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yourgut,那gut里到底有什么了?
这是一本Ted 系列的书,这类书如同听一个超长的ted演讲,清晰易懂,简单明了,是了解一个领域很好的入门书,而这本书中的插图更是有趣,本文中将会引用很多这样的图。这本书另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其讲述了书中研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及其分类,这可以帮助读者自己去辨别哪些研究是靠谱的。下面是这本书的内容概述。
在未来,你的身份证可能会是这样
那些你身份证下面标注的小不点,就是你身上的微生物群落。为何要在你的身份证上标注出他们了?不仅因为细菌的数量更多
更因为细菌中发挥功能的基因更丰富
我们身上的微生物不止多,还分布广泛,各有千秋
从我们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的微生物也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是否顺产,是否母乳喂养,都决定了其菌群是否丰富。对于父母来说,来自微生物研究者的建议包括再怀孕时就在家里养宠物(可以降低孩子过敏和哮喘的风险),在破腹产时给孩子通过人工擦抹补充阴道菌,让孩子解除土壤和农场的动物(与自然的环境会导致自闭症和过敏,哮喘在现代社会的流行)
在身份证上标注我们身上携带的细菌的更主要原因是
居住在一起的人,会有着类似的微生物,尽管每个人各自带着不同的微生物,但当你和一个人在一起住的时间足够长,你们的微生物也会相互影响。
甚至是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都可以通过微生物在键盘上的区别分辨出来,所以,基于微生物的法医应用,也不是天方夜谭。
你的饮食决定着你肠道你的微生物,吃素和吃肉的菌群会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微生物又将决定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肥胖,将胖鼠的肠道菌移植到瘦鼠,瘦的老鼠会变胖
比如心情,让焦虑的老鼠补充某种特定的益生菌,老鼠变得没有那么焦虑了,利用菌群和大脑的关系,可以开发预防抑郁的定制化菌片
正因此,我们要善待我们身上的微生物,这样的场景要少一些
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尤其是在畜牧业中广泛使用的低剂量抗生素,正逐渐的将抗生素变得不那么有效,每一次的抗生素使用,都会带来细小的负面外部效应,因为有了抗生素会加速超级细菌的诞生
当我们了解了治病的微生物究竟是那些后,我们可以更精确的决定哪些时候该用哪种抗生素,这样使得我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抗击未来的致病菌感染。
在未来,微生物相关的产业将会成为可以比肩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的生物新技术平台。微生物检测将带告诉我们那些药更适合我们,那些微生物会帮我们预防精神性疾病,那些微生物可以提早预警疾病,从描述到干预,从千篇一律的益生菌到个性化的饮食。微生物研究的产业化可以很大,也可以很细小,比如如何帮助那些招蚊子的人改变其皮肤微生物,从而不那么受蚊子欢迎,也可以是通过改变蚊子体内的微生物,使得其无法传播病毒。
然而,当前的研究,虽然进展很快,但人体的复杂是远远超越了我们当前所了解的冰山一角的。检测的成本在降低,不出几年,微生物检测会变得和血常规一样普及和便宜,但相应的研究却还远没有水落石出。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研究所基于的实验方法,样本收集方法,分析用到的统计模型以及相应的验证结论可靠性的方法,唯有搞清楚了这些,才能弄明白研究产业化的可行性,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对于这个领域的结论,不可听风就是雨,否则只会产生产业泡沫和民众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