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亩产英雄和隐形冠军,少一些泡沫独角兽

2018年,是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既是代表中国地产经济开端的房改启动20周年,又是对全球格局造成根本影响的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不能忘了,今年还是戊戌变法120周年。注定,这是一个变法年、改革年。

大改革年的两会前夕,一些不起眼的小新闻,却是大新闻,一些看似地方的新闻,却注定关系全局。

1月23日,上海市长应勇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要聚集更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喜爱热点的金融资本,对独角兽三个字极为敏感,对隐形冠军,大部分并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1月24日,“重要人物”刘鹤,在达沃斯发表重要演讲,世人皆知。当天,浙江省政府下发了一不太起眼的文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很多人不会在意,不看内容,还以为是在喊亩产上万斤的口号。但这份文件,堪比1998年房改启动文件**,未来,我们将充分见证它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先行先试,自浙江始,毫无意外。

1月28日,前财长、现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第十六届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从财政、货币、金融监管等与他目前职责不相关的领域,发表演讲,释放大量信息。这个级别的官员,谨言慎行,轻易不会大谈不属于自己分管领域的事,大谈特谈,别有深意。

只有不懂中国的人,才会认为这些事没有关联。

今年的头三篇,我整理大量数据,集中要讲的内容说到底就是一个,**在后地产经济时代,城市化将怎样进行下去,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前路在哪里,将从哪里出发,将往哪里走。**这是所有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动手整理这些数据时,上述讲话还没有发表、文件还没有公开。三篇文章还未写就,上述讲话和文件,逐一发表、逐一公开。我大概知道,方向又对了。

我同样知道,今天大多数人,只有在火烧眉毛的时候,才会去独立思考和学习,学习的主要方式,还是读网络快评和各种段子。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2017年才开始着急买房的根本原因。

一般来讲,本公号最有价值的文章,阅读量都比较少,越有情绪越没价值的文章,阅读量大得不得了。今年头三篇整理的数据,在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区域经济分析文章中,都是首屈一指、绝无仅有的,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的数据,都是从各国政府的统计局、经济分析局官网扒出来的,国内的数据,都是从各城市的统计年鉴中扒出来的。光是这些数据,就足以被用来做很多分析了。

**但数据重要,远不如格局和视角重要。**从全球视角来比较城市化进程,分析不同城市化路径与经济结构和老龄化的关系;从都市圈的内涵,阐释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必然性,乃至行政规划与政府统计的关系;甚至要从分析东京和东京都市圈的区别,来反驳一些流传甚广的谬论;且不说,对所有世界500强企业和德国、日本隐形冠军企业按不同地域归类,以分析企业与城市的关系。以上,在国内,都是首次,是原创。

**最令我好奇的是,关注本公号的人们,你们究竟是怎样做到,在阅读这么有意义的文章后,光看不转发的呢?难道我非要说出本公号某些文章已通过内参向决策层传递的事实,你们才开始认为本公号真的比较有价值吗?你们就那么喜欢看那些每天痛骂官方然后坐等被删,于是涨粉卖广告的营销号吗?**如果头两篇我没写引言,导致你们无法判断这三篇的重要性,那算我的错。本篇,我就把话说白了,你要是最近转过区块链、比特币和其他吹牛皮的文章,却不转这三篇的,请自动取关,快走不送。

以下开始正文,如果你是第一眼看到本篇,请先阅读前两篇

1、大都市与小城镇——从东京的人口说起

2、大都市与小城镇——都市圈的真相

————————————————-

**如果现代城市有细胞,那么这个细胞一定是企业。**在探讨城市的活力之源这个问题时,很自然的会联系到企业。大都市与大企业的关系是怎样的,大企业是否一定坐落于大都市,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当我着手整理Fortune 500与大都市圈的数据时,一开始就犯难了。

