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壮大+活跃你的社交圈子?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作者是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

楔子

为什么豆瓣小组长期以来从没像微博热门话题一样出个超级大新闻,但豆瓣小组又能长时间维持不错的用户活跃度?

为什么人人网曾经一度比它的模仿对象Facebook搞得更加蒸蒸日上、充满朝气,结果到后来人人要挂了,Facebook还没死?

微博当时怎么火起来的?后来中途是怎么又陷入低谷?再后来又为啥神乎其神的走出低谷,比原先更火爆了?顺便,微博现在算安全了吗,好日子有多久?

……

社交网站关心的是,怎么才能吸引用户加入进来,怎么才能让用户活跃下去;而作为个人,在社交关系上,通常是希望能跟自己在乎的朋友保持长期活跃的情谊;跟生意上的伙伴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等等。

不论是学生社团、创业团队、公司员工还是一支部队、一方民众,怎么把人心聚集起来,怎么把这个社交网络搞得“有声有色”,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面对实际场景时,解决方案是纷繁复杂的;但将这个问题抽象提炼之后,一个横跨理论和实际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文章简介

最近我们实验室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探究个体在社交网络中持久活跃能力的问题(社交网络持久性,social network persistence)。社交网络的持久性是网络鲁棒性(robustness)研究的重要部分。过去的研究认为网络的鲁棒性来源于网络的拓扑结构,而在实际的社交网络中,网络结构和个体状态存在协同演化和级联反应,社交网络的持久性受拓扑结构和个体状态共同作用的影响。

/pic/1_zez4ZkwbkxDQh2OjX8K0W0miaakgWg.png

图1:三种不同增长模式下社交网络演化过程示意

在该项目中,我们建立了一个节点活动与网络结构协同演化的模型,将社交网络的增长模式按吸引用户的方式分为三类:流行性优先(popularity-first)、相似性优先(similarity-first)或均匀随机(random)。

/pic/2_7kx4ibHzMwUrMg06812MpTjO09bKCw.png

图2:个体自发活跃度h对最终活跃节点所占比例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节点拥有高自发活动(spontaneous activity),流行性优先的增长模式获得更高的网络持久性;否则,节点在较低的自发活动下,相似性优先的连接模式更好。此外,相似性优先增长模式几乎不受节点自发活动的影响,保持稳定的持久性;流行性优先的增长模式却对此非常敏感,成正相关。

进一步的,将流行性优先与相似性优先的策略耦合,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加入相似的节点,同时再加入少量高流行性的节点可获得最高的持久性。该理论值甚至达到单一的流行性增长方式或相似性优先增长模式下网络持久性的数倍。

/pic/3_J8CzjpPdKUqCqTPo7A57AmzD8ZXfcw.png

图3:网络最终活跃占比对混合比例w和个体活跃度h的反应

因此,节点的相似性对网络的持久性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适当考虑流行性带来的两个方面的耦合效应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络的持久性。

启示

我们的实验结果对认识和理解某些社交网络的发展很有帮助。这里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为例,做一个详细的对比说明。

人人网的增长模式是以用户相似性为基础的。高三毕业的用户需要跟高中同学保持联系,同时又结识大学的新朋友,继而有了人人网的兴起。当用户的新鲜劲(自发活跃)结束之后,人人网没能留住一部分用户。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一新生在人人网上异常活跃,到了大三、大四、就业之后,便渐渐淡出人人网。其实这一情况在其他社交网站中也非常普遍,人人网还是有机会像豆瓣、Facebook一样,保有剩下的活跃用户,继续保持不错的活跃水平。

然而,后来的大一新生已经连加入人人网这件事都懒得做、不愿做,造成的级联反应是大范围的大一新生不再加入人人网。此外,人人网上老是分享老梗、周期性的冒出来老掉牙的消息,已经加入的用户也对人人网更加失去了兴趣。人人网里失去了大三、大四之后用户需要的东西。自此,人人网逐渐走向消亡。

