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实证#74-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
题图:回眸 | 摄影师:张思晨
实盘投资周报第 74 期,最新净值是 1.0206,本周增长 2.23%。
今天的周报写一个我一直想写但没敢写的话题 —— 一句对我影响很深的话。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觉得它对别人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一直不敢写的原因是,总觉得自己现在没有能力把它写好,还需要积累和沉淀。当我半年内在第四本书中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是时候了。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从 George Mumford 的 “Mindful Athlete",英文原文如下: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In that space is our power to choose our response. In our response lies our growth and our freedom.
翻译过来就是: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
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已经不可考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QI 上的考证(见阅读原文)。
我非常、非常喜欢这句话,它有关觉知、有关成长、有关由内向外,把我最近几年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自己的成长以及冥想的经历,都用一句话穿了起来。
有趣的是,这句话不断出现在我接下来读过的书中,包括《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被讨厌的勇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如果说《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和《Mindful Athlete》都是有关冥想,还有情可原。另两本书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关联:《被讨厌的勇气》在讲阿德勒心理学,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则有关个人行事原则和习惯的建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柯维博士,这样形容他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后带来的冲击:
我反复玩味这段文字,它主要阐释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这个理念在我头脑中产生的影响是难以言喻的。虽然一直接受着自我决定论的教育,这句话——“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仍让我感到一股全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我觉得它像是一个素未谋面的新事物,引发了我内心的革命,而且恰逢其时。
在反思中,这句话开始对我的生活模式产生影响。我仿佛跳出了自己的角色,成了一个旁观者,身处那段距离中来观察源自外界的刺激。我可以选择甚至改变回应的方式,还可以选择接受或者至少影响这种刺激。这种内在的自由感令我狂喜。
最近一年,我也经常体会过这样的感觉,自己仿佛能跳出自己的角色,飘在空中,成为一个旁观者。当外界的刺激产生的时候,这段距离给了我自由和平静。
我很尊敬的冥想导师 —— Joseph Goldstein 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Responsive, do not Reactive”,其实也在讲这个距离(Space)。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很多应激反应(Reactive)—— 战或逃(Fight or Flight),这些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类躲避外在危险,更好的保护自己。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应激反应是为了完成生存和繁衍的任务,但并不能让我们更幸福、更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Stimulus),能够在本能的应激反应(Reactive)之前,给自己一段距离,选择合适的回应方式(Responsive),我们就能寻找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举一些每天都会发生的例子:
