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愚不自知,人人皆如此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fMJctjYVxnWViaxfTPg1ArRaNrRBia3GkpkgtH91WlxpPSOYeicO1mDAywpIhVlJqgyTic6L7qnRaDkw/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1995年一个不带面具的银行劫匪被捕。 他表示自己想不通为何会被警察查到身份。 因为他在脸上抹了柠檬汁,照道理银行的监控系统无法记录下他的容貌呀?
估计每个人在学生时代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 考完后自我感觉非常之好,但是分数下来之后让人大跌眼镜。 而且有时候考得越砸,感觉反而越好。
1999年康奈尔大学的David Dunning 和 Justin Kruger论文,提出了Dunning–Kruger effect来解释类似的心理现象。
在对康奈尔心理系的本科生进行一系列的测验之后,他们发现每个人都多少高估了自己的逻辑,语法水平,和幽默感。
但奇葩之处在于:
得分越高的人,自我评价的时候就越“谦逊”,稍微高估了那么一点点,甚至低估了一点点。
得分越低的人, 高估了就可不是一星半点。
来自于ref 1
从图中可见,垫底的那25%认为自己起码有略高于平均水准的水平。领头的那25%,反而低估了10%。
有很多理由解释这种现象。
比如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 承认自己的无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 当别人的面承认自己的无能?在公众面前承认自己的无能?
几乎没人愿意这么做。
还有一个可能性, 就是无知意味着,连意识到自己无知的能力都没有。或者如同Dunning在10年接受时代杂志采访的时候所说: 每个人都很难意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无能。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 那么也就有足够的能力找到正确的答案了。
而且似乎在很多情况下, “无能”并不会导致我们前瞻顾盼,丧失自信。
恰恰相反, 无能者反而像是吃错了药似地, 非常自信。 这种自信正好可以弥补他们所真正缺乏的东西——恰当的知识。
就像Dunning所说, 无知的思想并不是一个绣花枕头/半瓶水。它里面塞满了各种不相关的, 或者被误导的生活经验, 理论体系, 事实发现,以及各种直觉,策略,算法, 类比, 启示。但是很遗憾,它缺乏真正有用而精确的知识体系。
这也解释了为啥我们遇到的民科,UFO爱好者,以及其他的旁门左道, 往往都会突破各种下限而不自知。
所谓无知者无畏, 如果自知,还会突破下限么?
也许此时你会想: 恩,说不定我是在高分组(>25%)里。
很遗憾,十有八九抱着这个想法的人其实是在低分组(<25%)。
再说了, 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某个领域,我们总有可能成为低分组的成员,阿是?
有一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助鉴别自己的实际水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或者专业,或者长处,或者爱好,或者花了大量时间,积累起大量经验的一个话题。试想一个从来没有像你一样投入大量心血的普通人和你这样的专业知识,他们会显得多傻。
所以对某个话题而言,如果你不是专家,你多半就是个傻瓜。
解决方案其实也不难: 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是也(critical thinking)——通过逻辑思辨和经验主义的方法,并且保持谦逊的态度, 即总是假设自己所知不多,就好。
比如在进行小组讨论决策制定的时候,选一个同学担当“魔鬼代言人”,或者用网上常见的术语形容:“为喷而喷的喷子”。 他的唯一职责就是不停地质疑,批判全组的逻辑思辨。
这种角色固然很找打,但被证明可以很好地帮助优秀抉择的诞生。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独处进行脑力活动, 那么不妨喷一喷自己。 或者用心理学家Charles Lord的话说, 总是想一想“反方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总之,由于我们大脑天然具备的惯性思维(比如为所有观察到的现象寻找规律,把很多习惯当成“当然”), 和我们不停积累的生活经验, 使得我们常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个体所具备的智慧,往往无法弥补其空白或者缺憾。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我不知道”,恰恰是开始找到正确出路的起步点。
Ref
1. Steven Novella, Lessons from Dunning-Kruger,theness.com/neurologicablog/index.php/lessons-from-dunning-kruger/, 11/06/2014
2.Kruger, Justin, and David Dunning.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6 (1999): 1121
3. DAVID DUNNING, We Are All Confident Idiots, psmag.com/navigation/health-and-behavior/confident-idiots-92793/, 10/27/2014
4. en.wikipedia.org/wiki/Dunning-Kruger_effect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长按该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一键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