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你脑中的那头“大象”——《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阅读笔记
作者 | 陈秋文
编辑 | 赵和玉 徐夏楠
阅读提示全文共约5000字,预计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尽管威力无比但却时常桀骜不驯,尽管锐不可当但却常无定性。这到底是一头怎么样的大象呢?到底该怎么驯服它为我们所用呢?本文将教你如何驾驭你脑中的那头“大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白鼠电击实验。
实验者把小白鼠放进笼子,将电极植入一些实验鼠的不同脑区,电极的另一端连接到鼠笼内的一个踏板上。在实验人员诱导下,每当小白鼠自主踩动踏板时,就会有一次微弱电流刺激它的某个脑区,从而产生兴奋。
有一些小鼠迷恋上了这项活动,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地踩动踏板,甚至忘记实验人员送来的食物和水,甚至当科学家们将杠杆放在一张电网的两端,需要轮流按压两端的杠杆才能获得电击,小白鼠居然还会欢脱地在电网上滋滋啦啦地跑来跑去以获得电击——直到爪子被烧焦无法继续跑动为止。
当时是20世纪60年代。这个重口味实验没过多久就被精神病理学家搬到了人类身上了。实验对象是一群精神病人,他们的反应比小鼠更强烈,会一分钟电击自己40次,甚至会为了持续地获得电击而拒绝食物。当实验人员提出终止实验时,有一个病人提出了强烈抗议,另一个被试者在电源被切断以后依然按了200多下按钮。
看了上述的实验,你可能会推测,无论小白鼠还是人,当大脑的特定区域被电击时,一定是感受到了**“极乐”的体验,才做出了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然而研究者们的后续实验证明,他们并不是感受到了所谓的快乐,而是一种更近似于“期待”**的感觉。
这种“期待”可以被称为“奖励承诺中心” 。且在进化心理学上也获得了理论支持:进化根本不关心你快乐与否,它利用你对快乐的期待许下承诺,从而让你不停地去狩猎、采集、吃喝、求爱,以更好的生存并繁衍。这就是这头大象的庐山真面目。
再来看看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所有成功的广告、游戏都或多或少激活了人们的“奖励承诺中心”。
你从屏幕上的软色情图像上能获得快乐吗?你从炸鸡店门口的香味中能获得快乐吗?你从售楼广告上人生赢家的惬意生活中能获得快乐吗?你从“双十一”的促销折扣中能获得快乐吗?他们只是给了你一种“只要你怎么怎么做,你就会快乐”的承诺,使你心甘情愿地去做他们想要你做的事情,好像一种精神催眠一样。
对比小白鼠实验,广告、游戏等就像树立在电网两端的那杠杆,如果你放纵自己的“期待”欲望,你可能会和那些双爪烧焦无法动弹的小白鼠一样,既伤害了自己又得不到实际的回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实验可以给我们另一个巨大的启发——这样一个强大的自我反馈系统,如果用在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上,我们也能像这样,面对挫折困难如同电击一样的痛苦时,竭尽全力,毫不退缩,那么对我们人生愿景的实现是有极大帮助的。
李笑来老师曾讲述过这样一个道理。如何启动“奖励承诺中心”,为这头桀骜的大象装上笼辔,使其为我所用。本文中,笔者将这一过程称为**“打造行之有效且持续升级的自我奖励承诺机制”。**
这一过程分为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即“即时奖励承诺/兑现”与“长期奖励承诺/兑现”。**即时部分是长期部分的实现手段,而长期部分是即时部分的纲领和方向,两者可以交替升级以形成整个系统的持续升级。
“即时奖励承诺/兑现”系统
该系统对应的是刻意练习部分。其目的是让我们能够长期保持在并不那么令人舒服的练习区。
这时候我需要先引进《学习之道》[2]里的一个概念:“划小圈”。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想要完成的许多任务、想要获得的许多技能都来自于一个体系的一部分,可能是200个小时乃至更多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完成的。
当你望洋兴叹,自怨自艾时,一定要试图把这繁琐的大工程分解成为若干个不会使我们感到泄气的小工程。你甚至可以一直细分,直到你能够接受最开始的训练为止。由此来解决一开始你的不适应,和由不适应反馈的抗拒感。
**我们从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一点一点做起,慢慢增加难度、增加训练量,这就是所谓的“划小圈”。**以打篮球为例吧,什么都不会的人在打篮球时,本能性的动作是双手向外挡脸。这其实就是一种因内心恐惧而激发的自我保护本能。
其实刚开始,我们可以沿着篮球场跑两圈熟悉一下环境。 接着做一些基本的移脚步练习,比如垫步、滑步等等。这些都很轻松,当我们和场地慢慢建立熟悉感之后,再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球性练习。
