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许不配我的同情心
10年之前,美国各地都展开了影响深远的强拆行为,寒冬之际,不少家庭在短短几天之内,从自家的住的公寓被赶出去,而只得住在坏境更加差的汽车旅馆中,甚至不得不举家露宿街头。我描述的这件事,叫做次贷危机。那些在次贷危机中被赶出家的人,有多少是真正了解或者想去了解那些未来高到离谱的还款条件的。人可以有梦想,但若是完全超越了现实,那就是妄想,就是贪欲,不值得被鼓励。
十年之后,面对朋友圈爆棚的同情心,实在忍不住想写点什么。很多人都熟悉《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说过那句话,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而另一位常常出现在所谓的中产嘴里的智慧导师查理芒格也说过,*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先让我们记住这俩句话,如果你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接着我们来看看最近最容易被404的话题,折叠的首都。
在一片404的海洋中,我们其实只是看到了一方的观点,而没有看到另一方的观点。这些写文章的作者们似乎都没有想过另一方的逻辑,不过这并不怪他们,有句话说得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些转发404的伙伴,有多少实地去看过群租房,去体验过低端行业里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又有多少看过哪怕是一个小镇的经济数据,或者管理过一个村庄。在没有获得完整的信息的时候,你是不配去批评权威的。世界本来就是这么残酷,话语权要依靠自己的思考来争取,没有人可以永远生活在童话里。
你若是想要写出一篇不被404的文,你要做的是先真正想清楚自己的论点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可以怎样被证伪,被反驳。你要能看到站在楚河汉界的两方各自的难处和不得已,看出他们各自的逻辑都说的通,然后还能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若是做不到这一点,那你的观点多半是噪音的概率大一些。看到这里,作为读者的你可以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话来反驳我,“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的确,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时刻不被感情所挟持。但这不应该成为每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公民所毕生追求的目标吗?如同内省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唯有艰辛的训练才能获得。可为什么等到了修炼的关键时刻,你们就只是从众的转发,难道就不能发出些不同的声音吗?
这篇文章背后的读者又忍不住的冒了出来,难倒忘了昆德拉说过的刻奇了吗?反媚俗本身往往还是一种媚俗。昆德拉借书中人物的口说道,*你是站在媚俗的对立面的。但是他们不能摆脱媚俗,媚俗是人类的博爱,媚俗是枷锁,但是媚俗是让人能够将双脚放在地面上的力量。*读者会说我最讨厌这样的理中客了,我就要展示我的同情心,因为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好,那我们先谈同情心,之后再来谈媚俗。同情心不是点亮蜡烛,也不是转发404,而是要看看实际的行动。而想到转发的伙伴多半自己也是上个月刚刚自嘲过的困难群众,也就不应该要求他们去捐钱,那每个人至少有几件旧衣服,家里有几本不需要的书吧。那这些衣服,你们总可以洗干净,捐出去了吧。但是你们有这么做吗?有发动你的朋友一起捐旧衣和旧书吗?同情心永远不应该只是谈谈而已。当你羡慕英国火灾后的人情味,但是这背后的基础是基督教文化传统。要传递同情心,去行动比去只是发言更有效果。
回到媚俗的话题。媚俗的根源就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昆德拉如是说。这话也说到了点子上。很多人都熟悉的三体中有澳洲移民的那一段,有这么一句话,生存本来就需要争取,什么时候成了理所当然?”而在三体结束的段落,歌者唱完“我看到了我的爱恋”,片刻后,向太阳系随手丢出了二向箔。在歌者的话里,我看到了相似的媚俗。《遥远的救世主》中写道*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个两者之间就是生存空间。*这个规则从生命诞生后就没变过,未来也不会变。
引用知乎用户殷泉夜的话:*用爱解决悬殊问题是多么可笑的想法。退一万步讲,任何个体都只会爱与自己差不多平等的个体,就像人可能爱上另一个人或者一个猩猩一条鱼,却不会爱上一个细菌或者草履虫。*而对于工作在写字楼,没有住过带着隔间的群租房的人来说,你们的发言,和歌者的歌曲,又有什么区别,同样是让人细思极恐。一方面对未来充满焦虑,想通过终身学习提升自己,而这实际上是在限制那些你们同情的人群的发展上限,而另一方面,你们又想通过发言,来表示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情操。
