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都能做教师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eTVPIKbDGUHeI2mvicPYFdSibnJzZ9Ob8kBLzLT6YiaDRqD9pKCXPuMCuzt9fIxr9ibEkURvlgXcJH8A/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明天是教师节,我们忍不住想呼吁我们关注一下帮助下曾经帮助过你的老师,虽然老师这个词现在已经被人用的带了些贬义了。但不管是在学生时代还是职场里,愿意指出你问题的,都应该被感谢,指出问题就是在冒着得罪你的危险去去帮你,你永远要记得,别人帮你是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对所有给我们指出过问题的朋友,亲戚,上司,在明天真挚的说一声老师辛苦了。
正能量到此为止。教师,这个曾经的王老五,现在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太好。相比于教师在日本,北欧的三高(高工资,高社会地位,高学历),中国的老师似乎不受重视。师范类的学生,高校里的青年教师,并没有得到理应有的尊重。本文不打算对现状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分解,只是聊聊在这样的现状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能够将老师视为人,视为普通人,再将其置于职业的框架下,或许能够对现状多一分理解,在需要与学校的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多一分顺遂。对于教师、医疗、治安这几方面,在既往观念与市场经济交杂的情况下,人们容易产生一些误解。要么是希望教师、医生、警察高尚得不食人间烟火,用一块大大的牌坊压过,要么就是将教学、医疗、治安物化,觉得我给了钱交了税就该像商场买东西一样可退可换保质保量。实际上,由于这三个职业的特殊性,本文更倾向于将孩子上学、医院看病、公安局报案等过程看做是花钱请合作者。孩子是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案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需要用钱来换取专业人士的合作。然而因为人和事务本身具有不确定因素,合作的过程只是尽可能的用专业知识等东西来减少不确定因素达成共同的目标,最终责任主导者在自己。学校提供学习环境同伴环境,老师用教学方法将知识拆分细化让孩子理解消化,然而孩子的学习习惯做人处世更多是跟着家长学的,智商也是从父母处遗传。作为孩子的直接责任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做好了自己孩子的老师,也才能让孩子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成长。至于某些现阶段仍然存在的不良现象,更多还是依靠家长及时察觉及时解决。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知乎上面,有数不清的大牛在传播着科研前沿的最新知识,众多的志愿者也在无偿的翻译着国外的科普文章和公开课,这些传道解惑的普通人,都理应过教师节。你们所做所为,让这个社会多一份理性与包容,少一些暴虐与愚昧。我们感谢所有的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
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可汗学院的主页封面写着这样一段话:You only have to know one thing——YOU CAN LEARN ANYTHING!For free!For everyone!Forever!在中国,一家叫“万门大学”的非盈利机构在做着类似的事情,目前,已有25万注册用户,一百门课程。这些人,值得我们说一声:“老师辛苦了”。
也许这些都还离你我的生活太远,我们没有录网课,没法如知乎大牛般写专栏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一堆Nature论文,也没有去做翻译志愿者加入字幕组。可是,你的知识还是高过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人的,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新闻“美国已正式宣布转基因有毒”,这样的帖子,在微信上的点击量动辄十万加,点赞数也超过数万,这样的帖子,相同标题的多达数十个,这些信息会伤害到我们的父母长辈,另他们去操他们不应该操的心,会另那些没有我们这样幸运的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面对这样缺乏常识的帖子,你要做的不该只是抱怨愚民的无知,而是点点手指,去举报,去向别人指出这其中的错误,每一个被删除掉的谣言帖,都是老师的胜利,就像这样。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聚沙成塔,我们一定能够一点点的让所有赤裸的谣言滚出舆论圈。
我想,这篇文章的每个读者,都到了被小孩叫叔叔阿姨的年龄了吧。面对自己的弟弟妹妹以及下一辈,你们都是他们心目中的老师。可是好的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了?
我觉得,好的老师首先应该应该是严厉的。对规则和底线的坚守,始终应放在第一位。美国堪萨斯的教师一所高中的一位老师,她班里有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该教师将这28名学生的生物课成绩判为零分,并且还警告他们将要面临留级的危险。学生们的试卷被判为零分后,引起了家长们的抱怨和反对,他们大动肝火,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女教师重新评判这28名学生的生物课成绩。学校领导不堪重压,只得将矛头对准女教师,迫令她屈从。然而这位女教师对于校方和家长们的要求严词拒绝,结果执拗不过,只得愤然辞职。令校长始料不及的是,这位女教师的辞职,成了全市市民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巨大的社会反响,校方不得不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的与会者都支持女教师,学校领导见形势对己方不利,只得征求老师们的意见,结果该校近半数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降格满足了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重要。于是,经过一番讨论和争辩,家长们只得让步,同意了对孩子们的留级”处分”。这位教师对诚信的坚守,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没有从小严格的训练,没有对诚信的零容忍,就无法去构建一个没有腐败的学术圈,弥漫已久的论文抄袭,论文代做之风,就不可能有所改善。严厉不止是犯错误时绝不姑息,更是从小处抓起。比如要培养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你就要在每一点小事上以身作则,不从俗,不轻信,不满足于自我感到的刻奇(Kitsch)。
