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健康的一生你需要守护你的端粒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中的诸多建议对于读者来说或许是老生常谈,并没有多少新意。但介绍这本书的目的不止是为了谈谈怎么过好自己的一生,即培养那些能够让自己获得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还是为了介绍一个与健康生活相关的科学概念,从而让我们未来能够更加客观,以更符合科学精神的态度去审视那些保健的帖子。

/pic/1_ic89VffDjG3OF3ibXVagYmATdVsOJg.png

这本17年的新书是自诺贝尔奖生理学获得者所写的一本科普书,关于书名中的Telomer, 中文的翻译是端粒。我们的DNA序列被分成了23对染色体,在每条染色体的末端,都有一段不断重复着的序列,如同下图所示的白色区域(当然没那么长了),这段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就是端粒。

/pic/2_TNic0ZNHtaEJ4MaZ4gThzjV1hOu96g.png

那这些染色体后面的序列有什么用处了?我们知道,人体的细胞总在持续的更新之中,每次更新,染色体都会复制,而如何保证染色体在复制时不出现错误了,这就是端粒的作用了。如同鞋带末端的塑料保护鞋带不会散开,端粒保证了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时不出错,随着每次细胞的分裂,端粒的长度会变短,当端粒短到一定长度的时候,细胞就无法再分裂了。

/pic/3_sFDfZiaGvBJnIR17xkmZIicHxfnxMw.png

当我们的免疫细胞由于端粒的受损而无法更新换代,我们的免疫力就会减弱;当我们的心脏细胞由于端粒变的太短而不再更新,我们就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当我们的胰岛素细胞由于端粒太短而耗尽了储备,我们就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 这个列表可以很长很长。由于端粒是每一个细胞,每一条染色体都有的,所以其影响是广泛而基本的。在这本书中,作者列出了上百项研究,来论证端粒长度与健康的关系,这里就不再罗列。下图横轴是端粒长度变短的程度,纵轴是死亡人数,我们可以看到不止趋势明显,而且影响的程度也不小。

/pic/4_YzUB1Z1nH1AaENY4hSwUDOJCuupsRg.png

重复一遍,我们的端粒长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短,那么下图是怎么回事了。横轴是被调查者的年龄,纵轴是端粒的长度。为什么会有一个触底反弹了?

/pic/5_9INicZ0uoEg0sxZ7Z6ZxS5wibhZIUA.png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幸存者谬误”,正如二战时飞机的翅膀上的弹孔最多,不是因为翅膀上的装甲最薄弱,而是因为幸存下来的飞机都是被击中机翼的。我们知道,端粒尤其不可承受之短,那些70多岁以后的老人之所以看起来端粒更长,也是因为类似原因。而图中的拐点对应的正是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这也验证了上文的推理。

端粒不是不可再生资源,人体的细胞还会产生端粒酶,用来增长我们的端粒。有某些罕见的基因缺陷的人会因为缺少产生端粒酶的基因而变得在十几岁时就如同一个老者。这是因为在缺少端粒酶时,我们的细胞会停止分裂。

/pic/6_GfkHUSeRehOexy5iaA6XwXADakIOsw.png

总结一下,端粒虽然不是唯一决定我们的生命中能有多少年享有健康的唯一一个因素,但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在未来,我们每个人也许能活得更长,但我们的老年是否是健康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的端粒。如果你想你的人生下半场不是病体缠身,那么请善待你的端粒。

/pic/7_gdKcNZ0JSlfQDDgicmZy3PdHDK8lRg.png

该怎么做了?这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不止总结了相关的研究,还给出了自我检测的问卷,以及相关的行为改变的建议,打通了从检测,到科研发现,到行为改变的闭环。这种写作的方式,值得类似的书籍参考。

以下是根据这本书内容总结的思维导图

/pic/8_0zhicFM8SVnPueXbpib1VqHzLhG0yg.png

/pic/9_ak0u3LUw9lu9zs0ANR6Dj2DRNLADxw.png

我们的端粒来自于我们的父母,所以关于端粒的研究少不了要涉及到怀孕期和青少年时期。我们父母的经济地位,怀孕时所处的环境,会显著的影响我们下一代的端粒长度,对于某些来自弱势群体的孩子,阶级固化似乎是写到基因中的。童年的经历,尤其是缺少父母的关爱,会给那些孩子的端粒带来伤害。然而这些伤害并不是不可逆的。这些研究极具现实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下一代的健康,需要参考这些基础研究的新发现。

扩展阅读

《运动开展大脑》这本书那里有趣,那里有用

论文故事 –赤脚跑步有助于记忆力

罗西2017-03-05 08:23:29

巡洋舰的作者里至少有两个人写东西的时候会频繁把应该用“呢”或什么都不用的地方都用“了”(不是全部替换也是大部分)。这篇文章里我能举出来三个例子,分别是:1)第三段"而如何保证染色体在复制时不出现错误了” 2)第五段“为什么会有一个触底反弹了?” 3)倒数第三段“该怎么做了?”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是因为我家乡方言都这么说,频繁使用“了”(“了”还可能替换普通话里的“啊”或者“啦”等),即便是疑问句也用,声调向下。每次看巡洋舰都这样写出来,就不禁要怀疑作者有没有可能是老乡了……

俞立颖-学霸猫2017-03-05 09:42:33

正念冥想很重要啊。代表“轻松冥想”公众号来留个广告/呲牙

https://www.juyifx.cn/config/img/qlogo/aratar_768.jpg

yan2017-03-06 10:25:30

作者居然用一本书的时间告诉大家一些养生号就会得出的结论,最令人吃惊的是,这样的书还被巡洋舰推荐了

作者

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结论背后的科学根据

闲聊2017-03-05 08:00:50

癌细胞可无限地分裂下去,是端粒不会变短吗?机制如何?

作者

好问题,癌细胞的端粒是不会变短的,而且某些端粒过长也会有癌变的风险

知秋一叶Maxime2017-03-05 07:16:19

衰老是众缘和合,“因”必定很多;端粒酶似一计数器,是衰老与否伴随的表相.就同目前绝大部分物理定理也只是所见宇宙运行规律基于目前认知的描述,并未触及根本,所以在不断推陈出新.现代医学依“化约论”好从分子着手,端粒酶如何守护呢?觉得还是老祖宗整体论生命科学对于咱更实际,基于实证,有生之年可以让大伙体验~

晃晃2017-03-05 11:06:48

文中提到的影响端粒的相关因素,哪些是控制对照实验的结果,哪些是因果关系尚不明确的统计相关性调查?

作者

绝大多数都是双盲的对照实验

天下大共和2017-03-05 00:32:30

沙发!

汪婕舒2017-07-16 10:29:56

关于端粒并不是越长越好,我也推荐一本书,叫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讲了一个因端粒变异导致永不缩短的宫颈癌患者的故事。不过,虽然这个端粒对她个人是个灾难,但对我们却是福音,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医学界。

作者

谢谢

品润2017-03-11 08:35:33

能推荐一些公众号嘛?

Aprilis2017-03-05 07:30:11

所以该如何守护??

作者

我不是画了两幅 xmind 的图吗?避免那些对端粒不好的因素,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