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傻瓜式投资」
内容摘要:
- 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 50/50 投资策略
- 如何与钱君前面所讲的投资方法相结合
- 《傻瓜式投资》书摘
“简单”的 50/50 策略
最近读到了一本好书《傻瓜式投资》,颇有感悟(第一时间把此书加入了我的「推荐书单」)。作者最大的亮点在于把投资策略的门槛降低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入门的水平,让小白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本书学会简单的资产配置,跑赢市场,成为长期领先市场的那 10% 优势投资者。
听到这里,你可能怀疑我在吹牛,为什么简单的策略就能成为跑赢市场的 10% 领先投资者,那余下的 90% 的投资者都在干什么呢?其实作者在文中已经有了回答,这是我学习投资多年听到的最有感悟的一句话。带着这句话往下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
行动基于思维与认知,若缺乏认知,行动的落实自然会显得异常困难。
大部分股民想要的很多,也做了很多,但是由于认知的局限,反而不及什么也不做,越做越亏。为什么这个策略这么简单却没人执行,同样也是因为认知。
作者给出的策略非常简单,50/50 比例,50% 购买市场指数基金(比如 沪深300 指数基金,下面简称「股票」),50% 货币市场基金(比如 余额宝,下面简称「现金」)。由于市场波动,股票有涨有跌,每年年末这个比例必然不再是标准的 50/50,这个时候需要做动平衡,把比例重新调整到 50/50 的平衡配比。
这一投资策略在长期上看(10 年以上),收益跑赢 100% 指数基金 的概率非常大,基本上可以说是战无不胜。
那么,凭什么用 50% 的投资战胜 100% 的投资呢?其实钱君前面给大家画了重点——动平衡。
动平衡具体应该怎么理解呢?其实动平衡隐含着「高抛低吸」的策略,需要你卖掉涨势好的资产,买入涨势不好甚至下跌的资产。比如,年初的 50/50 配置,这一年股票上涨了一倍,那么年末的时候,实际比例变为 66.6/33.3,你需要卖掉部分股票,重新调整到 50/50 的比例。
这份投资逻辑操作简便,所需时间每年最多半个小时,但是其背后却需要强大的认知逻辑作为支撑,一句话概括就是 易于开始,难于坚持。
- 首先,在股票行情大好时卖出,当股灾到来时买入,这种「逆向投资」本就是反人性的;
- 其次,在市场大涨时,50/50 的策略意味着你的收入只有其他投资者的一半,即使是新入市场的小白也可以轻松超越你,在这种行情下,你如何能够坚守自己的策略;
- 人都是注重短期利益的,像 50/50 这种长期策略所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很容易被忽视。
如何把 50/50 策略融入自己的投资体系
在钱君所提倡的理财体系中,应当保留至少 6 个月的生活费作为紧急备用金,这笔资金以货币市场基金(比如余额宝)的形式存在。而这笔资金完全可以和 50/50 策略相结合,实现理财资金配置的最优化。
既然 备用金 的投资与 50/50 策略中的「现金」部分是重合的,那么完全可以把 50/50 策略中的「现金」作为紧急备用金来看待。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需要足够的自律。如果需要支取紧急备用金,以后要第一时间把备用金重新补齐。
假设 A 总共有 20 万资金,本来存有紧急备用金 6 万元,那么开始使用 50/50 策略以后,可以不再单独设立紧急备用金,而是直接配置 10 万元指数基金和 10 万元货币市场基金。
但是如果 50/50 中的现金部分不足以覆盖紧急备用金,则还是需要单独设立备用金,把份额补齐。还是以 A 举例,假如有 10 万资金,那么需要 2 万的紧急备用金专户,省下的 8 万使用 50/50 策略投资,则总现金部分刚好为 6 万(实际情况下,最好留有余量,不要太极限)。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 50/50 这个简单的投资策略融入了当前的理财体系,做到两头兼顾。
另外,50/50 策略可以不仅仅是股票与现金 50:50,也可以根据自己投资时间的长短灵活的调整为债券等其他资产,比例也不一定是 50% 这么绝对。但是,请注意,所需的调整要与个人的认知相匹配,如果理财经验不多,就简简单单的保持 50% 这个比例,做得太多反而无益。
《傻瓜式投资》的金句
《傻瓜式投资》这本小书很薄,对于想要研究理财同学强烈推荐,2、3 个小时就能读完。下文是我读书的一些书摘和感悟,书摘的内容在「」内。
「行动基于思维与认知,若缺乏认知,行动的落实自然会显得异常困难。」。
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些简单的投资法则在初学者身上却更加难以应用,道理很简单却无人执行,直到我读到了这句话。这是我读完此书在认知上的最大收获,简单的行动背后往往需要更为复杂和强大的认知体系,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二大收获是,真正开始按照资产配置的逻辑设立我的第二类投资账户,超长周期策略,相当于杠铃策略的保守端。这个账户通过「蚂蚁财富」App 来实现,50% 股票基金、25% 债券基金、25% 货币基金,每年再平衡一次。
「再平衡是核心」「资产配置隐含一个固有属性——逆向投资(低买高卖)」。「资产配置策略其实就两个问题:一是决定不同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二是决定“再平衡”行为的执行。」「50:50 能否表现良好的关键是在上涨最疯狂的时候能否坚定不移执行再平衡(将股票卖掉变回现金),以及是否在股市最萧条悲观的时候坚持执行再平衡策略(买入股票)。」
