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和无事忙-读《Autopilot》
听说公子的父母为了不错过公子的文,忍受了我两年的读书笔记,实在是诚惶诚恐啊。但抱歉的是,这篇文其实还是一篇读书笔记的。
我一直不喜欢凑热点的文,票圈看了,都是从来不会点开的。太阳底下并无新事。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我本想关于乒乓球的事也写几句,自然是按照读书笔记的写法来写。先拿出我之前提到的国家为何失败,说说一个球队为何失败。再拿出来《大败局》中那些失败的企业,再做一番类比,最后拿出写婚姻失败的书,从这三类失败中找出和当下的事情相近的地方,只描述,不评论。
这么写或许显得太nerd了,但只是一味的情怀,未免显得不够成熟。事情是严肃的,却仍然要幽默的对待。既然是做数据的,那言论自由这回事,就一定要整数据。比如能否根据每个热点事件过后删贴的情况,来预测一下那些帖子会被删,那些不会。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的事实是,其实那些被删的帖子,只要我们想找到,其实都可以找到的,但找到了又能如何。
言归正传,回到读书笔记上。那些被删的帖子,你找到了又如何,不过是无事忙罢了,根本无法帮助你过好自己的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小日子。现在人人都这么忙,为啥还要多管闲事啊,就算硕鼠再多,你又何必当忠实的狗了?
说到忙,说到了今天读到的这本书《Autopilot》,副标题是”The art and science of doing nothing",整本书的反动观点,宣扬我们过得太忙了,大脑需要闲下来。给大脑留点空闲,才能更有创造力。书中先讲了一堆非线性系统,混沌理论之类的东西,再讲我们大脑的默认模式(default mode)。书中列出了一堆的名人的故事,来说明他们最有创造力的时候恰好是他们不那么忙的时候,还举了富士康的例子,来吓唬读者太忙有风险。
但不忙真的好吗?不忙你要么去看美女的直播,要么去刷明星的八卦,等到有了热点新闻,你又在键盘上挥斥方遒,所有的这些,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有什么帮助。你说不忙了你能更有创造力,得了吧,你的那个蹩脚的段子是没有人想到过,但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人们在谈论起成功时,总是将自己的创造力做的贡献看的太重,觉得有了创造力,自己的努力才有价值。但事实也许正好相反。所以我看了这本书之后,觉得还是不要去宣扬这本书中的观点了。大多数能读到这篇文的读者,其实都不够忙,不会因为忙而损失多少创造力的。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根本用不到去拼创造力的。
不过这本书也并不是全无价值的。读到了书中提到的随机干扰对大脑的正面影响,会让你对不那么规律的生活充满感激。比如按照我一向严肃的文风,这篇文实在太轻浮了,但缺乏变化,不应该是衰老后的心智模式吗?文风的变化是为了应对坏境的变化,或是为了模仿,玩玩文字游戏,这连我自己都搞不懂。我只是不喜欢把读书笔记写成了八股的模式化的流水线。
不过我同意,世上所有的胜利,都是情怀的胜利。情怀本身说说没有一点价值,只是一堆零,看看你将情怀加到哪里罢了。既然是情怀,那闲暇的生活,就像霍比特人那样,也可以是一种追求,一种情怀。你不要那些零前面的东西了,大家都是一堆零,多平等啊。只是你要想清楚,如果你按照《Autopilot》这本书中写的那样,让自己的大脑有空闲,那么你就不应该去幻想那超人般的成功,而满足于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不知道经济学家有没有定义出如何评价一群人闲暇程度的定量指标,比如每多少人能有一个咖啡厅,一个游乐园,或是其他什么休闲的东西。我想看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平均智商等等,和一个地区的人们是否闲暇,到底有什么关系。