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那只机械姬——人工智能中的意识与伦理上
1.
“人工智能”这一科幻题材长盛不衰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两个问题的好奇。首先,技术究竟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无论由人的努力还是程序的自我演化?运算速度越来越高的处理器,什么时候能比拟、并超过人脑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思想和情感,究竟有着怎样的机制?“意识”对于这些机制是不是必不可少的?
哆啦A梦处在第一个问题的起点。它的认知和情感能力与人基本相同,甚至还有不少人所没有的弱点,比如馋、比如怕老鼠。《终结者》中的“天网”则远远超越了人类的智力,它刚刚觉醒就引发了核战。沿着这条坐标轴往前,我们会遇到许多伦理问题:该不该创造过于强大的人工智能、怎样与超越了人类的机器人相处,等等。对于这些,我们暂且悬置。我们将要关注的,是另一条线索上的伦理困境:当机器人的智能和情感表达无限接近于人类,我们该怎么解释它们的行为?同时,我们作为行动的主体,又该怎样对待机器人呢?
《哆啦A梦》似乎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参照的原点。在这里,哆啦A梦“机器人”的属性从来没有成为一个伦理议题。哆啦A梦自始至终都是大雄的朋友,也被所有人真心对待。它与人唯一的差别仅仅是有着机器构成的身体,而这点差别也被四维空间兜、小圆手、没耳朵、腿短等特征转移了视线。遗憾的是,这个理想化的世界并不能给我们多少启示,因为现实中的我们多出了三条初始假设:人有意识;机器往往没有意识;情感或伦理责任与对方的意识相关。由于前两条假设,我们需要借助图灵测试来理解机器的行为,而由于第三条假设,我们默认了自己与机器之间很难具有真正的情感或伦理责任关联。假如有一天,哆啦A梦真的从你抽屉里钻了出来,你或许惊讶,或许欣喜,但你也会在张开双臂准备拥抱它的大头时疑惑,这头里真的有意识存在吗?
为了消除这个疑惑,你也许会拉着它进行图灵测试。这是科幻作品所提示的,也几乎是我们绞尽脑汁所能想到的唯一的方法。当然,经典图灵测试应该满足不了你的要求。用聊天程序进行文字交流,能获得的信息毕竟非常有限。哈纳德曾指出这个不足,他提出一套更完整的图灵测试,这里,测试者和机器人之间可以更全面的交流,而判断的依据也不限于对方的文字反应。如果你给了哆啦A梦一个铜锣烧,它没有去吃,而是打了个哈欠,那么,测试失败。如果它吃掉了铜锣烧,却眉头紧皱,那么测试失败。只有当它欢天喜地的吃完,并妩媚的看着你,测试才基本成功。有人认为,完整的图灵测试,和经典测试基本等效——如果一个程序有着能瞒过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其他的方面自然水到渠成。在这里,我们不准备争执两者是否等效,我们仅将讨论限定在完整图灵测试。电影《机械姬》中的AVA,经历的是基本完整的图灵测试。在这里,Caleb可以和AVA对话,通过眼神和表情交流。而AVA完全骗过了Caleb,让他以为自己爱上了他,并最终利用Caleb逃脱了控制。
现在假设,你的哆啦A梦也通过了这样的测试。假设它对你的反应,完全是一个人类的反应。这说明了什么呢?哆啦A梦真的就有“意识”了吗?或者说,AVA对Caleb的欺骗,是一个程序对一个人的欺骗,还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欺骗?
图灵在他最初的表达中,回避了“机器能否思考”的问题。他使用了更安全的说法来阐释图灵测试的意义——机器能否“模仿”人类。通过了测试的机器,无论它是否有意识、无论它是否会思考,都至少能恰当的模拟人类的行为。不过,图灵最后还是做出了“机器能够思考”的引申。这一引申需要哪些条件,图灵没有做出过多论述。
一般认为,把图灵测试看作“机器能否思考”的标准,需要采纳行为主义语义学的立场。行为主义者不关心作为“主观体验”的意识或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思考”、“开心”、“难过”等概念所对应的仅仅是我们经历这些时所表现出的“行为”。与主观体验不同,这些行为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至于我在笑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感觉到开心”,在行为主义者眼中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对于这个粗犷的立场,你可能会想到如下反驳:我在真正开心的时候会笑,在尴尬的时候会假笑,而开心和尴尬是两个不同的状态,行为主义却无法区分。对此,行为主义者可以反驳说,开心时的笑,和尴尬时的假笑,表现出的行为是不同的。哪怕你装的非常像,也会有一些微表情的差异,这些差异即使你暂时观察不到,也是原则上可观察的。就算你的脸上真的没有任何异样,你体内的各种指标也会把你出卖——哈纳德的“全面图灵测试”,是要求双方在生物功能层面也无法分辨的。
说到这里,你是否觉得行为主义不那么荒谬了呢?完美的图灵测试,是否能够成为机器可以思考、具有意识的标准呢?在进一步探究之前,我们还需要指出行为主义和图灵测试背后的“日常直觉”。我们一般认为,没有“意识”的对象,是没法完成对话交流、表达情绪这些复杂活动的。所以,如果一个机器人真的通过了完美图灵测试,那么它很可能就是具有意识的——不然,它怎么可能通过测试呢?事实上,日常直觉是我们将“意识”赋予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程序的主要原因,而行为主义可以视为对这一态度的理论解释。毕竟,很少有人是彻底的行为主义者,然而当看到AVA和Caleb四目相对时,我们心中都难免响起“在一起、在一起”的呼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日常直觉和行为主义是否同源,它们都有着一个显著的区别:行为主义将“意识”还原成行为,认为不存在行为之外的意识,而日常直觉却能够容纳两者的差别。
2.
