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再次“共克时艰”

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或者换个说法,就可以把曾经玩过的游戏,再玩一遍,把割过的韭菜,再割一遍。每个参与者,都还很认真。

比如,把有钱买贵,说成“消费升级”;把没钱买便宜,说成“消费降级”。这种非要把“贫富差距”说成“消费分级”的腔调,好像真的有过什么变化一样。

我们今天去看中西部四线以下的城镇,标配三大件,是民营三高医院、民间小贷公司和山寨日用品。坐在一线格子间里看统计数据的新青年,尽情的分析着拼多多和P2P的消费人群,就好像这些事物是今年才出现的一样。

曾经位于四线以下的山寨厂商和小贷公司,很难想象,有朝一日,自己的行业在“互联网化”之后,不但能撼动陆家嘴写字间的租金,还能敲响大洋彼岸的金锣。在5月15日发表的《是时候彻底反思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了》一文中,我们很清晰的提出,**“平台模式之所以在中国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典型甚至几乎唯一模式,正是由于它在承接制造业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契合了低附加值行业的规模化需求,具体而言,就是扩大了低附加值工业制品的消费规模(也就是将廉价产品通过网络卖给更多的人),以及实现了低附加值服务业的规模化效应(家政、餐饮、外卖和出行等)”。**言未毕两个月,拼多多上市,引爆互联网舆论。

为什么互害可以成为一种席卷财富和实现阶层跃迁的方式?一种解释是,有市场需求。例如,前几天梁宁就给了投资人们十分满意的答案:“拼多多的每一种假货背后,都可能诞生一个小米”,拼多多的假冒伪劣,只是“过程原罪”。与大多数不认可拼多多的自媒体想象不一样,大量投资圈人士对梁宁女士的上述“过程原罪”的观点十分认可。

咱们坦诚一点,谁TM不想搞一把赚得盆满钵满的“过程原罪”?当老电商平台搞完“过程原罪”,升华到fintech后,就开始踢开那些纯正的“假货”。但对那些仍处灰色地带的山寨与仿冒,当立法考虑设置关于电商的连带责任时,平台巨头们难道没有激烈反对?曾经的平台真正足够干净了吗?**今天仍在姑息,是因为利益仍在游说。**但那些纯正的“假货”呢?由于我们仍然能够容忍“过程原罪”,所以它们今天集中到了拼多多。对各位投资人而言,拼多多的洗白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对某家具体企业而言,“过种原罪”是可以容忍的,未来仍有投资价值。但当这个“过程原罪”被洗白后,难道就不会出现下一个“过程原罪”吗?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总在重复,因为我们从未做出彻底反思和根本改变。**已成巨头的老平台不断澄清自己遵纪守法,仍然存在的假冒伪劣只是因为立法不严、监管不力。这是因为老平台“过程原罪”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能再做那些一眼看上去就很难看的事。**但如果要为了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再进一步,给平台设置必要的责任门槛时,平台巨头们就会极其认真的应对,不惜将曾经的监管人员纳入自己的职员序列,许以高薪,再去游说改变立法初衷。估计仍然有人傻到以为只有西方国家才有lobby吧。**对于新平台呢?仍然身处“原罪的过程”之中,十分愤懑,凭什么老平台曾经干同样的龌龊事,你们不针对,非要针对我呢?新平台以后也会长大,也会变白的呀。

是的,新平台也会洗白的,但是,平台背后的一切,会有任何改变吗?

梁宁所言并非事实。小米之所以成为小米,不是因为先有了淘宝。小米根本就不是在电商平台上发展起来的。反过来讲,拼多多反应的低层消费需求所可能产生的制造业机会,跟这些平台,没有一毛钱关系。德国成就了ALDI,日本成就了优衣库,甚至今天仍然位居Fortune 500榜首的Walmart,乃至Costco和Dollar Tree,都是低价、优质的代表。**一流国家的一流企业家,能够眼光向下,不屈从于资本的短期目标,既为低收入阶层提供大量优质、廉价的产品,又能够在此中实现自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你认为老Sam Walton会去华尔街找自己的存在感吗?不,他从来只在Bentonville接见那些他鄙视的银行家。

**中国制造业之艰难,在于制售假冒的违法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这个成本问题,今天完全与互联网平台模式挂钩。过往的立法,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实。**我们的电商巨头,一方面号称在电商领域已一骑绝尘,独步全球,但在涉及约束自身的立法时,又搬出他国,向立法者游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国际惯例”。既然你已是全球首屈一指,为何还要向落后学习?既然你已进入“无人区”,为何还要反向抄袭?难道只是因为已经山寨成习惯?

