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看待那些声称能预测股票的大神
不断追逐的财富
有人说,如果你爱他,送他去炒股,因为那里可以造富神话;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炒股,
因为那里可以毁灭财富。正如 1994 年那部经典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精彩之词,,22 年过去了,纽约还是那个纽约,那样的繁华与时尚。作为全球富豪数量最多的城市,有很多人在这里安家并发财致富;也有很多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在财富的梦想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锐气。股市,这个聚集财富的大染缸,又让多少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正如人性的两面,善与恶往往在一念之间,贪欲与理性也在一念之间,也正是这一念之间的选择造就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说了那么多,还是得谈到今天的主题,财富—几乎让每个人都为之疯狂的东西。股市是一个被认为可以致富的地方,为了能在这里致富,每天有无数人都对股价的预测充满动力并乐此不彼。那么股价真的可以被预测吗?或者说研究股价的历史走势与分时走势是否真的可以预测其未来的走势与变化?这是个令人着迷却耐人寻味的问题。
股票是一种“商品”–商品的属性与价值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明确事实上股票是一种商品。任何商品都有其内在与外在的投资价值,投资一支股票正如投资一种商品,我们看重的是未来的收益。请注意:投资商品与买卖商品是不同的,投资看重的是未来能获得多少,即使现在一文不值,只要未来可以达到远高于目前成本的收益,投资者也是愿意的。买卖商品的理念则不一样,买与卖这笔交易能否达成的瞬间,其实是由商品当前价值决定的(价格)。商家觉得卖给你的价格超过对商品当前的价值才会卖;反之,买家认为商品当前价值超过自己的付出才会买。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别急,其实背后的原因是商品的属性。根据投资的属性,我们可以粗略的把商品分为两类:易耗品和耐用品。
易耗品:
顾名思义,易耗品意味可以被快速消耗,相应着其保值能力较差,甚至无法保值。例如外卖,我们叫外卖时的价值和我们吃完后不可比对(烤肉 50 元, 吃完 0 元)。决定是否达成交易的核心原因是当前的饥饿感所匹配的现值决定的,更强调的是当前价值(当你很饿的时候你愿意用 50 元买 2 个馒头,当你不饿的时候 2 元你也不愿意)。同理,你买一箱水,买一箩筐苹果,甚至买一个全新真空无拆封的杜蕾斯都属于易耗品。
耐用品:
相较于易耗品,耐用品的价值是在更长维度的时间长河中体现的,时间越长,贬值的程度并未受多大影响,甚至随着时间慢慢的向后推移,耐用品的价值反而在增加。其实,生活或者周边新闻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比如说买了一辆特殊年代具有特殊意义的法拉利跑车(ENZO);古玩城里的各类古董,其出土的年代越早,价值越高,存在的时间越久,价格越贵;加州优胜美地国家森林公园里的千年红杉树,其寿命越久,红杉的表皮越坚固,体内所包含的各类元素越丰富,其价值也就越高;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也是耐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说越熟练,用处也会越来越多。
股票投资?