当你在看书的时候,突然想拿起手机刷一下朋友圈,这是来自大脑的刺激。这时,你可以应激反应(Reactive),马上拿起手机刷一会儿。你也可以在觉知后给自己一段距离(Space),你知道短暂的愉悦后会很空虚,知道继续看书会有更大的愉悦感,于是你选择用继续看书来回应(Responseive);
当别人在讨论中指出你的问题或是批评你做的不对,你感受到自己被冒犯、高大形象岌岌可危。这时,你可以应激反应(Reactive),明知自己错了但依然防卫性的讨论。你也可以在觉知后给自己一段距离(Space),你知道"找到什么是正确的“比捍卫"自己是正确的”,要重要的多,于是你选择接受对方的批评来回应(Responseive);
当你脑海中不停萦绕最近发生的一件令人懊恼的事情,让你无法专心工作或生活。这时,你可以应激反应(Reactive),继续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你也可以在觉知后给自己一段距离(Space),你知道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但你能做到的是过好现在这个时刻,继而去影响旁边的人或事,从而引发更多积极的变化,于是你选择积极主动、专注当下来回应(Responseive);
当你看到朋友圈里一片哀嚎,当你被告知中国要崩溃了,股市要跌到2000点。这时,你可以应激反应(Reactive),点一下清仓卖出的按钮。你也可以在觉知后给自己一段距离(Space),你知道金融市场总会有春夏秋冬,你知道自己投资的初心是中国经济的增长,而这并没有改变,于是你选择继续持有、甚至加大买入来回应(Responseive);
当你开车的时候被旁边野蛮并线的司机惹毛,你觉得你需要使劲按下喇叭然后追上去。这时,你可以应激反应(Reactive),追上去开一下斗气车。你也可以在觉知后给自己一段距离(Space),你知道这种情绪一会儿就会过去,而斗气车引发交通事故的结果是既危险又耽误时间,于是你选择平静的让他并线来回应(Responseive);
当你写的公众号文章或者做的产品被别人夸奖,你的内心充满了被认可的喜悦。这时,你可以应激反应(Reactive),一遍一遍的查看、回忆那些赞扬的细节;你也可以在觉知后给自己一段距离(Space),你知道被认可是追寻内心的结果,但如果一味期待、甚至迎合别人的夸奖有可能丧失继续追求自我的勇气,也有可能故步自封不再敢挑战,于是你选择忘记这些赞扬、继续寻找内心来回应(Responseive);
……
这样的刺激、距离、回应,在我们每天会有很多很多,而幸福、自由和成长,就存在于这个距离中。
Joseph Goldstein 形容那些在刺激(Stimulus) 和回应(Response)之前找到距离(Space)的人会感觉到 Bliss 的状态,这和柯维博士形容自己的感受时用的词是一样的。
Bliss: reach a state of perfect happiness, typically so as to be oblivious of everything else.
这种状态,这个距离,也许需要我们一生的时间去寻找。
首先,你需要觉知。
你需要能觉知到来自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本能的应激反应(Reactive)之前觉知到,这样才能给自己留出一段距离(Space)。无论是禅修、冥想,都是在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我喜欢一个比喻,情绪好比墨镜,大多数人都是在带着这个墨镜在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做出反应。觉知,可以让你摘掉墨镜,用你的内心,去看更真实的世界,去做出更好的回应。
其次,由内向外。
摘掉情绪的墨镜后,你选择的回应(Responsive)方式,是由你的内心(Inner Mind)所决定的。这个内心,是指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指你的行事原则和习惯,是指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想做出更好的回应,就需要更好的内心,你需要用开放的心态、不断成长。
西方有句话:上帝行事由内而外,尘世行事由外而内;东方也有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写的比较长,最后总结一下:人生的自由、幸福、和成长,存在于刺激和回应之间的距离。如何觉知刺激的到来,如何延长那个距离,如何让自己的内心更加丰美、纯净、通透,从而更好的由内向外,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而幸福和自由的秘密,就在这里。
BTW:看到这儿,如果你有打赏的冲动,这是一个刺激(Stimulus),这次先不要留那个距离(Space),直接回应(Responsive)吧 :-)
2、本周操作
=========
- 无
3、最新净值
本周实盘账户无新增资金。
最新的资产是 5,183,937.40,基金净值是 1.0206,本周增长 2.23%。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19年3月15日)(BTW:改回千分位分隔符了 …)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袜子4242020-01-17 20:51:22
