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念为中心升级思维系统
以下文章来源于修身储能 ,作者蔡梦飞
[
修身储能 .神经科学PhD的呢喃呓语 Believe it or not, word is world.
](#)
李笑来曾在其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中,发表一篇文章“什么是朋友”?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里其实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真的跟电脑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 I/O (输入/输出)体系,有一套自己的运行处理机制。人和人之间很不一样,有的人处理器更强大一些,有些人的内存更大一些,有些人的硬盘更大一些,有些人的显示器更漂亮一点,有些人的打印机比较高效,有些人配置了网卡所以可以连网,有些人不连网,有些人的带宽很足,有些人的带宽很小,有点人在互联网上,有的人在局域网里……
于是结合自己的一点点思考——
对于计算机而言,操作系统的定义如下: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
一言以蔽之,操作系统为计算机提供了得以正常运转,管理,控制,更新,升级的基本平台。
那么,同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操作系统,每个人的基础配置(背景和出生)各不一样、后期的维护保养(学习深造)不同,系统迭代升级(蜕变成长)的效果千差万别,自然,系统最后呈现的用户体(精、气、神)就“各有千秋”。
而似乎从某种意义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认知的差距”——即,大脑有多少“概念”、对“概念”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最终会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
“混沌巡洋舰科技”CEO–许铁,在其文章《信息格局论》中写道:
一个人是由他从出生到长大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塑造的。你的底层思维方式是你父母长时间的时间输入产生。之后你的想法是你学校周围人,你的邻人给的,这些默默影响着你的决策。回想下过去, 你会发现真正决定命运的瞬间不会太多,我们上大学,出国,还是找工作,那些关键时刻你身边某个人在你耳边的轻轻私语会让你的未来上天也可以下地。 这个人, 就是你的圈子。大多数时候,不同圈子传递的信息都有相似性,你所在的圈子决定了你所能接受的信息,从而决定你的格局,你的命运。
从某种角度来看,核心信息和关键概念,是构成我们大脑操作系统的CPU。
因此,以概念为中心,升级思维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更加完善、丰沛的操作系统可使我们的意识雷达更加敏锐,从而捕获更多的关键信息,以此为据点打造自己的思维操作系统。
下面谈谈自己的感触:
通过读书,深入理解某个具体概念,而后植入思维系统:
《新生大学》社群的必读书目之一,中文翻译为《领导阶梯》
本书的主要总结如下:
面对不同的层级岗位,不同的层级之间的转型,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思维的转换,不同层级工作理念的重新建立,也就是说要不断应对变革和创新,拥抱变化。
对于个人来说,要不断的自我提升,核心关注点在于时间管理方面,就是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每一年,我们将时间主要花在哪些方面,就等同于说我们工作的重点由哪些部分组成,我们的关注点放在哪些方面。
在每一层级的工作理念和领导能力要求上,都会强调一个能力,就是公关与沟通的能力,这是所有层级都要求和强调的能力之一。
本模型和本书这是一个起点,在实际的工作中和对领导梯队模型的理解上,是一个不断践行和不断螺旋提升的一个过程。
总体而言,这本书强调领导力的修炼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每个阶段对核心能力的要求不同,在进阶提升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做好当前阶段的事情,也要随时有意识磨练下一阶段需要的素养,保持进阶成长的思维;
如《论语》: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虽然本书英文版看起来枯燥无谓,但咬牙坚持看完后无意间却形成了一个不错的思维:如果我是领导层,我会如何评估自己手中完成的任务? 也即,心里有了一点点领导力的认识。
带着盘旋在思维的关键词——“领导力”,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易公开课上面搜索到了沙哈尔—哈佛大学《幸福课》的主讲者—开设的新课程《领袖心理学》,于是在跑步机跑步时候看了一部分颇有启发。
PS: 于此,感谢Kevin的推荐的《学习心理学》使我有机会了解到“网易公开课”这个平台。
沙哈尔,在课程中提及:领导力培养是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比如:
> UA (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 无条件自我悦纳:
无条件接受自己的性格,而后认真了解和辩证看待自己的性格。
AI (Appreciate Inquiry) 欣赏式探寻:
积极挖掘自己性格的闪光点,不断完善,扬长避短,相信瑕不掩瑜。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每个人是一颗种子,接受自己的环境,比如土地(UA), 而后积极主动探寻环境的养分,吸收阳光,让自己成长起来……类似,领袖都有接受恶劣环境和局面的能力,而后积极扭转局面,所谓现实扭曲力场。
从“新生大学”社群推荐和阅读《领导阶梯》这本书——沙哈尔《领袖心理学》公开课——植入“领导力”概念,参与“混沌巡洋舰”讨论——在个人发展中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以“领导力”这个概念为中心,逐步有意识将这个“认知模块”编码入自己的认知系统,而后经过“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把这些内化,指导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如果拟化为思维操作系统:
我为大脑下载了“Leadership”原生态App, 而后经过不断调试,内测,结合自己的特点,添加自定义的“代码”,因地制宜地把这个app升级为个性化的Freeman Leadership App。
当然,优秀的App需要不断结合内在要求和外在需求,不断迭代更新,更加便利,稳定,可靠。
因此,任何一个概念完全融入思维的操作系统,都离不开时间的检验和“否定之否定”的审慎。
又如:
关于探讨批判性思维的的一本书。
该书枚举了诸多关于思维和认知的逻辑谬误类型,并分别举例详细分析和解释,同时提供我们练习逻辑思维的具体实例,对于指导读者超越自己主观情绪进行批判性思考大有裨益。
从“批判性思维”出发
我又联想到论语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后人总结为"意必固我“——《论语·子罕第九》
- “勿意”的意思是指做事不能凭空猜测主观臆断,一切以事实为依据,方能避免因为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凭空猜测。
- “勿必”的意思是指对事情不能绝对肯定。这点体现了辨证思维,所谓事无绝对,一分为二。
- “勿固”的意思就是不能拘泥固执,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内容都是有限的,一味地固执,容易误入歧途。
- “勿我”的意思就是不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而应当是保持开放的开放的心态。
以及:
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反观科研训练,无非是锻炼我们**客观**陈诉和展示实验数据的过程,强调旁征博引,源经据典;而不是主观臆测式的自我揣测和肆意杜撰。
目前仅仅认识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算是另一个新概念;
那么扪心自问,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素养如何呢?
浮想联翩
打造更加强大的思维操作系统,接触“概念的直接冲击”颇为重要。
而概念的获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读书。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多读non-fiction—非虚构类书籍,我们不需要鸡零狗碎的暖心文字,也不需要“没有勺子”的心灵鸡汤;我们需要赤裸裸的,强有力“概念冲击波”。(当然,Fiction亦别有意义)
所谓个人发展和成长,就是心智的精进过程;塑造新的自己,需要接受一切先进优秀的概念、思维和新思想体系。
所谓“君子不器”——君子当博学笃志,修身储能,明天地人之道,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
兼容性强的人能随时随地能变换自己的模式,兼容、适应、契合外界的事物,思想和体系、原则;有容乃大的胸怀和雄浑的底层代码才能趋近“万物皆备与我“的佳境。
伟人和卓越领导者莫不如此,而这个修炼需要一辈子的修行。
更多阅读
DUKE2016-05-27 14:04:31
不学习就如同联不上网的阿尔法狗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