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数据来源的严肃类文章,你别再读了

我既不是传统媒体人,也不是新媒体人,长期以来,我只是一个读者。现在,像我这样的读者,已经不少人开始感到网络媒体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关键一点,今天大量的网络文章、评论,自媒体原创也好,企业公众号编写的也好,其中的事例和数据,究竟从哪来的?

我经常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转发各类文章,各种观点,拉到最后一看,出国中介、房屋中介、互金媒体,可是这些发朋友圈的人本身也不差呀,基本属于衣食无忧,少数还已财务自由。我们的信息环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我今天在一个将近200人的群里谈了自己的观点,这个群里有不少自媒体人和网络大媒体的小编,尽管他们都很谦逊,不认为自己有多少影响力,但大家平时看到的很多文章,都是出自他们之手。我在群里做了一个呼吁,说大家以后在网上写文章,能不能把引用的数据来源写上?我以为会得到积极响应,结果令我非常遗憾,没有一个积极响应的,倒是有不少疑问的,理由包括:这有难度啊,难道每个数据都要查最终来源吗?有必要吗,现在读者都不看数据只看结果的?没有必要吧,有些判断不用精确的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的吧?列数据来源会影响阅读感受吧?我写我的,别人爱怎么看是别人的事,管我什么事呢?太过谨慎的话,产量就小了吧,文章就会不及时吧?

如果是在写无聊打趣的文章,这样的回复也算正常吧,但非常可惜的是,这其中不少作者是经常在写严肃类文章的。很多国人,从大的公众号里,经常能读到其中一些作者的文章。我们究竟处在怎样一种信息环境中呢?

数据来源为什么重要?

**第一,是尊重。**对于严肃类文章来讲,数据和事例是支撑观点的关键,除非这些数据是自己得来的,要么是来自别人的一手调查,例如调查记者的报道,要么是来自别人的研究或者官方统计数据。引用别人的东西,还是要讲一下的,这是起码的尊重,这不会影响阅读感受,我的文章一直是会引注的,加一个括号而已,以简称代替也可以。影响阅读绝对不是借口。

**第二,是为了严肃的讨论。**这类作者,对社会的影响其实很大,尽管他们自己不承认,但足以影响到不少人对社会的认识。写作严肃类文章,无论是讨论医药行业、芯片行业还是城市化、老龄化,说到底都不是小话题,引发这样的话题,是需要很认真的对待的。严肃类作者的文章,会被出国中介、地产中介和金融中介所利用,这在今天是十分普遍的情况,这是互联网传播方式导致的。**你严肃了半天,结论可能仍需探讨,但你言之凿凿,却没有数据来源,无法引起适当的讨论和反驳,却被人用来当做情绪化和焦虑化的赚钱工具,这是你的初衷吗?引注一下数据,哪怕你是从百度百科上得来的,不丢人,写作的目的不是树立自己的权威,自媒体或者运营媒体,你怎么可能有权威呢?说到底,你还是有些责任感的,想发表一下自己观点,推动一些进步,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万民景仰的对象。那么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就要允许自己出错,也要允许被别人挑错。**我引注数据的目的,很多时候是为了让别人来挑错,因为我的目的是求真,而不是求100000+。如果目的是为了聚焦讨论某一社会问题,那你必须给人以讨论的基础,如果最关键的数据,来源是不明的,大家就开始讨论结论,如果数据本身有问题呢?如果讨论的基础都没有,那你写作的目的是为什么呢?掀起民意?享受100000+的快感?顺道赚点打赏钱和广告费?还是推动解决任何问题?我很清楚,这里面有利益因素。一方面,现在打赏和广告费真的赚钱,靠写网络文章一个月赚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自媒体不少,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更不要说,大多数互联网媒体的KPI就是跟100000+挂钩的,都是受资本影响的。这就是今天中国人面临的信息现状。

