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7亿网民,问题是,另外7亿人在哪?

最近在做一些自媒体的统计,先说几个数字吧。截止2016年底,公众号的数量达到1200万,预计今年将达到1500万。同时,中国网民数已超7亿,微信的月活就有6.5亿,其中男性用户是女性的2倍。然而,有三个增长率却在断崖式下跌:网民增长量,APP上架量,和新开公众号量。其中三分之一的公众号已经断更,平均图文打开率只有4.6%。

/pic/1_DNmXeialcjmwxtYdOrRShDC56Ad37A.png

/pic/2_aFKrQqN2AZwOz2o5yRicoqTZ1NiaIg.png

/pic/3_e1yIYKk3v2JHfxy1JYtguBk3EDicMg.png

(数据来源:艾媒北极星)

这些是大数据,什么概念呢?从体量上看,中国还有6亿人不是网民,女性中还有4亿人没有用微信,按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可从饱和度上看,增长率下跌已成事实,未来一两年间,不管是做APP的还是开公众号的,都会触摸到天花板。去年投资降温,今年工作难找,巨头合并,创业大潮死亡,都在预示着:这个市场即将锁死。

这让我很迷茫。北京拥挤的地铁里,是个人类都拿着手机,我认识的人类中,是个女性都在用微信,可这个国家还有一半的人口呢?还有一半的女性呢?如果数字不会说谎,那是否没有接入网络的人就没有存在感,他们的声音也不会被听见。我们和他们,是不是被隔绝在了两个次元,还是我们已经生活在了黑客帝国里?

那可不是9比1或者8比2,是同等体量的好几亿人啊。中国每2个人就有1个不用微信,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并且好友数量超过300,就已跻身前10%的用户了。我们熟视无睹的世界、习以为常的圈子、接受过的教育、游历过的地方、所从事的工作,注定会在这个比例很小、程度相似的阶层相遇。一切关于10万+、流量变现,超级IP等等“概念”,是只有这个圈子才听得懂的“暗语”。

/pic/4_4P1cianDDfTy63rOXMQhTibIeeMfYg.jpg

每一天,都有千亿的资本通过这些暗语流动,流动在每一个敲键盘、P图、想标题的办公桌前;流动在街头每一辆共享单车的传感器上;流动在每一个闪烁着新单的打车软件中。你我都是旋涡中心的受众,渴望在浪潮的搏杀中实现阶层跃迁与财富自由。

而这些,只是再基础不过的互联网业务。更不用提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大脑接口……那是更小圈子才能听懂的暗语,有更大的资本围绕这些暗语角逐,参与者已无需担心阶层与财富,只渴望实现这些近乎于神话的“概念”,重塑“人类”的定义,为整个物种开启下一个纪元。

/pic/5_1cwrIpmD1KzZJNeZM7DjOV1vbpen3Q.jpg

图示:开放互联网数据项目发布数据集示意图

只是下一个纪元,可能不再为了“整个物种”,而是突破了两极分化的阈值,进入了超人与凡人的两个亚种。

因为这一切真的太快了,而人口比例太悬殊了。如果说古埃及的法老与中世纪的贵族,比起奴隶与农夫,只区别于概念赋予的地位和财富。那今后超人与凡人的区别,会上升到基因、智力与体能上。因为这一次不只是工具的升级,而是人类开始改造自身。身体发肤不再受之父母,感知官能从物理层面上改变,那只10万年前走出东非的猿人,有史以来将第一次登上造物主的舞台。

我虽然浪漫,但绝不会天真地以为,地球上的70亿人都会携手登台。

回到开篇那些数据,寥寥几笔我百度了半天,比照了5份报表才敢落笔。边查边问自媒体狗,却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更惊讶于关键数字的下跌。这个反应也让我惊讶,如果做互联网的,连关键数据和趋势都不了解,又如何会顾及那些半年不用互联网的人?

