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陷阱现形记一个准爸的自我救赎

前言

战场上,如果前面是一片雷区,我们会不会特别渴望让地雷直接现形?

生活中,如果也存在许多让我们掉坑里的思维陷阱,我们会不会希望各种思维陷阱被清晰地标示出来?

有本精致有有趣的小书或许能够帮到我们。这是一本指示思维陷阱的手册。

/pic/1_XiaOTHUPAfTvkp4M0lpfTM0jNecCOw.jpeg

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767-9/F·2804

版次:2016年2月第26次印刷

作者简介:

罗尔夫·多贝里,1966年生于瑞士,在圣加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益得书摘(getAbstract)的创始人之一。

阅读心得:

我们的思考常常是被污染的。

比如我们在淘宝的时候,会不会不自觉地去选销量高的那些商品?但卖得多难道真的等价于东西好吗?

又比如卖股票,一只股票卖出时你赚了一万,另一只股票卖出时赔了一万,赔的那一万带来的痛苦是不是远甚于赚的一万带来的喜悦?

如果你花500块买了一张话剧票,话剧演得极烂,你想走,但一想到已经花出去的这500块,会不会又舍不得走了?即使你知道再看下去这话剧还是那么烂。

这本书的作者多贝里发现了许多日常生活的思考是被污染的,为了检视自己的思考,他搜集整理了最容易出现的52中思维错误,供自己在重大决策时检验参照。慢慢地,这份清单成了他外出讲课的提纲和专栏写作的素材,最终发展成了《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

每个人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体验,毕竟每个人最容易陷入的思维陷阱不同。而自己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 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说的是,如果我们已经有一种信念,就会倾向于过滤掉与这个信念不符的信息,相反会不断寻找与这个信念相符的证据。

我们看到一串数字是2,4,6,8…就会天然地倾向于认为下面的数字是10(确信这串数字是“等差数列”),哪怕下面那个数也可以是9或11。(数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字比前面的大”)。

“狼来了”的故事,以前往往认为故事的启发是“我们不该说谎”,但当那个孩子第三次叫狼来了(狼也真的来了)的时候,大人们自动认为孩子一定又在说谎,而不去看其他相反证据时,是不是就犯了“确认偏误”呢?

2 权威偏误

当专家权威来了,我们是不是天然就觉得自己矮了一截?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了。更为令人不安的是,一旦我们成了这个权威的拥趸,我们似乎觉得TA说的什么都对,再难去发现TA观点中的错误了呢。

3 选择悖论

有个周日,我想看书,一看书架上可以选择的书很多,顿时就不知道该选哪本了。好不容易选了一本,没看几页,还没有看出乐趣来,就开始想,是不是另一本会更好看?然后就换书了。这样反复几次,书没看进去,周末倒已经快过去,留下一堆烦躁。

这种因选择太多,令人无所适从,反而最后做了比较坏的决定(或者干脆无法做出决定)的经历,大家有没有?比如逛商场而可选衣服首饰的种类太多?

书中给出的应对方法是:在面临选择之前,仔细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把标准写下来,同时要明白自己很难做出完美的选择。确定了标准就不动摇地去做吧。

4 忽略基本概率

如果在全中国随便选一个人,这个人的特点是(1)喜欢读书、(2)戴眼镜,请问这个人是大学教授的可能性更大?还是农民的可能性更大?

我立马觉得是大学教授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喜欢读书还戴眼镜,想想也觉得长得像大学教授啊。可是,我的想法又错了。

中国有8亿农民啊,而大学教授应该不超过100万(中国有高校有2500多所,就算每个学校教授有400人–这还应该是个高估的数字)。也就是说,即使所有的大学教授都爱看书还戴眼镜,只要800个农民里有超过一个人是喜欢读书且还带眼镜的,就能在概率上胜出。

5 错误的因果关系

有个特别常见的思维错误:把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误认为是因果关系。

书中提到一个调查,发现火灾中动用的消防人员数量和火灾造成的损失呈现相关性:火灾中动用的消防人员越多,火灾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难道是动用消防人员数量多导致了火灾损失大吗?非也。事实上,是因为火灾严重(而严重的火灾总是导致更大的损失),所以需要调用更多的消防人员。

书中还引用了一个研究,研究表明家里书越多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这个研究导致家长们发疯似地买书。

可真相是:受过教育的家长比没受过教育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而受过教育的家庭,通常家中的书籍更多。

所以真正的因果关系不在于书多导致了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是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遗传的基因。书多和学习成绩好呈现的相关性,并不足以说明这两者之间存在任何因果关系。

总结一下,如果发现了A与B呈现相关性,先不着急认定是A导致了B,也有可能是B导致了A;当然,完全有可能A和B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结语:

上面列出的只是书中介绍的52种思维错误中的少数几个。

李笑来在《关于认知偏差的最严重认知偏差》一文中提到,最严重的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是“看不到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

当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思维错误的时候,以为自己全然自由,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带着隐形的镣铐。想想就令人沮丧。

好在,好书让我们更加自由,《清醒思考的艺术》就是这样一本,因为它让各种在暗中作祟的思维陷阱现形。


本文属于《一个准爸的自我救赎》系列。“准爸”并不仅指妻子已经怀孕,而是泛指未来几年内计划当爸的人(准妈的意思以此次类推)。因为认同“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所以希望,和其他“准爸准妈”一起,在这个阶段完成一系列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救赎。这是为了避免将来成为糟糕的父母,养育出糟糕的孩子,大家都受罪,还污染地球。

王志起2016-05-23 11:11:20

第一个观点。如果不建立这样的观点,难道被撒谎的小孩一遍又一遍的欺骗?地里还有活干,庄稼长不好是要饿肚子的!都是在无序的世界里建立一个有序的思维,成为啥样,你不能简单的说这样就是错的。

Edward SAMA2017-02-03 13:53:48

to一楼,人家说了,还要看其它的证据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