**第三,是为了自己能够进步。如果你接受在文章中引注数据来源,你就会非常重视你写的每句话、得出的每个结论,说到底,作者都还是要脸的。**因为像百度百科、知乎问答或者某个自媒体没有出处的数据,或者网上搜来的数据,往往都很不靠谱,只要你引注这种数据,你自己就觉得不踏实,会非常谨慎的对待,去求证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信息来源只是研究的“开始”,而不是“结论”。**今天我们非常多的大V是很情绪化的,可以说没有受过多少专业训练,对于网络上的数据毫无分辨能力,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统计常识,连统计口径和假设条件都不看,就开始直接把数据拿过来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社科类或者公共政策类的分析文章,提出观点非常容易,你提出任何一个观点,都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的一堆数据来支撑自己。这样的思考方式,自己能够进步吗?还是那句话,你的初衷是什么?

这种信息状态,难道只是作者的问题吗?不是。我认为这个严重的问题,有一半的责任在读者。绝大多数读者根本不计较信息来源,因为我们曾经长期处于一个传统新闻媒体的环境中。无论你多么讨厌传统新闻媒体,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专业性一直是存在的。相当多数传统新闻媒体会专业的去探求真相,这是一个调查过程,取得的是一手资料,还会去找专业人士进行分析,甚至还会将不同的观点冲突展现出来,这就是传统媒体的价值。传统媒体时代,读者或者观众都是处于接受状态,这种接受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新媒体时代。可是新媒体已经变了,**从整体来看,新媒体已经不具有传统媒体那样的专业精神和分析能力,完全可以处于一种情绪化写作的状态,而这种情绪化,显然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焦虑是能够赚钱的,今天恐怕谁也无法否认。

如果作者不改变,那读者应该怎么办?我认为以中国目前的情况,相当多的读者是没有太多辨识能力的。**那么对于严肃类网络文章,读者能够做什么?**我觉得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如果文章的结论是根据某些数据,而这些数据你看不到任何来源,应该选择直接放弃阅读。**以我的经验,这样的文章,十之八九没有任何阅读价值。越多的读者选择这么做,就会逼迫作者去修正自己的写作方式,当作者在引注数据来源时,他就会考虑以后被人批驳的影响,就会促使作者去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

**2、只要是中介类公众号的文章,最好别看了,如果非要看,你就当娱乐新闻看吧,千万不要认真,这类公众号的文章真的没有任何正面价值,有点正面的内容都是转载别人的,不会是自己写的。**房产中介无非就是想说房价永远涨,你不买会亏,论证思路就是各种阴谋论,夹杂财经分析;出国中介无非就是想说你孩子不出国以后就没有出路,空气质量、水质、学区房,总之肯定国内性价比很差;互联网金融中介无非就是想说它有一个产品可以供你选择,然后你一看,年利率超过10%。这种公众号,即便转发了任何有意义的文章,都不需要阅读,因为他们不会作任何原创。你可以选择买房、移民、投资,但麻烦你做点专业分析,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一点。如果你买不起房、移不了民、投不了资,这样的文章你更不需要看,因为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3、不要轻信100000+。**我开这个公众号已经两年半了,有很多做粉丝生意的读者,本来是来推广我买粉丝的,结果最后莫名其妙的成了这个公号的粉丝。我通过他们了解到不少粉丝经济的现状,可以说是相当触目惊心了。这个情况其实在PC时代就有,只是现在情况非常普遍,几乎但凡要以干互联网媒体为生的,就必须参与这个游戏,许多非常知名的公众号也逃不脱这个怪圈。所以你读到的100000+并不能代表什么。

**我一直呼吁更多专业人士开始写作,也逐渐开始得到积极回应。****对自媒体或者网络媒体而言,可能会很快迎来一个拐点,高质量的读者会逐渐抛弃掉大量没有原创能力、分析能力的公众号,公众号的频率不再重要,质量将更加重要。**这个过程是互动的,读者必须参与,目前读者能做的,就是对那些没有数据来源的公众号一定要存疑,你可以不去验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但如果没有来源,一定要保持高度质疑。质疑的人越多,就会逼迫更多作者去改变自己的写作习惯,整体信息环境才能得到提升。而对数据较真的读者,完全可以去挑战作者,从而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习惯。越多的人这样做,我们的信息环境才会越好。

