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只干货成为一种本能,你进步了多少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多少人的微信收藏了千百篇长文,又有多少人表示自己只着干货。然而,这其中有多少人选择终身学习是因为恐惧或是自怜,又有多少人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的,这其中的心态上的差距,决定了你的学习在长期上是否有效。

本能是强大的,破釜沉舟,李广射虎,每个人都可以在极端情况下爆发出你想象不到的力量。那么终身学习者要做到,是不是就是把学习变成一种本能了?

然而本能也是盲目的,人们会本能吸引的暴饮暴食,会吃下太多高糖高脂肪的东西。我们在终身学习的时候,是否也会做出类似的选择。我们会收藏,但通常收藏就意味着给知识打上了封条。我们会选择能一二三四列出的知识,选择那些能用一个歌谣概括的规律,选择记住那些有趣的句子。

本能一旦固化,就很难去除,有时甚至会带来灾难化的伤害。本能的阅读,会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觉得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看了科幻电影中的AI应用,看了预言的AR技术的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就以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未来的趋势,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阅读时有那些本能化的反义?是看到符合自己的观点,不去批判性的思考就接受,还是拒绝代入作者描述的情景,坚持用自己固有的价值观来做评价。我们有那些需要自己刻意对抗的阅读本能了?

无论是阅读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作品,无论是看书籍还是演讲。我们都不要直接的将作者提倡的那些观念写入自己的大脑,而是试着将你学到的写下来。就像在拳击比赛上当对手出拳打你的头,本能的反应是将头躲起来,或者是闭眼睛,如果不能克服这种本能反应,那么本能就会成为你的负资产。此时正确的反应却是用手去抓对方的手,手的速度和灵活性远远高于头的速度和灵活性。

类似的道理,当你接收到那些刷新甚至颠覆你三观的文字,你要做的不是直接将这些思想刻进你的脑子,而是用手去接,用你自己的话去梳理其中的逻辑,在写作的时候,你会看到更多的复杂性,从而将颠覆三观变成了让你看到bigger picture,从而可以构建出更丰富的想象中的未来。

再问问自己,看看自己在阅读时有那些“认知习惯”是需要注意的,建议你在评论里写下自己那些需要改掉的阅读“原罪”,终身学习者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积累多少知识,开阔多广的视野,而是要把这个与生俱来的缺陷克服,即使不能时时刻刻都克服,也要有意识的去抵消其影响。

终身学习者的另一个陷阱是无目的的学习,没有一个战略上的目标,任何战术上的胜利都会最终被时间耗散成一团散沙。安兰德说过,当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要明白你有我吗?只有有我的人才有权利说爱别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爱只是被本能驱使,你不可能是“我”,你是随便一个人。如果你说你爱知识,爱学习,却不清楚自己学习的长远目标,那么不是你在学习,是你在表演学习这种行为艺术给自己看,给朋友圈看。

意识到本能的存在,在本能还没有被激活前,运用理性做决策,采取措施,将本能关进笼子里。就想荷马史诗中的尤利西斯将自己的耳朵塞起来,从而既听到了海妖的歌声,又没有被吃掉。我们在阅读时,也要做系统的学习者。不管是学什么学科,都不能只看几篇科普文章就自吹自擂。知识要广泛,要做跨学科的通才,但这不是意味着你对一门学科可以只知道其皮毛。任何一个学科,越是基础的,越是通用,也越能在别处给予你启迪。

任何福音都可以是诅咒。本能是最好的东西,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去对待它,如何去运用它。本能也是最坏的东西,如果我们任其驱使,却对其本来面目知之甚少。终身学习就是将学习变成一种本能,但本能永远都不是中性的。

如果学习成为本能是因为恐惧,那么趋利避害的反应将让你只会看那些当红的文章和干货,却不知你口中的干货是别人的常识。但如果你学习的本能是为了让自己在几十年之后能成为一个睿智的老人,可以为孙辈们答疑解惑,那么你就会关注那些半衰期更长的知识,看那些当下看起来不那么好懂的论文,只为了有一天能够将复杂的东西用孩子都能听懂的话讲出来。这样做,你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成长。

马克思说过“宗教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我们要问问自己,学习的姿态是否成为了一种鸦片,让自己暂时忘掉自己过着没有目标,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的生活状态。

真正让我们不自由的,不是监狱的围墙。而恰恰是我们的本能和习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Instuitionized,就是指的是你被本能所绑架。安迪在进入监狱的第一天就是自由的,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在头一个晚上失声痛哭。从精神上的越狱,让自己过得更自由,是所有终身学习者的初心。

从众是人类演化留给我们的本能反应,没有这种反应,人们会葬身虎口。被恐惧驱动的终身学习者才有机会看到或者传播这样一篇小文,但本文的目的是不要让自己付出的注意力成为了乌合之众般,被寄生虫式的病毒式的观念所摆布,自己觉得自己是在追求个性,实际上却是极度不自由的那样一群人。

我们经常说“散户思维”,所谓散户思维,就是思维模式受本能影响追涨杀跌,同质化程度严重的一种思维模式。我们学习是投资自己的时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也陷入了散户思维了?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性是我们的本能,习却是我们的长期养成的习惯,是精准干预后的本能。如果我们以资产管理的态度,来看待我们学习知识这件事,多样化的分散风险,通过对冲去控制认知模型与事实不符的风险。(例如学习不同领域的模式和规律,主动的去寻找相对立观点的论据。)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那些是我们在认知这个世界时必须剥离的“负资产”,避免欠下自己都不清楚的高利贷。那么我们就不会困惑为何自己已经这样努力,却还是到头来一事无成。

更多阅读

混迹“高端”微信群就真的接近精英了吗?

打算成为精英的伙伴准备的“精英日课”打开方式

升级论 -读《少有人走的路》

姚铮2016-10-30 10:03:24

吴伯凡

花开夏木2016-10-30 21:47:05

那么棒的文章,相见恨晚的感觉。自己现在也应了那句话,“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我现在学习的本能障碍是:1.读到新鲜的观点总是想一股脑接受,而不是多想想论点和论证的可信度有多高。2.有点随大流,现在流行ppt、思维导图、手绘等,我也就想学。而不是考虑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3.散户思维,缺乏系统学习。4.学而不快速实践,输出少。5.总想抓住所有,却不知分轻重缓急。

陈 宇2016-10-30 23:26:46

文章中的“本能”是否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理性地思考”是否就是“超我”?

咸鱼抵渴2016-10-30 10:08:29

输出是最残酷的输入,也是最好的输入

冀元2016-10-30 13:26:41

文章写的棒,标题也很可爱!

Aquapisces2016-11-07 00:27:37

institutionalized能拼成Instuitionized也是够够的,你当时就没注意词根,而且写文章时还很有把握没查下词典?

Eason2016-10-31 10:27:28

一种比较有效果的学习是,阅读历史上影响人类进程的人物的传记或者著作。另外多阅读哲学方面的书籍。

陈 宇2016-10-30 23:28:07

其实拳击手都戴着手套,没办法“抓”啊

Haoyuan2016-10-30 09:41:40

咳咳,标题汉字顺序错了,第一段“看”写成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