我们将在不久之后,深入讨论法律的严重滞后,以及当前的立法契机。在本篇中,我们先从宏观层面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仅有散乱的民意,并不能使立法和执法坚决,只有当这种不坚决会造成不能“共克时艰”的后果时,才会出现变革契机。

此当其时。

当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得知,德国、日本和韩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坚,在于国家资源有限,内需不足,只有发展面向全球的制造业,才是强国之路。而进入全球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必须以质量和价格取胜,稍有疏忽,全盘皆输。这不仅是政府的履职问题,更是每个企业自身的生存需求。因此**对于高度依赖外需的制造业强国,产品质量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约束,还要受到国际市场约束,进而使其国内对于产品质量的法律保障,异常严苛。而大量研发投入才能不断形成足够优质产品,当然也就对知识产权十分重视。**这就是中国同样的制造商,出口产品质量曾经总是好过本土销售产品质量的原因,也是今天中国的中产们非常信赖发达国家产品的原因,更是中国的电商巨头们,通过扩大海淘就可以轻松满足今天国内所谓“消费升级”需求的原因。

而对拉美等后发资源大国,一直存在经济学上所谓“资源魔咒”。当资源丰富时,仅以资源出口即可快速获利,往往导致不思进取,最后使得产业无法合理发展,国内贫富悬殊。而资源魔咒下,谁掌控了资源,谁就掌控了命脉,滋生财阀和贪腐。所谓“拉美化”,即是资源魔咒的应验。苏联解体后,以休克疗法快速完成私有化,再以资本赎买快速形成资源聚集的财阀,在此新自由主义转轨过程中,苏联曾经堪比美国的工业能力归于消亡,在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内部再调整之后,已被完全甩出全球产业链之外,沦为石油国家,成为资源魔咒的又一个牺牲品。

**在后发资源大国中,中国凭借异常坚韧的国民品性,从外贸开始,融入全球市场,以廉价劳动力赚取美元,逐步完成产业布局,再开启国内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并未沦入资源魔咒。**东亚模式下对经济独立的共同认识,和渐近的改革方案,使中国并未遭受苏联解体式的冲击。但与其他非资源国家不同,甚至与曾经的资源大国不同,中国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拥有众多的人口资源。自然资源意味着产品,而人口资源则意味着市场。**与以往所有资源大国和资源欠缺的制造业强国不同,中国十几亿人口资源形成的强劲内需市场,足以影响全球。**相应的,中国在很多时候可以关起门来谋发展,大量的企业,只要满足本国内部需求,就可以盆满钵满,去大洋彼岸敲着金锣,讲述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收割金发碧眼的韭菜。

正是这种人口资源魔咒,使得众多企业,在很长时间内,当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时,分别予以对待。对于国际市场,要满足高质量的需求;而对国内市场,则将质量降为其次,以更低的成本保证足够的利润。税赋的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2008年外需不振开始,转向内需拓展时,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平台兴起。大量处于准备升级阶段的制造业企业,遭受电商平台低价低质的山寨产品冲击,我们今天完全难以讲清楚,当年的堪比拼多多的淘宝,究竟消灭了多少有志转型升级的中小制造业企业。这部历史,恐怕只有知悉后来全部打假数据的阿里员工,才能写得出来。GMV估值,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我的视角来看,**中国过去十年的电商平台史,就是中国沦入人口资源魔咒的历史。**因为即便失去了外需市场,只要成本足够低,也能通过量的积累,实现低价低质基础上的扩张,而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扩张,是因为互联网拓展了销售的时间、空间和目标人群。**随着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兴起,传统上对于产品质量、消费者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逐渐归于无效,这种无效之后,是制造业的大洗牌,在极低的违法成本和极高的维权成本之下,劣币驱逐良币,制造业资金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被迫提前开启了服务业解决就业的大门。我们必须了解的事实是,这种立法的长期滞后,有平台反复游说这一重要原因。我们将在不久之后,深入讨论立法如何产生了疏失,造成今天的局面。**在帮助解决就业、科技创新、未来发展方向的种种宏伟蓝图描绘下,那些维系市场经济根基的制度,被平台的“中立性”和所谓safe harbour rules所屏蔽。仅仅不到十年时间,人口资源魔咒又释放出了拼多多。如果再不变革,它决不会是最后一个。连平台都不再需要的微商们正在虎视眈眈。

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席卷韩国,49%的韩国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破产企业高达3万。坚毅的韩国民众纷纷拿出自家的美元和金饰,选择与民选金泳三政府“共克时艰”。但当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时,韩国已经没有民众再次做出这样的选择。