高质量的读者将与高价值的媒体或者自媒体挂钩,他们将会更加集中。这个选择的过程,也会抑制资本的负面作用,这就是社会选择对市场的反向影响。而对于自媒体和商业类新媒体,也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写作,除非你是做娱乐的,如果你坚持做严肃类报道和写作,将很快受到这方面的挑战。

做到以上不难,作为严肃类文章的作者,引用的数据和事例请写上来源;作为严肃类文章的读者,对那些没有来源的文章,就别再读了,至少不用选择轻信,逐渐让那些高质量的媒体成为你的信息来源。互联网媒体时代是可以进化得更好的,让我们从一些简单的事开始做起吧。

以上。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号

/pic/1_ZuGnYXqHLST2oOMYvOlZrR2oRll7sg.jpg

王宗益 海狗种水果2018-07-11 18:22:58

这些年来,我最喜欢的新媒体公司,一直都是京东和当当。有句话说得好,所谓的新媒体,就是原来的媒体人抛弃了编辑团队的支持,更加随意的创作。在这个字里行间透着“不靠谱”的新媒体时代里,还是读书靠谱啊。

作者

我特别想看看哪家新媒体敢转载本文,那多半是很有投资价值的

Yuqing Zhu2018-07-11 22:54:00

太片面了,首先,文章类型千千万,严肃类文章种类也不少,各有各能满足的读者群,怎么都要求数据和数据来源呢?其次,数据也可能说谎啊,有数据和数据来源也不怎么样,有本书就专门讲数据说谎这个事情,再者,抬个杠,有数据没来源,也可以严肃的漂亮,比如,展示作者新颖超凡的逻辑思考力或想象力

作者

引用别人的数据,写出来源,有什么障碍吗?不想写需要讲那么多理由吗?

Xiaoqing(张晓庆)2018-07-11 20:30:37

请作者推荐一些高质量的公众号哈!大海捞针的确太慢啦!

作者

多读书,读好书

盛世危言2018-07-11 18:30:35

严重赞同。清议误国。很多文章是为预设的结论找数据、论据,逻辑和数理统计都欠缺

Hayden2018-07-11 21:35:52

希望作者能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帮助大家打好基础。比如批判性思维,事理学这种

作者

这个公号应该推荐了不下100本书了

虎2018-07-11 18:50:20

没有数据哪有论据,没有论据立论就是不靠谱,这也算科学精神吧

作者

我这篇没有数据的文章,估计要比很多有数据的文章阅读量大,这就是读者现状

WXK2018-07-14 00:00:29

大额打赏,不只因这篇文章的内容,更因你长期带来的高质量独立观点。

作者

坦率的讲,目前的打赏总额,还赶不上我写一个系列买的资料钱多

草芥2018-07-11 19:18:36

像你这种求真求是求实的人少得可怜,人家都是求利,真本事都用在吸引读者身上了,什么治学态度、实事求是之类的,能快来钱吗?自始至终,所讲所说的不过是一些皮相、结论,所谓骨与肉、核心逻辑哪能给你说?就跟那些荐股的一样,啰哩啰嗦仔细一想,就是各种术语掺杂的混合屁嘛[呲牙]

作者

其实不少,你需要清理自己关注的公众号了呀

你的绿箭2018-07-11 19:01:03

最近在看《学会提问》,逐步尝试去构建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每天铺天盖地涌过来的文章,很多都只是提出观点而已,然后就看到很多人把观点当做事实。有意识去区分观点,事实和假设的人好像不太多。