连续四年在Fortune 500排名第一的沃尔玛,总部却在一个叫做Bentonville的小镇,这个小镇只有3万人,并且,它不属于美国任何大的MSA区域,Bentonville隶属的Fayetteville-Springdale-Rogers(MSA),2016年的人口也只有52.5万。是的,世界五百强排名首位的沃尔玛,是个彻头彻尾的乡镇企业。Sam Walton在创办沃尔玛后,一直没有离开Bentonville,通过早年开始布局的大型网络数据系统,Walton家族仍然在小镇上管理着全球第一大商业帝国。我甚至为此阅读了Sam Walton的自传,以试图去了解这个长盛不衰的家族企业是如何将生意从一个3万人的小镇做到了全球。

所以我几乎是在一边整理大企业与大都市的关系,一边发现大企业可能与大都市不一定有很强的关系。我们不妨来看看,究竟那些没有在大都市设立总部的Fortune 500,会是坐落于何处(国内绝无仅有,点击查看大图):

/pic/1_ud5tF74FWe7Af8EvbOcsSu9IZtqUNw.jpg

单从人口来看,这实在可以说是一个乡镇企业集中营。NIKE、陶氏化学、Tesco、阿斯利康、嘉能可、雀巢、Inditex、米其林、百威英博,这些领先的全球企业,甚至可以说缺了它们这个世界就可能暂时玩不转的企业,总部都位于人口不足100万,甚至某些还不足50万的中小城市或者小城镇。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并不一定只能发迹于大都市,也不必然做大之后就一定要搬到大都市。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些小地方是如何允许这些小企业慢慢做大到世界五百强,而没有在它还弱小的时候就被涸泽而渔的。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充分理解一下浙江“亩产英雄”文件背后的深意。“亩产英雄”文件规定,到2020年,对浙江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大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以及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大部分特色小镇等,全面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来配置资源。十九大以来,一直强调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怎么转型,怎么判断是否高质量,浙江做出了精细化的示范。**亩产效益,就是亩产(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效益,包括亩产增加值、亩产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单位排放、R&D经费支出占比6项指标。评价亩产效益之后做什么?直接实行差别待遇。在用地、用电、用气、排污等指标上进行逐级倾斜。**以往大企业才能优先从政府手中拿到优势资源和优惠,这种求大求全、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考核标准,导致企业普遍倾向于高负债,先负债做大,拿优惠政策,继续做大,做大干什么,拿地,土地捆绑金融,坐地起价,脱实向虚,最后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地价越来越高,金融通道越来越high。小而美的企业不但永远长不大,连生存空间都没有。在以往的体制下,可能在小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哪怕半个世界五百强吗?显然没有任何希望。

但按照亩产效益评价标准,小而美的企业,会拥有极大优势,大而笨的企业,将首次处于劣势。如果你仔细阅读,还会发现,这份文件中还提出,“要打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统筹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人才、项目、成果等创新要素在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什么意思?这就是开年三篇文章反复讲到的,都市圈的实质内涵,在于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而要实现自由流动,就必须突破原有行政规划的限制,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不再以行政区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依据。也就是说,浙江将深入推进“省内开放”。

这只是喊喊口号吗?绝对不是。在“亩产英雄”文件下发的前一天,浙江省经信委公布了《2017年浙江省“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第一档企业名单》(http://www.zjjxw.gov.cn/art/2018/1/23/art_1097559_2675.html),一共7,885家企业。是的,这不是心血来潮,已经先行先试一年了。

还需要强调一点,**实行亩产效益评价的服务业企业,是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金融和地产的捆绑,席卷了实体的利润,把它们排除在资源倾斜政策之外,非常清楚的表达了浙江省政府的意图,资源和优惠是给实业的,而不是给金融地产的。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久违的“县域竞争”。

让我们回到乡镇Fortune 500的案例。在国外,这些小城市和小城镇,是怎么去满足这些大型企业总部的日常需求呢?举个中国化的例子,你让我在小镇办大企业,我的员工问,学区好不好啊?于是,按照中国思维,我随手查阅了上表美国几个小城的学区情况,通过www.greatschools.org,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像Bentonville、Omaha、Midland这些小城,学区质量好得不得了,考虑到当地人口数量如此之少,企业实力又如此之强,难免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是的,公共资源就应当如此倾斜。所以,让好的企业去建设属于自己的社区,这样的“企业办社会”,也应当是未来的方向。