这篇让我想起2012年时阿姜诺特尊者的一次开示:伸出3根手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食指是身,中指和无名指紧靠在一起,是一般我们认为的“心”。但中指和无名指是可以分开的,中指是知道(觉知),无名指是念头。当中指(知道)不再靠到左边(身)或右边(心),这时叫做见到名色。 觉知不再和念头粘合在一起。 我当时听这个开示的反应,和某年在大剧院听某个大提琴独奏时是一样的:捂嘴失声惊呼。感觉“被看见”了天机。虽然周围人都很平静……
作者
一念净心,花开遍世界
shine叶湘伦i2019-11-06 21:33:59
这篇很久之前看过,最近在读孟大推荐的《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感动不已,不得不回来留个言~之前看过一些冥想方面的书,像《不羁的灵魂》,《当下的力量》~但是都看的一头雾水,这本觉知书真的有种让我拨云见雾的感觉~万分感谢孟大的推荐~
作者
赞,能帮助到你真好
木子小娜誉2019-03-18 00:20:02
这样看起来,情绪像是生物进化中一个失败的功能,事实真是这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及时的、快速的情绪化反应有没有正面功能呢?虽然一时说不上来,但答案似乎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但这里提到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距离,稍微有些阅历的人都能立即明白它的好处。如果说情绪是有着它的正面意义的,那这里为什么还要尽力避免情绪化的反应呢?换句话说,为什么同样有着积极意义的两个方面却处在了对立面呢? 我想,情绪化反应的积极意义可能更直观地体现在一些有着暴力因素的场景中,比如我们的祖先面对野兽时,或者警卫面对歹徒时。而对于生活在相当安定的环境中的今天的我们,则需要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处理遇到的问题,于是我们需要这段“距离”。而在我们习惯地运用这段距离后,我们的气质会发生改变,这又将最终反应到情绪上,使得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即时做出比原始的情绪化反应更好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段距离,可能算是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
作者
说的非常好,谢谢。把我没说到的也补充的很好,置顶 ~
彩色世界旅2019-03-17 09:55:48
[强] 第一时间想到了达里奥在《原则》中关于友善训练“较低层次的自己”的描述。 较低层次的自己,由杏仁核控制的潜意识和情绪主导; 较高层次的自己,由前额皮层控制的意识和理性思考主导。 类比下,那段距离就是面对刺激时给高层自己与低层自己斗争的空间。也许成长和幸福就是让更多的回应是由高层自己做出决定。 努力!
作者
赞,确实是这样。加油。
失心男M天蝎2019-03-17 10:25:43
从理性的角度说,刺激与回应之间的那段距离是且慢!每当我们贪图眼前小利,忘记更长远的未来时,要告诉自己,且慢!再好好想一想,听一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作者
哈哈,谢谢,且慢的新意译~ 赞一个
我自要爱情宗2019-03-17 11:02:11
老孟写的真好,算是精读的提炼,老孟写写你发故事呗,比如第一桶金,之后怎么规划的,教训和喜悦我们都想听,我想听听五百万背后的故事[机智]
作者
[悠闲]
分拜毛味2019-03-17 09:34:06
心理学上叫「觉察」,是向内探索的第一步,在情绪升起之后做出反应之前,以旁观者的身份品味揣摩体验这些情绪,反问为什么, 过程会很痛苦,因为往往需要通过觉察改善的情绪都是负面情绪。 今天孟总居然将这种技能用到了抵御「好逸恶劳」上,开拓了思路
作者
[强]
不会敷衍尔琳2019-03-17 09:32:42
翻译过来,三思而后行
作者
并不完全是。觉知才有思的空间 ~
许妳生安好姆2019-03-17 10:27:15
我更喜欢直译,“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中我们有权选择我们的回应。我们的回应在于我们的成长和自由。”。 重在人的自由,重在主观能动性。先知己之自由,方能发明本心,察觉万物。进而,认识到万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的控制距离。规律,是控制距离的尺度、依据。
作者
谢谢~
晴子拳2019-03-17 09:35:49
这篇心灵鸡汤,不得不让人赞赏,其实讲白话一些,就是三思而后行,做出决定之前能够先思考,能够觉察自己的当时状态,能够知道冷静的看待遇到的状况。说的都不难,却在实现起开格外的有困难
作者
鸡汤 ……
欲望嚣张总2019-03-17 09:27:27
好喜欢孟总的文字,好认同刺激与回应这段距离,谢谢孟总真心的分享!会一直尾随,希望不要掉队。
作者
[拥抱]
的没道理凸2019-03-17 09:16:16
孟总这里的沙发也不是很好抢[呲牙]
作者
??