为什么朋友圈里讨论的,永远都是增粉、爆文和10万+,却没有一个人提问过:怎样让另外一半人口用上网络?

/pic/6_bibeHoP9Uq5cjvnbqBADsggUjDydaA.jpg

/pic/7_IolYYMFaUjJZAmMrs8tcjoCgAu6cgw.jpg

也许你会说,他们不需要被关注,因为不在我们的服务范围里,没有利益往来。那么,我们和那些捣鼓黑科技、即将成为超人的人,又有什么利益往来吗?如果这个逻辑成立,你我阶层跃迁的天花板就到此为止了。

也许这只是未来种种可能性的一种,但不至于悲观,我更欣赏海贼王里贝基的一句话:“你只不过是能看到一点点的未来,就算看不到那些,能够改变未来的权利,对每个人来说也是平等的。”

如若不然,谷歌的热气球计划,为何不计代价地想要普及WiFi?Facebook为何想让每一个人都有上网的权利?工具终归是工具,只要没经过图灵测试,它的使命便取决于使用者的愿景。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那些不被听到的人,为什么要知道还有一半人口半年都不上网?为什么要追问他们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因为“人性”普世共存的,超越人种、阶层与国籍,而非某一个圈子独知的暗号。未来有没有希望,不取决于他人是否有希望,而是每一个“我”都要心怀希望。

最爱月光白2017-05-15 23:21:45

公众号不更新是因为查原创查得严吧…

作者

也是一个原因,真正能原创的人太少了,写原创的能坚持每天写的更少,不可能支撑住1200万个号,所以更多的是资讯,是n次加工的重复内容。

蘭2017-05-16 00:39:50

往大了讲,这是不同阶层的思考法则;往小了讲,这是不同圈子或共同体的规则。有的人喜欢吃精美的糕点,而有的人喜欢吃馒头,馒头可以做成精美的糕点,糕点却不能变成馒头。当大部分吃着馒头的人占据主流时,社会的走向仍是馒头。他能不能吃糕点,或者喜不喜欢吃,这不但需要一代人的更迭,更需要糕点的安全和口感。

TT2017-05-15 23:42:02

你看到的这么多人里面,有多少是有真正自我意识的呢,除去生物的需求,社会观念的引导,来自攀比的欲望,还剩下什么呢?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将越发显得渺小,毕竟宙斯杀掉父亲泰坦,才开启了希腊众神的时代,你我终将被新时代抛弃遗忘,又何必挣扎。

作者

我挣扎不是为了那些会忘记我的人,而是为了那些会记得我的人。

大冰的冰2017-05-15 23:26:48

套用一部科幻电影中的台词,we are human,we are together

作者

从语义上看,这句话是说给外星人听的吧……?

QINGQIN2017-05-16 00:05:01

没啥,就一句话评论:何不食肉糜

阿奇_o2017-05-15 23:44:17

从足够大的视角来说,他们自然会被逐渐更替掉,老死,和被遗忘。从经济学的角度,要开发他们相对成本较高,不如年轻人市场。从行为心理上,他们的一句“不懂电脑”“不懂打字”,已经足让你失去了一半的信心。…… 所以,“钟形曲线”的规律总是在那里的,谁也没法改变。

作者

但把时间拉远一些,比如说教育普及率和识字率,今天的正态分布,σ值已经比3000年前的高很多。是的钟型不会变,但这条曲线是瘦高还是扁平,是会变的。

威斯特法伦的挂猪蹄2017-05-16 12:14:23

总的来说,人类就是在和时间赛跑。怎样在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变得无法支持人类之前有能力脱离母星束缚,延续这个文明。如果文中的那些小圈子决定了最终能否达到那个高度,那么另外的这七亿则决定了达到那个高度前系统的稳定性。

作者

有道理

jyarmy2017-05-16 06:34:56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中,年龄太大或太小这个原因的占比肯定不止百分之十几,看看人口年龄分布就知道,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中国人口至少有近3亿了

