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理解善良比聪明重要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说过“善良比聪明重要”,这是一句很容易被人通俗化理解的话。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止是对善良的定义不清楚,还包括不明白为什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这里对这句话给出的解释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但只要是逻辑自洽的解释,都可以参考。道理是别人的,从中体会到的思维过程却可以是自己的。
首先思考一个逆向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不够善良或者不够聪明,那么他会失去什么?失去了聪明,只是反应会慢,记忆会差,但人与人之间智商上的差异,其实是正态分布的,差距不大。但一个不够善良的人对内,他会失去对自己的尊重,对外,他会失去和他人合作的能力。而无论在哪个时代,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都必须有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并能将他人拉入你的合作体系。
人都是渴望被尊重,被爱戴的,并且值得别人的夸奖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的话一语中的。一个人只有在扪心自问时觉得自己是一个高贵的人,才会在白天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若是他已经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尊敬了,那么“破窗效应”就会使得其对自己放松要求,破罐破摔。
且即使是一个觉得自己不够可爱的人,也希望在别人眼里是闪光的。如此,此人白天就要花费认知资源,来装扮打点自己的面具,并且不一定能在每时每刻骗过所有的人,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所以善良带来的第一个优势就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节省下来的用于“形象管理”的时间。
善良的人更大的优势是能够和更多人的人合作。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伤害别人,行事符合他人的预期,公正,仁慈,这些品质都不是像执行代码那样清晰的,而是像作诗那样,如何押韵有明确的规则,但若有了好句子,却可以打破规则。善良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学习的。而这学习的过程,则能让你变得聪明,同时避免小聪明的陷阱。
在满足了欲望金字塔上最低的几个层级后,人们都会渴望被爱,渴望自己值得被爱,渴望自己身边有自己爱或者崇敬的人。但这三种需求的优先级,对于善良的人是这样的,他们最在意的是找到他们身边自己尊敬的人,之后通过见贤思齐,使自己变得值得被人爱,最后再取得更多人的尊敬。这是一种正向的循环。
而对于那些小聪明,急功近利的人,则是最关注的是自己被很多人看重,而不是像善良的人那样更关注自己能够帮助那些自己尊重的人做些什么(即自己的强联系人中有自己尊重,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无法从身边的人学习,从崇拜者哪里,你只能看到自己想要展示的亮点,而不是自己欠缺的地方。
总结起来,善良的价值在于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和他人合作,就需要举止得体,不然和你合作的人会不知道按什么样的预期行动,从而不愿意和你继续合作;合作还需要保持与他人的共情能力,具体体现在不止是和自己合得来,聊得投机的人能够合作,还要能哪怕与自己有相反的政治或者宗教观点的人合作;合作还需要你公正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要做到这些,你需要培养对周遭情况的敏锐观察,需要能够灵活的做出取舍。
上述的善良的外在价值,比起一个善良的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来虽然更明显,但内在的影响才是最能持久改变一个人的。通过将自己值得被尊重看得比有崇拜者更重要,一个人会对自己在各方面严格要求;通过将身边有值得尊重的人看得更重要,一个人会进入到良性的上升通道,从日常的生活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听到例如“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这样的话,要做一番批判性的思考。我之所以想到这些,一方面是受到了稻盛和夫类似的话,即.“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的影响,从而指导我去定义清楚善良值得是什么。另一方面,是将每个人看成一个经济体,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从而抓住了合作的逻辑主线。
更多阅读
Three2016-11-09 00:36:36
善良比聪明更难,选择比天赋更重要。保持善良本身就是一种聪明,会选择其实就是一种天赋。
Jachin2016-11-07 22:17:27
聪明是一个人的聪明,善良是一个群体的智慧。
vv2016-11-08 05:10:59
“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
茉莉2016-11-08 01:50:02
我本善良,依然善良
拉普拉斯小兽(杨雷)2016-11-13 14:08:42
呵呵,聪明而又善良的人,下场都不好
孙宇宁2016-11-14 11:31:00
说白了,善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敬_一念定静2016-11-09 08:46:11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 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强
阿诺2016-11-09 15:23:45
好和短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阿诺2016-11-09 00:34:37
为什么文章,越来越短
作者
短了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