微博早期的增长模式是用户流行性优先的。微博先是招揽各路名人、明星加入微博;这些名人的粉丝也随之加入微博,及时了解偶像动态。同样的,微博在早期的迅速扩张之后,在2013-2015年期间,曾经经历过类似人人网的低谷,大量用户在自发活跃一段时间后也失去了新鲜感。

微博采用的策略是(也许是今日头条给的灵感)——挖掘与名人、新闻有关的热门微博、超级话题;完善微博和话题下的评论和讨论;引入了短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依靠这些高流行性用户和高流行性的话题带动用户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同时一些兴趣话题又把兴趣相近的用户连接起来,一条微博下方评论的点赞数可能远远超过了微博内容本身

。在2016年7-8月份期间,奥运会、乒乓球、张继科、洪荒少女、王宝强、马蓉等等各类头条话题、还有这些热门话题诡异的情节走向,彻底引爆了新浪微博。终于微博的市值也在这一年超过了它全球范围内的对手,推特。

参考文献:

  1. Papadopoulos, F., Kitsak, M., Serrano, M. Á., Boguñá, M. & Krioukov, D. Popularity versus similarity in growing networks. Nature 489, 537–540 (2012).
  2. Jin, X., Jin, C., Huang, J. & Min, Y. Coupling effect of nodes popularity and similarity on social network persistence. Scientific Reports 7, 42956 (2017).

扩展阅读

社交网络的信息进化

交易成本与社交化搜索

混迹“高端”微信群就真的接近精英了吗?

猫大大2017-02-25 09:40:51

写得极其烂,这么好的数据白瞎了,分析完全不深入。

作者

不要放嘴炮,说说 你这么判断的理由。。不然就是不尊重人。。

Jc2017-02-25 10:37:03

我解释一下,这篇是用网络模型仿真的方法研究的,不是真实数据分析的角度。“启示"后面算discussion部分,用我们的实验结果反过来去解释和理解真实世界,不是实验过程。我们采用的模型是文献1里面的网络增长模型,加入动态过程时借鉴图论中K-core的概念,活跃邻居阈值相当于一个动态K-core的概念。本文具体的实现细节,参看文献2。虚心接受批评、指正和交流,谢谢!

作者

这个是作者

MJ-122017-02-25 09:54:55

怎么好像写到一半忽然没有了?

nima2017-02-25 10:22:43

文章标题是“怎样才能壮大+活跃你的社交圈子”,但是讲的却是网络SNS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完全文不对题嘛~/调皮 而且感觉这个模型的解释力还是不够,区分出存在相似性和流行性两类不同影响只是第一步,微博和人人也并非完全如文中所讲地发展。 顺便提下人人网早先叫校内网,改名应该是表示着陈一舟想将相似性延续下去的。

羽山籍真2017-02-25 10:57:48

其实人人的衰落知乎上有人写的非常好,有理有据,本质上是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经营不善。这个文章前面分析了一堆外行人看不懂的东西,后面的阐释又显得虎头蛇尾/困/困

沂水舞雩2017-02-25 11:32:16

结束的这么突然…

MJ-122017-02-25 09:56:26

微博壮大了然后呢?后续就没有了?还有这些和如何壮大社交圈又有什么直接联系吗?

Jc2017-02-25 11:11:24

在实际的社交网络发展中,有无数的因素会导致这个网站运营失败。那么假设跟具体运营细节无关,只是从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中个体的属性、个体与其他个体关系的角度出发,构成社交网络的活跃能力如何?这是本文思考的出发点

Jc2017-02-25 10:52:39

自己的社交圈子,算ego network。文章讲社交网络如何维持个体的持久活跃度,属于网络鲁邦性问题中的一类。当然,这件事情也跟真实世界的社交网络密切联系。流行性、相似性是许多因素的抽象。流行性最早源自复杂网络建立伊始的BA模型,节点度数为中心的优先链接;相似性(社科里又叫同质性),也有许多人专门研究过。文献1就是基于流行性、相似性构建的网络增长模型