当然,要承认,大部分Fortune 500还是在大都市的。即便企业总部是在小城镇,业务也离不开大都市,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我还是做出了Fortune 500与全球大都市之间的关系图,(国内绝无仅有,点击查看大图):

/pic/2_R7EQPZtKgQQmlicKnapf6RopbnpZpw.jpg

整理上面这张图,着实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掌握Fortune 500全貌,非常有意义。简言之:

1、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石油、电力等大型能源企业,以及主要金融企业,基本都在榜单中,体型越大的国家,这类企业受益越多,这是基础设施行业的先天优势。

2、除美国、德国外,其他国家的上榜企业大都集中在个别大都市。这是经济的区域性是否均衡的又一个反应。能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之外,培育出更多本土的大型企业,是能否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化发展的关键,也将是影响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关键。

3、美国上榜132家公司,中国上榜115家公司,日本上榜51家公司,列前三位。Fortune 500杂志对此的评价是,“虽然中国在上榜公司数量上远远超越排在第三位的日本,但是除了金融业,该国上榜主体是10家电子和通信行业公司和10家汽车制造业公司,来自具备创新能力的优势行业;作为对比,中国除了金融业,最多的行业分布是19家能源、炼油、采矿公司和14家房地产、工程与建筑公司。”从Fortune 500的行业分布来看,**中国未来在IT、医疗、汽车、食品等领域,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尤其考虑到中国本土的市场优势。**如何看“高速”向“高质量”转型成功了,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榜单上的中国企业,能不能变成高质量的企业。

4、金融与实体恒强的,只有美国(但要占领华尔街的,把特朗普送上总统宝座的,也是美国)。实体恒强,金融全面服务于实体的,只有德国。实体还有些实力,但总体已让位于金融的,是日本。日本目前在汽车行业依然强大,包括特斯拉的电池仍然由松下提供。除瑞士等个别小国外,凡以金融为主的国家,区域不均衡情况都很严重。穷国也有大都市,资源集中起来,都有大都市,大都市以外有什么,就不好说了。

如果仅是关注超大型企业,并不能反应一个经济体的全貌,而人口众多的大国,也不可能寄希望于依靠少数大型企业去解决大部分就业问题。如前所述,德国都市圈的均衡发展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收集相关数据就成为自然的选择。幸运的是,德国的Hermann Simon教授早在30年前就开始研究德国的Hidden Champions,也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被上海应勇市长念兹在兹的“隐形冠军企业”。Simon教授认为,**德国拥有大量的中小型隐形冠军企业,是德国经济长盛不衰的关键。它们集中在制造业,以家族企业为主要形态,普遍拥有数十甚至上百年历史,在细分市场领域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在经营中十分重视研发费用投入,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这些企业大多刻意保持低调,不追求上市,只在本行业持续耕耘(这个标准,是不是感觉跟“亩产英雄”很相似)。**在Simon教授的著述中,并没有反应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地区分布,于是我加以整理,形成了以下数据(国内绝无仅有,敲黑板,划重点,点击查看大图):

/pic/3_XxGO7LTh0b2TygD7yIjM9DwkicqjCg.jpg

**每当看到这张图,我都会心生感慨。**拥有全球60%市场份额的热成型包装机制造商Multivac,位于只有2000人的小镇Wolfertschwenden;全球最大的口红生产设备制造商Weckerle,位于只有3000人的小镇Weilheim;已经有100年历史的全球最大的购物推车和行李推车制造商Wanzl,位于只有7000人的小镇Leipheim;而中国父母们耳熟能详的Hipp,也不过是坐落在只有2.5万人的Pfaffenhofen。要知道,今天已经位列Fortune 500的SAP,曾经也是在这个表单中的中小企业。中国堪比欧洲的版图和巨大的市场,能否在更多的地方培育出这样的Hidden Champions,将是实体经济是否健康,区域能否均衡发展的关键,也是避免重蹈日本超级都市老龄化覆辙的关键。我认为,中国的“亩产英雄”在哪里,未来的Hidden Champions就将在哪里。