**共克时艰的基础,在于国民与政府之间的完全信任,建立这样的信任,异常艰难,而要打破这样的信任,异常容易。**信任的建立,说不简单,其实也简单。对国民而言,无非住房、教育,乃至食品和医疗的安全;对企业而言,无非通过制度以良币驱逐劣币。

如果说地产与教育,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做改变,那包括食品与医疗产品在内的整个产品质量问题,人人皆是受害人,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可以犹疑之处。信任的重建,**说到底,就是如何尽快通过立法和执法乃至诉讼制度安排,使违法成本远高过违法收益,使维权成本远低于维权收益。**但这简单之后,必须首先认识到一个深刻的现实,也就是从短期看,由于存在足够大的内需市场,在今天的互联网平台基础上,低劣低价、山寨横行,也可以解决就业,也可以培养出大量的独角兽,还可以继续去纳斯达克敲钟。但说到底,这只是人口资源的魔咒,因为只要中国在制造业上仍然不痛下决心思进取,没有足够的制度去保障良币驱逐劣币,那么无论金融方面下多大的决心去杠杆,资金也难以再次进入实体,更不要期待有足够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民企能够重现。而如果制造业企业只在这种低水平上存续,优质的企业一旦有升级的做法就立刻被山寨,再通过平台去挤压,那么曾经的制造业优势,定会在全球继续向前发展的背景下,快速沦为劣势,这就是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必然压力。

要想再次共克时艰,就要立志打破人口资源魔咒,就要清醒的认识到过去十年间互联网平台对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冲击,就要做出比当年德国、日本和韩国更大的决心,将产品质量、消费者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列入最优先的目标,就要细察制造业的苦痛究竟源于哪些具体原因,逐个加以排除。只有如此,才能抑制过去负面效应继续扩大,扭转整个局面。

脱虚向实,不是金融和财政系统做几个判断就能够实现的,如果不关心到具体的实体企业,不明白他们最真实的苦痛与愤懑,不以良币驱逐劣币,仍然山寨横行、危及生命,仍然只关心那些在人口资源魔咒下诞生出来的独角巨兽,仍然以为就业是在靠个别互联网平台而不是平台之后那些艰辛的中小企业在予以解决,恐怕也就再难指望,共克时艰。

以上。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号

/pic/1_Kwdl3Y56SSHtibicDrfN5qHIxAk1Hg.jpg

Allians 赵福海2018-08-08 10:48:52

继续上面未完内容,问为什么不去维权,原因是没有精力和没实际意义,真实情况是如果我总想的去维权估计企业已经死了,这个不抬杠,虽然冷幽默。如此,我们一直努力做创新的公司其实活的艰难,真不如去做个贸易赚钱,大量的假创新假实业拿投资的企业表面活的热烈,真实情况也不会太好,真正好的是德日这些真正有技术和积淀的企业,国内2025很多钱被他们挣走了。无奈,支持作者的思考,为何国内创新难,维权难,需要真正思考了,希望有解决之道。

作者

如果企业的主要精力是用于维权,那企业根本无法正常发展,说明制度出了严重问题。曾经这种问题对上来看并不突出,因为对全盘而言,总有退路。今天退路已经不多,此当其时。

Allians 赵福海2018-08-08 10:45:48

与作者交流下自己所知的内容,几年前公司研发了一套油气设备,销售了四台,对方老板电话中就说我要仿造你们,于是我们放弃继续研发,两年前我们研发了一套高铁智能洗车机,合作者从开始就准备偷窃知识产权,于是在防备中完成了样车,最后对方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电话我说他可以找一个团队仿造去做,无语,一地鸡毛,虽然有发明外观实用专利又如何,一年多了估计他们已经在抄袭了,作为一个研发型企业老总这几年思考战略方向一直在考虑避开围绕低端企业的仿造,现在做的移动机器人也是考虑门槛高,低端企业无法进入。这样形成的局面是仿造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和精神价格越来越低,研发型企业由于无法受益于研发,活的越来越难。还有一个发现是越是高端行业里面的关键零部件最好的都是德日的公司,国内有好的但很少。

ZY2018-08-08 10:33:20

我姐做电子产品的,多年来投资开发的产品被国内山寨后,只做出口订单不内销,现在连出口都被山寨抢单!决定结业!悲痛! 互联网并没有带给我们这种自投资金开发的企业什么好处,反越来越举步维艰!

一夕宇2018-08-08 11:00:08

东三省的衰落究其原因还是资源禀赋消失,坐吃山空,没有及时产业升级跟进。中国过去的发展也是享受了人口的资源禀赋,当人口禀赋消耗殆尽,也会跟东三省一样的下场!

