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和疾病》读书笔记
《人体的故事》这本书最近新出了中文版,作为一本2013年的书,由于其描写的是进化这个观察尺度很长的事件,所以书中的内容并不算过时。这本书中的内容多有值得借鉴之处,这里不按照书中的逻辑去说,而是按照我读这本书的三个收获点来说。先着重去说书中的一张图。
这张图画得是不同年代的法国地区居住的人类的平均身高,从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最低点,再到信息时代。身高是一个即受到基因又受到坏境影响的因素,然而基因决定是一个人最高能长多高,而坏境,包括营养,劳动量等生活质量的指标,则具体决定一个人实际长多高。由于从工业革命后不过200年十代人,这在进化上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段时间的身高的变化是由于坏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Richard Diamond 说农业的发明是人类至今所犯下最大错误,农业导致人均产出下降、疾病增加了。 《人类简史》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但要是没有量化的指标来评价,那怎么能算科学了。而身高就是一个好的量化指标,身高的测量是直接的,但身高和生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这种通过间接的测量一个方便观测的指标,来推断大的历史图景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也是一种我们可以复用的一种认识世界,了解未来趋势的套路,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出的第一点收获。
接着说说这本书的核心概念,mismatch disease,可以翻译成错位导致的疾病,就是由于人所处的坏境和进化留给我们的身体不适配而导致的疾病。这个概念不新奇,新奇的是作者对mismatch disease进行了区分,一类是以败血病为代表的,人类已经制服了的,另一类以二型糖尿病为代表,是最近对人类的健康的损害越来越严重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之前在水手中肆虐的,由于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败血病能够被消灭了。你想到的原因是补充维生素C是很容易的,吃些新鲜水果就好了,这是不违背人的本能的,而维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则需要意志力。然而这本书指出的之所以二型糖尿病等现代病之所以会蔓延,原因之一是因为现代科技产生了指标而不治本的种种缓解方案,例如人工合成胰岛素,从而使糖尿病等变得不是致命的急性病,而变成了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病。而这会导致人在计算时低估糖尿病带来的生活质量的下降,从而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去采取健康的生活习惯。
这种归因的模式对我们的思考方式有什么帮助了?**如果我们在寻找一个现象的解释时,只注意到环境本身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错配,而没有认识到那些由不完全的解决方案衍生出的新问题,那么我们就没法找到全面的解释。**只有看到了那些在短期缓解了问题症状,却忽略问题根源,这样的错误历史中并不少见,不管是金融危机前的宽松货币政策,还是二战前的绥靖政策。
接下来说第三点,还是说mismatch disease,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一百年里升高的比例只可能通过环境的变化来解释。那么怎么样的环境改变了?答案是过分便宜的处理过的食物,这些食物糖分很多,纤维素却太少。人吃了这些精致处理的食物,血糖会快速上升。而血糖太高,则是对身体是有毒的,幸好人体的胰岛细胞会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若是你经常吃那些快速让血糖上升的东西,那胰岛细胞就需要加班加点的工作,直到这些细胞过劳死。
做一个类比,我们现在除了处理过的食物太多了,还有什么多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了?答案是信息。那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精加工的信息?答案是那些要让你想都不想就去阅读的信息,就如同糖分让你不自觉的想去多吃一些,有些信息让你想都不想,就像点开看看。然而这些信息真的会让你患上怎样的认知“慢性病”了?你也许会回答是想法肤浅,会说缺少批判思维。然而按照糖尿病的类比,是缺少行动的能力,因为要做的行动是在太多了。**任何的信息只有落到自身习惯的改变,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太多的该怎么过好一生的建议,会使得听者总是试图制定计划,但若是这些计划习惯性的没有落实,那之后再多再好的金玉良言都没有用了。**而这就是类比得出的认知上的“糖尿病”,即信息过载带来的“知行合一”的无力。
说完了我最想说的这本书带给我的思维方式上的启示。接下来说说这本书的缺少什么,其实大部分书的不足就是其视角其实缺少什么。这本书书名是《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和疾病》,然而书中只写了大部分的人体的进化故事。当你劝说亲友不要喝酒时,你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认识的某某某,天天喝点小酒,现在80了,不也身体不错吗。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人体中总有一些多样性的个体,然而这本书并没有说到那些适合当下环境的个体是怎样的,是不是有一些基因,决定了人怎么吃都不胖的了?既然是说人体的故事,就要去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人群间的多样性。
最后,向读者推荐下这本书。读了这本书,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会面临众多的现代病,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了解这些疾病进化上的根源,可以提醒读者提前预防这些疾病,也可以更好了帮助那些已经被这些疾病缠上的亲友。
ps 本文按照 复调式的读书笔记以及我的反省 所要求的写作
原创不易,随喜赞赏
扩展阅读
何翔2017-07-21 22:19:37
感觉和《病者生存》的内容差不多啊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