比如各种绕环,然后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运球变向等等。接着是三步上篮、跳步上篮、欧洲步上篮…相比我们一开始就待在练习区进行刻意练习,这样一步一步积累是不会产生本能的恐惧心理的。
建立即时奖励承诺/兑现系统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到一件自己只要去做就会感到开心和放松的事情。 比如吃铜锣烧、撕报纸、捏方便面、舒舒服服地窝在床上翻来蹭去,这些都没问题。只要你的情绪是愉悦就好。
2. 将这件事情与你划的小圈绑定起来。绑定的方法有很多种,一种是你在完成一次小圈之后就去做这件事情。再就是你在划小圈的时候脑中回想做那件让你放松的事情的感受,或者偶尔分神假装自己就是在做那件事。仅仅这样的想象就可以缓解你一开始的不适应。
3. **在你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时(比如刻意练习50个小时左右),试着用之前完成小圈时的成就感和得到的愉悦心情去替换那件只要做就会感到愉快的事情。**如果不能,重复步骤二,但是一定不要放弃尝试这一步骤。
只有当这一步骤完成之后,你关于这项技能的**“即时奖励承诺/兑现”**系统才算成型,并可以独立运行且依靠自己的努力升级。
换言之,你的**“奖励中心”**已经接受了新的成员的加入,运用这项技能或者进行这项任务都能让你产生“期待”的情绪,也就获得了非常纯粹的原始本能的支持。
“长期奖励承诺/兑现”系统
建立**“长期奖励承诺/兑现”系统是因为人类大脑天生短视,我们只有与本能进行搏斗且胜出,才能进行长期的规划并实施。而如果某项任务耗时很长,我们就很容易在没有成果的时候感到焦虑,并且开始动摇和质疑。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建立“长期奖励承诺/兑现”**系统必不可少。
建立“长期奖励承诺/兑现”系统的第一要素是:设计一个进度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浏览器在无法连接到网络时,其最上方的进度条依然按照一定的程序走动。移动着的进度条和**“缓冲中**%”**数字是非常具体的,它似乎有着神奇的力量。在下载快要完成时,盯着剩余时间你总感觉像被催眠了一样平静吧。
这个进度条是不一定、甚至一定不准确的,就像没有网依然在走的浏览器进度条一样。因此我们不必要为了制定一个准确的进度条而煞费苦心。但有一点是需要严格注意的,那就是进度条建立之后我们的具体位置。
想想《美丽人生》里边的那个小男孩吧。我们大脑中的那头“大象”也是需要我们花心思去哄骗的啊。片中的小男孩并不知道所谓的1000分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每完成一项确定的任务就能获得确定的分数。
把不确定的未来转化为具体可视、可感的“积分”,对于长期任务的焦虑就会慢慢转化为对“推动进度条”或者“赢取积分”的期待。这样一来,你就将自己的成长与大脑中的“奖励承诺中心”紧密结合到了一起,使得看似简单无用的每一步都充满意义。
笔者好像帮大家解锁了“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技能啊。
建立了这两种奖励系统,可以说一个人做一件事的内在动力已经可以自我更新、自我升级、自我驱动了。但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外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下面我们来聊聊如何借风力,扶摇直上九万里。
答案就是为自己营造一个“低活化能微环境”。
很多人总是抱怨环境差,但是事实上生活在何种大环境中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紧紧环绕在我们身边,对我们施加最深刻影响的则是身边三尺不到的微环境。学过化学反应原理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进行这个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得一些很难发生的反应的反应速率爆炸式增长,从而使得这些化学反应能够被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如果把我们的成长比作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的话,一个环绕在我们周围的低活化能的微环境一定是可以起到催化作用的。
在我看来,低活化能微环境由两大部分6个方面组成。分别是无机环境部分(方便易得的学习环境、足量的信息刺激,感情稳定生活规律)和有机环境部分(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一出身的前辈、有着共同目标的同辈、生活节律相近的同伴)。
下面我简单谈一谈这6各方面具体怎么对我们产生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努力在相对稳定的大环境中持续改善微环境。
