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被动唤醒与主动输出
以下文章来源于scalerstalk ,作者Scalers
[
scalerstalk .Scalers,畅销书《持续行动》《刻意学习》作者,专治迷茫焦虑。 如果你做事无法坚持,学习不能专注,可以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关注我即可获得最新演讲PPT】。 (公众号原名“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
在初学CTF比赛的时候,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遇到一个题目,做了三四步,眼看要拿到结果了,但是就卡在一个步骤上,比如面对一堆二值图片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需要修改一个数据包但是始终无法绕过……于是百思不得其解,而这时经常会出现,旁人给个提示,或者轻轻一点,哗地一下子全部就搞定了。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CTF也没有关系,比如中学做数学题目的时候,或者在解政府工作报告的题目的时候,想必也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卡了半天,然后一个意外的提示,于是问题都解了。
然后关键的来了,在这样的一点就通的时刻,你是沉醉于解出问题的喜悦,还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在其他人点醒你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
其实一个原理、道理、定律、知识点,你看上去很对,感觉自己好像知道,和在你的实践中,能在合适的时候想起,应用并且产生效果,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就是有可能会出现,你看着什么都对,但是你自己试一下,发现什么都是错的情况。这个差距就是知与行的差距,所以古人说的是,“知行合一”。
究其实质,我们在看东西的时候,思维容易偷懒,就像下坡一样,顺着文字的思路走,于是感觉好像都是那样。这其实是一种被动唤醒,就是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不知道。因为一到实战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赤身裸体,两眼发白。
就像高中做数学题,答案有时候就是一条思路,而你的思路可能是发散的,抓不到要点的,无法收敛到正确的思路上,所以你做不对。于是你会需要一个提示来唤醒你。
但是出了社会我们更多是无监督学习,做事情的时候,未必都会有人手把手。所以那些我们只有看到才知道,在做事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者其他人告诉才知道并且应用的原理,就会让我们失掉一些机会。
因为这些是你本来应该掌握的,而你没有掌握。所以错过的都算自己的过错。
你看什么东西都觉得,对就是那样,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一到做事却把这些全然扔在了脑后,无法将其指导行动。这样一种“原生态”的状态,会让我们进步很缓慢,甚至没有进步。因为很多时候只是原地踏步。
久而久之,就会陷入“道理我懂”的自我欺骗。在你无法把一个道理实践体悟的时候,不要污了这个懂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解法就是多做主动输出。你可以理解为为什么我在持续写的原因。我通过和自己对话并且写作的形式,把分析逻辑推理过程展示出来,然后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可能这个结论,是一个大家一听就知道的结论。于是浅薄的人说,这就是鸡汤而已。但是差距就在,我是用自己的思考再验证了一个结论,在综合分析行动总结的基础上体悟而来,这个是有力度有深度的。
于是我在后续的实践中,就不需要其他人就这个再点拨一次了,自己带着参数上阵,可以独立行驶。这样就是一次进步。然后下次又有同样的场景,我又可以如法炮制。持续一年两年,积累的差距就出来了。
需要被动唤醒的东西不断减少,主动输出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始终觉得,通过自己的行动,写写写最后写出一个道理,和你只是看看看,看其他人的道理然后感觉好对哦,有天壤之别。
所以你若有缘读到此,开始动笔吧。多做主动输出,减少被动唤醒。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809-wakeup,首发ScalersTalk
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2016年成长会持续招募中,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计划介绍(2016.2更新)
Scalers:怎样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历史文章
YU/AN2016-04-08 16:13:59
主动输出包括但不限于写作,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去交谈,去体验。主动输出源于积极主动的态度,是一个能动的人与外界交流的一环吧。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都是必要的。只被动接受,而不加批判,不加思考,不去应用,就是死接受,没效率也没意义。但是没有足够的输入积累,输出就没有源头了。作者是在强调接受一个东西的时候,有意地主动输出的效果要远远强于一味接受而止于所谓明白吧。
SinYoung 毅融2016-03-29 17:58:31
久违/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