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了一趟,德村民工进城后的碎碎念
在德国这个大农村待得太久了,回国就跟进了大观园似的,啥也不明白、啥都得问,总感觉自己像个二傻子……
国内前期的基础设施不佳反倒成了优势,没有了老技术对新技术的变革阻力,最明显的就是移动支付和 O2O。反观德国,由于本身比较保守,加上前期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一项新技术的铺开就变得异常艰难,到现在也没个像样的移动支付。
回国导致的环境突然变化,对之前形成的个人管理体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过也感悟了不少东西。先说两个关于生产力和记账的。
保持节律的重要性
在重新适应环境、调整时差的过渡几天,我的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倒是印证了之前的一个观点——不管是工薪上班还是自由职业,保持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律都非常有必要。尤其是自由职业,因为没有了外部环境的强制限制,如何给自己划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就变得非常讲究。
之前在看《软技能》的时候,作者也写到,自由职业保证工作效率的一个重点就是像以前上班一样,划定一个明确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从而形成一个节律。自由职业并不代表随便什么时候工作或休息,自由和随便之间还是有本质的界限。
节律的重要性我在之前就有所体会,而这次更是强化之前的印象。这次回国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时差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在回国的初期确实对我的个人体系造成了不小的打击,集中表现在工作效率和消费把控上。
待办事项越积越多,最明显的就是环境的变化导致生活的节律一下被打乱,很多以为的自律、克制一下变得难以为继。比如在德国家里,我会有固定的时间处理各种待办事项、工作等等。而节律被打乱以后,直接结果就是工作效率奇低,待办事项各种挤压,到家里接近一周才稍微有所改善。
花钱居然不眨眼,我对于消费的控制和节俭大家应该都是有目共睹的(😜 真不要脸)。而即使是这样的我,在环境变化以后,也突然变得花钱大手大脚,以前买东西都是前思后想,现在居然变成分分钟下单。等我幡然醒悟(重新适应个人节律)以后,掐指一算,五位数都出去了。
当年买了 iMac 花了 1800 欧,而我个人的消费预算只有 200 欧元,为此我摊销了整整 18 个月,每个月摊销 100 欧元。这下可好,这个月刚刚把 iMac 摊销完,又背上了新的摊销项目,路漫漫……
手机支付和记账有点八字不合
除了上面所说的节律问题,我发现手机支付对于记账也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付款快捷的直接结果就是消费更加无感。尤其一些比较碎片化消费的场景,比如在小城市去菜市场买个菜要前前后后付款三四笔才能买够东西,记账难度更是直线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定期对账就变得更加重要了,不然很难避免遗漏。不要跟我说「XX 自动记账了解一下」,我比较排斥自动记账,因为会丢失很多重要的细节,更难感知到消费,手动录入消费对我而言是个很重要的过程。
而且各种记账软件我试了很多,绝大部分都把重点过度定位在记录这个环节,对于入门用户而言确实可以帮助培养习惯。但是随着使用深度增加就会发现,记账的重中之重其实是如何高效分析,在这个问题上,MoneyWiz 完爆其他各种 App,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换的。
每个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每天晚上必须蹲在电脑和手机前捅咕半天,才算能把账目弄平。
姥姥学会微信之后
姥姥生活在一东北农村,今年快 80 了,微信用的贼流,视频、朋友圈、红包、支付一样不落,把身边的街坊邻居(差不多年纪)弄得一愣一愣的。
话说之前姥姥去买菜
- 店家:这次怎么用现金了?
- 姥姥:找点零钱,没零钱了。
- 店家:那可惜了,我就爱看你这老太太用微信支付,看一回乐一回。我能给你拍个照吗?
- 姥姥:不行,我怕你把我密码给照去了。
- 店家:&%¥……
后来姥姥讲自己当初学手机的时候,每天睡觉前要复习一遍所有功能,怕一觉起来就忘了——支付是四步,红包是五步。还要有事没事出去买点东西,复习复习。
所以别说老人学不会手机,老人们都强烈的希望了解并参与子女的生活,而微信正是这样的工具。有这么一股劲拉着,什么东西能学不会?
