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世界的智者

魔戒这本书,是奇幻文学的始祖。其中的人物设定,影响了之后的许多同类型作品。这本书能够在全世界流行,说明了其反映了当代读者共通的心理诉求。

魔戒的第一个设定,是没有英雄。故事的主角是个弱小的霍比特人,他们是大吃货,一天吃六顿饭,他们只关心自己家的田野,不在乎外面发生的大事。但他们是那样的乐天,哪怕遇到可怕的戒灵,也只会用funny来形容。读者之所以喜欢这类的人物设定,正是由于读者内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霍比特人,他们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贪恋着眼前的小幸福,只希望不被世间的纷纷扰扰打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从霍比特人的状态中成长起来的,谁要是童年就总想着拯救世界,那这样的人不是自恋狂就是妄语者。而成熟后的个人,心底会有精灵的一面,追求永恒的真理与极致的美;当然也有人类的一面,渴望现世的权利;不过对于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他们是活在自得其乐的霍比特人的心智模式下的。读者之所以喜欢弗罗多,是因为可以从他的旅途中的犹豫读出自己人生路上的傍徨,从弗罗多的选择中为自己找出接着走下去的动力,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什么能在情节已被流行文化剧透后还能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

但这本书不止是四个霍比特人的故事,更是甘道夫的故事。这个角色同样是一个反英雄的设定,甘道夫并非是无所不知的,他需要花数年的时间来查文献,才能查出至尊魔戒的故事。甘道夫也不是如诸葛孔明一样算无遗策,他会犯错误,比如他明知咕噜很危险,可他还是在咕噜走丢时没有再追他。他的魔法也不是最强的。那甘道夫的设定,有那些喜闻乐见之处了?

首先是对权利和力量的不信任,这应该是读者最愿意见到的,也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他们不相信人能在绝对的权利面前保持控制力,所以甘道夫,爱隆都不愿意接受魔戒,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角色会受欢迎。邓布利多拒绝魔法部部长和死亡圣器,也是类似的设定。其次是对人性中善的执着,甘道夫始终相信咕噜心中还有一份没有被恶吞噬的地方,邓布利多也相信小矮星内心仍保有善的火花。第三点是对知识的好奇,甘道夫是所有巫师中唯一对霍比特人感兴趣的,他在面对自己未知的情况,比如比尔伯没有变老的迹象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做了充分的调研,才最后给出结论。

读奇幻作品,不应只把其当做一种休闲活动,而应该从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读魔戒,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甘道夫在弗罗多抱怨魔戒为什么交给了他的手上时说道,重要的不是命运交给了你什么,而是你怎样在当下该怎么应对,二是在弗罗多抱怨为什么比尔伯为什么没有杀掉咕噜时,甘道夫说咕噜的心中仍然保有善,可能会在未来的故事中有所帮助。魔戒的封面上说,世上有两种人,正在读魔戒的人和重复读魔戒的人。这本书中的道理,值得更多人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通过文学中栩栩如生的情节,让读者侵入某个情景中,从而深刻的记住作者的人生体会,这也许是奇幻文学社会层面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魔戒中读出智慧的人越多,你站的地方就越有光亮,中国就越有希望。

更多阅读

那些dota教会我的事

MC2016-07-17 10:31:34

最后来了个小拔高/微笑

朱阿宝2016-07-17 15:52:47

第四段第一句里对“权利”的不信任应作“权力”。公权力应该关在笼子里。分权的对象是权力而不是权利,国家权力的正当性来自公民权利的让渡,这个社会契约论是西方现代法治思想的基础理论之一。

作者

谢谢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