其实,中国工信部早在2016和2017年就分两批公布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坦率的讲,根据Simon教授的研究,德国的Hidden Champions之所以能够发展数十上百年,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自己不愿暴露自己,我认为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应当做的是提供能够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土壤,而不是将他们列举和暴露出来,尽管基于中国的国情,这可能是为了给予资源倾斜,但不要忘了,短视的金融资本,恰恰也在伺机而动。如果在没有配套的资源支持(包括长期金融支持)政策出台之前就加以暴露,又将掀起一波炒作的高潮。真正要培育隐形冠军,有形的手恐怕还要收回去一些。像浙江那样具有可操作性的亩产政策,才是目前最需要的。

**此外,我不知道,那位每天鼓吹只有超大型都市才有利于人才聚集、企业发展,上海不规划5,000万人口就是资源浪费的“经济学博士”、“人口学专家”,有没有机会看到本文,如果能够看到,面对这些身在小镇的Hidden Champions和Fortune 500,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斯坦福真的好意思让你说是从他们那里毕业的吗?

在此,我不由得要放出下面这张图(Fortune 500整理的,图够大也够恶心了,不用点击):

/pic/4_icdjkmUupPWSTYkVkMqVtKKtQuQ95w.jpg

**我不知道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如果一个国家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都是金融企业,这个国家还会有前途吗?**德国和中国的对比是多么的强烈。

几年前,我访问PwC德国分部时,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提及德国知名企业名录时,他们只介绍了安联保险这一家金融机构,其余都是实业公司。而在BMW总部访问时,他们不断强调,由于老龄化问题,德国企业非常缺乏年轻的工程师,希望通过引进人才来加以补充,非常认可中国人的素质和勤奋,但也非常遗憾于中国学德语的年轻人太少。**在走访了多家德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后,他们没有一家主动提到跟金融有关的任何词汇。**这样的国家,经济怎可能不强劲?金融危机于它又何干呢?

为作进一步横向比较,我又整理了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数据。日本产业经济省于2014年评定了“Global Niche Top 100”,可以看作是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名录(国内绝无仅有,敲黑板,划重点,点击看大图):

/pic/5_o1gAA740xeSw7HLqRqcLLuFiadNdLA.jpg

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高度集中于三大都市圈,其余地区很少,这是区域经济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回顾一下前两篇文章,我们应该记得,日本的核心都市圈战略,使全国大部分资源聚集于东京、京阪神和中京三大都市圈,导致三大都市圈外首先进入老龄化,中小企业无法落地生长。再加之广场协议之后的地产和金融泡沫,错过强化实体的黄金期,当德国无视金融继续埋头于实业,继续将中小实体企业干成百年老店、隐形冠军的时候,日本在地产金融的泡沫中醉生梦死,等醒来时,区域不均衡和老龄化已经无法逆转。日本和德国,在经济上,的确早已是两个世界。尽管,中国与日本,仿佛也还隔着一个世界。

企业,作为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的创造者和城市扩张的推动者。而一个城市,能否善待所有企业,能否愿意等待中小企业成长,能否给予真正的支持与培育,则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能否持续繁荣的关键。中国,已经走过了钢筋水泥的拐点,过剩的低端产能和天量的债务已经无法维继。要想拥有健康的实体未来,既需要对金融乱象进行监管抑制,更需要有让中小企业成长为old money的耐心和毅力。让我们多一些隐形冠军和亩产英雄,少一些独角兽吧。未来的方向,不知道你心里有数了没有?

