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cciakjBpCeZYXbmSIToCZxjnlC5LUO8tAwWgl3Bm5bZPuPxwQ503JC8v79P87CHwdxkM2JaPJM7CQ/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在阿伦特的《积极生活》(人的境况)一书里,提出了著名的“行动理论。与阿伦特强调的“积极生活”对等的概念就是“思辨生活”,后者意味着撤出公众生活,自己孤独地生活在哲学世界。阿伦特告诉我们在一个公共的世界里应该如何行动。这个行动也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判断和评判,即作为公民来讲,我们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我们要行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公共生活里撤回来,思考和评判现在发生的事,考虑它接下来会怎么样。这种撤出,并不是撤回哲学的孤独当中,而是要和其他的观察者一起进行多元化的思考。
阿伦特强调,我们公民要有行动的兴趣,你要意识到行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你思索的前提,只有行动才能赋予你的思索新的意义。阿伦特也强调,我们通过这种思索,才能去理解现在发生的事情,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下面是部分混沌群里对郜艳敏事件的思考。
frazer(夏海宁) 10:40
这么多关于郜艳敏的评论,我也加一条:
这件事和中国的文明水平其实相符。震惊只能说明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状况缺乏了解。对人贩子和卖家,无法进行善恶道德指责,因为教化的缺失和文明的退行,中国广大地区实际上处于蛮荒状态。对于未受教化的蛮人,道德指责完全没有意义。对于人贩,贩卖人口完全是一门生意和维生手段,和买卖牛羊无异。总共卖了2600元,而且还要在流通环节中和几家分享,可见人贩子生意对于他们就是一桩平常买卖,并不比买卖牛羊更为暴利,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如何震惊和不可思议。对于买家,是香火延续的唯一选择。村里有30多户的媳妇都是这么拐卖来的,说明通过拐卖延续香火已经成了当地普遍接受的惯例,没有人会有任何良心谴责或不安。当拐卖和买女人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手段和繁衍常规时,你就不会惊讶为何贩卖妇女/儿童在中国为什么那么盛行。对于艳敏,她是整个悲剧的中心,故事很悲惨,但相同悲惨或更为悲惨的故事在中国很多,以至于许多人已经产生同情疲劳了。艳敏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选择,从被拐到被强暴,从同房到生子,从逃跑到自杀,从做教师到被拍片,从入党到被最美,这中间的每一步艳敏都是无助和毫无选择的。她的自由丧失不仅是肉体的,而且还是精神上的,这正是中国人自由状态的一个普遍写照,不过在她那里采取了较为极端的形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艳敏。
**
所以我们强调自己认为对的逻辑时候,是无力的。首先在“香火传续”这个她们认为天大的逻辑,我们认为你传续香火也不能拐卖的逻辑上,我们暂时不能“胜出”。这个实践上,可以借鉴盖茨基金:米兰达在ted上曾经介绍他们在非洲修厕所,修好后没人用,当作储物用了。安全套使用也一样,没人搭理你。后来他们各种营销手段,明星代言,让非洲部落人觉得上厕所,用套很时尚,才有所好转。
frazer(夏海宁) 11:29