小甜儿妹妹属2019-03-17 10:49:35
你讲你觉,吾修吾悟。
小爱锋2019-03-17 09:34:57
我有打赏的应激,我停顿感受了下,依然决定毫不犹豫赞赏,因为文章的观点和文字让我有收获,要读两遍以上。
作者
哈哈,谢谢您~
白羊xuanquanlv2019-03-17 11:18:36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良多。不了解冥想或佛法或宗教的人,一般会理解到三思而后行。而我却感到抓住了那以前无法抓住的关键点。有时候道理谁都懂,但是就是无法深刻体会。这个点是一个开始,一个对甚深的道理去体悟的切入点。非常感谢,非常高兴和幸运看到这篇文章。
作者
[太阳]
苏谨取2019-03-17 09:37:09
孟总写得真好,这种感觉总是能出现,但是就很难表述出来。只能在看到你们说出来的时候,我会拍手说:对,就是这种感觉
作者
[害羞]
超级亥卓然ok2019-03-18 09:27:31
“且慢,容我三思”,第一次听说且慢的时候毫无犹豫就加入了,因为能起这个名字的人,大概率不一般。
作者
谢谢信任
美瞳惰2019-03-17 14:55:57
投资大家首先要是个哲学家,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交易体系,学习了。
万箭穿鑫2019-03-17 11:46:50
换句话说: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怎样看待事实。
作者
阿德勒的“目的论”
情杀犯扑2019-03-17 15:54:28
打开文章看到这句话时,有点摸不着头脑,看了孟大举的相关例子,豁然开朗。仔细多看了几遍,有了更多的感触,我也要多剖析一下自己,谢谢孟大
作者
[拥抱]
我自要爱情宗2019-03-17 14:31:05
孟老师,关注您很久了。第一次赞赏,每周的文章都觉得是众多投资乃至生活文艺资讯里的清流,洗涤内心,去除芜杂。尤其是这篇,给人内心的震撼和触动,感谢您,不仅是投资的引路人,更是人生丰富而幸福的践行者。向您学习!
作者
[拥抱]
小默狮2019-03-17 10:55:49
这篇文章太赞了孟总[强][强][强]打赏!多谢辛劳!每周都有好文章读…真好…
作者
[拥抱]
不撞西墙蚕2019-03-17 10:54:38
有的朋友说,翻译过来是三思而后行。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很准确。三思而后行这种说法,没有体现出,抽离出第三者视角的意味。
作者
赞,非常同意 [强]
深色流氓辰2019-03-17 10:37:38
”当别人在讨论中指出你的问题或是批评你做的不对,你感受到自己被冒犯、高大形象岌岌可危。”看到这句话,脑海里一下子蹦出了 唾面自干 这个词[偷笑]
作者
哈哈,关键的区别是,给自己留一个距离,你会清楚的知道究竟是他故意找茬,还是确实自己不对。
Super丶苏戏go2019-03-17 10:34:47
难怪..我有时其实想看电视剧..但想想看完也就那样..还是安排自己阅读和看书..感觉会更有意思些..
芥烟介酒2019-03-17 09:56:47
发现两处错字:自己放佛能跳出自己的角色 → 仿佛;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本能的应激发应 → 反应 多谢今天的文章,沁人心脾,发人深省
作者
已经修改啦,谢谢指正
小曹DQQ2019-03-17 09:34:53
每次看孟总的文章都能感受到一种inner peace,一种 inner power!
作者
哈,谢谢
被爱情追逐耻2019-03-17 09:25:05
深刻!值得细细品味、体会!愿与且慢一起成长!
