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们的谈话进入到马尔科夫链的状态
武林外传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可谓是情侣吵架的典型,今天的道理就从这段台词说起:
佟湘玉:你无情,你无耻,你无理取闹。
白展堂:那你就不无情,不无耻,不无理取闹吗?
佟湘玉:我哪里无情,哪里无耻,哪里无理取闹?
白展堂: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无耻,哪里不无理取闹?
佟湘玉:我就算再怎么无情,再怎么无耻,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无耻,更无理取闹。
白展堂: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佟湘玉:哼,我绝对没你无情没你残酷没你无理取闹!
白展堂:好既然你说我无情我残酷我无理取闹那我就给你无情无耻无理取闹看看。
佟湘玉:哼,还说你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终于展现自己无情无耻无理取闹了吧。
白展堂:我即使无情即使无耻即使无理取闹,也是被你无情无耻无理取闹给逼出来的!
佟湘玉:就你无情无耻无理取闹。
注意到了吗,这段台词的每一句,都是对上一句的直接回应,参与对话的两个人,好像只有5秒钟的记忆,只记得住对方说的上一句话,这样的对话,是Stateless的,是符合马尔科夫链的。如下图:
马尔科夫链的确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我们人类的语言,真的要陷入到这样没有背景,没有状态的简化情况吗。人间的事有太多复杂之处,高效的交流需要参与者共同用其记忆和修养构建一个平台,若是对话只是如上面的例子那样,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对事需要我们明白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对人却只需要给对方扣上个帽子。
网上的很多对话,正是由于其匿名性,人们无法观察到对话的人平常的语气,说话的风格,容易退化成为人参公鸡,而所有人身攻击的对话,都有着类似马尔科夫链的性质。这里不想具体举例子,不是不能,是不愿意。举例子就会被看成是对人,而非对事。要想做到对事,那就要说的足够有概括性,这里举红楼梦中宝玉论述文死谏武死战的句子,在36回,宝玉说道:
“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横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
这段话中想批判的人,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并不少见,只是当代这些键盘侠们不会面临生死的考验了。要知道一句“不得已”,遮盖了多少思考的缺失,多少人其实在给出机器人一般的机械化的反应,如上文中说的文官,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只是教条的套用书中的句子。又有多少人,在做事的时候只是凭着热情,没有想清楚一步步该怎么做,做事情中遇到的不确定性该怎么解决。出了问题,拿一句尽力了推脱,这种短视的行为,也值得我们反省。
美国的大选今年吸引了太多人的关注,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但遇到和你观点相反的人,你也不能为此红脸。为什么在不熟的人之间不能谈政治宗教之类的话题,是因为这类话题要想产生有效率有意义的谈话,需要交谈者知根知底,需要彼此互相尊重,否则很容易就退化成人身攻击。明白了很低效率的多谈话其实是一个马尔科夫链,你就应该跳出来,拒绝参加这些低效率的谈话。比如你支持川普,别人说你怎么会喜欢这个疯子,你也要笑一笑,而不去争辩,这时的言语只会带来误解。
不止是男女朋友之间的争吵,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陷入马尔科夫链式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只会带来无用的重复和孩子的逆反心理。那么该怎么办了?我们先回到一开篇武林外传的那个例子,看看这段对话是怎么结束的。
(字幕,一夜过去了)
【后院,昼】
(两人趴在磨上嗓子沙哑还在继续吵)
白展堂:你才无情,你才无耻,你才无理取闹。
佟湘玉:你再这么无情,再这么无耻,再这么无理取闹(鸡叫了,才意识到天都亮了)——也该洗洗睡了。你好好干活,不许偷懒啊。我给你煎两个鸡蛋去。吵了一个晚上,你不饿我还饿呢!(欲进厨房)
这里之所以这段持续了一晚上的对话能够结束,是因为参与者记起了其本来的身份。这暗示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对话不只是无用的重复,就要时常提醒一下参与者是谁。比如情侣吵架后,和解往往是由于想起了最初为什么要在一起。
总结一下,这篇小文想说我们应该怎样高效的对话,方法是识别出那些低效的重复的交谈模式,即有着马尔科夫链性质的stateless的交谈,从而有意识的去避免和点头之交发生这类谈话,以及通过唤起背景信息,来让熟人之间的交流跳出这种交流模式。
更多阅读
借的梨花三分白,偷来梅花一缕魂-从染色体复杂和水平基因转移说创新
愿意&Run2016-08-14 10:53:08
你忽略了别有用心的争执,愤怒和马尔科夫链状态都是装出来的。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