以上。

没读前两篇的,自觉翻回去读:

1、大都市与小城镇——从东京的人口说起

2、大都市与小城镇——都市圈的真相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号

/pic/6_diczqOThwXLqxZRjDmauxsUTenWd4w.jpg

浩泉2018-01-31 13:01:12

这篇很有启示,一边看一边百度。确实太长,要慢慢消化。有机会开个小密圈吧。知识值得付费,同时也方便分享一些碎片化的想法。我不转朋友圈是感觉已经过了转发的阶段,更倾向于融会贯通后以自己的方式发出来。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会单独发送。

作者

我最鄙视的,就是知识付费,能付费的是咨询,不是知识,穷人才会想着用知识去收费,赚另一些穷人的钱

浩泉2018-01-31 13:16:59

完全理解并十分认同你的想法。我也“好为人师”地在购房上手把手义务帮助了好多人,有些人可以说是改变了命运。我尊重知识的价值,想聊表心意却发现没有表示的途径[偷笑][偷笑]

作者

真正的知识需要被传播,不需要被消费

Jelica菜2018-02-05 12:07:33

第一次关注作者的文章,朋友圈如此严谨见解独立的文章少之又少,作者的学术功底和思维深度非常了不起。作为一个7年的金融从业者,作者的文章更加深我要脱虚向实的人生规划。会持续关注您高质量的思维成果。

大连农畅Green2018-02-01 23:19:51

好文章,作者辛苦了!我是做农业的,看完这篇文章很困惑,我觉得农业应该是科学性很强的高大上产业,但为什么品牌都是老干妈、王守义十三香这样的名字。门槛极低,满朋友圈卖苹果、橙子的。。。初级农产品维持着1-3%的毛利润,这样的大环境农业还有救吗?如果脱离金融资本,中国农业是否会出现更多亩产英雄?

作者

好问题,食品行业在全球来看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利润丰厚的行业,诞生了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不只是农业,其他实业也面临这个问题。明天的文章作部分回答。

一木又一寸2018-02-02 21:54:52

我是学税务的,第一次读作者的文章,联想到要发展实体经济,是不是需要税收政策的支持呢,想想看看能不能选这方面写论文

作者

值得研究

与苏格拉底为友2018-02-03 23:57:10

那是在证券行业买方或卖方做研究的?也可能是财经记者?能有幸加你微信吗?

作者

都不是,只是出于兴趣

慢慢2018-02-03 19:46:44

一直关注实体经济,工科男,一直为房地产做勘察,很少为实体工厂企业做勘察项目。

阿铁2018-01-31 09:30:15

一直关注,每次更新必看。这次作者居然连更三篇,惊喜。感谢这一系列的研究和心血。有点不认同的是,用高利润率中国企业和日,德隐形冠军(上榜标准未给出)对比,标准不同,对比是不是说服力不够? 希望能继续读到作者文章,能独立思考,将来也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文字。 最后谈下,之所以没转发,也是碍于朋友圈文章的普遍尿性,感觉会点看此文的人不多。反思一下,这样劣币驱逐良币,也是不对的,已转发。

作者

高利润率中国企业是想说明金融侵蚀实体,不可维系。德国和日本Hidden Champions的数据来源在图片下方都有,可以查到标准,为了行文流畅,没有列出来。

与苏格拉底为友2018-02-03 23:22:23

哥们,你是干啥的呢?文章都这么独辟蹊径却又鞭辟入里的。从来不评论的我都忍不住上来问问了

作者

你猜

洪建生2018-02-03 07:40:01

小孩读大学(成白领、工程师),读技校(成工人,技工),毕业后在德国技工和工程师的待遇和社会认同度是相同的,可能这才是德国实体企业强的最大原因吧。 现在国内不缺高级工程师,缺受过良好系统教育的高级技工!

daywalkersir2018-05-28 20:36:05

大师,请问这是《大都市与小城镇——城市的细胞》吗?