《Autopilot》这本书是从个体的角度纵向的看这个问题的,而有时候,整体的文化影响会成为那个专注着数走过了几只猴子的观众被忽略的黑猩猩,而这正是跨学科研究的优势。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平均智商正相关,重要的不是这个国家有多少聪明人,而是这个国家大多数人有着怎样的智力水平。但也有可能是平均智商和经济发展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是因为气候或者基因的原因,才导致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平均智商的增加了?不知类似的规律,例如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水平,是不是和一个国家平均的闲暇程度有关了。若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要想有创新,就需要有人去刷八卦,我可以去为了言论自由摇旗呐喊了。对于上述的两个场景,我都希望是前者的解释。但我有的只是没用的观点,还找不出证据来排除第二种可能性,所以只能对此存而不论,抛砖引玉的希望读者诸君能替我多研究些问题,顺便监督我少谈些主义。
《Autopilot》中有一章的标题是“SIX SIGMA IS A SEIZURE”,其中的六西格马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不是六只来自西方的格子状的草泥马,而是管理草泥马的策略。 假设你不知道正态分布的话,下面的图你就不要看了,我保证看不懂的,但你要知道什么是正态分布,那你不看也知道6 sigma说的什么了
好,你按照标准,将你大脑间的神经元调整的同步了,将那些偏离平均值太远的神经元都拿掉了,按照《Autopilot》这本书中讲的,你也离羊痫风不远了。不过这也符合常识,羊痫风的脑电图,就如同患者全身那种机械式的抽搐,会让人想起摩登时代里的机器。羊癫疯发作时还会有幻觉,患者有时会觉得一种超越了高潮的快感,让人不禁怀疑高潮时的大脑是不是也存在着因异常的同步带来的自我意识的短暂消失。
大脑作为宇宙之中我们最复杂的未知系统,需要依靠自身的起伏和节律。太累的大脑会让你疲劳驾驶,这对于需要及时作出攸关生死的决策时自然是不利的,但大脑能知道自己累了,那是因为不同的神经元有着自己的局部的连接。大脑即使累了,需要休息了,也不会立刻倒下,而是会告诉那个叫自我的幻象,我累了。没有哪个神经是个孤岛,羊癫疯的时候除外。
写到这里,我累了。不过在这之前我还是想就言论自由说几句。曲水抱山山抱水,闲人观伶伶观人。你若是我以为我写羊癫疯,只是关于说大脑,那也没错。或者你觉得我说人将创造力看得太重了,那只是说个人,其实也没错。但你若要是想到我们的社会其实是个和人脑差不多的复杂的系统,那你也许会觉得,我们将自由的价值看得太重了,将变化的价值看的太轻了。自由对于一个懒人是最重的枷锁,对一群没有方向的人群来说是最高效的鞭子。你看吧,删掉一部分帖子,保留一部分帖子,不管你看到了还是没看到,都成了无事忙。
还是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吧。无事忙不是让大脑停下来休息,换一本书阅读才是。只要你关注的还是那些帖子被删了,而不是那些书被禁了,或者被你放着吃灰,被你下载到kindle里压泡面,那么你的大脑里就还有404。就像上面的图。自由就是方便面,方便携带,你可以把他压碎了当成干脆面来吃,你吃起来铿锵作响,身边人吃不到也能过个耳瘾。也可以找个杯具,烧开沸水,等时间将自由这块面饼泡的舒展而连续,再一口吃掉。
原创不易,随喜赞赏
更多阅读
关鑫2017-06-27 08:30:07
屠龙术嘛,不能指导种田,没事多除草,别去学什么龙骑士。
Dreaming.xiaoshi2017-06-27 08:52:21
含而不露,隐又若现。这是规避风险的新写法?
作者
不点破
新年贺词2017-06-27 11:19:31
从开篇就一直在乐 又丧又贱,不赖不赖 要不咱换一饮料的方法论~喝椰汁儿么?白白嫩嫩~
looking for2017-06-27 08:31:26
所以你究竟多久读一本书呢?
作者
这本书短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