还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的话,“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都是成年人了,应该活在现实中,都应该试着去追求主人的道德观,而不是弱者的,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而意外获得的渴望救世主的道德观。所以我不是为了反媚俗而反对,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社会残酷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真相。
有文章拿大公司裁员时只给半小时收拾个人物品,来类比最近发生的事。而我这里则是拿美国的次贷危机来类比。最近的争论,从本质上看,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也就是用一个不恰当的手段去做一件长期上有价值也必须要做的事,是不是有错。从一方面来讲,产业升级的重要性这里不需要多讲,违规的群租房如果程序正义上没有问题,就应当做到有法必依。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其中的手段的确有值得诟病值得改进的地方。至于能不能,该不该用大局这样抽象的词语掩盖过去,则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不该是法律问题。舆论应该通过指出问题来影响未来的立法,而不应该通过情绪的宣泄来干扰当前的执法。
让舆论干扰法制的后果,已经在西欧接受中东难民的事上显现了出来。当年默克尔在难民上受到了民意的影响,没有坚持自己本来的政策,从而使得当前的德国多少受了本来不该有的冲击。我这篇很早就写好的文,拖到现在才想发,就是觉得虽然知道观点肯定会受到抨击,然而毕竟是向往过千万人吾往矣的人。这件事情上看得透的人不会忧心,他们知道事情已经发生,要关注的是未来如何在乡村造血,使得这些人能够融入社会的合作网络中。
这篇文章刻意不去谈论法律的对错,我知道我的背景不配说这个,对于自己不了解的,就该保持沉默。但我知道,当众人都在指责一个人或者一个抽象的机构时,这是很危险的很恐怖的。好的文化应该是具有内省而不是仅仅会向外去指责的,这会限制个人去解读不该被忽略的细节,会使得他容易被有心人或者媒体煽动,去做出一些他们长大后会后悔的事情来。
萧伯纳有句话: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我不喜欢一心只争论是非,但不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读者成长的文字。然而我似乎不应该去苛责过多,论语中有这样的话,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士师就是典狱官,这里的曾子说的是在上位的人失去了和百姓交流的通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也不要以执政者无道为理由而藐视对法律的尊严。真正的怜悯是把自己置身在他人那里,我住过的最类似群租房是实习那三个月的八人一间的小宿舍,然而那毕竟是合法的,有管理登记的。在苦水里泡的不够久,我也许还配不上拥有同情心。
那就在最后说说怎么样的发言,才能算是有信息量的。你可以叙述发生了什么,但你要格外的克制,不在记叙中夹杂自己的评论和情绪,要记录一个事件各方面的参与者,要在记叙中只用那些你亲眼所见的,或者是有据可查的信息。你也可以去做分析,但分析是比记录更难的事情,你需要全面的系统性的去看,要保持前瞻性,需要对人性的多样有深刻的了解。当然最简单的还是去传播,但传播的时候你自己要去选择,选择那些不是那么情绪化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情绪这种系统一给出的快速的反馈多半是不适合的,我们需要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以复杂对抗复杂。
对于一件事情,除了法律的观点之外,还会有道德,文化,经济,宗教的观点,在任何一种观点的偏废,都是不好的。因此传播的时候,也要注意多样化。当然,应对复杂最好的方法还是去行动。你可以去用行动在实际上帮助那些你觉得值得同情的人,你可以做的不止是捐捐捐,你也许会觉得明年那些被赶走的人又会回到新的群租房里,那时也许一些企业会给他们也许会有更高一些的工资,更好的工作坏境,然后他们的产品也会涨价,到时你们应该还会记得怎么用脚投票吧。
原创不易,随喜赞赏
更多阅读
公子2017-12-02 19:42:24
又不是天灾,捐衣服捐书只会给流离失所的行囊增添重量,他们缺的是生活的底线,是马斯洛金字塔的最下层。我五月被自如轰出去的时候,啥都不缺,就缺法律对那一纸租赁合同的认可和保护。行为侵权就是侵权,违宪就是违宪,抛开这些不谈,什么程序正义大格局都是扯淡。
王云鹏2017-12-02 20:06:26
不过是以一个独立思考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来批评别人的批评,你凭什么说别人不配批评权威?你说话语权要自己争取,可你这直接否定别人批评的资格又是什么逻辑?再说,没有人能获得完全信息,你能吗?是不是不获得完全信息就要闭嘴?给你语言的霸权好不好?
