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复社会的事件中应该反思什么

今天北京发生了校工伤害小学生报复社会的事件,令人难过。一段时间以来,类似报复社会事件已发生多起,通常来讲,最终处理方式是伤害人员判刑、安全责任人员处理。此次事件必然也是如此。

但我认为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我认为应该做得更多,包括:

**1、在进行案件处理的同时,由心理专家和社会学专家深入了解具体施害人员的行为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尽可能的公开出来。**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圈层中,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普通人,但报复社会的人往往是“更普通的”那些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更低的普通人,他们处于怎样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在经济下行期有怎样的压力,是需要让更多知道的。并非每个生活艰难的人都会选择暴力,但一旦有人选择,后果都不可承受。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和社会干预是十分稀缺的。

**2、我们要承认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抛开具体案例,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曾经大量的农民工群体二代已经普遍生活在城市,与他们的父辈不同,这些年轻人并没有传统的约束,而是从出生就接受了城市次级群体的身份,他们对城市的诉求是怎样,对社会公平有怎样的观点,对贫富是怎样的看法,其实大多数认为自己很普通的城市居民都是不知道的。但不可否认,正是曾经的工农业剪刀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城市化,这是历史形成的不均衡。这一课终究是要补的。

**3、我们应当研究先发国家在类似阶段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处理方案。**今天我们都知道美国人也有“乡下的悲歌”,也知道大量美国白人其实生活都不如移民的华裔,而产业的变迁、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正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对待这些问题上,哪些国家处理得更好,我们能学到什么,这是学界需要关注的。我正在准备的文章,也会从近六十年全球产业变迁的角度涉及这一问题。这不是一个所谓的学术问题,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4、要多做推进解决问题的增量工作,而不是永求自保。**很多人看到这些事件的反应是,教小孩子怎么逃跑、躲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对推进问题的解决,或者有效的防范,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真是个别突发,能否躲避那是靠个人是否机灵。但真正有意义的工作,还是之前说的那三条,我们应该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这些工作,才是有增量意义的。

这两天一定会有大量的媒体和自媒体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希望能够聚焦,有所推动,而不是众人唾骂、媒体鞭挞、定罪处罚,又再次出现。没有办法能够完全避免事件的发生,但仍然有办法去减少发生的机率。这是应该做的。

以上。

姚敏2019-01-08 17:58:14

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最终会让整个社会埋单

参宿七2019-01-08 21:13:44

我不是太明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比二十年前要好不少。造成他们(以后也有可能是我们)不顾一切的那种绝望感到底是从何而来?对比而来的伤害吗?

作者

只是因为你不了解

张马冀2019-01-08 17:58:10

只靠法律来管理社会中的个人行为,是底线行为,何况底线本身也不能保证公正获得完全的信任,所以无论多苛刻的法律,多先进的技术手段,都没法提高普遍底线。信仰,道德,传统伦理,教育,社会公正,可以交流的社会舆论和心理,才是提高这个底线的办法。

张帅2019-01-10 01:28:03

李玫瑾 曾建议全国的重大案件都应该附上一份犯罪心理分析报告。“从这一个人找出对社会有用的东西。每一个个案都是一个病例,不研究就不知道病因,就无法预防。周一超的问题后来不就是解决了吗,乙肝再也不成为考公务员的障碍了。典型案例能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但这是不正常的,所有的问题都有正常的途径解决,周一超犯罪了他依然要受法律的制裁。”李教授说,目前很多重大案件破获之后,人们关心的是犯罪人是否得到制裁,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中的标本价值,许多犯罪人没有经过心理分析和测试就被枪毙,也就无从得知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肯定不会有新的犯罪预防措施,这就使得社会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

暗夜微光2019-01-08 18:55:49

不光是砍小孩。。最近十四岁以下砍大人的报道也不少

学积有生2019-01-09 03:53:38

二十四史的朝代更迭看穿了所有一切。

Song2019-01-08 18:36:57

赞成查找核心原因的思路,但是否要公布,则要三思后行。因为一旦在公开渠道详细分析原因,客观上就有“合理化”的副作用,容易诱发更多类似事件。报道自杀引发更多自杀,是有数据佐证的。

林洪亮2019-01-08 18:11:29

不公平是现实,如何缩小差距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课题。

Peng_2019-01-08 17:53:11

一只脚步子迈得太大了 另一只脚问题开始越来越多了…

辣炒爱丽丝儿2019-01-08 17:58:02

那。。。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派报告? 了解反社会的成因又不能报,质量万里行的毒害还不够吗。解决了就完事了。 自保就像过马路不能闯红灯,我觉得没毛病。 建议强制关注企业公司员工心理健康,发展兴趣爱好,毕竟应试教育的一个后果就是争强好胜,单一衡量成败,缺乏自我认同,暴力偏激的一小部分人就很有可能自暴自弃,靠这种方式获得关注,获得发声权吧。

Abraham2019-01-08 20:27:08

中国人由于传统美德和惯于不敢反抗,是不是已经比较克制了呢,这个现象值得和国外经济发展对比

光2019-01-08 18:30:48

此类群体的行为成因和人口迁徙融合问题研究是很大课题,至少在城镇化推进当中应当作为考虑方面,也应具备对应的前瞻性策略,而不仅仅是当做个例的应激性处理!

小小竹排江中游2019-01-09 06:04:06

随着经济的衰退失业率的上升,很担心类似的恶性事件会激增。

使独尊2019-01-11 15:43:34

大概十年前,我欲推行公开,认为避免伤害就在于不去伤害,在公开中反而被保护。虽然,没有负责则纵容伤害。那被伤害的人,忍不下那口气,而或弱化或毁灭了对方,自己亦应当遭受相应。或者,有时并非我们不能自强,是我们没有自强的机会?虽然这不完全说得过去,可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而做法不同,自然结局不同。那些所谓的强者,对自己过多而不公的保护,其实最终伤害自己。哪怕有再强大的武力作后盾。毕竟,武力在人心所用。即,善永远是对自己最大的保证。 现在,我还认为公开化是对自我他人最好的保障。很多人,没有约束就都更加恶化。几乎没有例外。

惜时有恒2019-01-10 10:19:46

关注和研究施暴人的确应引起重视,通过研究此人施暴的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提高大家判断、防范、甚至事前疏导的能力,未尝不是个有效办法。

WayneRoy2019-01-09 08:34:10

人的良心决定着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