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世界遨游,你需要系统思维

本文来自作者的个人微信号 “解锁未来(lxlnovel)”

/pic/1_rrtLcboH3MDoicwd91zqluvxBM6csA.png

一堆沙子和一堆磁铁;

人类的身高分布和人类的财富循环;

在车站候车的一群人和在球场踢球的一支足球队;

以上三组事物前者和后者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前者没有连接,后者有连接。后者是系统,而前者不是系统。

一、有了连接,就有了系统

系统(Systems)是什么?《系统之美》里给出了清晰的定义:

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有序组织在一起的要素(包含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构成的,能够实现某种功能或某个目标的整体。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构成一个系统都必须包含三种组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而连接是系统的精髓。例如一支足球队是一个系统,要素是球员、教练、场地、团队凝聚力等,它们通过游戏规则、教练指导、团队配合等产生连接,目标是为了健身、娱乐或赢得冠军。

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各种各样的系统之中,人体自身是一个系统,我们的家庭是一个系统,我们所在的企业或组织是一个更大的系统,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则是一个超级大系统……

系统不仅内部之间相互连接,系统和系统之间是也是相互连接和嵌套的,一个系统可能包含多个子系统,同时该系统又成为另外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二、系统思维,处理复杂世界的有力工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

千百年来,除了少数智者,人类一直重复着上述现象,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是天生的系统思考者,只受表面现象和事件驱动。正如系统思考大师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 所言:

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几乎没有预见性,也不能揭示其内在的原因。就像冰山浮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一样,事件只是一个更为巨大的复杂系统中为人可见的一小部分,但往往不是最主要的。

那最主要的是什么呢?是系统的结构。如果你能够洞悉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结构,你就能理解它们的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体并做出明智决策。而要洞悉系统结构,你需要掌握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Systems thinking)是指运用各种技术来研究各种系统的方法。系统思维源于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该学科的创始人杰伊·福里斯特(Jay W. Forrester)原先是研究物理和计算机的。

福里斯特刚开始是一名工程师,所以他明白电流如何沿导线传播,电荷如何在电容器中积累。然后,他的想象力开始飞跃,他将与反馈回路有关的系统串联成一个整体,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由物理学的电路图联想到用计算机建模描述现实世界的系统结构和运行规律,如今系统思维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环境保护、企业经营、金融投资等领域,可见不同领域的思考方式是相通的。对于系统动力学的作用,福里斯特说到:

系统动力学让人们通过计算机模拟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细节,并且向人们展示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之所以然。

如今,系统思维是我们应对复杂世界、处理系统性问题的有力工具。我们传统的解决问题的工具经常是将问题分割逐一击破,而这种方法用来解决系统性问题是行不通的。

解决一道高等数学题和为投资设计数学模型是完成不同性质的两个问题。当你解数学题时,所牵涉的要素紧紧包括你自己,你只要按照数学知识将问题分析拆解就可以得出结果。而为投资设计数学模型,所面对的环境非常复杂,宏观经济、市场、技术、竞争对手等要素都牵涉其中。解决这种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必须有系统思维。

如何运用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这是一个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的议题。

三、系统思维的道法术器

1、道

系统思考的精髓是,处理真实世界中复杂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

系统思维虽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源于西方,但其理论跟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

系统思维的“道”简而言之就是全局观、整体意识。“道”说起来都很简单,除了极少数天才,生来就能全面看待事物,并洞察长期的因果关系。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生的系统思考者,即使你知道了系统思维的“道”,你依然不会运用。对于入门者,比“道”更重要的是方法论。

2、法

系统思维的方法论:一是掌握系统的核心概念,二是了解系统的运转规则,三是了解系统的关键特征。

一群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系统,要素分为存量和流量。要素之间的连接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所有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加总形成了系统的反馈回路,反馈回路有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两种状态。

这段概括包含了6个系统的核心概念,接下来详细解析:

(1)存量VS流量

存量(Stock)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存量是对系统中变化量的历史.记录。流量(Flow),是一段时间内系统改变的状况。

储蓄、图书馆的书、石油存储量、个人信用等都是存量。收入和支出、出生率和死亡率、买入和卖出、成功和失败等都是指流量(流入量和流出量)

流量会使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下图显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pic/2_NlL7FVyfRJHc5WCW2EIgE5jibzrtlg.png

(2)正反馈VS负反馈

/pic/3_lxeeUqtfAnWU8FSiaFfeSrKZOPgOwQ.jpg

如上图,要素A增长,要素B也增长,则它们之间的连接是正反馈;要素A增长,要素B就下降,则两者的连接是负反馈。如果要素A的变化对要素B没有任何影响,则它们不存在因果关系,在系统里面不能连接在一起。

在系统图表中,正反馈连接用加号(+)表示,负反馈连接用减号(-)表示。

(3)增强回路VS调节回路

所有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加总形成了系统的反馈回路,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有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两种状态。

调节回路(Balancing feedback loop)具有使存量稳定,趋向一个目标进行调节或校正的作用。

比如冰咖啡和热咖啡的温度最终都会跟室温相同,人体的温度维持在37度左右。下图的定价策略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调节回路:

/pic/4_x9IfoFACH4zfCVuDlcE2z04rtdSeGw.png

增强回路(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的作用是不断放大,强化系统的变化态势,自我复制,就像“滚雪球”一样。

增强回路既有可能促使系统不断成长,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也有可能导致局势越来越差,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毁灭,形成恶性循环。比如投资的复利是良性循环,借高利贷的复利就是恶性循环。下图是一个典型的增强回路:

/pic/5_XdMQDuTRIqYEJdzShCyicGTHJ4d9pA.png

现实中我们经常碰到的是由多条正反馈和负反馈叠加的复杂系统。对于复杂系统,如何判断该系统是调节回路还是增强回路?