作者

网民定义是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岁以上用户,从年龄包含上看这三亿只能除去6岁以下的

非常5132017-05-16 01:11:55

这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是从微信用户反映出来的,毕竟16-60岁的劳动人口只有9亿,而且很多年纪大点的人是不用微信的。其实更重要的应该不是是否使用微信或者接入网络,而应该是对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的保障吧。

作者

对的,过度宣扬了太fancy的东西,但没有强调更basic的东西

Phaedo2017-05-15 23:17:16

封面海贼王黑帮大佬很骚,很教父

作者

对吧上一话超级燃的!!!

卯卯2017-05-17 19:34:55

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

拉普拉斯小兽(杨雷)2017-05-16 09:33:46

公众号减少是因为风险太大,总被嫖娼

作者

吓得我烟都掉了,赶紧关了几个公号??

李嘉乐2017-05-16 07:57:32

王者荣耀抢走了很多的公众号阅读量,还有一些作者也去玩王者荣耀了

作者

我注册两周单排上铂金[捂脸]

天然水2017-05-16 00:13:45

看看看,贝基路转粉

作者

心疼卡塔库栗

子夜2017-05-15 23:22:34

致希望

重装Matt2017-05-16 19:07:55

看过一本书 书里说人有3大欲望 控制环境与他人 认同和被爱 还有就是安全 网路微信等等产物 最初是用来沟通 这就是控制的手段 为什么希望别人上网为什么用微信看公众号?说好听是传播知识 说不好听希望被认同 建功立业出将入相 目的就是控制和被认同 有了这两绝对安全 你可以去看看 易中天的12集讲曹操的你会发现现代人和古人比没有因为科技的发达而变的更加明智 愚者任然愚不可及 像我这样死不任错没有自知之明的键盘侠比以前还多 有志而不为者 被传销赌博搞得家破人亡比比皆是 有网而不用者和我等键盘侠不经过脑袋就骂就黑 写的东西是谬论破段子觉得有趣就点赞 还算是有德的!转发荒谬谣言的人在某一时某一刻和行尸走肉帮凶有何区别和古代又有什么区别呢?想要那7亿上线 只要取消实体货币 但是最终还是会有人放弃货币以物易物 甚至自给自足过古人的生活 你在为古人担忧啊!

作者

感谢回复!我觉得,沟通是生物体的本性,不等同于控制,或者说这里“控制”的定义需要严格给出。至于写文章的,不管是付梓还是发到网上,有多种多样的动机,不能一概而论。举例要有一定的人口比例,才能定量定性给出结论。

周星宇 中交路景2017-05-17 00:52:13

中国的互联网是按实情发展的,但是网络上的讨论或许过于神化。中国在还没有形成那么成熟的商业体系时就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于是移动支付和网购占了先机。好比西藏等地区网购比例意外的高,因为当地商业的发展还不完善,许多东西网购更加方便。另外中国实体书的市场并没有网上之前说的那么悲观。媒体吹出的泡泡哪个国家都应该差不多。另外真的觉得60秒的运营能力很强,专业团队操作就是不一样。就是好多常识包装的高大上骗了我一段时间不爽,想叫他们说人话。

作者

拉萨八角街上随便一家串珠店一个月网店流水都能有几十万[捂脸]

周星宇 中交路景2017-05-16 22:03:02

每年基数都在增长,增长率难免下降。互联网对现实的影响超乎想象,同时也没有想的那么严重(但很无情)。实体店依旧存在,可也已经倒闭了很多。或许下一代技术革新,我们也将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一批人。

作者

也不一定,比如欧洲互联网化就远没那么严重,实体店的价格和网店一模一样,人们更愿意上街逛逛,顺便喝个咖啡,学校门口也从没有快递车排队,地铁上看书的人更多,没有公众号播出60秒的知识,但在中国互联网就过于神话了。

曾铎2017-05-16 18:11:05

以我的感觉,只有我爷爷这种退休的才会不用微信。我爸那票快要退休的人天天用微信发语音呢。。可是我们毕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所以啊。。。除去幼儿园水平的小屁孩和家庭条件差不给买手机的中屁孩,剩下五亿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吓死你哟。再过二十年就剩八亿人口了,可怕不可怕?