「我这么多年来,虽然曾经反复读过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甚至为了避免自己受长期看网文修仙小说养成的一目十行不思考的恶习影响,还提出“书非抄不能读也”,曾认认真真地抄过像《聪明的投资者》之类的投资经典。静下心来慢读细品的效果很明显,收获巨大,但是,当抄到格雷厄姆的“50:50公式”时(相当于半仓策略),我心里不禁想,这么简单的办法,谁会照着做,能赚到钱才是见鬼了。」
所以说,读书的不应论快慢,有些书慢读反而更有意义的。
时间久了,我渐渐学会了与客户沟通的所谓“技巧”——更多地成为一个“聆听者”与“附和者”。用客户心中早已存在的答案,回答客户自己提出的问题。
这也是亏损股民难以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有的问题在他心中已有答案(但往往是错的),所以,你的回答不能改变他的观点。很多从业人员迫于无奈,只能顺着股民的心思来回答问题。
想要成为优势投资者,先从自己的内心下手,必须要先承认自己是个 Loser,然后才能虚心接受他人的观点。Be foolish 很重要。
「我们需要的是理财,不是投资。」「关于家庭理财与个人投资,没有必要以目前这样过于专业的面目呈现,有时我们需要的只是一本《家庭医疗养生常识》,但拿到的却是《人体解剖学》。投资中的的确确也存在一些更基础但又十分重要、实用的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成为投资知识体系这座大厦的基石,也同样能对业余投资者起到极大的帮助。」
太多人把理财看的太过困难和复杂,反而迷失其中。先分清理财和投资的区别再开始选择,如果只是要理财,那么 50/50 策略足矣,什么价值投资、趋势投资、技术分析都统统与你无关。
当每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投资机会成本,从2%到8%,你会觉得,原来想买的股票都不想买了。
baggio2018-09-23 12:24:16
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会有问题。假设第一年有20w,10w:10w,到第二年指数基金赚10w,货币基金赚4k(4%),那么再平衡的时候应该5w2投指数基金,5w2投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一下子买入没有问题,但是指数基金一般是定投的,假设每月2k,5w2投出去大概要2年多,那么在这2年多时间内其实一直没有50:50。如何保持50:50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简化,假设我目前有10w,请问如何开始呢?
作者
你可能搞混了再平衡和定投,再平衡操作一般是一次性,和定投没有关系。
TTTTTiger2018-10-08 17:17:40
这种50:50策略,是本本主义,只有冥想意义,没有实际操作意义。因为格雷厄姆之所以成为大师,并非资产配置或者50:50策略,而是在于他提出了安全边际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资产利润的多寡,在买入资产的那一刻起就几乎尘埃落定。投资指数,安全性毋庸置疑,指数几乎不会出现黑天鹅退市风险。但由于指数是有数十乃至成百上千的股票构成,极度分散导致波动和成长性很低,如果要赚钱,从折价到高估所带来的利润比自然成长的利润要高的多。而且中国股市牛短熊长,如果买入价格不够低,暴涨的几个月又没有平衡或卖出,那么收益就会大打折扣,可能不如存定期。 读书的时候看到有人分享了这么一段话,我感觉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钱君能说说你的看法吗,谢谢!
作者
50:50 的意义主要是让人意识到“再平衡”的作用,提供一种指导思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合直接无脑照搬的。后面这个问题涉及赚钱的几个来源了,估值增长、盈利增长和股息,估值增长固然来钱快,但是本质上并不可预测。而且你说指数成长性低,我并不认可,不要拿上证衡量整个市场,上证的编制存在很多问题。
老蕉2019-02-11 14:57:32
非常感谢你的文字,开工第一天,我比较闲,突然看到你的文字,就按图索骥,一年一篇读,收获很多。最近看了石田淳的《从行动开始》这本书,对于书中行动力的引用,我深感认同。
阿潇Moonlight2017-10-26 02:46:38
首先感谢主页君推荐这本书,收获很多,实际上我花了一个下午和晚上才看完[脸红] 很喜欢这篇文章,读着很舒服,当然还有文章里的书摘。有些感觉何止针对投资,生活的很多事都适用。 小白如我当时看到50%跑赢100%也是超级震惊的,然后还老老实实按着图表数据算了一下,到后来分析原因才恍然大悟。另外我自己也感觉却是时间有限,我暂时不会(以后应该也不会)把太多时间花去研究股市了,照着这些方法(啊我一定要反人性去照做)感觉对我而言就是das optimale Verhltnis zwischen Aufwand und Nutzen.
我是2019-05-06 16:33:07
有一点不明白,50%:50%是指如果有10万,是一次性买入,还分别定投买入呢?
作者
个人建议分 3-6 批买入,一个月一次。
时超2018-07-09 13:28:20
再平衡的执行时间有何技巧,真的是一年一次吗?固定某一天吗
作者
再平衡其实没啥技巧,关键是考验执行力。周期不宜过短,书中有论证,一年左右是个比较合理的时间,一个月一次有点太短。稍微差几天其实无所谓的。 另外也可以考虑根据涨跌幅确定再平衡时间,比如股票涨跌超过 10% 时,比定时定期要更实效性,缺点就是需要经常关注。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