作者

别人怎么做不重要,脱离别人的思维模式,往往很重要

鱼包2018-07-12 09:07:21

其实绝大多数人看公众号文章,并不是来追求真理的,只是发泄情绪的。多数人只是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已,你认真你就输了。我不太相信,真正思考过的原创文章会有很大的受众。反而是那些情绪发泄式的文章,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看。真正愿意思考的人其实很少,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社会精英,我觉得你不如做一个小众的公众号。

作者

的确很小众啊

Yangxq2018-07-11 19:00:46

不要说自媒体了,就是看出版书籍,国内作者很少注明引用数据、文献出处,国外作者就严肃多了。我是历史爱好者,现在不论是中国史还是外国史,中国作者都没法看,感觉就是网络写手的样子,翻翻就好了,不值得买回去重复看。

作者

书本作者是科研经费养起来的,网络媒体是读者养起来的,读者更能决定网络媒体的未来

小筱2018-07-12 14:54:27

赞同,要是没有准确的来源,相当于胡说八道、意淫

M烟火蔓延-刘美军2018-07-12 01:33:50

佩服,作者敢提这事,不过您的推文确实都有数据出处。说实话现在好多大号真是信口开河。还好公号文看多了都知道跟利益相关,图个点击阅读。要说有用有益,先打三折吧。作者说得对回到多读书

乘风破浪2018-07-12 00:51:34

看过任老一句话:数据都是用来使你信服的,数据都是骗人的

虎2018-07-11 19:00:12

做为一个教育营销工作者,想多说几句,我们国家现阶段严重缺乏辩论精神和发展的土壤,国人热衷于聊天,侃大山,坐而论道,诚然,道不是我们人可以讲清楚的,而辩论文化也是先秦之前中华文化之瑰宝,发展要辩论,外交要辩论,生意场上也要“辩论”,可是我们孩子的教育里呢?完全没有了辩论的文化,这也许是国人热衷没有立论依据的那些公众号文章的消费环境吧

佑任2018-07-11 18:33:53

说得非常好,高度认同。严谨、专业、理性是智识的基础。如今信息如此驳杂,过滤伪知识,获取高质量信息是严肃读者很头疼的事。喜欢作者的文字,就在于法律人的严谨、专业和大历史观。公众号也需要来一场供给侧改革,希望看到更多高质量的智识供给。

作者

这跟具体哪个专业无关的

Kevien2018-08-08 10:27:06

受到大学时期做论文的影响,对于论证观点的文章应该要有一定的选择性。比较认同的尊重这点,在现今流量为王的情况下,很多文章根据不知源头的数据造成太多的捏造。在尊重每一位读者,数据源头作者上,有数据列举和事实阐明的文章,应该指出引用之处。个人觉得作者的主要意思是劝说读者有一定的辩解能力,文章类型是有很多,表现形式都有很多,但说得对不对,真不真是另一回事。按效率来说,吸收一些有真实数据的文章或者作者更有效率,而且更能明事理,做一个不容易被误导的读者

LHM2018-08-08 09:15:53

数据可以有,但是数据的可信性的就有待考察了,也不能单凭数据来源就能确定数据的真实性

作者

有数据是前提,没有数据,否定的依据都没有

使劲胡2018-07-13 01:29:12

本质还是在于愿意花费心力的人少了。我认识几个一定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教授,整天也是听风就是雨,虽然不会在学术著作里乱写,但不妨碍在讲课作报告时胡扯啊。影响的信众也未必少。

风之占星师2018-07-12 17:45:49

可以做个平台那么?数据有问题的作者和文章,不能在这个平台生存,这点也是这个平台的价值所在。只是大概的一个想法,具体能否做怎么做,需要好好考虑了。

作者

难度太大

慕峰Terry2018-07-12 08:21:50

好文!为同名作者点赞

作者

有缘

使独尊2018-07-11 22:43:07

题,幸好是不一定,否则,亦就不会有这篇文章的存在。但是题,我们幸福来源的毛先生早就说了,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不可靠的根据,结论亦往往不可靠。但是,可靠的根据了,结论亦不一定可靠。然,我一直呼吁更多专业人士开始写作,也逐渐开始得到积极回应。这一点我非常认可。曾经,我的想法是,像你这样认知相对完整而不仅仅是由丰富经历成就的人来执教。有丰富的经历,这太难了!有而能够消化,非常不简单,亦肯定能胜任教学。这样的人,不仅知事务事理,亦知人性。因材施教,可望!