做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注意去因材施教。就是要放养而不是圈养。《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校长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能听小豆豆讲一下午的话而不打断一次,能够把电车改成教室,能够允许孩子穿最差的衣服来上学,能让孩子们随心所欲的上他们自己想上的课。但这只是因材施教的一面,对于有天赋的孩子,教师做的是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而对于那些没有那么幸运的孩子,好的教师则会为他们打好根基。在“能把穷人变成「正常人」的教学法”一文中,美国青年教师 Mike Feinberg 和 Dave Levin 创立的宪章学校教会学生“work hard, be nice”培养孩子的延迟享受的自控力,待人接物中点点滴滴的礼貌,坚毅而乐观的个性以及感恩与提问的习惯。通过严格的训练,这些学校将一些原本很大概率要从高中辍学从而流落街头的穷人家的孩子带入了大学的校门。能做到这俩点,而不是只看到任何一个侧面,才算是一个成熟而有情怀的教育家。
好为人师,这不是你的错。人们之所以讨厌那些好为人师的人,只是因为你在没有足够的深度前,就去随意的跨界,那样你同样也不会有广度。一个人在为人师之前,首先要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能在表述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跨界,本追求的不是知识的互通,而是方法上的借鉴与启发。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的启示,而经济学在认知科学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下发展出行为经济学,而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经济学又开始朝着神经经济学的方向演化。当今跨学科研究越发盛行,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成为老师,当你有了足够的深度,好为人师,是在为整个社会创造认知盈余。
总结下,回到文章的标题“明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老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读属于自己的知识,都有自己的专长。我们可以反驳举报那些谣言帖,可以去传播本学科的人人都应该了解的知识与方法论,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为学弟学妹推荐专业书课程视频做起,我们还可以去写下本学科最新的进展。互联网让我们能够从下而上的去构建知识,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线上去做所有人15分钟的老师,当好这十五分的老师,你需要做到精确可靠,依靠的是平时的知识与思考的积累,而在线下,你可能会作为某些人一生的老师,做好这个老师,靠的则是自控与契约精神。但如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支撑我们走下的始终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对知识的热爱与对未知的好奇。正是这些永恒的冲动触发了人类无止境的创造力,构建起了指数级增长的认知盈余,构建起了联系越发紧密的各个学科以及依托于此的实用技术,最为重要也最为人所忽视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帮助我们了解了认知的局限,从哥德尔不可能定理到测不准原理混沌效应,从阿罗不可能到哈耶克笔下的必然的无知(necessary ignorance),我们正在了解自己无论在那个领域,都还有太多需要去探索,这无疑预示着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老师,而带来改变的第一步是感谢那些成为改变的人,我们要先对身边的老师说声谢谢,再想想自己该怎么成为一名老师。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ay, never doubt a small group people can change the world, actually, that’s the only thing happen in history.
附 刘慈欣-乡村教师中的几段话
他所在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了,搞包产到户,村里开始分田,然后又分其它的东西。对于村里唯一的一台拖拉机,大伙对于油钱怎么出机时怎么分配总也谈不拢,最后唯一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是把拖拉机分了,真的分了,你家拿一个轮子他家拿一根轴……再就是两个月前,有一家工厂来扶贫,给村里安了一台潜水泵,考虑到用电贵,人家还给带了一台小柴油机和足够的柴油,挺好的事儿,但人家前脚走,村里后脚就把机器都卖了,连泵带柴油机,只卖了一千五百块钱,全村好吃了两顿,算是过了个好年……一家皮革厂来买地建厂,什么不清楚就把地卖了,那厂子建起后,硝皮子的毒水流进了河里,渗进了井里,人一喝了那些水浑身起红疙瘩,就这也没人在乎,还沾沾自喜那地卖了个好价钱。看村里那些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汉们,每天除了赌就是喝,但不去种地,他们能算清:穷到了头县里每年总会有些救济,那钱算下来也比在那巴掌大的山地里刨一年土坷垃挣的多……没有文化,人们都变得下做了,那里的穷山恶水固然让人灰心,但真正让人感到没指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象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附文二 韩松的《给希望小学的孩子讲科幻:一次崩溃的经历》摘录
好在,借助外星人的来临,我终于讲到了《乡村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刘慈欣老师。我讲在刘老师看来,外星人都喜欢打架,分成好些派,地球挡了他们的进攻路线,因此他们就想毁灭地球。但有个别好心的外星人,想验证一下地球上是不是有文明和聪明的人,如果有的话,就不毁灭地球。但那时地球人都忙挣钱了,都不学习了(此处也有演绎),然而刚好有一个乡村学校,有一个老教师,吃咸菜也要坚持教学。他教了学生牛顿三定律。什么是牛顿三定律呢?那是你们上中学后才能学到的知识。大概就跟小学学的一加一等于二,或者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一样,是支配宇宙运行的基本定律。外星人让地球人问答牛顿三定律的问题,来考他们,结果这些学生答对了。于是就没有毁灭地球……我讲到这里,看到好几个孩子打呵欠了。更多人的表情迷惘。我越来越语无伦次,但我坚持讲完了,就像那个乡村教师坚持把牛顿三定律讲完一样。我结结巴巴地说,这说明,不管多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学习,终有一天,我们不但能救自己,还能救地球,还能救太阳系。
这也正如校长所说,希望小学现在需要迎来第二个春天,那就是要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开阔师生们的视野,而不是仅仅解决孩子们钱物上的困难。我很同意,我觉得,这些农村的孩子,同样是中国的未来,不但不要让他们失学,不要让他们中的男孩子因为没钱而去偷盗,不要让他们中的女子孩因为没钱而去卖身,不要让他们读了大学后找不到工作,不要让他们为住房和医疗还一辈子债,而且,还要让他们成为新思想、新文化、新财富的创造者。但这是何其科幻的一个过程。所以那些毕生坚守在乡村的老师们真是值得敬佩,我终于懂得了刘慈欣为什么要把他们写入科幻。
感谢徐馨对本文的修改扩充。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长按该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