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流行的书没错,看你怎么读了

看到一篇十万加的文,比较中美两国大学生读书的排行榜,说中国大学生大多读的都是通俗的小说,而美国的大学生读的都是《理想国》,《利维坦》这类的经典著作。看了这样的比较,觉得这样的比较境界还是太低了。你看过的书不过是你的仆人,而且是在你能记起书中的内容时。我就从来不排斥通俗的流行的书,将这些书与那些所谓的经典一视同仁的去看,对于那些以看书多少,看什么样的书来评价人的观点也一笑了之。

我自己也写了不少从流行文化中得到的感悟的文。例如从一本跨学科的穿越小说中能学到什么?谈谈文明五这款游戏的感受 中土世界的智者 wow的正确怀念方式–拥有更多解读的时代,才是好的时代。做这个公众号,是想让自己长久的保持好奇心,并将我觉得有所心得分享出去,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点,亦或是老生常谈。比如我之前推的文过好健康的一生 你需要守护你的端粒 就有读者评论说这篇文章给的建议和很多养生公号的内容一样。我觉得这没什么,就算你不喜欢所谓养生公号,但也要分清楚你不喜欢的是什么,如果是所讲的内容缺少坚实的证据和严密的推理,那么我们要做到就是去推广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而不是因为相同的终点而忽略了我们怎么到达的。

回到本文的主题,从通俗文化中引出的严肃思考。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叫《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如果亚里士多德掌管霍格》,这类的书在国外是成体系的,即流行文化与哲学,大多是论说文的合集,作者是著名大学里的哲学老师,文章结合了小说中的情节,探讨相关的伦理学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带我们从流行文化中找到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让我们在看完后记住的不仅仅是一俩个金句,正是这类书籍的意义。

/pic/1_IiaOTQia0og4uQjCLbMqHE1UsGnZ7g.jpg

看一本书,我会喜欢看这本书引用了那些书中的句子和观点。没有人的思想是一座孤岛,如同看一个人的朋友能知道这个人的水平,我们也可以根据这本书所引用的文字来评价这本书。另一个我们要从读书中得到的是take home message,即用几句话来说清楚从中得到的启示。

这本书谈论美德与善恶的篇章很多,其中反复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尼个马克伦理学》中的观点,这也是这本书标题的由来。本书开篇的第一个文,在谈论哈利的勇敢时,作者引用了以下的句子

/pic/2_T2JicNc1IoxPXtLwLV9FS8E1ial3ow.png

/pic/3_e2VJ9MJxLIF83UV8BNibPTXzzaRvTQ.png

而作者也从小说中哈利之所以表现的勇敢,总结出了勇敢的”路线图“,熟悉小说情节的读者可以想想相关的佐证情节。

/pic/4_IVNsShicI8LaWbtk9qhIaLxU9wfcfw.png

HP 这本书是一本围绕友谊构建的书,哲学家对友谊也不会无话可说,在论及友谊时,作者通过比较书中好的和坏的友谊,重新诠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友谊观,作者这样对比:

/pic/5_ABicBiaJSGye6tHGiaGG2EYkWC8mug.png

与之相对的是

/pic/6_CBg4hK4zhR974yXL65WVftNlooNJyQ.png

/pic/7_XBuX3Vq6joUN8pNibj50nvtzxT86kQ.png

而这篇文章带给我的启发除了什么是好的朋友,还有就是好的友谊能提升道德品质,让人避免把自己看得太该死的重要。正因为朋友是另一个自己,一己的得失变得反而不那么重要,相互砥砺,也能避免道德上失去”中间之道“。

关于友谊带来的道德提升,就需要涉及到恶的本质。这本书中有一篇对此有专门的论述

/pic/8_1YNUkuUspZbhJ77c1Ay1Ix66bAtkTQ.png

正因为好的友谊首先建立在友谊的双方希望对方变成一个好人,才能相互督促,避免为了一时的,显眼的较低的善而放弃较高的善。

HP中的那面能显示你内心隐藏欲望的魔镜,在看完了《未来简史》之后,我觉得是未来的人工智能,那个知道比你自己还更清楚你所思所想的算法,那个自以为为了你的幸福替代你做出决策的机器人,再加上未来的AR技术,也许我们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显示你内心最深欲望的魔镜。因此这时邓布利多的劝告就越发具有现实意义。这关于这面魔镜的文中,作者写道:

