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唐诗-中国人永久的表情包
今日中秋佳节,想必各位会收到不少祝福短信,这些短信中有些会让你觉得有诗意,或让你想起学生时代读过的诗词。但就在现在,神经网络生成的诗词已经可以以假乱真,而诗人这个称号,也更多的带来的是争议而不是尊敬。难道和诗歌有关的职业会是第一个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吗?在这个十一,读完了六神磊磊的读唐诗,想在这篇小文说说我的看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说说六神磊磊的这本书和其他千万本和唐诗有关的书有何创新之处,第二谈谈为什么要说的可说的值得说的是唐诗,第三则是唐诗对我们当下生活有什么影响。
六神磊磊总说自己的主页是读金庸,但他其实最擅长的,和《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一样,是将古人的故事搬到现代的舞台上。在读唐诗这本书中,作者让古人的生活中增加了诸多的现代元素,诗人们刷着朋友圈,经营着自己的公众号,追求着互推,等待着点赞,打赏。正是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觉读起来轻松,也能帮助读者傻瓜式的了解诗人的生平。这样的叙述套路,是值得复用和学习的。在技术书籍的领域,有两本书做的不错,分别是《大话设计模式》和《大话数据结构》,这俩本书与六神磊磊读唐诗类似之处是,将硬知识借着故事的外壳包装起来,让更多人的了解到具体领域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第二点我想说说为什么要说的是唐诗,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第一是为什么唐诗会兴起,第二是为什么唐诗会被宋词取代。关于第一个问题,读唐诗这本书有明确的解答,这里总结起来就是双轮驱动。一是唐代的科举中有诗词这一项,而且所占的分值还不低,这样的物质激励的驱动,使得唐代的人,但凡认字,都愿意作诗,有了一个广泛的内容提供者,唐诗自下而上的演化只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则有赖于唐代开放的风气,这里不止说的是政府不删帖,体现在白居易那些放在今天,反映现实的新乐府八成会被禁掉,还指得是民间没有那么多朝阳大妈,不然像长恨歌这种八卦的诗词也会被删改,更不用说在后代引起诸多争议,在现在读起来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张籍的《节妇吟》,诗中写道“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这样的一个女子,在当下多半会被当成是绿茶,但一千年以来,这首诗任然没有被修改名字,这是多么的难得啊。
至于为什么唐诗会被宋词所取代,在读唐诗这本书中没有讲明,但也可以从唐诗兴起的两个因素中推出。首先是唐代之后,诗词不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修课,诗由此由贫寒学子的进身之阶变成了富贵闲人展现逼格的奢侈品,创作着的数量级的减少,使得一批底层有才华的内容提供者转投到了词这个平台上。而唐代诗人,几乎探索了所有在诗的韵脚的限制性,可以达到的每一个角落,后世的诗人,仅仅从文字上,是难以有所突破了。但对于那些想展示自己才华的文人来说,既然无法在语言的鲜活和生动上取胜,那就在诗词背后的哲理上下功夫,这使得宋诗多像微型的哲学论文,最典型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诗歌终究是用来表达情感的,词语的新鲜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宋代之后,诗这种文体再也没有做到不以辞害意。而这也符合我们最新的关于创新的研究,创新者不一定是了解到最多信息的人,对一个行业一无所知,无法创新,但若是知道的太多,只想着超越古人,却忽略了体察自己内心真正想表达的情感和寄托,也无法创新。总结来说,为什么只有唐代,诗这种文体会兴盛,是因为之后,潜在的诗人即没了现实的物质激励,也多了内心的自我审查,总想着超越前人而不是超越自己。
最后说说诗词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意味着什么。诗词这俩年借着电视节目,变得火了,但若说让诗词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在微信默认的表情包中加上一个诗词的表情包。当下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无法表达细致入微的情感,有了诗词,我们也许能让彼此的对话慢下来,从而少说出些之后会让自己后悔的话。
读了六神的这本书,我们不止是读出了唐诗兴盛的艰辛,也从中了解了一个个有个性有缺点的诗人,一个人的诗,一定要结合他的生平经历才可以理解,所谓一切的文学归根到底都是文学史。现在的诗人,比如泰戈尔,也为我们贡献了生如夏花这样的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但由于我们如法将他的这句诗和他具体的生活联系,所以这句话无法带给我们多么深的感情冲击。而同样是现代诗歌,海子的面朝大海,和顾城的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由于有具体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有更深的感触。机器现在就能够写诗,但机器不会给他写的诗讲一个故事。即使有了故事,这个故事也会缺少感情。了解了这些,那些以写字为生的人就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讲道理,而是带着感情的去讲自己和道理之间具体的独特的故事。
扩展阅读
抱歉,此文虽然提到alpha go,但真正想谈的却不止是人工智能
原创不易,随喜赞赏
夜风2017-10-04 11:16:01
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还是当代优秀的那些现代诗,都是人类抒发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形式。这些形式会更新迭代、此消彼长,但在机器还未等价于人或者还未真正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之前,机器写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不会等价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因为诗句永远只是情感的外衣,而只有杜甫的外衣才能让我们想起他的一生,才能在我们面对萧萧落木和滚滚长江时,想起这件他的外衣。轻轻吟哦之际,是人类共同的家国情怀和人生体验跨越千载时空在诗歌上荡出心弦共鸣。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当欣喜于机器将为当代诗人提供艺术创作的新灵感、新方式,不必哀叹陈旧迂腐、矫揉做作的外衣褪去,且待我等携人工智能之手,融古情精华,再写当代新章!
Have.Fun2017-10-04 10:14:09
最近推的书都是刚好在读的书,感觉自己的层次提高了[得意]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