宋嘉睿2017-02-25 10:34:47

自己好好反省下吧,怎样才能壮大+活跃你的社交圈子?最后你有得出结论给我们?而且你并不是围绕我们个体怎么壮大和活跃?一直在讲微博,看完,我除了知道,流行性,相似性,偶然性,其他都是然并卵。

阿七(Marlon)2017-02-25 17:45:34

提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证明是新鲜感的缺失导致了用户离开人人网 第二,如何证明不是其他应用更好,而导致用户离开人人网,比如微信微博的兴起是否导致了人人的衰落,也就是说 第三,对于微信的分析又在哪里呢,如果说人人靠的是相似性,微博靠的是流行性,那微信呢,是否是一个超级复合体,既有相似性如熟人朋友同学同事,又有流行性如各类爆款公众号文章,还有一定的随机性如店家商铺小业主等。 第四,如果微信确实如第三条那样,那么作为用户,在选择通信类工具时候,必然是追求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工具,那么人人的衰落也就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对手实在太强大,强大到相似性要远远好于人人,除了同学还能包含各类其他熟人关系。 第五,微博至少还有微信不能做的事,比如围观明星,和明星互动,所以暂时还能活,是不是有道理呢?不过微信的公众号本身也具备一定这样的功能,如果将来微信再次进化出可以让名人和粉丝互动的界面,会发生什么呢?好奇

闫佳兵2017-02-26 10:56:27

冷项目启动:相似性-项目推广期:流行性-成熟期自然形成random。PS免费读到这样的文章,特别值。作为科普文来讲,显然这篇文章有门槛,大众是不愿意思考的。

Anting2017-02-25 19:52:55

但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是用人人网vs微博支撑的,不是用人人网vs Facebook支撑的哇。要说fb也是熟人similarity based,咋现在涨得这么快捏?我觉得这文章的理论分析或许靠谱,那么着急地用到现实世界就要出问题。人人网发展挂了首先是个公司战略和执行力的问题(再说人家没挂,只是整个公司转型做市值管理了而已[抠鼻])

PoemAfterLiquor 2017-02-25 17:29:30

Scientific Reports 哈哈哈哈哈/偷笑

墨者|3.02017-02-25 17:09:16

是见过的目前为止最差的一篇文章。

作者

不要放嘴炮,说说 你这么判断的理由。。不然就是不尊重人。。

上上签2017-02-25 12:13:59

意思明白了,就是流行话题聚人气,人以群分得长久,二者结合就能成霸主了/呲牙/呲牙/呲牙 明显是理工生的手笔,学术是有的,但是文章确实虎头蛇尾了/偷笑

关鑫2017-02-25 12:11:30

用热点吸引人来,然后让他们互相交流,发现相似性,形成稳定社群。不断跟进热点,维持社群活跃,同时用成熟的社群吸引相似的人来。在跟热点的领域,陌生人互动效果比熟人好,熟人社交顾虑太多,在一个小的熟人圈子里寻找交集很难,对热点不同的态度很容易谈崩了。

呆呆2017-02-25 11:25:58

很赞!/强祝福混沌巡洋舰部队不断壮大/太阳

黄阳青2017-02-25 11:17:57

刚好和我最近思考的方向有关,所以我很有兴趣读下去,不过读完感觉不够,文章应该还可以更全面一点/咖啡/咖啡/咖啡

王云飞字昙越FredrichtesaUbiWaw2017-02-25 10:51:16

外行表示文不对题

天下大共和2017-02-25 09:22:03

好详细。

王健2017-02-27 07:55:19

所以,结论是什么?感觉看到一半就没了。

灰度空间2017-02-26 14:39:33

我能说是标题党吗,这种题目确实是能够我这种没脑思维的人,结果进去了好多词都不认识,水平不够,我的错。

F52017-02-26 08:43:55

看不懂,是不是能够用通俗的语言把专业词汇解释清楚?

威斯特法伦的挂猪蹄2017-02-25 10:55:14

主要是陈一舟的问题/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