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追求幸福的权利
今天的中国,如果你第一次到一个二线城市,你看到的景象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住宅楼盘是万科、恒大、保利、华润、碧桂园、富力、龙湖(甚至开发商已懒到不同城市的楼盘名称都是一样的),广场是万达(这个更是懒到从来外形都是一样的),市中心都有一个王府井,写字楼集中的地方都叫CBD,超市无非是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欧尚和永辉,满大街跑的快递车上要么画着一条狗,要么画着一只猫。甚至进到商场中,你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服装、鞋、化妆品和咖啡店。如果非要找一些不同的地方,那还是有的,往往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或者虽是新建,但也得建成类似于老祖宗们留下来的那样。当然,还有最大的差异——饮食。
这就是今天的二线,除了没有紫禁城、颐和园、长城以及大裤衩,其他几乎已经和北京没有什么不同,甚至部分建筑之奢华、庞大,令北京的年轻人们回到家乡时也感到不可思议。今天,真正的不知情者,或许已不是位于二线的年轻人,而是成天忙于从240W奋斗到600W再奋斗到800W甚至1000W的一线年轻人。
城市的崛起,有两种方式,一是经由商业自发形成,这是传统的,二是市政规划主导产生,这是现代的。中国式的城市快速崛起,是地产经济决定的,也是市政规划主导的典型样本,集中囊括了地产交易、金融支持、产业落地和人口流动,背后更是渗透着一体化的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一个城市,应当能够使其市民安居乐业,但在过去将近二十年的人口迁徙大潮中,一些城市不断膨胀,直至超负荷运转。人口迁徙的过程,就是个体追求幸福的过程。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一个城市与他们幸福的关系,除了那些看起来已经差不多的城市外观建筑,主要区别就在于就业、教育、医疗以及文化等方面。
我粗略的整理了以下表格,以我这两年走过的部分二线城市为代表,以房价、人口、教育、医疗资源为视角,观察不同城市的差异。其中房价为2016年2月在售中上等房源价格,高校资源包含了当地全部高校(含二级学院和职业学院),医疗资源为当地三甲医院数量。
房价
本省人口
区域竞争城市
高校资源
医疗资源
南京
3W
8KW
长三角主要城市
47
20
苏州
2W
8KW
长三角主要城市
18
5
杭州
2W
5.5KW
长三角主要城市
43
21
合肥
1W
6KW
长三角主要城市
50
11
厦门
3W
3.8KW
福州
14
8
济南
1.5W
10KW
青岛
42
17
青岛
2W
10KW
济南
22
16
郑州
1W
9.4KW
无
52
32
呼和浩特
8K
2KW
包头
18
4
太原
8K
3.6KW
无
42
12
武汉
1.2W
5.8KW
长沙
63
21
长沙
7K
6.7KW
武汉
50
24
成都
1.5W
8KW
重庆
50
19
重庆
1W
3KW
成都
59
17
昆明
1W
4.7KW
成都、重庆
30
20
房价数据为2016年2月搜房关于当地在售住宅的中上等房源价格;人口数量统计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数据;高校资源统计数据来自教育部下属“阳光高考”网站2015年统计数据,含二级学院及职业学院;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来自2016年“百度健康”当地三甲医院数量。
由于一个城市的高校和医疗资源往往不取决于数量,而更取决于质量,因此我又整理了下列表格:
211及985高校(2015年)
全国百强医院(2014年)
南京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航、南京理工、河海大学、南京农大、南京师大、中国医科大学
江苏省医院(25)、南京军区南京总院(28)、南大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89)
苏州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附一院(53)
杭州
浙江大学
浙大医学院附一院(17)、浙大医学院附二院(31)、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68)、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82)、浙江省肿瘤医院(91)
合肥
安徽大学、合肥工大、中科大
安徽医大附一院(75)
厦门
厦门大学
无
济南
山东大学
齐鲁医院(22)、山东省医院(49)、山东省肿瘤医院(93)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88)
郑州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附一院(63)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无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无
武汉
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华中农大、华中师范、中南财经政法
武汉同济医院(9)、武汉协和医院(1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62)、武汉大学口腔医院(86)
长沙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1)
成都
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四川农大、西南财大
川大华西医院(2)、川大华西口腔医院(51)、川大华西附二院(64)
重庆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三医大西南医院(20)、三医大新桥医院(71)、重医附属儿童医院(73)、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81)
云南
云南大学
无
高校资源统计数据来自教育部下属“阳光高考”网站2015年统计数据;医院排行统计为百度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合作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括号内为排名。
在统计完上述数据后,我发现,除长三角城市以及厦门的房价较高外,其他二线城市中上等的房价其实比燕郊还要低,但生活质量到底有多大差异,真可谓冷暖自知。
我们时常听闻的说法是,北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于其丰富的资源,然而如此丰富的资源,是否属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恐怕每个人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正如此前分析,600W房产在北京已然只是普通住宅,仅仅是在享受20年前一个北京最普通老百姓所享受的权利,而那些城市外观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你在大多数二线城市都可以感受且享受到的。些许的不同可能在于,你的职业在北京将有更大的发展,你可以在今天600W的基础上,继续眺望1000W的未来。
作为一个祖籍北方却生长在天府之国的80初,我经常思考北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到底在何处。事实上,正如北方人不太多的会去南方发展一样,南方人来到北方也并不是多数。举凡长江以北,我们似乎除了在北京以外,再也找不到一个资源如此丰富的地方,正如上面表格所列,甚至北方很多省会城市的优质医疗都需要由北京来覆盖解决。长江以北经济的唯一中心化,以及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成就了今天的北京和北京的房价。对于倾向于北方文化,离家更近的北方人来说,伟大祖国的首都,在很长时间内,仍然将会是唯一的选择。
长江以南,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长三角、珠三角、西南、中部,自成一体,交相辉映。根据投资业者贝乐斯的分析模型,改革开放后长珠三角的外贸,成为了当代中国事实上的“第一桶金”来源,正是由于外贸美元收益,使得人民币开始锚定美元发行,货币信用的增加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终于从1998年起,以商品房改革为契机,启动了地产发动机,城市化进程一旦打开,制造业蓬勃发展,城市生活又带动了服务业的兴起。至此,外贸、投资、内需三辆马车并驾齐驱,一统江湖20年,并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伴随中国制造业兴起的,是日本在广场协议泡沫破灭后的产业大转移。高额的人工成本,使日本的电子制造业在短短20年时间内被中韩两国完全替代,而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又廉价的满足了欧美的日常生活需求。这样的模式持续了将近20年,长珠三角赚得可谓盆满钵满。然而,今天的长珠三角,恐已物是人非。一线的房价高启,在很大程度反应了资金的不安全感。但凡有更赚钱的去处,也不会这么集中的短时间导致房价暴涨。而房价的过度上涨,势必出现挤出效应。当600W成为普通家庭的标配时,那些稍具理性的普通青年,将会自觉考虑自己的未来。当然,30岁前的文艺青年也会是相当一部分,而考虑到人口众多,2B青年的数量也真是不可忽视。
在本篇,我希望开始带着一个关于人生幸福的话题去思考接下来的问题,而人生的幸福,则永远是与个体对外界资源的索取相关的。所有真实的幸福,都是建筑在面包之上的。
接下来一篇,我们将会回顾近十年来波澜壮阔、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商业地产史,以及看似与之毫不沾边的中国互联网经济史。没错,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是由中国的地产经济所决定的,而这个历史将告诉我们两件事:1、不要小看民众追求幸福的权利;2、有幸福的期盼才会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