/pic/9_aEDcymabJFx5dYaVtUFXBjgIe6bsmQ.png

魔镜除了无法提供知识,也无法提供开始行动的激励,从而无益于美德的培养

/pic/10_cpmgT7vKZicesPkHtn1pXphaQ3FIVg.png

这里的体验机器是洛齐克构造出的一种思考实验,有点类似上文描述的超级AI加AR带给你的完美梦境,作者借此来论证为何邓布利多的建议是对的。

/pic/11_S47wgYLcOlfkuKPA8R4fNKKSSMBKsg.png

/pic/12_hlmeHWmh9ExcZhXfE1hgDDfCUdZVCw.png

与魔镜代表的自我逃避相类似的是自我欺骗,在谈论哈利表哥,福吉等人的自我欺骗的文中,作者在开篇写道

/pic/13_dCBRic1dbMBBVTnZXHia1ic8RzpT2A.png

作者在这一篇中驳斥了自我欺骗是可以接受的,通过小说中的情节,指出了自我欺骗带来的三个问题

/pic/14_X7wMPic3lxVdd2NQ80elpXdqW7qQbA.png

HP的价值观,上文已经说了几个了,分别是勇敢,友谊,直面现实。另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平等。最体现的就是书中巫师对小精灵的态度,大多数的巫师是漠视小精灵的存在,正如书中所写的

/pic/15_rlY7GG09wdxRQbToe4lvGrRABu4Xmw.png

而在论证这种无视为什么有害时,作者写道:

/pic/16_CeMnYlNGdqJ3ObMlUCdv8xOTP7dicQ.png

作者接着写道:

/pic/17_ntgzjN3795iaGzHLHIxZK4GlibgibQ.png

以上的这些价值观,也许还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熟悉HP的读者都能多多少少总结出一些来,但我关注的是论证的过程和从中引出的思考是否能指导生活,而不会因为是不那么新的观点就不去谈论。而下面的这个问题,则是资深哈利迷都不会问出的,即为什么斯莱特林也属于霍格沃兹,蛇院对于的”野心“有什么价值了?

作者首先指出

/pic/18_1tlPEn75TpTjOjyB1HFibw9ZGwNBlA.png

有了这样的铺垫和限制,作者接着抛出了自己主要的论据,即

/pic/19_M1KlAYhNGhhJfcL5LVicCHLf7JDHCQ.png

在陈述了野心的价值之后,作者接着提到要将野心看成是一个人性格的整体框架中,看成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指出成大事,有野心值得点赞,但在做大事的过程中变得有智慧才值得大大的点赞。

作者结合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应该适中的论断,指出野心也不应该是无限制的。过度的缺乏野心会成为懒鬼,而野心太无所忌惮则会让人失去灵魂。该文的结尾是这样的

/pic/20_b9Q6dv4AiaPibEKpn7J96kuz7fLM4g.png

我想,这也是我这篇读书笔记该结束的时候了。哈利波特是我很喜欢的书,相信很多人对很多人也是的。这本书跨越文化背景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这个道德准则变的具有相对性,哈利波特中的来自古希腊伦理学的价值观,配上奇幻的想象,吸引了不同年龄的读者,成为了一个孩子和成年人共同的童话。如同去年《琅琊榜》的流行,根本原因是因为剧中的价值观和其为成年人搭建了一个童话般的时空。而能将一本书中的道理说清楚,也是一种本事,《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这本书中的论述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愿意&Run2017-03-11 07:43:55

拿哈利波特跟西方经典著作比问题并不大,都是直接承袭了古希腊思想,其中四美德:正义 勇气 节制 智慧是不变的主题,而当你揽阅中国通俗小说,尤其是网文时,你会发现那仅仅是巨婴文而已,通篇都是主角无敌虐杀,主角无敌虐杀,主角无敌虐杀。

Jc2017-03-11 09:09:43

存在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书就在那里,读的人不同,读的效果就不同。甚至,不读书的人,也未必等于文盲、无知

王晓丽2017-03-11 12:41:25

期待会有线下读书思想的碰撞,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儿

施飞2017-03-12 08:41:26

国内的网文其实还是反应了国内的真实情况,就拿修仙类来说,人界,仙界神界等等,在现实中就是阶级壁垒,里面的高门大派和现实中的资源控制者有什么区别。。飞升就是为了打开壁垒,不过现实中,各个阶层流动性已近越来越慢,只有迎合各种潜规则,违心做人,如何修真呢,呵呵

万鹏2017-03-11 19:51:16

外国版“六经注我”

天下大共和2017-03-11 13:14:20

世事洞明皆学问

大鱼2017-03-11 11:36:15

世上无闲书,只怕有心人。

林洪Meta2017-03-11 11:24:40

有思想/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