真正的震惊来自将此事件与中国GDP全球第二的大背景进行对照,以及将此事与一个号称要输出中华文明的雄心进行对照。在元元给的例子里,Pollard只身凭一己努力,短短十年间对一个偏远苗村施行教化,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变化:创建苗文,创建学校,双语教学,翻译圣经(苗语版),修路,改灶台,改进麻纺机,修建西南第一所医院,足球场,游泳池。。。一个边缘完全蛮荒没有教化的苗寨在十年间骤然变成西南文化圣地, 这就是文明传播的力量。在这个地方,我们是无论如何无法想象会出现拐卖妇女/儿童这样的野蛮行为的。相形之下,过去66年中这个国家是怎样建设和传播文明的?相信我,中国贫困的乡村绝对不止艳敏出来打工的那个乡村,也绝对不止她被卖去的那个乡村,事实上,中国有无数这样的乡村。而与此同时,有人在大言不惭歌颂中国梦的实现,这才是许多人真正愤怒的原因。
** 17:39
关于那位被拐的后来却在村里当上老师的事情,我觉得这事儿最可怕在于 现在都已经在各种媒体上都吵到不行。但那些和这种事情相关的当事人呢,可能还觉得外面的人无理取闹。这种类似于宗教管理一样的社区真的好可怕。让我想起了过去一些基督教社区对待同性恋的样子。
许铁 18:13
关于文明层级, 野蛮人与文明人的问题。 像网络上的某些圈子一样动不动就声称要铲除落后的一方毫无意义。而每一个真正进入到“文明”里的人能够坚持不停的向“ 较低级” 的社会传递信息就已经是在改变社会了。 比如我们群里有进入IBM,摩根,世界银行,哈佛等等国际顶尖公司或者机构的朋友,有中国维基的创始人,有万门大学的创始人,无论他们是身处异国还是国内,他们所传递的信息,正是把“文明” 带入中国的人。所以我希望的是看到我们的群里能够互助交换这样的实用信息,带动更多人进入更大的视野。 这样我们会成为对事实有所改变的力量。
郭瑞东
请大家注意一个数字,知乎上关于最美女教师帖子的点赞数是K级别的,最多的也就是14K,而微信上随意一个养生贴都会有超过十万加的点赞。这表明了社会的撕裂。我们这个国家,从文革后的五千年道统毁于一朝走到现在,从一个农业国走向一个信息时代的大国,我们的起点实在太大,体量实在太重。**所以现在不是去感叹世风日下,黑色幽默盛行的时候。而是去锲而不舍的去做启蒙的时候。要宣传什么是对的,比如怎样思考才算得上逻辑自洽,怎么做才能体现人生而具有的尊严,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科学常数与法制精神的公民。**如果你是哪百分之一的幸运儿,你更有机会去把这件事做好,只有人人都成为了公民,那些最先成为公民的人才会活得轻松,才会活出更丰富的精彩。好人的沉默助长了坏人的嚣张,众人的遗忘助长了传统的惯性。我之前曾借金庸小说中的谢逊的例子来说以贫穷买作为为买媳妇的辩护的荒谬,是想用更多人熟悉的例子,来让更多的人来认清错了就是错了,用过去的苦痛无法遮盖错误。现在看到知乎上一个更好的例子,由“康定四季”回答,这些回答,传达着进步的号角,象征着未来的希望,是具体的以行走来对抗虚无的范例,你的转发朋友圈,发送到其他的群中也是。我们的消息很简单,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我们希望看到郜艳敏的丈夫和公婆能在舆论的压力下向她道歉,希望全村那些曾经看守过,殴打过她的每一个村民能向她道歉,,不要讲什么法不责众,什么陈年往事,道歉永远不晚。唯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告诉大家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还希望拍出《嫁给大山的女人》这部电影的导演和制片人能向公众道歉甚至辞职,承认他们拍这部电影时没有用心思索,拍出的电影传达了有害的错误的价值观,唯有此,我们才能告诉大家做了错事就该有人对此负责。
今天看刘正转的帖子,说一个公务员的群里讨论这件事,帖子是这样的 作者皮小只
我加了一个公务员群,今天早上,群里开始讨论郜艳敏事件。
讨论很快发展成两极,一方认为“最美乡村女教师”是中国的耻辱,相关责任人应当得到法律严惩;另一方持反对观点。
前者以两名年轻的公务员为主,后者则长幼皆有,人数比例约为2:7。后期支持反方的人越来越多,直接导致两名年轻人闭嘴。
我截取了一些反方的观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一些体制内人员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我知道有人绝对会说这没有代表性,但它至少代表了某个随机组成的公务员群里的真实情况不是吗?
