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和阻碍的区别,从404界面说起
challenge和obstacles这两个词在英语中的差别不大,但从obstacles到challenge的差距,却是所有渴望成为某个领域的的精英都必须要跨过的。obstacles的含义中包含着任务是不可能完成,而challenge意味着你只需要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概念这里不想再重复,challenge处于学习区,而obstacles处于困难区。但类似的概念最好要通过例子来形容,好的例子应该使背景各异的受众都能够明白,但除非有人说出这个例子,大多人都不会想到这个例子。
而今天要举的例子是404界面的例子,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意味着什么。通过了解了这三个概念的区别,我们除了能指导自己的学习,还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与他人交往,给别人布置在学习区的任务,而不是让和你交往的人进入恐慌区,从而导致低效的沟通。
最初的404界面,是这样的
这样的界面,有多少普通用户能看懂了?这样的界面,只会让用户感到恐慌,这时呈现信息的方式,是不够computional kind的,即但从obstacles到c不需要用户花费太多认知资源的前提下,就可以得到其所需的信息。
而处于舒适区的404界面是这样的,直白的告诉用户发生了什么,该怎么解决
一万小时的学习不一定能保证你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而刻意的练习却可以。一万小时的学习不一定能保证你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而刻意的练习却可以。一万小时的学习不一定能保证你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而刻意的练习却可以。
然而看到这样的界面,用户的大脑是处在没有被完全利用的情况下,用户不知道发生了那种类型的错误。一万小时的学习不一定能保证你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而刻意的练习却可以。
而让用户处于学习区的404界面,则会让用户即明白你真正想表达的信息,又需要动一动脑子,才能明白。比如下面的例子
用户看了猫的动作,能明白网页无法显示是因为页面的丢失。
而这幅通过老式电视的例子,讲出了为何该界面会无法显示。
这个美食的网站,通过行业内的例子来通过隐喻来告诉用户到底发生了什么。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这里是说的是进入学习区的一个方式,即通过隐喻和类比来熟悉一个新领域的概念,好的404页面,会直观的表示出页面未找到的意思,而不是平铺直述,或者用术语将新入门者淹没。
另一类值得推荐的404页面是这样的
或者我设想的在404界面上展示最近灭绝的动植物,已提醒网友生物多样性正受到的冲击。或者是某些习俗,例如女书,地方戏剧等,来提醒在全球化冲击下的文化多样性。
这样的界面,是进入学习区的另一种方式,即跨界的思考。从一个领域的问题想到其他背景不同的领域具有相似结构的问题。
总结一下,对于自我的要求,即和自己的交流中。上面的例子是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将某领域的核心概念通过练习形成自我可以随时调用的congnitive chunk。在掌握了后,要不断的进行跨界的思考,来走出舒适区,去看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或者通过隐喻和类比来用非术语的方式讲清楚这个概念。
而在于他人的交流上。我们要避免我们的谈话将听者代入恐慌区,不要因为让专业知识成为交流的诅咒,也不可让用户觉得没有一点挑战性,什么都不需要查,不需要想,就能听懂,而应该让听众始终要有值得思考,值得记录,值得用自己的话复述的地方。
更多阅读
橙迪2016-08-19 23:41:44
刚看完罗辑思维么?
作者
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