽毕生反对节育和避孕,而在同样教义深刻的穆斯林国家,伊朗却实施了自发的计划生育;
而在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今天,他将人口增长放缓与老龄化问题凸显做了更加充分的剖析与区分。
于是,《倒计时》应运而生。
地球上可以承载多少的人口基数?我们必须保留多少自然物种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如果计划生育政策真的无法接受,那么有没有其他替换的方法可以让该文化体系内的人接受?如果我们的地球人数太多而必须减少,我们该如何以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面对未知的困境?
现实的窘境摆在每一个愿意探讨人类未来出路的人面前:每隔4.5天,地球上就要增加100万的人口,而这个蓝色星球的体积却恒定不变。依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在本世纪结束之际,地球的人口就将超过110亿,而科学家精确的计算告诉我们,不等第110亿个婴儿降生,我们的生态系统就会开始崩塌。当人类正在利用所开发土地的60倍的产能养活我们自己时,自然的承载力将如何应对我们的无节制索取?
这一切,都在《倒计时》一书中,有了艾伦自己的答案。
马尔萨斯式的战栗乐谱,又一次在人类上空奏响。马尔萨斯在人口指数爆炸中的论断中,带有内在的悲观色彩,与自古以来人类想要孕育更多生命的自然冲动完全对立。而今,在马尔萨斯论断被绝大多数否定的今天,我们正在同两种对立的力量做斗争,即粮食生产的科学之力,和人类生育的生物学之力。在未来50年,我们生产的粮食,将和人类历史上所消耗的粮食总量一样多。作为高级生物,人类用怎样的方式才不会让地球的承受力走到极限?
何去何从?
“60亿人的意义,按理应被置于被屠杀的百万人之后。”犹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永远不能以一群人狂欢的方式,去无端剥夺另一群人的生命。
“如果你展望明天,你就会心碎。鸟类,蜜蜂和花朵都遵循自然的法则,我甚至觉得,倘若没有我们,世界也许会更美好。”苏加沙库玛利如是说,这位受人尊敬的印度诗人,在她快80岁的时候,依然对人类自身感到很不满意。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不会试图去控制世界。”阿育王寺前,虔诚的佛教信徒,声音像树叶沙沙作响。
在《倒计时》的最后,在人类生存本能和生命不被扼杀的基本权力面前,艾伦用通俗的语言给出了我们对未来的选择:要么等待自然开出的解聘条,一起消亡;要么控制自己,用人道的方式降低人口,繁衍更少的人类新成员来接替我们的位置。诚然,我们无法控制几十亿人群在未来千百年的所有举动,更无权对一个星球和一代人类的出路指手画脚,但正如艾伦所说的:为了继续前行,我们只需要为同胞们留出空间,而他们也将沿此前行。如此简单,也如此合理,未来和远方,仍旧会,如此美丽。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的和解,
一群人和一片雨林的和解,
一代人和一个星球的和解。
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深刻思考的人,都值得被这个美好世界所铭记。
感谢有你,历经21个国家的深刻游历,
感谢有你,从《没有我们的世界》到《倒计时》的分分秒秒;
感谢有你,艾伦.韦斯曼!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欢迎关注 混沌巡洋舰 追寻自然界复杂下的简单,带你跨界学习各路干货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