**方便易得的学习环境。**6楼的学生逃课率高于1楼的。如果从宿舍去自习室在3分钟之内的路程里,那么在宿舍(对于大部分人是低效的)学习就没有那么大的诱惑。所以买辆好骑的自行车或者尝试搬到距离能够安心学习的地方或者选择更近更方便的自习室都是在降低活化能,使得自己想要学习所需的意志力降低。
足量的信息刺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你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你的言行与思想,所以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情,请尽情地让它占用你的生活空间。最好一睁眼就想到它,吃饭的时候想、走路的时候想、洗澡的时候想。最终像阿基米德一样在浴盆或者像开普勒一样在马车上顿悟。
这样的事情,在高考冲刺的时候有很多。比如各班的标语、总是在讲自己想要上什么大学考什么专业。所有的信息都指向同一件事情,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生活规律感情稳定。**规律地生活是获得持续动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而稳定的感情的作用却常常会被忽略。
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大脑对有关现阶段感情的事情处理优先级最高,进化让我们永远先关注最具体的喜怒哀乐而非更为抽象的思考——就比如我们基本上永远也不会在老虎扑过来的时候脑海中依然被高数所占据——凡是能够调动我们情绪的事情,总是会像一头大象一样在你的脑海中横冲直撞,让你无法深入地进行抽象思考。
因而任何不稳定的感情都有可能带来不确定的情绪影响。该影响是非常占用大脑CPU的。所以,任何一段感情都请好好经营,没办法经营的就利索地断舍离。我们需要做得事情太多,由不得你伤感、也由不得你自虐。
**已获得巨大成就的同一出身的前辈。**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困扰大家的是一种对未来的焦虑,即对“我能否达到我心中所想的高度?”
这一问题的无谓思考。这一个问题无法获得确定的答案,则会让我们的等待成本无上限地增加,我们很可能因为无法投入进去任何一件无法感受到确定回报的事情而变成**“饿死在干草堆之间的驴子”**。而已获得巨大成就的同一出身的前辈无疑是这个问题最为有力的肯定回答。
当你身边有这样一个前辈,你发现困扰你的家庭因素、经济因素同样也曾经困扰过他或者正在困扰着他,你即使不能从他克服这些困难的经历中学到方法,起码也可以确切的知道那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知道了**“There are ways to get there.”**。当你知道某些令你困扰的未知问题有确定答案时,原本被焦虑耗费的精力,便全力以赴用在怎么去克服困难上了。
**共同目标的同辈。**同行路上,犹如登山。你周围的绳索越多,你就越没有可能半途而废。同行者的身影不管是在你身前还是身后,都会激发你向前的动力。同时你们也感受着同样的痛苦、同样的欢乐,不再觉得孤单无力。所以不要惧怕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这样更能找到同行者。
**节律相近的同伴。**也许你们并不拥有相同的目标,甚至三观也有点不合,但是你们可以一起吃饭,一起打水,一起打球,一起睡觉。当你手忙脚乱、手足无措的时候,总需要伸手能够到一根稻草帮你从泥潭中爬出。
这就是节律相近的同伴的力量。这个同伴,你总是会遇到的,毕竟生态位是重叠的。你总是会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遇到同样的人,只要你有意留心,就一定能够发现他们,并和他们成为伙伴。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一头这样的大象,如果听任它为所欲为,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终将被当今社会中各种各样专消费于大众的营销大师们残忍地消耗掉。但当你走近它,了解它,进而慢慢地驯服它时,我们则会得到真正的心灵自由,走上持续成长的道路。
[1]这是“罗辑思维”推出的一款APP“得到”上的付费专栏,由前新东方教师,现天使投资人李笑来老师主笔,每日更新。
[2]《学习之道》是由美国的象棋天才乔希·维茨金所著的一本讲述学习方法的书。该书围绕作者纵横西方棋坛十年以及之后修习太极拳连续21次获得全美太极冠军并最后获得世界冠军的经历展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作者取得这些成就之前所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
更多阅读
祈祷阳光2016-11-08 12:00:03
老师也订阅了/强/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