作者

所以这是个大市场……

大嘴的蛋先生2017-05-16 09:36:38

偷窃火种的人会给世界带来光明,也会给自己带来死亡。没有消费能力的人就是穷人,资本家们大概觉得这种人最好是呆在与世隔绝的深处,自生自灭去吧。

MINGJUE2017-05-16 09:22:52

网民不代表有权利,有权的人也不一定是网民[调皮]

作者

权利是有多种多样的,言论自由是基本权利,至于言论是否能产生影响,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这里只关心那些发不出来或是未被听到的人的权利

ly2017-05-15 23:34:09

还有6岁以下的

作者

来了个懂行的[强]

羅景文2017-05-15 23:22:53

阅读量44,我点了第一个赞[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作者

你最厉害

何海杰2017-05-28 07:25:57

作者也看海贼王啊[愉快]

f7532017-05-27 08:24:16

活跃网民数量才有意义,而年龄因素占很大比例,强行定义的网民根本无法统计,谁能知道你半年内上没上过网?作者既然拿微信举例,应该分析活跃网民数量,必须得除去十五岁以下六十岁以上人口,基本

曹静萍2017-05-24 16:03:11

基于科学分析的人文关怀,先给作者点个赞。诚然样本搜集会有偏差,数据会说谎,我们需要去质疑,去更理智审视这一分析过程和理论得出。可我们更需要去关怀,去追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给予每一个人机会去弥补先天不平等。作者勇于发声,再为你点个赞

关鑫2017-05-24 03:42:07

要分年龄看农村的上网比例,我猜年轻人还是会用互联网的。很多关于人的问题,最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是等,让那群人死掉,问题就没了。

重装Matt2017-05-17 02:36:47

你可以看一看那本书叫 零阻力 是专门用来解决心理问题的 有一定的左右 但是也有负面效果!

周星宇 中交路景2017-05-17 01:06:03

就和欧洲脱离网络一样玩的转一样,我们的父母辈整整一代人的生活脱离网络依旧能玩的转。他们能简单的上网,但不算网民。许只有我们这一代离不开wifi,如果过几年无线网普及到和宽带包月一样,又会有不同的一代人。一个个十年的变化真大

Lian2017-05-16 17:53:46

CNNIC 是怎么区分“不需要”和“没时间上网”已经其他各个不上网原因的?数据存疑

作者

我对整个数据都挺存疑的……但这种体量的数据调查,不是一个人能搞的定的,只能参照一下吧

一一2017-05-16 11:40:59

人类会允许超人出现吗,如果允许了,说明他是合理的

作者

一个东西的出现,跟是否允许无关,比如谋杀一直是不允许的,但一直都在出现,这不代表谋杀即合理

cookie2017-05-16 11:19:22

想起了一个动漫《来自新世界》

jojo2017-05-16 08:46:17

那一半没有上网的人有一部分应该很难用上了。比如50岁以上的。还有一部分年龄太小,10岁以下的,大概是1亿6千万人。还有生理残疾造成的。这么一算,真正如你所担心能上网而没上网的人数应该不是很多。

作者

网民定义是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岁以上用户,即便除去老人和小孩,可能不是“很多”,但绝不是“很少”

Jack2017-05-16 04:27:12

你地铁里一定见过不会走路的小孩子,他们不上网,还有年纪特别大的也不上网。农村里识字不多的也不上网。这些人不上网可能不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上网,是自身没办法上网。余下的才是网络不普及,以及经济不允许上网的人,能有3亿?瞎猜的

作者

有地铁的城市在中国可以数的出来,这些城市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带来的观测感受会带来一定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