--对未来价值预期的投资:股票投资是什么?对于易耗品,想要投资它的人自然会很少,因为从长远看它是迅速贬值甚至一文不值得。而耐用品则不一样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价值的不确定性(可能变低也可能变高,或者价值时刻变动),所以人们总是对此充满了诱惑。
投资耐用品当前的价值(现值-价格)是人们对其未来价值的一种预期。有人买一头母猪,如果这头母猪未来可以生很多小猪仔,那么这些小猪仔当前在市面上卖出的现值就是这头母猪现在所值的价值(降低时间成本考虑,这些小猪长大后可以卖掉,小母猪长大后还可以继续生一堆小猪)。事实上,不是真的这头母猪未来可以生多少小猪仔,而是人们认为她未来可以生多少她现在就值多少。而且也不是真实产猪仔数量决定它的价值而是人们预期产仔的数量决定了它当前的价值(也许这头母猪由于种种原因未来无法生育,但它仍然以很高的价格被交易了)。
对当前信息的认知一变,预期就变,从而价值就变:如果你在2005 年就根据所汇集的各类信息提前预测出北上广深的房价会在这 10 多年间大幅的增值,那你在那个时候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贷款买房甚至自己成为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可是大家设想下,如果你更加敏锐的预测到 2017 年会发生一次天灾或者遇上全球经济大萧条,那你还会在现在继续投资一线房产吗?同理,人们现在愿意用多少钱买一只股票取决于对其未来收益的预期,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源自于对当前所掌握各类信息汇总认知后的预测。如果对当前的信息认识发生了变化,对于未来的预测就会发生变化,预期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影响了股票价格的变化。例如一家制药上市公司发布一则信息,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可规模化生产的药物有很大几率可以对抗 HIV 顽固型病毒并且帮助感染者康复。如果投资者是认可的,那么不用等到这种药物上市量产。股票当前的价格就会大幅飙升。但假若有关专家出面澄清辟谣,认为人类目前根本没有这样的技术,那么也用不到等到药物上市,公司的股价就会迅速跌落。
认知的不可预测性:
即便是同一个人,我们也不能完全保证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是一成不变的,更何况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不一样,重要的是,由于人们自身对信息收集能力、判别能力的不同从而导致即使面对同一个消息每个人的预期都是不一样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大部分人没有对综合信息判别预测的能力而是说我们无法同步的做到认知的一致性,我们也并不知道何时我们就对一个事物又有了新的认识。
正是因为对事物信息的判别与预测决定了人们的预期,这些未来才知道的信息或者事情导致了股票价格(耐用品)的变动。换句话说,这些未来信息或者事情的披露决定了股票价格的走势(大部分人认知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这样理解,当前或过去的信息已不值一提,因为它们早已反映在股价当中。一只股票从当前价格变动到下一秒的价格取决于此刻(这一秒中)人们对于未来即将被披露信息的预期汇总(概率学中的综合逻辑期望)。只有未来的事情才能影响股价,任何现实中的变动如果已经发生,那么它也早已反映在股价当中(道氏理论)。炒股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利好出尽是利空,利空出尽是利好”正是这个道理。其实这句话真正的解读在笔者看来是这样的,当成堆的利好信息被一条条相继公布时(利好消息属于可预期信息,预期早已反映在股价中)股票的价格已经包含了当前所发生的全部利好,意味着股价已经在高点。同理,当成堆的利空信息被一条条公布时,利空消息属于可预期信
息并且也早已反映在股价中,那么股票的价格已经包含了当前所发生的的全部利空,意味着股价已经在低点。所以聪明的投资者在看到上市公司公布可被预测的利好时往往是股价将要下跌之时(庄家出货时)。当然,事情的难点在于如何判别利好或者利空已经出尽
股价的不可预测性:
所以,经常听到某些股评家总结、复盘并预测大盘或者个股之后的走势。虽然听似很言之有理(量价关系、动能和波浪、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证据、理论和模型也似乎都非常确凿,可是往往效果却不及预期。核心的原因在于,无论你是技术派或者政策派,趋势投资者或者价值投资者,对于后市的判断都依据于信息面与技术面的结合。信息面会传导消息给投资者,各类消息经过投资者综合处理后股价的走势才会反映到技术面,最终形成一只股票的 K 线图。如果导致股价波动的这些消息是有根据的,那么其实股价已经反映了当前和未来层面各类因素叠加的综合价值,股价现在就已经表明了,而不需要等到未来那个时间节点才表明。换句话说,股价反应的是市场投资者对其综合价值的全部预期。所以事实上并不是黑那些股评家,而是从根本上讲,除非你能保证你的判断可以囊括当前市场上全部投资者的综合预期,并且在几秒内就可以快速反应并作出判断,否则股价是不可预测的!