下面的图片按讨论的时间顺序排列:
最初,有人认为郜艳敏其实很幸福
<img src="http://pic2.zhimg.com/e7782c9a4cd2787a27a0497183e822fd_b.jpg" data-rawwidth="285" data-rawheight="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5">
<img src="http://pic3.zhimg.com/0158d87af22bf9d05a47edaada50692a_b.jpg" data-rawwidth="287" data-rawheight="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7">
年轻人认为这种说法很脑残,但随即有一些人回应称,她可以选择回家却不回家,不就证明很幸福?
<img src="http://pic4.zhimg.com/22f305acaeea0da538863edb373a6b1b_b.jpg" data-rawwidth="271" data-rawheight="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1">
有的人认为,回去反而是灾难的开始,解救她未必是好事——多么完美的辩证法!
<img src="http://pic3.zhimg.com/4f9cc6a1885fb6999b3389c3fce63c56_b.jpg"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4f9cc6a1885fb6999b3389c3fce63c56_r.jpg">
他们搬出了众所周知的“大棋论”,希望小年轻们不要随随便便就批评政府,搞不好当地政府有更为深远的考虑。
<img src="http://pic2.zhimg.com/f8ce0f42b27c3559b5841a2fa9f86715_b.jpg" data-rawwidth="311" data-rawheight="1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1">
讨论原本集中四、五个人之间,但很快,持反对观点的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当时的时间是10点左右,大家看完报纸开始上网了)。
<img src="http://pic4.zhimg.com/bd5a407e59858fbbe4fd5de8f2914baf_b.jpg" data-rawwidth="336" data-rawheight="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6">
有人对两位年轻公务员非常不满,认为他们不尊重年长的干部。至于事实真相如何,倒不怎么重要了。
<img src="http://pic2.zhimg.com/9dfcfd67a183fbf4ba092a264890b01d_b.jp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1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9dfcfd67a183fbf4ba092a264890b01d_r.jpg">
讨论就此告一段落,两位年轻人沉默不语,领导同志们遂开始了炒股的话题。
我想说的是,对于上了年龄的人,可以对症下药,比如给他们讲讲下面的西游记中的故事。
想起《西游记》里那个被黄袍怪掳走做老婆的公主
⒈ 孙悟空去救公主,两人有如下对话:
公主道:“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训。记得古书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行者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公主闻此正言,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忽失口道:“长老之言最善,我岂不思念父母?只因这妖精将我摄骗在此,他的法令又谨,我的步履又难,路远山遥,无人可传音信。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说罢,泪如泉涌。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释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再看那报道中的郜老师:
就这样,她在这里扎下根来,用一颗善良的心,回报带给她屈辱痛苦的山村。后来看着村里又有买来的妇走了,她再也没有动心,她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了。
⒉ 说到父母,瞧瞧报道中郜老师【深明大义】的爹妈:
“父母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无论你走哪条路,我们都会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我说,我们可以还他的钱。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另外,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
悟空,你怎么看?
行者道:“公主不必伤悲。猪八戒曾告诉我,说你有一封书,曾救了我师父一命,你书上也有思念父母之意。老孙来,管与你拿了妖精,带你回朝见驾,别寻个佳偶,侍奉双亲到老,你意如何?”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释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⒊ 对丈夫,报道中的郜老师也极尽包容:
与不识字的丈夫尽管没有共同语言,没有爱情,但有了亲情。
对比之下,百花羞公主实在”无情“:
公主道:“你既会降妖伏怪,如今却怎样拿他?”行者说:“你且回避回避,莫在我这眼前,倘他来时,不好动手脚,只恐你与他情浓了,舍不得他。”公主道:“我怎的舍不得他?其稽留于此者,不得已耳!”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释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故事里,行者誓要除掉拐骗公主的妖怪,全无半分留情。最后百花羞回归故乡,阖家团圆。
现实中,郜老师留守山村,犯事的逍遥法外。还来搞什么表彰,拍什么狗屁电影!
人活一世,三观正不过一只猴。
行者道:“……我若见了他,不与他儿戏,一棍便是一棍,一拳便是一拳,须要打倒他,才得你回朝见驾。”
好大圣,盼你回来,扫清天下浊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长按该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