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完《金字塔原理》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
书名:《金字塔原理》
副标题: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作者:芭芭拉·明托 (Barbara Minto)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ISBN: 9787-5442-685-09
版次: 2013年11月
作者简介
芭芭拉·明托 (Barbara Minto)
哈佛商学院第一批女学员之一,麦肯锡顾问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顾问。一个致力于为人们提供训练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的专业咨询培训人士,1973年成立个人公司-明托国际公司(Minto International Inc.),为社会各界人士讲授金字塔原理,该理论应用遍及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
推荐语
比起欣赏一朵花漫溢的馨香,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它盛开的过程。
一些人在表达和思考问题时,容易思维混乱,分不清主次重点,而这本书可以提供有序高效的解读论和方法论——金字塔原理,从而帮助你提炼逻辑思考和与人高效沟通的能力,进而让你更好的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这本书依托于金字塔原理展开,分为四个部分:
- 表达的逻辑: “说”,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原因和具体构建方法;
- 思考的逻辑:“想”,使用金字塔原理过程中的应用逻辑要素;
- 解决问题的逻辑:“做”,在实例中界定、解构、分析和解决问题;
- 演示的逻辑:“表演”,在PPT演示和文字中呈现金字塔;
第一部分**:**表达的逻辑,使用金字塔原理过程中的应用逻辑要素
- 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原因——逻辑关联
- 从大脑思考逻辑的角度看, 人们思考的方式倾向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动关联分类; 而对于没有逻辑关联的信息则很容易被大脑忽略。因此,采用金字塔结构表达,加强逻辑关联,能让我们的交流和沟通更加高效。
- 采用金字塔结构的目的——使读者更加容易读懂你的文章。
-
概述金字塔结构的构建原理:
-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图例:
- 写作表达准备——梳理逻辑关系(纵向&横向)
在写作伊始,往往脑中的想法还是模糊不成形的,因此在构建金字塔结构之前,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梳理想要表达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里所说的逻辑关系包括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所谓的纵向关系即疑问/回答式的表达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让读者产生“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才能这样”的想法。这种类似多米诺骨牌式的寻疑致理的层层递进表述方式,就如同带领从山顶一步一步走到山脚的纵向过程。而横向关系意味着在某一层次的表述需要能够承上启下,确保上下不同层次的内容合乎逻辑,就好像建立下山过程中不同路线的休息站。
-
序言的书写方式——讲故事
-
此外,我们需要在构建金字塔结构之前考虑序言的书写方式。因为,在我们试图向读者传递信息并引起他们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介绍清楚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此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并且引起读者的兴趣。
-
序言应当介绍四要素: 介绍背景、指出冲突、引发疑问、给出答案。
-
如何构建金字塔——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
- 自上而下法,即从金字塔的顶端开始,向下逐步构建不同的层次。换言之,从文章的主题开始,一步一步扩展。
- 自下而上法,即身为作者的你在落笔前还不能确定文章的主题。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找出各个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此方法也比较适用于资料的重新整合)
第二部分**:**思考的逻辑,应用金字塔原理过程中的逻辑要素
-
如何逻辑行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
演绎推理——线性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图例:
- 归纳推理——概括共性: 小前提+小前提+小前提=结论
图例:
- 行动优先,解释在后——先给出结论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进行行为,最好的方式是先给出结论,然后再谈原因。
- 如何从原文罗列的信息整理出结论——应用逻辑顺序
首先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本章内容);然后,概括总结出各族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Inductive leap)
- 如果思想组为演绎推理的话,通过最后的结论就可以概括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了; 如果是归纳性的思想——由一些思想组成,则需要思考概括才能得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
- 一般来说,演绎性思想很容易分辨其逻辑顺序,而对于归纳性的思想组中,大脑的逻辑分析活动可如下分类:
- 确定前因后果——时间(步骤)顺序
时间是最易理解的一种逻辑顺序,如:第一,第二,第三……但理清原因和结果却很容易出现混淆,所以需要将具体的原因进行分组,定好小标题,再详述每个分类(分组数目最好不要超过7个以上)。这个分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解释某个隐含的逻辑过程,将信息精简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提炼出来。
-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结构(空间)顺序
在进行结构化(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时,最好使用MECE原则: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以确保行文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 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程度(重要性)顺序
将最重要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通过上述三种对归纳性思想的逻辑思考方式,可以很快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和逻辑顺序,也可检查行文中某一分组是否恰当,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逻辑推论。所谓的概括,并不是简单地对思想组进行分组,而是需要在分组的基础上,完成独立思考,提炼,进行创造性地总结。重点是,我们需要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换言之,要学会具体表达!