之前老姨(有些地方叫小姨)回姥姥家,一进家门就抱着手机玩。从早上玩到晚上,也不和姥姥说几句话。可算等到晚上了,姥姥合计这不玩手机了,能说几句话、唠唠嗑。结果,在被窝里接着玩,把姥姥气坏了,转过去直接睡觉了。
这还不是重点。后来老姨回家了,一到家就给姥姥播视频,说我到家了,现在没啥事,咱唠会嗑呗……
在姥姥家聊到妈妈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我就闲的没事插了一嘴「我争取能和我妈一起退休」。然后姥姥问,你咋就能退休呢,你才多大。我就犯难了,不知道咋和姥姥解释财务自由。
后来妈妈用水渠做比喻说明,姥姥接了一句,「是不是就和公司入股差不多,别人挣钱你就分钱」。
当时我惊呆了 🤯,没想到姥姥看得这么透彻,甚至超过很多更年轻的人。很多人想着利用资本市场一夜暴富,却看不到分红、派息这一层(可能嫌钱少把)。
只言片语
从上次回国到这次回来,中间发生了好多事,出国以前还没有共享单车,回国的时候… 也没剩几家了。
刚刚下飞机的时候,感觉能听懂身边路人每一句聊天真好。可是几天之后,就又希望听不懂了,移动办公的难度直线上升,你上班的时候,有人在边上一直给你讲段子谁也受不了啊。越来越佩服能在地铁上持续工作的朋友们,👍,真的不容易。
那些月薪上万还哭穷的,以前我还能“同理心”一点。这次回了老家,一辽宁县城,大家聊起来,发现确实赚钱不易,普通民众的工资水平确实还是很低的,光看消费升级,没咋见收入升级。你们是没见过那些底层人民为 2000 多的工资苦苦奋斗,把你扔下去你才知道自己之前过得多好。一个亲戚为了给儿子多赚点钱娶媳妇,甚至打算随船出海。
老家喜欢把交女朋友叫做「搞对象」,比如姥姥夸弟弟都是「有出息,搞小姑娘一点都不含糊」,张口闭口都是「搞」,弄得我贼别扭,不知道怎么接好。
很多社会问题、道德问题,说到底都是财务问题。把个人财务弄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是正是很多问题的良药。之前我也写过,下一个 100 万的机会在资本市场,当时(市场底部)没几个人信,后来指数蹭蹭涨上来了,机会没那么好了,大伙反倒都信了。然后经过周五这一大跌,估计又不信了,人心哎……
自动化无人操作是不错,可是为自动化而自动化就有点过分了。去了一趟工行网点,横七竖八摆了三四种机器,我就办个简单的更新身份证的操作,明明人工分分钟就能解决,结果非得在各个机器上尝试。重点是连工作人员自己都搞不明白应该在哪台机器上弄,前后试了三种机器,还是走了一次非正常渠道(先办卡、再销卡),可算是把问题解决了。我只是想更新一下身份证信息而已。
机器视觉的发展普及速度远超我的预料,作为一个德国码农感觉压力好大。连家里小区大门都换了车牌照自动识别系统了。
后记
人要诚信,不能撒谎,撒谎多了最后自己都信了。
前几天为了逃饭局,谎称自己第二天早上 5 点飞广州(实际时间是三天后)。然后回家就开始收拾东西,我把自己都给骗进去了,以为真要第二天飞广州,连带着整个晚上都是蒙的,总感觉第二天要赶飞机。
不过这事也有好的一面,肯定了信念的重要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大家加油 💪。
韩少帅2019-03-11 13:07:54
银行那个机器非常傻缺,全程有大堂工作人员参与,那跟柜台办有什么区别。
作者
有同感
fanny2019-03-11 15:11:44
刚开始我也觉得银行那个很慢,还不如窗口方便,但是办完两次后,流程都会了,大堂经理只要在旁边给我按手指印验证为本人就可以了,几分钟就把办卡啊,换密码啊,电子银行等业务都搞完了,比以前窗口等人快多了
白贵宾2019-03-11 13:18:51
首次留言,感激,能用你的视野拓宽我的视野。
fishleo2019-03-11 13:11:26
把自己蒙进去那个太可爱了。[破涕为笑]我之前也是,有时候为了逃饭局就谎称周末要加班!结果就真的加班了,这么来了两三次之后我再也不敢这么说了。[失望]
作者
果然不止我一个人……
陈逮逮2019-03-11 13:25:58
银行那个机器,反应还不是一般的慢。本来窗口可以办完十个事,那机器只能办理4个。 5个人排队两个小时,亲身体会
陈帅2019-03-11 14:18:45
德国CS的研究生怎么样?码农的工作和国内区别大不大?