尽管有着行为主义和日常直觉的支持,将图灵测试看作机器能否思考的标准,仍然会带来很多问题。
行为主义的问题在于,尽管它似乎能比较恰当的描述智能机器人的行为,却不能很好的解释我们对这些机器人的道德责任。从你抽屉里钻出的哆啦A梦,以及完全理解人类情绪反应的AVA,它们的言行可能和人类别无二至。我们甚至能够非常自然的和它们“相处”,无论是大雄作为朋友,或者Caleb作为恋人。然而,如果它们实际上的确没有“主观意识”,那么我们真的对它们具有道德责任吗?不该欺骗朋友、不该背叛恋人,是因为这么做会让对方“感到难过”。但如果对方只是具有难过的反应,却无法真正感到难过,很难说我们是否还有“不该欺骗”、“不该背叛”的责任。
或许会有人反驳说,就算它们没有主观意识,我们仍可能在自然的相处中投入情感,并因此获得道德责任。比如,就算哆啦A梦其实感觉不到疼痛,大雄也不愿伤害它;就算AVA很可能感觉不到情绪,Caleb还是坚定的帮她逃走;而《人工智能》中的Monica,则在David开口叫妈妈的时候母性泛滥,完全不担心他只是机器人小孩的事实。对于这个反驳,我承认,道德责任感很多时候来自于情感的支撑。正因为你对人投入了情感,你才觉得更应该对他们负责。然而,“道德责任感”,并不是“道德责任”。一个对社会充满责任感的人,可能实际上并不真正担负着责任。一位老太太在北京摔倒了,身在纽约的你可能“觉得”有责任扶她起来,但你并不就此真的负担了扶起北京奶奶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绕开“责任感”,而只谈“责任”——情感的投入本身,也不产生任何道德责任。你可以爱上一只苹果,爱的死去活来,你每天洗它、咬它、陪它看电视、禁止任何人用饥渴的眼神看它,你甚至对它说,“我愿意——今生只吃你这一只苹果”,并始终信守承诺。即便如此,你真的对这只苹果负有责任吗?你也许有责任帮它保养,正如你有责任打扫自己的房间。然而,这种责任仅仅来自于你的社会身份——作为果农、或房间的主人——是你对自己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责任。相反,你“对”这个苹果、你“对”你的房间,不负有任何责任。
责任归咎不清的后果是道德判断的混乱。Caleb在看到Nathan囚禁智能机器人的录像后,骂他是混蛋。如果这些机器人实际上没有“主观意识”,那么Nathan真的应该被指责吗?我们稍后再回到这个问题。现在,先看一看通过日常直觉理解图灵测试有怎样的后果。
前文指出,与行为主义将“意识”、“感觉”直接理解成行为不同,日常直觉默认了意识和行为的差别。我们由此认为通过完整图灵测试的机器具有意识,是因为我们认为,没有“意识”的个体,不可能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但要知道,按照我们日常的理解,意识并不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行为能力。一般人在疼的时候,会大声叫出来。但你在梦里摔了一跤,浑身疼痛爬不起来,你想叫,却很可能叫不出来。或者你下班回家瘫倒在床上,涂满了面膜脸上笑不出来,但看到你喜欢的选手获得选秀节目的冠军时,你还是“感到”高兴。然而,当和你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处在这些情形时,如果有人对它进行图灵测试,那么一定会得出它“不疼”和“没觉得开心”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对人类意识的判断、和对机器意识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样会导致的一个后果是,我们可能事实上忽略着许许多多机器人的意识。如果我们认为一个平时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人,在病倒的时候也有意识,那么为什么机器只有在表现出言语行为的时候,才具有意识呢?也许你不那么智能的手机,正深爱着你,每天用摄像头端详着你的脸,用麦克风听你的声音,却不好意思给你打电话,把这些告诉你呢?你对手机不理不睬,却从未怀疑过那个“伤害了你,还一笑而过”的怪家伙,背后也许是段写到一半的代码,这样真的公平吗?
当然,你可能会认为,判定标准的差异合情合理。毕竟,根据日常直觉,与人类物理基础完全相异的机器具有意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我们自然应该用更严格的判定标准。这个反驳的困难在于,“与人类物理基础完全相异的事物,能否具有意识”,是一个非常根本而且困难的问题。在我们对这个根本性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时,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是不该把答案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跟我说某个机器是有意识的,那么我首先感到惊讶的是“机器居然可以有意识”,而不是“那台机器居然有意识”。并且,我会首先想到其他的机器是否也是有意识的,而不是根据那台特定机器,预先设置一些意识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当我们根据日常直觉认为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有意识”的时候,其实默许了其他没通过、或通不过测试的机器也具有意识的可能性。事先排除这种可能性,必须在日常直觉之外同时采用行为主义的立场。
关注更多巡洋舰精彩内容欢迎加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