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vitalquestion读书笔记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d55ZViaXFmgjY1HDI16CUUcf0F3RHIsbJljsNCLQ5DN1GRS1iaX8VufCpPjPKBVbPp8xzCWic9U0gLw/0?wx_fmt=pn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选书的一个方法就是根据作者来选书,比如Nick Lane,之前由于看过他的 《生命的跃升》,见生命的跃升 和 什么使生命的复杂成为可能 -读《生命的跃升》,觉得读起来感觉有理有趣,就又读了他2015的新书,《The vital question》,这本书是比尔盖茨16年推荐的书中的一本,相比于《生命的跃升》,这本书围绕着单一主题来组织材料,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读者即使不接受作者的部分观点,也可以从其组织材料的方法中学到思考问题的套路。
生命的分类,如下面的图所示,分为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
我们常见的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而根据当前的研究,真核生物是进化中的迟到者。见下图
为什么真核生物没有早点进化出来了?为何我们所知的所有复杂的多细胞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祖先了?这就是这本书提出的vital question?这个问题的另一种问法是,为什么在简单微小的细菌和复杂巨大的真核生物之间,没有中间形态,例如在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存在鸭嘴兽。
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个问题,设想未来的历史学家在失去了所有历史记录后研究人类的起源,他们发现智人要么是亚马逊森林中的原始部落,要么是经过人工智能改进的超级智能体?历史学家会问,为什么没有中间的过度形态保存下来?是什么造就了这种“颠覆式的创新”?
马斯克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的第一原理,以及成了大杀四方的流行语,他说“*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当我们试图回答任何领域最基本的问题时,都要考虑到物理的限制。那么生命的物理基础是什么?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中说生命的根本在于其能产生负熵,从而在无序中维持有序。但是要在一个系统产生负熵,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生命的维持除了充分的养料,还需要持续的提供能量。从能量出发,Nick Lane在《The vital question》中回答了真核生物为何这般姗姗来迟,又为何一旦诞生后就具有了改天换地的能力。同样是从能量的角度出发,作者说明了真核生物为何需要有性生殖,为何会有不可避免的死亡。
当一个细菌吞下了另一个细菌,但被吞下的细菌没有死掉,而是成为了他的“房东”的能量工厂,真核细胞变得可能了。那个被吞下的细菌最终成为线粒体,负责赚钱养家,而其居住的细胞,则负责貌美如花。正是这种分工和协作,打破了限制细菌变得更加复杂的能量屏障,成为了真核细胞的护城河。
真核生物每个基因的新陈代谢的效率(黑色),相比灰色的细菌,差距是5个数量级,而在考虑了细胞大小的影响后,这种差距更加显著,见图b。
然而任何的合作都会带来额外的问题,线粒体的DNA相比细胞核中的DNA有着更快的变异速率,这意味着线粒体更容易积累有害的变异。从而使自私的线粒体DNA和细胞核DNA有着不同的演化需求。进化如何在其中找到中间路线?进化需要后代间存在差异,又要避免搭顺风车的基因影响基本的新陈代谢。这同样是个取舍。这本书从能量讲起,将到了线粒体的共生关系带来的“管理问题”,这部分内容需要批判性的去看,需要更多的证据去支持作者的推测,但整体上,这本书结构严谨,视野宏大,读起来虽然不那么容易,但读完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