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偏差来说说红楼中的晴雯

本文原题目: 晴雯与武大郎的相似处

世上只怕是再难找出两个差距如此之大的人了,一个是美的不可方物的少女,另一个是生得又矮又黑又丑的穷汉子。然而皮相上的差距不过是镜花水月,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美丑之别,聪慧与否,都不过是上天的彩票。长久来看,决定一个人得失的,是自我选择的人格特征,是岁月沉淀后留下的三观是否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正是在这些点上,晴雯与武大有了相似之处。

关于晴雯,有一个决定她命运的问题。74回当晴雯被王夫人叫去问话,晴雯编出一套谎话来说她平时并没有留心宝云,只在外面做粗活,还要做贾母的针线。这么说,她是明确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明哲保身的,可是她平日里却没有这么做。这是值得分析者关注的,谢苇在知乎日报上的帖子分析到,晴雯将怡红院看成了自己的家,才会不在内心里把自己当作奴才。这点固然没错,可是晴雯爱护这个家的做法,却不是为之做长久的打算,而是寄托与侥幸。她以为她拿针戳小丫头,骂别的丫鬟蹄子,可以让她们也像她爱着怡红院,她以为靠着一次的谎报军情,可以帮宝玉挡掉这次的询问,却不知她这么做,是为她自己种下了祸根。

而武大,也有着同样的侥幸心理。他离开青河县是因为有轻浮子弟调戏他的妻子,可是他凭什么认为搬到阳谷县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孔子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下愚之所以难以度化,就在于他们不会举一反三,总想着下次会不一样,他们不是没有时间想问题,而是在有时间的时候没有好好想想自己的问题。

客观的看,武大也许是智商情商都不够,可我们不能怪晴雯太多,你不能说她笨。聪明人也会有认知偏差,而晴雯的所作所为,从认知心理学来解释,是由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和乐观者偏差(optimism bias)共同引起的。晴雯在怡红院中待的时间越长,越会觉得自己的所做所为已经不算是逾越分迹了,而她也总是对王夫人可能的责骂存有侥幸心理。另外,她还有达可效应的认知偏差(Dunning Kruge effect),即能力低的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水平,而能力高的人则低估自己的水平。晴雯去见王夫人之前,故意打扮的她自己觉得很素净,可王夫人看了,还觉得她是个病西施,这不正是她低估了自己平日里花枝招展的程度吗。正是因为这几点,所以晴雯致死不悟,只以为自己是受人陷害,却没有反思到是自己平日里骄纵急躁的行事种下了今日的果。

王路在《武大郎之失》中写道,武大说话不好听,又没有本事,所以人缘不好。而晴雯整日里骂小丫头,说话也不好听,只是晴雯生得美,又会针线,加之她生在青春乐园里,所以人缘能好些。若非如此,晴雯长大后,只怕又会是一个赵姨娘。青春时的口无遮拦,因为较少的涉及具体的利益,所以容易显得美,但如果不能及时在内心通过学习,思考,反省构建起一整套行为规范,那么当初心丢失,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赵姨娘在探春理家后说的话是你怎么不照看你自家人,武大在武松当上都头后说的则是你发迹了,怎么不住过来给我增加些体面,同样的自私,这方面晴雯的所做所为虽然因为年少,没有露出多少端倪,但她撕扇子时随手抢过麝月的扇子撕着玩,也反映出了同样的自私。都是只顾着自己的开心,却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追根问底,无论是晴雯还是武大,在他们的童年时,都是苦出身,都缺少父母兄姐的扶持,他们的小时候,想必受人欺负,缺少安全感。他们肯定都不会是儿童的三种依恋类型中的安全型,晴雯多半是反抗型,不然她不会和宝玉玩撕扇子,(具体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5377493.htm)。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要么拳头硬,要么嘴巴狠,晴雯爱骂小丫头,不是因为她生性暴虐,不然她不会在进了贾府后不忘旧,把自己的姑舅哥哥也接进来,而是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面对另自己不满意的小丫头,她更不知道该把自己摆到什么的位置上。相比之下,生在小康之家的袭人则更加懂分寸,面对宝玉的过激行为也更反应沉稳,例如宝玉在听到黛玉回苏州后发疯后,要是晴雯,只怕早就第一个回复贾母了,袭人却知道先找年老的李妈妈问问情况。曹公并不知道现代的心理学,却能凭借对人性的了解将人物性格的来龙去脉写的丝丝入扣,合情合理,照实需要我们多多思考。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晴雯的故事和武大的故事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演绎了这个道理,老天最初都将好运气给了这俩位,一个有了好归宿,一个有了美娇娘,可是由于他们没有福分,最后都输得一无所有。这里的仁,有些空范,何谓仁了,仁,就是去探索,比如对于武大,就是按照武松的建议,散些果子与邻舍,对于晴雯,则是对小丫头和婆子们说话时留有余地,按照她对王夫人说的那样去做。

写到这里,想说的都已说了,从最初喜欢晴雯的爽利,到如今看出她性格的缺陷。这固然是由于看过的心理学资料,使我能更敏感的识别出相似的模式,也是因为长大后才明白,天生的性情是否讨喜是一回事,经过打磨后的品格又是另一回事。**天生的性情和美貌一样,如果我们过多的关注前者,会遮蔽人精神力量的建设,而后者,则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也是我们阅读小说后可以指导我们过好这一生的根源。**这就像某心理学实验说明的那样,表扬孩子聪明,不如表扬孩子用功,从长远上能激励孩子的发展。我不喜欢红楼梦的考据,却喜欢分析其中人物性格与得失,希望借此看出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这篇文字想尽可能写的慈悲,不试图去批判晴雯什么,所以若是惹得那些喜欢晴雯的读者不快,罪责都在于我。

Ps,本文是看了台大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课程晴雯专论以及王路的《武大郎之失》的读后感,不过是自己一些不成文的看法,见谅。

热烈转发,随意打赏,支持原创。

长按下文二维码打赏作者。

/pic/1_48IMU6HMXE084SmPGXTDQBpRMCcfpg.png

关注更多巡洋舰精彩内容欢迎加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

kk.2016-03-09 22:54:50

晴雯生的美貌,具有反抗精神,可总也感觉撕扇子那回觉得有些自私,平时里说话伶俐但有时又觉得刁钻,和笔者能引起共鸣。希望有时间分析一下袭人,个人比较喜欢她,稳重又贴心。:)

Queenie2016-05-09 04:57:32

晴雯固然有性格缺陷,不过袭人的问题更大,从某种意义上,晴雯是死于袭人的手中,贾宝玉身边,晴雯是袭人最大的敌人,暗示薛宝钗和林黛玉也是一山不容二虎

Joy 蒋2016-03-17 03:12:00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以, 教养孩子不要太纠结 what he does/knows/has, 要关注what he is,i.e., 人格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