- 延续你的思路——演绎法和归纳法
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总结,必然能推动思维的发展。如果你已经得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思想,就可以在该思想的基础上用以下两种方式延续你的思路:
- 对其做进一步评估(演绎法)
-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思想的表达方式与其分组基础无关,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要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意义)。
**第三部分 解决问题的逻辑——**在实例中界定、解构、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果你经常发现自己被淹没在大量需要分类和考虑的事实、数据、信息和想法中,却无法决定哪些是你希望与人交流的信息,那么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界定和分析问题,然后再将方案写出来与人交流。
-
界定问题的方法——连续分析法(统计学上称为序列分析)
-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实现的目标之间是否有差距。有某一特定背景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称为非期望结果(R1, Undesired Result)。“问题”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比如单恋的对象不喜欢你),想得到其他结果(单恋的对象喜欢你),称为期望结果(R2, 即目标,Desired Result)。解决方案则是指如何从现状R1到目标R2。这种方法称为连续分析。
-
建立界定问题框架的具体步骤:
-
展开问题的基本部分: 切入点; 困扰; 现状,非期望结果(R1); 目标,期望结果(R2)。以上四个要素讲述了问题是如何被展开的戏剧性故事。
-
你的解决方案处于哪一阶段(已经解决了,还是已经被接受了)。
-
提出适当的疑问。
-
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界定的问题。
-
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问。
-
结构化分析问题
为了有效地找到结论和行动方案,分析人员必须有意识、有条理地去收集事实,得出符合逻辑的发现。但多数情况,人们可能会收集该领域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料,等到所有的事实和资料齐备时才正式开始分析。较好的方法是,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指导,来分析和引导思维:
-
建立诊断框架
-
呈现有形结构
某个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即包括由不同单位组成的系统,各自完成某项特定的功能。画一幅系统的现况或理想状况的图,可以帮助你找到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 寻找因果关系
在画出结构的基础上,寻找产生问题的因果关系。其中,结构图包括:财务结构,任务结构和活动(行动、措施)结构
- 归类分组**——**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把所有坑能的原因按相似性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
如何使用诊断框架——取决于你对所要分析的目标领域了解多少。一旦建立了诊断框架,就可以运用它从事实和概念上说明现状:
- 该结构/系统导致R1。它的现状如何?
- 该结构/系统导致R1。从逻辑上分析,它在过去是什么样的?
- 理想中的结构/系统导致预期的R2。它应该是什么样的?
- 解决问题的诊断框架通常隐含在界定问题的序幕中。那些对所在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才能提出创造性地解决方案,对那些没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则可以使用逻辑树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建立逻辑树——序列分析法
建立诊断框架的过程有时被称为是“是非问题分析”,其关键步骤是按先后顺序画出该领域的图解,表明每个阶段的主要决策变量,包括影响每项获得各个因素。然后,对这些主要决策变量如何影响目标的实现提出假设,并根据对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决策变量,决定应该做出哪些决策。
**第四部分 演示的逻辑,**在文章、PPT演示和思维中呈现金字塔
- 文章中的金字塔
理想的文章,应该让读者在30秒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构架,包括序言、中心思想和关键句要点。此外,读者还应当能了解整体构架下,各组思想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重点是要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写作长篇文章时,在页面上呈现金字塔层级的方法很多:
- PPT演示中的金字塔
不同于书面表达的方式,采用PPT演讲的是用视觉演示的方式介绍作者思想,为了吸引注意力,重点在于如何取悦观众。商业演示和其他任何娱乐形式一样,需要艺术性。
设计PPT演示文稿的基本规则:
-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
- 应图文并茂,使用各种图表相配合
- 演示文稿应呈现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 思维中的金字塔
- 做到条理清晰需要经过两个步骤**:**
首先决定要说明的思想或要证明的论点,然后用文字表现。构建金字塔结构,并重新检查各组的思想观点之后,你就确切知道了自己想要说明的思想或论点,以及说明思想、论点的顺序。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用文字把他们呈现出来。
- 学会用思维导图**:** 我们是通过图像而不是文字来进行理性思维的,因为这样效率更高。图像能把大量的事实综合成简单抽象的概念。
- 如何在思维中构建图像**:**
为了理解和记忆,每次阅读时必须在大脑中画图像。如果遇到一些难以想象的段落,而且提出的思想观点非常抽象,可以用骨架结构代替图像来说明。但无论如何,必须把段落想象成某种形式,读者也必须能“看见”所说的内容,否则不能认为读者已经理解了该段落。
- 以图像形式储存知识非常重要,因为阅读是一个逐字逐句的过程,而且我们的头脑只能容纳有限的词汇。通过从文字恢复图像的方法,读者不仅能大量传递知识,使头脑更加有效地处理,而且能用清晰的图像传递信息,便于回忆。
扩展阅读
海哥@何世江2017-01-23 08:53:16
十分钟系列可以不用这个模板吗?不知道读者真正喜欢这种形式的有多少?这种有点形式化/呲牙
恺澌2017-01-23 09:10:43
排版也太乱了吧/困
解程2017-01-23 08:30:06
有看过这本书,很不错,值得细细学习,不过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貌似没用好她自己想要阐述的金字塔原理,没有条理,看的好吃力。。最后吐槽下今天这篇文章的排版,排版很尴尬。。
Bilik2017-01-23 21:01:29
可以分享onenote笔记嘛/发呆
徐丹2017-01-23 10:34:03
文章总结写得很好,让我很想看这本书,图片里的字是用什么写得呢?排版还好啦,空格用的问题,预览之后手工调调
Fox ZHANG-吉宏2017-01-23 09:05:04
咋有好多点都是空白啊?
Eric2017-01-23 08:35:48
排版有问题吧……
HUO2017-01-24 08:25:01
有evernote的笔记吗?
作者
有word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