三不骷髅2018-07-11 21:38:56

是的!信息源很重要,极度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为吸引关注很多严肃媒体也正在娱乐化,舆论监督的权利自然就没有了[呲牙]最多500人的微信群里是不能说真话的,不是被踢要不就会招来一群人攻击。

林泉2018-07-11 20:55:46

写论文,需要的必要论据,逻辑清楚,严密才能达到效果

梦又飞翔啦2018-07-11 19:56:09

难怪有个成语叫信口开河

哼哼哼哼2018-07-11 18:57:56

我觉得应当形成自媒体中的严肃类文章的规范标准,标准可以比论文低一点

哼哼哼哼2018-07-11 18:54:52

因为他们想要的是10万+,而不是做一篇要上数据库的论文

大四喜2018-07-11 18:37:05

可能对于新媒体来说,宣传、吸粉、流量等重要性大于求真。或许对于这些新媒体来讲,这根本就是打广告来挣钱的方式,没考虑过其他。让新媒体求真,感觉路很漫长。

子非鱼2018-07-11 18:36:07

对的,很多公众号都不发数据来源,特别假

赵斌2018-07-21 12:37:14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过去是信息闭塞的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最重要。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判断信息真伪,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最重要。可惜的是目前大部分的读者,不具备这个能力。

陈奕皆2018-07-16 22:28:22

信息量大,精力有限,识别是最重要的。

宏2018-07-13 18:21:47

有數據有出處,作者認真嚴肅寫作,國家之幸。

海蓝2018-07-13 10:19:35

您好,我们是创业家app,看到你们的微信公众号内容比较优质,邀请你们入驻我们的专栏。请问是否入驻?编辑微信:m-971045906

作者

暂不考虑其他平台,谢谢

小超人王先森2018-07-12 23:39:31

自从偶然关注到这个公众号,就知道它与众不同,见解也更为深刻一些,并且有数据支撑和自己的思维判断,尤其是写韩国财阀的三篇文章,反复读了好几遍,觉得确实不失为好的文章,希望这样的优秀公众号越来越多吧,少一些花里胡哨,信口开河且不负责任的公众号和文章。

李二千-2018-07-12 00:05:27

我也是刚刚创立自己的公众号 最近也想写一点东西 但是不知道去哪儿找官方数据 再一看别的公众号 各种数据满天飘 是我太low了嘛

Flexman2018-07-11 20:07:45

有种东西叫水军,能引导舆论的

作者

本文并非针对水军,比水军影响还要大的

涂鸦2018-07-22 22:45:37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即使有数据来源,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有多少读者有耐心去关注数据?单凭感觉这个比例应该是极少的。初衷是好的,要实现并不容易,需要供需两方共同努力,媒体运营者和作者要重视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品质,当然这也是个没有数据支撑的主观判断。

梧桐听雨2018-07-19 15:48:25

很多公众号内容都很不错,需要啃反复的读,不然碎片化的东西看了没啥用

LKZ2018-07-18 18:21:26

正常来说个人的认知水平会随着见多识广逐渐提升,但是怎么可能叫醒装睡的人,改变不肯改变的人呢?

振色识永2018-07-12 08:26:51

好“质量”作家与好“喜欢”读者的关系,是鸡和蛋的关系;相生相克;网红和瓜众相辅相成。要不我们为什么会说社会的进步由精英引领!

Ace2018-07-11 20:08:22

啥东西引用了,结论也是开放式的,那还算忽悠么?韭菜智商全提高了还吃啥呢?能不能开心地割韭菜了?[偷笑]

王鹏2018-07-11 19:43:00

无法同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