谢思勤2018-08-08 09:20:45

第一次听到人口资源魔咒的概念,这可能是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一个概念了

灵性的追随者2018-08-08 08:54:39

其实昨天晚上还在讨论,都在调侃各种假冒伪略的山寨,其实那些人并没有变化,只不过从一个地方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你的视角和正常的不同,也更清晰,但我也说说我的视角,人命究竟值几何,其实并没有多贵,仔细看看拼多多,更多的是三四线以及更低的农村乡镇,对所有的进行规范,升级是好的,从各个方面说都是好的,但是被工业抽血的广大农业能否享受到红例也就未必了,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谁会有些钱还去买本知是假冒伪略的产品呢,就像你说的消费分级,当规则立法全部都完备,我想,谁也不愿意做那个药神,不是灵性的抉择,而是人性的考量,工业强国是否是个幸福中国,不得而知,是走向幸福的过程?过程的代价谁来承受。其实,各种事情都会发现变化,但不变得就是那么点,终究是施者与受者,即使真的像科幻小说那样步入星际时代,一切也都没有改变。当然,这些话也就像全是谴责却没有建议性意见,有的话也不会在这发评论了。

作者

如果你了解ALDI和Dollar Tree的产品价格,你还会认为“穷人”只有消费劣质的权利吗?

马良伟2018-08-08 08:54:11

基本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了,真不是勒紧裤腰带去空喊什么梦的时代。

谙歆2018-08-08 10:01:37

问题倒逼改革,现在真的是在一个紧要关头,利益藩篱不打破,权力型通货膨胀会加速震荡。

加把劲吧2018-08-09 07:39:13

我有个问题:技术创新跟拼多多有啥关系拼多多上卖的商品,创新度极为有限,创新成本也不高。头部企业继续开发新款就能继续领先。但是高铁科技、芯片科技、航空科技、大型基建设备科技、石油化工科技,这种真正的高科技国内发展和保护得比较好。所以,针对无关痛痒的侵权,国家也没有花大力气管理。如果一个创新形不成技术壁垒或者巨大的成本优势,那么这个创新就应该共享给全行业,作为行业发展的微助力

作者

每个巨大的创新,都源于细微的创新。那些无法成为巨大创新的细微创新,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我们先判断什么是重要,才予以保护,那么那些现在还没有,但未来非常重要的东西,就肯定不会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这个问题,以后会再提及。

李勇辉2018-08-08 11:01:05

作为国民的你我他,都该有这个自觉,思考这个话题!事关美好生活与伟大复兴,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不能等谁来拯救。关注兄台日久,钦佩你的才华和情怀,更钦佩你努力认真的态度。人性趋利避害,价值共享才能同频共振无缝链接。利益共同体为先,责任共同体才有实现的可能,最终建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斩断穷根,共建命运共同体。

作者

谢谢关注

chenWJ2018-08-08 10:08:40

上面那个律师所说的,维权成本很低是对专业的碰瓷公司来说而已。普通人维权,如他所说律师费是大头,几万块钱的律师费往往意味着维权者得不偿失。就我个人(底层用户)隐约有一种焦虑,如果提高赔偿金额过多,损害了厂家,以后会不会不再有价廉能用的东西了?

作者

那为什么美国、德国和日本都能有,中国反而就不能有呢?维权成本不只是消费者的问题,也是中小企业的问题。

闵建中2018-08-08 08:37:34

有态度,有想法,学习了!

草芥2018-08-08 08:26:12

十年前的呼喊,今天还是发人深省

李大仁2018-08-09 09:45:28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公众号背后都是些谁,说明你连专业的门都还没进”。。背后都是些谁呢?确实不知道,也不专业。就是打心底儿喜欢看。这里是一处给我独立思考启发的地方。这里不是充斥情绪化和立场化的地方,没有自怨自艾,没有伤春悲秋,每一篇都能感受到真诚的号召。

但愿我行事坚定2018-08-08 11:43:56

核心之关键,在于就业之稳定,直接系于政权之合法性。我对电商之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认识,今日回头去看,其对于实体产业之发展,确实影响很大,且多有文中所指之弊端。作者用到“共克时艰”可见现在时局之艰难。这届政府挺难的,非有大智慧、大勇气不可。

康定松2018-08-08 09:12:46

支持,路径不能出错,一旦路径错误又不能及时纠正,只会适得其反而至积重难返。

暗夜微光2018-08-08 09:03:56

感觉从根本上改变还需要意识形态上对价值观的改变才有希望。以财富评判成功与否,笑贫不笑娼的背景下制度很难得以完善。短视的企业家、老板唯利是图并在媒体大量鼓吹获得巨额财富的时候很难有人真正以事业为目标进行创业行为。对社会乃至人类有进步意义的可能就更稀有了。

作者

从来不稀有,而且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同时实现

李查德2018-08-08 17:21:42

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个人看到的参考资料会比您写的好吗?

