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是在黑白间无碍的自由穿行
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中说,当代人面临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熟人,尤其是家人组成的前现代化社会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讲究的是温情,是平等,是无私,是集体的温暖。而另一个是陌生人的世界,这里的关键词是规则,是交换,是追求自我。而人在成长的过程,是从第一个世界走向第二个世界的过程,在这其中,人常会将熟人社会的规则带到陌生人的大圈子里,以为能够像管理一个家庭那样管理一个国家,这是一种自负,会滋生集权的种子。
这里想说的不止是这些,政治是一个让人很难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来说说感情,金庸小说我觉得最深情的一句话是萧峰说的“阿朱就是阿朱。 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这句话说的是如果你真的在意你一段的感情,但由于时也命也的原因失去了,那么在你开始下一段感情的时候,就不要想着找到类似的人,不要想找一个替代品。若这段感情真的是独一无二的,那你任何想去复制他的念头都是对过去记忆的不负责。因此如果你觉得之前的经历是不可取代的,那么就不要试图去找到相似的去回味。不要让过去的经历来干扰你当下的决定,这是我觉得这句话真正感人的地方。
上一句讲的是在时间范围上要构建“隔离墙”,不要让过去的经历影响你当下的选择。而接来的一句是赵敏的“我偏要勉强”,说的是在不同的场景下也应有不同的规矩。感情不同于排兵布阵,指点江山,要考虑不同人的感觉,强扭的瓜不甜。对于私人之间的私密感情,坚持到底是可以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但在公共环境下,不考虑现实情况,一味的通过命令和强迫去推行一项变革,却注定会适得其反。可笑的是很多有政治野心的人,怀抱着从头改变这个世界的愿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到的却是“我偏要勉强”,且不知在不同的领域,应该应用不同的法则。
说了这么多,除了重复不要相信那些宏大的,可以从上而下反人类的改革计划,那些许愿给我们天堂的,却会带给我们地狱这些不算新鲜的观点,这篇文章还想说些什么了。其实我想说的是能落到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法则。从上往下的反人类的计划一定不会成功,因为每一个都不是一个白板,能够任由一个大手来操纵。而这不意味着由底而上的反人性的建议是无用的。
这些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公私分明”,不止不要在上班的时候做无关的事,更关键的是不把私人关系引入工作,不要把工作的信息引入私人领域,韩国的朴槿惠,还有米国的希拉里不就栽在闺蜜手里了吗。公私分明的根源,是你真的在乎自己的工作,在乎所以希望不止是工作做的得到别人的称赞,更是自己的付出值得上别人称赞。无法做到公私分明,就如同在感情里脚踏两只船一样,虽然在人前看起来风光,自己内心会看不起自己的。真爱是知道边界,懂得收敛的。这也就是这篇小文真正想说的,无论是国事还是情事。
接着我借中草药的事情说说不同领域间的技能迁徙。最近听到一个合成生物学的讲座,讲的是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提取出草药中的真正发挥作用的小分子,再验证了正是这些分子起作用后,再将合成这些分子的基因序列复制粘贴到微生物上,实现批量化低成本的产出这些有用的小分子。
我听完后想到的是可以从中引申出个人在学习时可以应用的一种策略。即将一个从一个领域的现象中提炼出核心概念,再将其移至到其他领域,从而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潜在通才。吴伯凡老师常说的“招聘性格,培养能力”说的就是这件事,而很多招聘故事中从细节和习惯来看应聘者,背后的逻辑也基于此。
然而细想一下,本文之前所不同环境下行事的逻辑要有所区分,也就是要公私分明。这里又说跨界的迁移是可取的,是否有自相矛盾之处。其实不然,可以在私领域和公领域间迁移的,只是约束自己的规范,而不是对其他人的假设,更不是价值观。不同的世界应该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入乡随俗;但即使时过境迁,我们依然可以坚持对自己的追求,这就是为什么招聘时性格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举个例子,看一个程序员写程序。不管是什么语言,都可以看出其是否变量命名规范,代码的可读性高,代码鲁棒性高等。这些自我要求会内化为可以迁移的概念,应用到不同的编程语言中。但到了不同的语言,就应该发挥相应语言的长处,这里就要在价值观上保持灵活。
总结几条具体的建议吧。
1)在私领域,追求亲密无间的信任和爱,而在公领域,则要做到专业和效率,不可因私废公,也不应在公共环境下表现出小孩脾气。
2)不论做什么,方法有相通之处;不论在什么环境下,对自己的要求不会变,这些是值得时时留心的。
更多阅读:
驾驭你脑中的那头“大象”——《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阅读笔记
知秋一叶Maxime2016-11-12 08:00:06
万法相通 互证互导 南北坡顶峰合
崔鹏2016-11-27 12:14:56
“不要让过去的经历影响你当下的选择。” 呵呵呵了。。。任何过去的经历才造就了现在的你,包括你的性格、你的三观,怎么可能会不影响你当下的选择??!
锦李星球2016-11-18 22:08:25
成熟就是我承认,臣妾暂时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