有人根据大盘的支撑点位,均线,量价和相关政策面判断其未来的走势。我们的媒体也在不断鼓吹着这个市场的风吹草动。可是真的准吗?08 由于彻底的熊市,股民们度日如年,有某财经频道花费重金聘请来各路专家判断大盘的真正的底部。这个底部从 3500 点-3000点-2500 点-2000 点。这些点位都有人说过,可最终的结果是比 2000 点还要低。同样,去年6 月底的股灾又有相关专家预测中国这轮牛市会调整到 4000 点,4000 点是新的起点,可是结果我想大家也都看的很清楚。最核心的永远是对一只股票未来回报的预期,它过去的历史、走势、K 线、支撑点位、业绩都已无关轻重。
如果无法预测股价,为何还要炒股?
既然股价是无法预测的,那为何人们还孜孜不倦的在股海中沉迷?答案隐藏在人类的天性中。正如同基因组合总是优先选择与其最优化的配对,人类在自然界残酷的演化中生存下来的核心要素源于其内在征服世界的天性。正是这种征服一切欲望,使人类在数万年的演化中大脑不断扩容,智力不断提高(因为自然法则让人类了解仅靠身强体壮不足以解决问题)
最终在某一节点,这种优质基因筛选的衍生效应使人类统治了地球,最终成为农业、工业和现代信息科技文明的引领者。男孩儿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女孩儿也喜欢英俊帅气的男孩儿;男人喜欢内外皆修魅力四射的女人,女人喜欢成熟稳重才华横溢的男人。这是人类的天性,不可更改。同样,逐利和贪婪也是人类的天性,驱使人们尽可能不断地挖掘各类可能的信息从而为其逐利和贪婪寻找以一个可靠基础。控制欲–越是优秀的人越是相信可以掌控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并做到心里有数,人性的逐利、贪婪和控制欲让每一个在股市中闯荡的人都坚信自己可以摸清规律从而做到未来巨大的收益。我们看到有多少人曾经在股市中忍痛离场,被几根大阳线改变信仰后又杀进来被套住最终割肉再次忍痛离场。当下一次反弹趋势开始时,他们又会忍不住再次杀进来。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不断被重演。
还有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包括笔者自己在内还有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被套牢,市值亏损了不少,可还坚持继续炒股。这就得谈到人性的另一面,我们不仅贪婪逐利,还需要为自己失败找一个可以自认为说的过去的理由或借口。所以总听见有人在说,现在的的亏损是为以后的赚钱交学费。哎,人性啊,人性!
相关文章
从索罗斯哲学到行为金融学
见证一场范式革命-读行为经济学的诞生
本文来源,读者投稿。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可以成为加盟作者,或者贡献主题,亦或给我们推荐好的问题,问题有时比答案更重要。
你可以,
1)写写你熟悉领域的进展或对未来的展望,即使你的小文不够成熟,我们也会为你提出修改意见或帮你一起韵色。
2)写出你的跨界思考,你是否有从一个领域的知识联想到的别的概念,从而让你脑洞大开,只要你的想法新颖,都值得被倾听
3) 提出你感兴趣的话题,加入混沌大家庭和一起讨论。
或者如果你本身也有自己的公共号,但是秉承相似的想法,我们也希望你能加盟。 投稿邮箱 guoruidong517@126.com
SinYoung 毅融2016-03-19 19:03:45
怎么不说股市就是在利用人性赚钱,套牢,中国人的钱确实好赚。
小赵同学脸圆圆2016-03-20 08:41:24
应该再加一条,人类还时常抱有投机与侥幸的心态。认为自己会是幸运儿。 股价跟人们对公司经营状况的期望有关,也是期望和实际差异的方程。 最后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互相影响
朵思大王2016-03-19 09:14:49
群发几乎0成本、只要有一个上当骗子都是赚。 骗子往往喜欢拿非常蠢的骗术骗人、有智商的人自然是不会上当、但是通过筛选、上当的往往也是蠢的不要不要的、这些人就是骗子希望通过短信筛选出的潜在受害者
梁亮2016-03-19 17:31:45
对一件事物的预期来源于认知,认知无法预测!不确定性又是一种美!好文.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