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苦衷遇上侥幸,该怎么办

现居的小区附近有一条路,叫罗庄东路,它在北口与知春路相交,南口则通向居民区之中,全长不过几百米。本不是什么交通要道的它却经常堵车,因为附近的小区多、车主多,但老小区停车位不足,一些车主便把车停在路边——一条原本刚刚好的双车道,变成了一条宽裕的单车道。

/pic/1_RdB6kkZT1EAKhNtWzarkpFSg9wM4UA.png

大多数时候都没什么问题,即便是两辆车迎面而来,互相让一下就过去了,但如果赶上两面都有很多车,甚至像下图这样,就要堵上好久。

/pic/2_tYu02w2iapVIRNftmBku1cjGOj4Sng.jpeg

(请领会精神,原谅我的画画水平)

自己经常从那过,也想过该用什么办法,但想到的无非是严厉一点儿的“贴条”,和温和一点儿的“立牌子”。但昨天再路过的时候,发现真是有高人啊,想了个好办法,自己还是要学习一个:他在马路中间加上了一列路障,把原来不清晰的双车道,隔成了清清楚楚的双车道——仔细一想,真是比“贴条”和“立牌子”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为什么呢?

首先,需要理解在这里停车的司机的心理。其实司机并非不知道停在这可能造成堵车,是不合适的。但前面说了,这条路附近的小区多、车主多,停车位不够,这是现实问题。或者说,停车的司机是有“苦衷”的。但有苦衷就能停了吗?这里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停车后依然会留下一条宽裕的单行道,所以,“造成堵车”是一个概率事件!有了以上两点,“苦衷”加上“侥幸”,司机心一横,也就把车停在这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当大家都出于某种“苦衷”,同时因为“某行为带来坏结果是概率事件”而去如此行为的时候,坏结果的出现就成了必然事件。

好了,那高人的做法比“贴条”和“立牌子”高在哪儿了呢?

“贴条”有两个主要的毛病。第一,在这里停车的司机并非总是同一个人,今天贴了张三,明天李四又可能停在这里,特意安排一位交警总来贴条成本也高;第二,贴条会打破“法不责众”的心理预期,让矛盾非常具体地落在那个被贴条的人身上,当他又是出于某种“苦衷”把车停在那的,抵抗心里会很强,换言之,政策阻力比较大。而“立牌子”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太过温和了,很可能起不到作用,各种告示下的违反行为屡见不鲜,更何况这里还有“苦衷”带来的某种“正当性”以及侥幸心理。

针对这两种办法的问题,**“摆路障”则聪明很多。**首先,它给了车主一个明确的心理暗示,阻绝了他的侥幸心理——如果停在这里,后面的车不再能绕过去,你停车这个行为的负面影响是“确定事件”;其次,它让“不能在这停车”成了某种“天经地义”却没有任何指责的含义,同时,它不针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人,避免了交警和车主的正面交锋,就算车主有“苦衷”,也找不着个人掰扯去,只能乖乖听话;第三,它足够强硬,路障已经摆好了,我的意思也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你再停在这,我贴条你可别怪我,而且被你堵住的车主肯定会叫好的。

当然,“摆路障”并不能解决车位不够的现实问题,但确实能解决车位不够导致的拥堵问题。而且,其实这附近有收费的停车场,以后生意会好点儿吧,或者车主把车停在更远的地方,每天来回多走一段路,对他们的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哈哈。总之,“摆路障”这个办法很聪明、很漂亮。

这里可以想到另外一个例子:本科时候,学校澡堂的晚上关门前,经常出现“管理员催学生快点儿洗导致矛盾”的情况。借用“摆路障”例子的思路,可行的办法是:让水阀不掌握在管理员手中,而是中央控制,定点关闭,并在关闭前足够长的时间开始广播提示。这样一来,学生听到提示自然就抓紧洗了,根本不会与管理员争执,因为没用。管理员也可以天天按时打扫卫生,关门回家。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我当然觉得学校应该是有24小时热水可以洗澡的。

总之,当“苦衷”加上“侥幸心理”,单个人不守规矩带来问题的“概率事件”,往往会随着人数的增加变成“确定事件”。“摆路障”这个例子给我们的提示是:尽可能让管理以“机制”而非“人”的形象出现,发出足够明确也强硬的信号,同时避免针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人,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点评: 从经济学上看,这里的侥幸是一个公地悲剧,而解决方法,无论是那一种,都是将信息展示给需要的人,而不是通过改变激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于停车的问题,你放了路障,就意味着明确说这边不能停车,而贴罚单是针对个体的惩罚措施;对于大学澡堂的例子,是通过广播让大家都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避免个体之间的纠缠。这里改变的机制是信息是否公开。之所以有用,是将可靠稳定信息免费给予了那些更需要信息的人,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们解决问题。

小予2016-06-27 08:32:24

一看就知道是某筒子写的~ 只是文末那个澡堂热水的例子举的太不好了~

蔡建平2016-06-27 08:42:20

于小事中见智慧,佩服!

来自寺巷镇的jsd,目标是2016-06-28 11:06:53

公司一楼过道总是有人靠等下班,把靠墙的一部分,用胶带划分出来,放上盆景,明显好转,后续有人破坏盆景,一年后恢复原状。现在就把停在道路上的车拖走,后面好长时间没人敢停,就我说的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