举一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失眠。引起失眠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这里假定焦虑是失眠的原因。

/pic/6_eTN8UXJ7W0OSysdsib5qD3RRvdlZwA.png

失眠程度加重,精力就会低下(负反馈);精力低下,工作效率就会低下(正反馈);工作效率低下,焦虑程度就会加重(负反馈);焦虑程度加重,失眠又会跟着加重。这是一个增强回路里的恶性循环。

失眠程度减轻,精力就会提高(负反馈);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就会提高(正反馈);工作效率提高,焦虑程度就会加重(负反馈);焦虑程度减轻,失眠又会跟着减轻。这是一个增强回路的良性循环。

当负反馈(减号)奇数个的时候,该反馈回路就是调节回路;

当负反馈(加号)是偶数个(0也是偶数)的时候,该反馈回路就是增强回路。系统最终的效应是所有反馈的乘积,用数学的乘法法则“负负得正”就能理解为什么偶数个负反馈最终是增强回路。

调节回路和反馈回路是一个系统的基础。一个有效的系统要么是增强回路,要么是调节回路,没有第三种状态。如果反馈失效,则系统失效。

3、术

术是指操作层面具体的技术、模型。系统思考的术是指:

系统循环图(或称因果回路图,causal loop diagrams),可以帮助你以因果关系链的形式来描述系统。
系统动力学建模(system dynamics computer models),帮助你认识在一系列不同的假设下,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研究系统一定要绘图,因为语言文字只能按照逻辑顺序一句句排列,是一种线性关系,而系统图把要素、连接、目标集中在同一个面,能让你一目了然系统的结构。

如何绘制系统循环图,一是确定系统的构成要素,二是确定要素之间的连接,三是确定系统的边界。

简单的系统循环图:

/pic/7_XdMQDuTRIqYEJdzShCyicGTHJ4d9pA.png

较为复杂的系统循环图:

/pic/8_xZjico45VKFAzMml5AOyibgo6zFdzw.png

1
2
<pre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62, 62, 62);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14px;line-height:34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上图出自:《系统思考》第9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4、器**

器是指具体使用的工具软件,绘制系统循环图只需要简单的纸笔和画图软件(如PS、绘图板等),我在文章里手动绘制的图表是用在线绘图工具(ProcessOn )画的。

系统动力学建模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一开始不需要这么复杂,用系统循环图就可以分析很多问题。

*总结*

我们之所以进行系统思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 一旦我们开始把各种相关的日常事件联系起来,并且透过事件觉察到背后的某个趋势,而这些趋势又是潜在系统结构的外在征兆,我们就已经具备了系统思考的能力。

限于篇幅,本篇先梳理系统思维的入门知识,有关系统思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将不定时用系列文章分享。

**思考**

观察你身边存在的系统,你家的抽水马桶、你的资金系统、你的公司、你所在的环境等;分析它们有哪些要素,如何连接,功能和目标是什么,并试着画出系统循环图。

**参考书籍:**  
《系统思考》;著:丹尼斯·舍伍德 (Dennis Sherwood);译:邱昭良、刘昕;  
《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著: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 ;译:邱昭良。

![](/pic/9_iaO8XSG0ibPNJKesGiaPT2VrKsMwLw.png)

 


Mac.2017-02-28 12:19:17

错误连篇,滥用术语,哪个三本毕业的写的

作者

不要开嘴炮










痴痴呵呵2017-02-28 09:46:09

多少争论本质上是“系统思维”与“还原思维”之争,比如中医是否科学?甚至什么是科学本身?






痴痴呵呵2017-02-28 09:35:00

接触中医的第一瞬间,就知道她“太科学”,最关键的理由:系统思维。






树悲风2017-03-01 08:02:53

系统有了,还有动力问题需要阐释






呆呆2017-02-28 16:05:53

/强真棒。的确如此,我完全认同以上观点,尽管有很多知识还不能深刻理解。正好我需要重构思维,非常感谢。






痴痴呵呵2017-02-28 09:42:39

作者“简单的系统循环图”,瞬间联想到“金木水火土”。






痴痴呵呵2017-02-28 09:31:51

创新是连接,智慧是连接,爱也是连接






知秋一叶Maxime2017-02-28 07:47:57

人世万物,众缘和合,诸行无常~






大鹏2017-03-02 09:42:06

“工作效率提高,焦虑程度就会加重” 这句话有问题吧?






lorraine2017-02-28 15:09:28

刚看完系统思考,多种眼光多种角度看事物,还是能打破你部分固有认知,推荐。






拉普拉斯小兽(杨雷)2017-02-28 11:21:00

说着说着就从科幻剧,变成神棍剧了,我特么也是醉了。






nizza2017-02-28 08:18:58

系统思维,:全局,运作节点,运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