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基因》读书笔记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话用在促进创新上,甚是恰当。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交叉学科真真叫人“乱花渐欲迷人眼”,比如计算神经学,是用计算机的方法和模型去研究神经系统;认知写作,是用认知科学揭示的原则去指导写作;进化心理学,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心理现象的成因。前一个是研究方法,后一个是研究对象。前者是工具,后者是目的。而各种的推进创新的计划,又有多少是标题党了?《创新者的基因》是一本关于“破坏性创新”的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master the five skill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这个副标题点名了这本书的主旨,这本书要否认的是创新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技能,提倡的是通过训练激发创新思维。

那么这本书是怎么得出其结论的了?通过采访和调查创新企业家或者阅读他们的自传,深入探究这些创新者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何时,如何产生创新想法的。然后从中发现一致的行为模式。这些技能不一点能保证你成为一个有创造者,不过在抱怨前,先想想是否运用了全部的发现技巧。乔布斯说,创造就是把事物连接起来。他们能把一些看似无关的想法起来。而项能力的前提他们善于发问,勤于观察,交游广泛。其中的一部分不是一时之功,有一些却可以通过改变习惯来改进。

针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行为只有20-4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其他的都是后天培养的。这项研究说明了创新者都要避免的现状偏见(status quo bias),即不接受现状,创新者首要的是有勇气,不是简单的接受现状,谷歌的创始人说过“他是来改造世界的”,创新者认为很多东西都坏了,需要他们修改。所以想要成为创新者,就要改变自己没有创造力的固有成见,进行积极的反事实思考。不为犯错感到难堪,而是把犯错当做预料之中的学习成本。要积极的去问为什么不,如果没有。。。会怎样的问题。

要产生新的想法,需要将宏观和微观结合。既可以深入细节,体验细微的差别;有可以高屋建瓴的在大局中将不同时间不同领域的细节关联起来。他们会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通过收集很多想法来形成好的想法。他们遇到困难的问题,会通过将问题的约束先放松,来寻找不是那么难的问题,先找出新想法,让想法慢慢酝酿,看看能否通过改进简单问题的答案来部分解决困难的问题。有时创新需要生拉硬拽的建立联系,从而促使自己想出平时想不到的联系,建立了联系后,便通过类比来借鉴其他领域的已有经验。

Scamper这个词的原意是蹦蹦跳跳的跑,美国教育管理者罗伯特·艾伯尔(Robert F. Eberle)根据这个词总结了创新者的7种思维方式,和之前说的有类似之处,这里通过记口诀的方式列出,便于读者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综合使用,分布是:

Substitute:替代。包括成分、材料、人员的替代等;

Combine:合并。包括混合,与其他功能的整合等;

Adapt:改造。包括改变功能或者部分结构等;

Modify(magnify, minify):调整。包括放大、缩小、调整形状、规模等;

Put to other uses:挪作他用或者改变意图。

Eliminate:去除。包括简化,去掉部分功能或特征,凸显核心功能等。

Reverse(rearrange):逆向操作、重新安排。包括里外对换、上下颠倒、逆转、重组等。

科学中,最有价值的话不是我找到了,而是”that‘s funny“,创新者总是在期待意外。而意外的来源则是观察,交叉学科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其他学科的工具测量了之前无法量化的,通过对比得出可以证伪的预测。对于个人的创新者,跨界的学习是为了提供观察的视角,但你若不是细致的观察记录下你的问题和你发现的有待修改的地方,你就没有创新的源头活水。观察不限于自己的直接观察,订阅不同领域的一手资讯,阅读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历史和资讯,也可以积累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经过了观察,发问,连接,交流之后,所有的创新者必需要做的是去拆解一个黑箱,看看你待改进的整体原有的设计,操作和生产原理。这是为快速制作原型做最后的准备,原型可以简单,只需实现核心的功能,不必包装,甚至不必完全压倒市面上的产品,但要能保证其在某一点上一眼看来就比现有的方案酷。制作原型的过程是实验的过程,通过制作原型,验证自己的猜想,找出那些地方需要更多观察来指导下一步的设计。制作原型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一个原型胜过千万页PPT,你可以在制作原型时具体的寻求别人的帮助,从而言之有物的和人交流,促进自己完善创意。

读《创新者的基因》,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不是怎么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而是怎样培养有创造力的家人和孩子。孩子的创造力是有长远价值的,但同时也是需要成人去引导的。如果能帮助孩子培养出观察提问连接的思维习惯,如果能给孩子提供制作原型的平台和激励。那我们的未来将会更有希望。

vv2016-06-14 10:48:40

与其说是基因,不如说是模因(meme

太阳之子2017-05-11 11:04:31

怎么说创新不是生物体自带的呢,大脑的功能是物质结构本身所具有的,一切反应都是建立在已经进化完成的物质结构基础之上。而生物体本身是物质的一种复杂机构而已,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在当前环境下实现存在,所以,相对于本能意向部位的灰质才进化出了表层认知功能的白质。所谓的兴趣,不过是大脑在生物体实现存在之后的一种反应机制罢了,形成了生存中枢的一种需要而已。一切创新都是生物体在认知前提下为了实现更大存在的内在需要,是一种客观意志和物质属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