作者

是的,名称后来有改

李安平2018-03-07 18:41:02

我最鄙视的,就是知识付费,能付费的是咨询,不是知识,穷人才会想着用知识去收费,赚另一些穷人的钱 真正的知识需要被传播,不需要被消费的。 为给作者这两个观点点赞,认同。 知识是无价的,思维是无价的 无等于没有,把话说出去了, 然后真正产生价值的是实际做事的作用。 这或许就是咨询,出 方案的意义价值

yan2018-03-07 05:04:50

赞 您应该看到,Z*F已经意识到,在做了。并且规划了何止十年。中小企业的春天,五年后吧。“不知易,何以为相。”

覃筱獅狮詩诗2018-02-22 11:16:33

老师新年好!我是微信公众号“华章管理”(ID:hzbook_gl)的小编,申请转载您发布的这篇文章。转载时,会对版式有调整~ 我们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官方平台,我们非常看重文章质量,会在文首作者栏备注作者名,并在文末注明来源公众号,ID和作者简介。如果方便,请给我们双勾,谢谢您!

作者

已设置白名单

李斌℡12018-02-02 16:04:14

多一些亩产英雄和隐形冠军,少一些泡沫独角兽 申请白名单转载这篇文章到公众号燕园研修(id:yanyuan2005) 感谢!

玛雅2018-02-02 13:14:26

您好!我是盛景商业评论的编辑,想转发这篇文章,会标注清楚来源与作者,可否开个白名单,ID:sjwl360 谢谢您[太阳]

作者

已设置白名单

山粉2021-09-02 15:54:14

2021年9月1日才看到这三篇文章。好烧脑,数据资料翔实,碰到这样的公众号,三生有幸!慕老师您辛苦啦!

作者

[抱拳]

东方初白2018-05-28 08:37:26

好文章,标准值得深化研究

宁静致远2018-05-21 21:17:35

看到那张大字的图,真的是无语了

William2018-02-01 16:12:09

图真的很费心血哎,感谢感谢。

智能水艺任建强2018-01-31 20:43:22

感觉作者80%可能是A型血,20%是AB型。 很不错的见解,深表认同,果断转发!

作者

血型猜错了,让你失望了

谷神子2018-01-31 19:19:28

德国,我很敬佩的一个国家,有创新,有活力,有担当,用实力说话,经济发展有质有量,而不是简单的追求虚拟经济!感谢前辈的这三篇文章,有数据支撑,成理论体系,富知识涵养,反复品味中!

孟描纱2021-08-26 16:38:39

现在才看到这篇文章,真的特别有启发,对自己的职业和学习规划很有借鉴意义。谢谢! 以前不喜欢留言,后来看你的文章才知道,理智的表达赞许和反对都很重要,再次感谢[爱心]

Tan2021-07-17 08:19:50

U.S.走上均匀发展道路跟很多随机因素有关。比如很多公立大学所在地是land grant bill一百多年前决定的。很随机的一个事。而且要考虑让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接受高等教育,所以不少著名大学在偏僻小城。很多当地成长起来的企业对当地有很大的回馈。比如建医院 投资教育。同时这些企业并不像国内的企业只愿意招最好大学的毕业生。而是更倾向或者只招当地大学的毕业生。所以当地孩子也很少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上排名更好的学校,因为当地有很好的企业,加上当地的公立大学学费低廉。另外就是超级大城市消费高压力大,而中等城市全国基本一样都舒适度很高。留住了人,企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冰冰岛主2020-05-05 03:27:48

文章读的很慢,时时停下思索, 对比这些年经历的变换, 希望未来真能如作者所言, 扎实做实体企业, 普通百姓跟着享受到红利。

李坤晟2019-06-10 23:29:16

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税收不高,但藏富于民。若完全以亩产论英雄,恐怕不合适。

DaSing2019-06-10 20:03:37

有良心的读书人 得到更多的智慧 我这个博士生在大神这里汲取无限的养分 也只能更加迷茫身处学术圈的定位 谢谢你的爱国心 谢谢你的责任心 我们都要更加坚定

索南顿珠2018-05-22 07:49:07

能够拜读慕峰先生的文章,是我的幸运![合十][合十][合十]

李煜2018-04-14 23:06:17

可惜没有将政治和经济结合起来,只是简单的数字对比

liuxinmin2018-04-14 07:06:13

文章立意很好,但与现实有一些差异。真实的浙江亩产英雄大都是大企业,资本、资产密集型企业。独角兽不一定是泡沫,而大多数是行业龙头,未来发展十分看好。

翁华131222222018-02-22 07:44:23

善待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京沪如果能有个优惠政策“试用期”,那将是了不起的创举。感谢作者的数据整理,非常有用。[强]

梅伟@光伏盒子2018-02-22 07:06:15

已转发,真的是一篇好文章,感谢老师

金小莫2018-02-20 10:34:42

太和我心意了!

