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精准信息食谱
小王子中有这样的一幕,商人向小王子兜售解渴药丸,说吃了这个药可以每周节约45分钟。如今这样的一幕已成为现实,营养液让快餐都变成了慢生活的昨日时光。精准营养的大旗下,结合了你的基因型以及体征数据的营养干预,告诉你每天该吃营养素,每种该吃多少。
而对于精神食粮,精准饮食也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读读日报,其底层的逻辑不外是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个性化的资讯,使用户能够用最少的时间知晓天下大事。甚至于购物网站的推荐算法,其背后的目标也是在根据对用户的喜好掌握后,给用户一份“精准干预”后的信息食谱。
然而这样的食谱真的是你需要的吗?精准的一个意思是刚刚好,不多也不少。对于某一天,我们可以给出你需要的营养素,但有些波动,有时饿一饿,研究证明是比每顿都吃的刚刚好更有利于健康的,就像反脆弱中提到的杠铃组合。
为什么要说起精准饮食和个性化推荐了?原因是前几天有位读者后台留言,要我写写南海问题。我答应了。在写之前,看过了不少写南海问题的文章。发现这些作者,有意无意的,都在给其读者提供着个性化的观点及论据。每一篇文章,都在猜测读者缺少某方面的知识,都在赌读者是否有那些他们想到了,却没有阐述清楚的观点,然后帮他们补一补知识,再帮读者把想说又说的不那么漂亮的话说清楚。
可是我不知道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关于南海问题,需要了解什么?心里有那些预设的观点?由于不了解,就无法做到信息食谱的精准饮食。既然知道自己做不到,那就要承认,不要勉强。在某一方面是个无用的人不可怕,承认了这篇文章不能让读者对南海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反而让笔者能放开手脚,说说自己熟悉的领域,用其他的路子让读者觉得有趣有用。
那就说说关于这么多南海文章的分类吧。本是老祖宗明代的吕新吾也在他所着的《呻吟语》中说的关于人才的分类,却因为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在国内流传甚广。其中说到“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情是第二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都说文如其人,关于南海的文字,也可以如此的分类。
关于南海,聪明才辩的文章不是少数,沉寂了半年的段子手,还有那些讲述这件事情本身的来龙去脉的凯凯而谈,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文章的阅读量,总是高的,无论是咪蒙的文字本身,还是对咪蒙文章的评论,这类文章都在追求有文章的声气壮,仿佛想借着一篇文章,让读者重塑世界观。
不过对于那些不追求聪明才辩的文,就不需要这份文气纵横来支撑起行文了。这样书写起来也因为局部的无用而有了自由。关于南海问题,什么样的文章称得上磊落豪情了?首先要有大视野,摆脱了就事论事的窠臼,能够纵贯古今,这类文章,还需要在立论时不着力于要谈论的事情本身,不比力气比境界。举个例子吧,比如“南海依然完整,人民却已分裂”,这篇文章,说的就是由于对何为爱国,没有一个公共的理解,再加上在微信里决裂又环保又高效,造成的把普罗大众之间的水火不容都摆在了聚光灯下。这篇文章是在提醒读者忘记了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利。而另一篇借南海问题说爱国的文章,则是公众号“千秋斋”的同题文章“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借描述苏格拉底的一生,以及伯利克里的演讲,来说雅典为何是个伟大的城邦,为何值得每个国民都发自内心的爱它?
而哪一类关于南海文章算得上深沉厚重了?这里只说一篇,王烁老师在Betterread中短短的”南海隆中对“。BetterRead本身推荐英文书的,这篇短文,也是基于一本博弈论大师的《The strategy of conflict》,文章不长,却涵盖了关于南海你想知道的最简但必要的元素,且不说文中的每一段话,都有博弈论的理论研究做支撑,所以显得深刻而凝练,就只说文中最后一句的“老成谋国”,就让整篇文章读起来需要正襟危坐,也正是由于文章本身不长,又环环相扣,读者能方便的反复重读,这篇文章的观点才能被读者记住。而记的深入骨髓了,才会是知行合一的第一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拿破仑的话没有错,但执行起来,那些太想当将军的士兵往往当不好将军。那些太想当将军的士兵往往当不好将军。从第三等的聪明才辩之人,想进阶成为第二等乃至第一等的人才,需要是克制,是承认自己的弱点,是践行你的价值观。对于物质食量,轻断食结合精准营养,远好过顿顿都是吃的刚刚好,而对于精神食量,我们也要克制自己,免得只是一味的显露聪明,争强好辩,以至于忽略了善良,公平,忍耐等质朴的价值观的重要。
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个人来说,要做到的首先是说话时要克制,将前因后果按顺序说出来,而不是只给出廉价的观点。同时在别人质疑你的观点时,感到欣喜,心怀感恩,而并不是下意识的去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游学者2016-07-16 08:27:56
so
飞2016-07-16 09:58:33
诸如南海类的热点事件越来越多,希望发出的评论却越来越少,源于追寻了事件的深层原因,却苦于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唯有静观其变赞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