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得到上开一个哲学的专栏,那该怎么去写

当初刚和她交往的时候,她问我喜欢什么,我就随口说了句哲学。后来婚礼之前,俩人在一起算账,算我是怎么骗到老婆的,就说起了这句喜欢哲学。这虽然是笑谈,但也可见哲学,这个宝贝疙瘩,是多么的被人敬而远之。得到APP上以哲学为主题的专栏熊逸书院一直卖的不算好,但我觉得这本可以做到更好,接下来我会说说我心目中的哲学普及应该是怎样的。

哲学真的就这么不识人间烟火吗?我说我喜欢哲学,但真叫我去啃海德格尔,我却表示我真的做不到,翻译的太难懂了,又不会德语,没法去看原文。我看的哲学,大多来自一套Popular Culture and Philosophy的书籍。之前曾经说过这套丛书中“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如果亚里士多德掌管霍格” ,其实这样的书还有太多,从指环王,星球大战到冰与火之歌这类的史诗级大片,到生活大爆炸这样的肥皂剧,还有美国人喜欢的橄榄球,篮球等。这些书都是相似的套路,由十几篇长文组成,每一篇由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写成,或结合剧中的一段情节,一个人物,来引出一个哲学上的思辨。在这些文章中,你即会看到著名哲学家的原话,也会有小说或电影中的台词。

我想,得到上要是开一个哲学的专栏,就应该是这样的。哲学的本意就是教你去思考,就是要让你去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去问Why。在古希腊传统中,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而大众传播发达的时代,需要对此加个限制,哲学教育能留给你的不是人云亦云的古人的智慧,而是自己的智慧。

目前得到上还没有上述的,以流行文化与哲学为主题的一个专栏,这对喜欢哲学的人来说,真的是个好事啊,因为得到上有了这样的一个专栏,那不过是给了你鱼,而我接下来想说的,是你自己该怎么去做一个这样的哲学专栏,是教你思考的方法。

那就拿之前的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来看看怎么去从中得出些哲学的思考。首先要做的是整理素材。去看看知乎上“人民的名义”话题下的帖子,先从中选出几个有争议的人物,列出他们争议的点。例如李达康,人们因为什么觉得他是个好人,又因为什么觉得他做的不对的。

找出了这样的几对矛盾之后,我们要做的是从具体的问题中找到那些宏大语境下对这些问题是怎么去总结的,这时还要以两种对立的需求和权衡的形式来展开。这时候可以用一些抽象的大词了,比如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从上而下的强迫式发展的效率和公平。接下来要就这些大问题去找找之前的哲人是怎么思考这样的问题的。

这时候你就要回到哲学的本源上了,哲学是所有科学的母亲,但科学大多是些不那么孝顺的孩子,PhD说的其实都是某某哲学博士。所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时,不拘那个学科,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找到了相关大问题的议论,最好再找找历史中有没有那个人面临类似的权衡。

最后一步要做的就是将你上述的思考过程写下来,最好写的时候带着百分百的真诚,那里弄明白了,那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都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说清楚。写出你思考中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还要写出你觉得缺少来自那些学科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这个学科的视角对观察思考这个人物你觉得重要。不要求你的思考能语出惊人,追求的思考的这个摇摇晃晃的过程。

这时你得出的,不是科学发现,而是一种解释。评价新的发现,我们的标准是其是否可靠,也就是否逻辑严密,能否尽可能排除随机因素的干扰。而上述思考得到的是对一个人物的行为的解释,有时这种解释,会因为其同义反复的,被人批评成是没什么意思的tautology,张五常曾将其翻译成套套逻辑。

什么是套套逻辑了,我举个例子,最近权利的游戏快出了,就举剧中的例子吧。龙女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会说出一长串的头衔,比如风暴降生丹妮莉丝,不焚者,弥林的女王,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国统治者暨全境守护者,大草海的卡丽熙,奴隶解放者,龙之母,而到了史塔克家的二丫介绍时,就是一句话,“I am NO ONE”。

我本来想说例子中的前者是套套逻辑,就如同说四足动物有四只脚一样,说一个骑在龙上的人为龙之母,多少有些同义反复。但之后又觉得二丫那句才是套套逻辑了,毕竟这句没有半点解释力,谁都可以说这样的话,这句话为什么会成为二丫的座右铭,那是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然后我就迷茫了,觉得这个例子不算好,为了秀幽默而没有说清楚,不过刚才还说要真诚的保留思考中走过的弯路的,就不删除这个例子了。

回到套套逻辑上的话题上,上面的例子是开胃菜,关于这个话题,可以看张五常《经济解释》的第一章。这里说起套套逻辑,是为了说明对事情或者人物的行为能提出一个理论解释的重要性,嘉素(R. Kessel)说得好:“没有任何理论在手,什么辩论也胜不了”。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理论了,首先要是一个由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解释,这也是我为啥之前要写如何思考的路线图了。

为了解决自己对一个人物的解释因为过分关注特殊的环境,而只适用于那具体的情景,成为了没有一般解释性的特殊理论,我在这篇小文的结尾指出套套逻辑和特殊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张五常认为:*“大有可取的、足以解释世事的理论,都一定是在 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这两个极端之间。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或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这里只是指出问题和方向,而不给出怎么达到这个目标的地图。即使这样的地图能够给出,那也一定需要读者根据具体环境把其中概念的范围加以约束、收窄,从而促成一个有内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却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总结:

1 哲学的学习,是教会你去自己内心的智慧。

2 结合流行文化,抽象出其中蕴含的大问题,总结前人类似问题上的思考轨迹,可以帮助你成为会思考的人。

3 思考得出的解释要做到具体但又不能太琐碎。

原创不易,随喜赞赏

/pic/1_vHVmC19a0o7YS03eqTrIL9QJS4wS4w.jpg

扩增阅读

教你怎么去读 “Edge的2016年度问题-这一年里有趣又有用的科学新闻”

关鑫2017-07-08 11:28:22

一方面扩展见识,增加信息输入量,提高认知能力;另一方面积累知识,扩充武器库。遇事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从武器库里挑几样解决。

太阳阳阳阳2017-07-08 11:00:57

标题看成《如果上到一个哲学的…》怀着看看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的心态点进来了哈哈哈哈

lvyesa2017-07-09 12:02:01

是时候对一个男的说我喜欢哲学。。。骗的美人归。。。。[害羞]

蔡纳新2017-07-09 00:18:36

熊逸书院5万多订阅量,也不少了。

姬元辛2017-07-08 13:28:30

哲学最好需要直接创造出一个现象级的事件,然后对感兴趣的人们进行灌输相关哲学的一些想法。攀附在别人的作品或话题上是没有多少主动权与号召力的,还是要像三体这种作品,再不济也要像知名网络小说那样能够被部分人所津津乐道。不痛不痒的给别人一点小插曲,传播效果大概也就是自娱自乐了。

雪2017-07-08 12:24:52

我主观认为(也不知道什么是客观):哲学是让我们找到自我的有效途径;我找到了自己也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人;也希望他能找到自我;祝他将来的日子里一切都好。希望他结婚时如果方便就告诉我一声…

故梦凉城2017-07-08 10:41:03

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