逸兴白鹤2017-12-02 18:26:31
道德是弱者囚禁他人的囚笼, 伦理是强者彰显自己的星空。
鲸某熊2017-12-03 07:15:03
道理我是赞同的。不过,感觉巡洋舰这些年变得学究气了。总觉得很多话和概念没必要引用,因为原本可以用更直白简洁清晰的语言来讲道理。
西了意2017-12-03 09:41:43
大格局,大格局,既不合法,也无温情,连表面工作都懒得做。真不知道格局大在哪里,难道大在暴力里?
关鑫2017-12-02 19:00:28
自上而下的法律、管理,一刀切的政策,都是被层级逼出来的,不靠运动式的治理,拿官员的前途做筹码,很难出政绩。毕竟人家做官不是为了社会利益。
朱小穎 2017-12-02 18:02:08
写的很透彻。
作者
以为第一个留言的肯定是骂我的。谢谢[流泪]
panoptic_x2017-12-05 10:48:08
Bryan 2017-12-03 17:37:40
法律应是社会契约。但立定契约的时候,“人民”在哪里?又是谁有能量带头违法? 往根子上看,基本伦理是,谁有枪谁就有政权,决定一切。 所以法律啊,逻辑啊,那些东西并不重要。
Vincent2017-12-03 14:15: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Ernnnn2017-12-02 19:28:58
吃瓜群众关心的并不是真相…所以你教他们也没用
Professor Hsiao2017-12-02 18:46:59
简单的几个字,说的那么多
Captain_GR2017-12-02 18:24:59
“世人皆醉我独醒”,“难得糊涂”这样的处世哲学其实都是有毒的。还是那句话,相信这个世界有解的,用开放的心态接受多样性的观点,用行动而不是情绪去探索大概才是突破现实发展瓶颈和避免诸多乱象蒙蔽的王道。
Keen 2017-12-04 00:20:02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文章不过是换了几个高逼格词来表达白话观点,去基层看看吧
逼人2017-12-02 18:21:39
最近对这些事情关注也是很多,从一开始的愤慨到现在的能稍微平和一些,中间也看了很多,也在朋友圈去表达了很多。还有不少去碰钉子的举动,后来跟朋友聊了很多之后才体会到无论现实再魔幻,真实的思考和一点点的帮助和改变,比无脑的热血要重要得多。很欣赏“用复杂对抗复杂”这个观点,现在的事情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或许就是因为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了一个本身很复杂的问题吧。
sukha2017-12-07 10:57:07
法也是人利益的产物,怕你们都被烧死了,才把违法建筑和违规出租屋清空,手段过于粗暴急躁,但理性看在安全隐患问题上不能光靠个体人的自我约束,行政力量的监督和引导改造是必须的!不能为了大多数的人居住去冒烧死一部分人的风险,这就是法,不是完全大多数的利益至上!这也是君主论的一个角度,不能全听道德舆论!政府问题就是常年不管,矛盾爆发了才依法行政,并且不考虑方式方法!
panoptic_x2017-12-06 17:00:55
分享两篇文章:《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问题吗?》http://mp.weixin.qq.com/s/xSTh81rFoYdNZaFhovLoOQ 《消费可以拯救"中产阶级"吗?》https://www.douban.com/note/646625128/
panoptic_x2017-12-05 10:47:15
雪2017-12-04 14:48:46
小编那我最后一条留言做挡箭牌…好吧…说出了这个时代的心声也许
雪2017-12-03 20:33:3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无法正确全部感知他人空间[微笑]
最爱月光白2017-12-02 19:28:55
复杂系统权责不明…所以慢慢学会了拒绝扔任何一块石头。
食其2017-12-02 18:55:54
喜欢~看巡洋舰发的文章都能感觉到宁静
Junfeng2017-12-02 18:28:49
首先,你得说明你想面对的人群是谁。
徐黛君2017-12-02 18:08:03
和数据科学有什么关系?
作者
没什么关系,写点多余的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