贾帅帅2018-02-19 14:43:51

第一次看到这个号,果断关注,辛苦啦,谢谢!

孙成刚2018-02-09 10:12:13

昨天新闻联播有一条新闻是介绍浙江省以亩产论英雄的,篇幅挺长,特来重新拜读!

烟花春复秋2018-02-08 13:30:00

哈喽亲,我是园区界的运营编辑,希望转载此文至我们的公号 园区圈 ID:parkren,还请开个白名单,提前谢过啦[呲牙]

作者

已设置白名单

何工2018-02-08 07:42:37

高水平文章,转发到机工战略群。

虎2018-02-06 10:17:57

为什么产业集中,独角兽集中的都是东方国家?包括韩国。回想一下,计划经济年代产业是分布的,这也是传统能源企业为什么坐落在中国的小城市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后,金融集中,产业不得不跟着钱跑,加上中国文化当中的“合”,被过度解读。西方国家还是坚守自己“分”的文化,尤其欧洲更明显,导致企业主观上可能不想聚集。总之,反者道之动,是时候改变了

制造界-张不器2018-02-05 17:12:21

申请此文白名单。制造界ID:baixiu01。谢谢!

作者

已设置

小碗儿2018-02-05 16:10:10

你好,老师,申请转载这篇文章

作者

请后台留下需要转载的公众号

宋煦冬2018-02-04 20:45:19

穆峰老师好,我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cec2006)的新媒体运营,申请转载这篇原创文章,我们会在文首注明作者和来源。另外不知是否能与穆峰老师建立联系?

白胡椒2018-02-04 15:35:46

可以转发朋友圈吗?

作者

欢迎转发

李巧杰 私董陪跑就是战略实现2018-02-04 08:06:22

深圳海江私董学院申请转载本文,公众号ID:hjsdxy,谢谢[抱拳]

作者

已设置白名单

与苏格拉底为友2018-02-03 23:46:31

是做学术研究的吧?

作者

还真不是

不知秋2018-02-02 20:27:00

提供的材料不错,思考还需独立

不知秋2018-02-02 20:26:29

不太认同作者的观点,唯一认同的是这些体制内大佬学者的发声,很不寻常

怒放2018-02-02 18:19:13

看完很有启发,资料工作做得太精细了,视角也极为独特,求联系方式。

很晕2018-02-01 22:50:56

好文!支持!

TomateGrande2018-02-01 21:49:01

打开了我的认知,第一次接触笔者的文章,恍若擦清凉油般醒神

黄靖斯2018-02-01 21:36:29

您好,新财富杂志请求转载贵号这篇文章,会注明来源和作者,ID:newfortune,谢谢!

作者

已设置白名单

王良锋2018-02-01 13:02:44

中小城市的发展,或者说企业去落户,前提是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以及减少官僚作风。国家从架构上减少行政干预。我感觉深圳那边创新企业不少,用到过一些新产品,都是深圳的公司做的,真心不错。

曹健雄2018-02-01 11:00:56

所谓“智者”才贩卖知识,看好你

SuperMary2018-02-01 09:38:52

您好,求白,格上财富(ID:gesafecom)粉丝100万+,申请转载《多一些亩产英雄和隐形冠军,少一些泡沫独角兽》至公众号和官网。按要求标注来源,非常感谢,麻烦您啦[玫瑰][爱心][玫瑰]

explorer2018-01-31 23:07:34

西西河的葡萄?

Marcia子雨2018-01-31 21:54:35

谢谢,我们创业家app可以也转载一下么?我们会备注好来源和作者

作者

可以,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