哼哼哼哼2018-08-08 10:53:15

人口资源陷阱这个点很好。另外我觉得那个律师说侵权成本很低也是很好的点

李勇辉2018-08-08 10:36:39

在国家和国民尚未建立共识和机制的情况下,依靠企业单打独斗,完成品牌塑造占领市场,近乎梦幻。在国家相关立法和执行尚未就位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的,只有自建利益共同体,实现协同成势均享其利。要想赢得这场战斗,我们需要确保高利润率,赢得合作伙伴,还得低价优质,赢得用户。这看起来就是个悖论。谁能够创新商业模式,解答这个命题,谁就可以笑傲江湖!

栖心设计工作室 马邈2018-08-08 10:16:31

一针见血

志强2018-08-13 11:51:35

需求才是决定性因素,是需求产生了拼多多,产生了山寨,想想国家扶贫的任务,庞大的低收入群体需要的是低价低质,而不是相对昂贵的低价高质。

作者

需要的只是低价

Flexman2018-08-08 10:20:14

太情绪化了,情绪化的文章会缺乏逻辑,我表示看不下去

LIU2018-08-08 09:35:48

人口资源陷阱是个很不错的提法

暗夜微光2018-08-08 09:15:45

其实也不是没有好的企业,好的企业家。很多在完成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财富,只是这种模式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得不到太多发声的机会。就像你这篇文章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不同,有深度也能引起思考,热门的反而是那些第一时间消费pdd热度的搞笑文章。。

林洪亮2018-08-08 08:36:09

信心的建立很难,破坏却很容易[强]

o2018-09-07 18:03:19

资源魔咒,有点类似后发劣势。 推荐作者看看杨小凯的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很多问题解决的前提是不是政治改革?

作者

次第进行

昊天2018-08-14 09:30:50

不一棍子打死拼多多和某些国产疫苗生产企业,但到了加强立法打击山寨、抄袭、剽窃,打击假冒伪劣,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和按比例(巨额)罚款和索赔制度,以及平台连带问责制度了。

张梦2018-08-13 19:04:01

爷爷去世 回趟家 看到年迈的父母 家庭的窘境 “笑贫不笑娼”的观点令人沉痛 择业也难以回归本心

徐立2018-08-09 17:50:45

精辟、深度好文!可叹,谁人又能站在国之未来之前途而力挽狂澜。然积重难返,国运堪忧啊!

刘振宇2018-08-09 14:02:28

后发国家的制造业是不是都有山寨过程,他们又是如何从山寨变成创新的。个人认为和产业的发展阶段有关,保护创新有时候辩证的看也是阻碍创新。所以保护创新都看到是一个趋势,但是还需要区别对待吧,只能说之前滞后比较多,有些要加速补强,有些还要再看看。

雨中行舟2018-08-08 17:58:20

百家争鸣,有这样的氛围,就有希望。

老张2018-08-08 16:11:43

互联网销售其实是解决了制造行业的两个痛点,一,仓储物流成本。二,汇款问题。这是改开前三十年解决不了的痛。所以还是不能只看到负面,正向的还是要鼓励。知识产权问题不是随着互联网平台才出现的,也不能说是他们的原罪。英国人说的对,不能无限制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要保护的是创新。不然我不是药神的事件会更多的发生。

Lin2018-08-08 15:39:37

支持一下作者,看到别人没有说出来的知识。

小燕2018-08-08 15:06:09

偏偏都是精品,触及灵魂深处

李勇辉2018-08-08 10:44:32

这个世界,交易游戏规则已经到了变革的时候了。如何夺回并重新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是我们国家和企业都需要重点考虑的话题。

枫燎2018-08-08 09:48:17

国民共识,是选择继续沉沦还是涅盘而生?面对利益,考验着我们的人性,人人有责,却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和所能承受的成本。统一这词对于中国,从古到今,何时止?期待百家争鸣,多样共存,更期待共识的统一!求同存异,但要在基本的时代标准之上,无论各个行业。说的杂乱,有些话欲言又止,可能言不及义,望体谅!

柚子酱2018-08-08 08:54:30

找个茬,第九段第四行,“拼多多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