作者
cs 是啥我不知道。工作环境和方式区别还是挺大的,以后会写写
靠人品去赢2019-03-11 13:23:50
老家辽西的落后地区,老妈来我这,手机关机也不让买机票说害怕手机没电(她确实也没用过充电宝什么的,飞机票怕费钱)。挺希望她能多接触新鲜事物,还拿着三星note3当个宝,咋说也不换,说字大计算器有记忆功能,买菜买菜都好用,唉。
cution2019-03-11 13:46:23
不觉得银行机器有什么问题,跟人工比边际成本趋近于0。这就好比蒸汽时代刚造出蒸汽火车时大家会嫌它笨重且速度慢一样,拿它与人力马力相比,现在回过头看就是个笑话
作者
但是你不能否认 马拉火车 是个笑话,机器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怎么用。
小透明2019-03-11 14:09:53
墙裂建议不要用微信支付,用支付宝支付,账单自动生成,美滋滋~
作者
微信支付的碎片化真的很难受
吃啊猹 2019-03-11 13:29:41
嘻嘻 感觉你萌萌哒 作为前工行员工感觉这个交易很简单呀 就算折腾半天回柜台上应该一个代码搞定 为啥还得销卡办卡PS全程大堂陪着是因为真的有很多很多人不会用呢现在机器+人工是个过渡期吧
作者
还是分办什么事吧。
gongmin2019-03-11 13:22:22
一直有个想法,是否可以精选红利基金中的成份股作为打新门票,即可以有分红,又能收获打新收益(至少概率还是有的),相比纯粹买红利基金是否是更好的投资策略?
作者
你的资金量得够,一只买一手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你还的考虑每笔交易最低 5 元的佣金。
双木2019-03-11 15:07:03
最近搬家,添置了许多家居设备,然后钱哗哗地流出去但又没啥感觉,的确是手机支付太过容易让人花钱没感觉了。记账已经坚持了快9个月了,之前看博主你的文章是最好记账一年才开始做预算,但最近的支出有点异常,以后能作为预算的材料吗
作者
三个字:平均化
Charles2019-03-11 13:46:28
关于身份证信息,我在某行领号办理,等了大半个小时,办理不到十分钟。这还没完,柜台告诉我刚办理的是借记卡部分,信用卡的还得我打电话办理。我[发怒]
于德建2019-03-13 17:14:23
其实投资类的文章,很少有长久喜欢的作者,从被一篇文章征服后,很喜欢你的文章,透着超乎的理性,带着一点务实和新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的味道
作者
谢谢??,这个评价我喜欢
qinggeouye2019-03-11 19:33:37
那个…为自动化而自动化确实够沙雕…更新个人身份证信息,手机银行 APP「我的」-「设置」-「证件有效期维护」~
作者
我的不行,app 让我去网点
米姐2019-03-11 15:09:02
你们家姥姥真是太可爱了[微笑]希望老了以后脑子也跟她一样好使[微笑]
作者
和我想的一样[呲牙]
志洪同学2019-03-11 13:37:50
有时候好讨厌种种饭局,只想逃回住处,刷刷资讯[微笑]
作者
真朋友的饭局希望越多越好,至于其他的就算了吧。
斯文小姐辟2019-03-11 13:36:03
人在日本 很多地方都有同感啊,每回回国都不一样生机勃勃,再回了日本感觉没有活力。不过最近也要借着涨消费税来推一波无现金化了,发达国家信用卡使用率真是高,尤其是爱积分的日本人简直爱死了信用卡,没有羊毛薅根本不看移动支付的。
奔跑的肉夹馍2019-03-11 13:35:57
想问下钱君用什么软件编辑文章的呢?[憨笑]
作者
css 调的格式
爱吃西瓜的番茄酱2019-03-11 13:17:13
喜欢这样接地气的文章
作者
是因为有瓜吃吗?[坏笑] 和你的昵称很配呢。
Starry2Night2019-03-18 17:38:49
CS=computer science
作者
长知识了
L4L2019-03-16 08:33:56
作建行基层员工表示:在建行智慧柜员机更新个人信息,也1~5分钟(看人脸识别速度)的事。另外机器替代人工是未来趋势,目前的不完善不成熟有技术原因、监管制度要求等等,一切都在慢慢探索和变革中(以上是个人观点)
作者
大趋势肯定是这样的。
星星2019-03-15 16:55:02
就想看看您在国内是如何记账的
作者
就平时那么记呗,只不过漏记稍微多一点,需要更频繁的对账。
张锡贤2019-03-14 11:21:53
每晚临睡前记账 比一次记个十几天轻松不少[呲牙]
双木2019-03-11 22:05:43
又把你关于预算的文章翻了翻,好像懂了。[憨笑]
作者
??
HD2019-03-11 15:39:32
就用过建行和招行的机器,感觉建行的办业务比招行的快多了,虽然都要工作人员在
作者
个人感觉还是分具体网店,不过我也没去过太多哈
Running2019-03-11 14:53:05
身份证更新可以用app啊[脸红]
作者
我的弄不了,不知道为啥识别不出信息,让我去柜台。
若飞2019-03-11 13:40:55
姥姥才是走在时代前沿。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