作者
[拥抱]
棋爷系2019-03-24 16:15:50
有时候的刺激,得到的反应和回应是一致的,比方看了这个文章就觉得要打赏,觉知一下后,还是应该打赏
作者
哈哈,赞
总会往情深字2019-03-18 09:27:32
最近总是趁午休时间做冥想。 冥想导师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尽可能地,让自己留意到这些念头,也许可以想象,这些念头如写在水面上的文字,呈现了,又消失了……” 我这是种自我的觉知,将自己与感受拉开一段距离,应该也是您口中的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距离。 冥想的效果很明显,我已经可以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自己内心的焦虑,然后一点点安抚它的焦躁
作者
嗯嗯,赞,觉知就是第一步
叁日月宵宵2019-03-17 20:43:16
尊敬的孟老师(见谅这么称呼哈,仅限于这篇文章,让我不得不这么叫,写的真好。其他时候我更愿意叫孟老板[嘿哈]): 看到 @全国粮票 的这则留言:「一个人对本能与理性的控制力大小,取决于他的不耐程度,并与其未来掌握社会资源具有强关联?」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或许,他在表达,如果一个人处于匮乏环境,那么思维也就是匮乏思维,比如见到食物,条件反射般马上吃掉,否则极有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就要饿肚子。要求陷落于这种环境中的人给出距离,不现实。 也就是说,因为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缺乏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留出一段距离,所以更多时候,只能在本能驱使下,每日重复,疲于奔命,劳苦不堪。 那如果能依仗理性,摆脱本能的控制,提高忍耐能力(他的留言中似乎写成了不耐),把「匮乏思维」逐渐转变成「丰盈思维」,习惯于延迟满足,这样的人,大概率今后更加成功,一般社会标准评价体系中的成功(他的留言中所说的:未来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 孟老师今天的文章,我认认真真读了三遍,把自己以前的碎片知识重新串了一下,譬如自我觉察,条件反射,情绪驱使,本能,第三者视角,钝化,钝感,接纳……这篇文章的视角又给我新的感受和领悟。感谢。 对了,请代我向「老板」问好,我是它的云主人,之一。
作者
谢谢 ~ 云主人是什么梗?
放松骨灰2019-03-17 18:29:39
两个BTW都让我笑了[偷笑]
作者
[调皮]
用卡绍2019-03-17 16:20:37
导师的一句话:人最大的不智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却迟迟不愿去做,所以平庸却又自怜的人很多。 有异曲同工之妙。
okearth琴向荣2019-03-17 14:50:56
当事情发生了,且慢半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不要让情绪控制你做决定,这样往往后果更美好。
邪sJLuffy_abc2019-03-17 14:27:36
一个人对本能与理性的控制力大小,取决于他的不耐程度,并与其未来掌握社会资源具有强关联?
作者
嗯?没太懂
中点很远殇2019-03-17 14:13:01
看完文章,突然有种一定要赞赏200的stimulus,按你说的不留space直接给response 余额不足[捂脸]
作者
哈哈
小山羊洋时代2019-03-17 14:06:46
[强]ABC的B
亲吻奇迹停2019-03-17 12:30:50
相当于操作系统收到刺激后给一个强制弹窗,警示之后再做选择。
花为伊人笑92019-03-17 11:25:24
因为投资关注孟总,收获满满。不仅学到关于投资的心态,还有收获很多生活的艺术,感谢!
洞了个树的春天2019-03-17 11:18:15
一周之内看了两遍“菩萨畏因,凡夫畏果”,都在讲因果,原来我们一直游离于因与果和“刺激”与“回应”之间,只是没意识到
作者
[拥抱]
灰色控移2019-03-17 11:00:42
还在上学,抱歉赞赏的金额比较低,那句话见到的时候很熟悉,看到后面才发现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谢谢孟总的解读,对这句话确实有了更多的理解,这句话也和我看过的「情商」有类似的意义。
作者
我开玩笑呢哈,能帮助到别人就最好了
绝望在哭泣窜2019-03-17 10:40:22
可能上大学时有隐约感觉到过,当时和一个朋友讲(偏文艺表达):我看到你对我眨吧眼镜啦,到我决定怎么回应你,这段过程在我心(mind)里!然后…发现遇到刺激停一停再回应…有些难…
情调呐兰2019-03-17 10:07:18
文字比较哲学,不能大口吃,只能慢慢品。
作者
还是不够直白~
暖眸盟2019-03-17 09:46:53
感谢分享,第一次听到这个刺激与回应的观点。谢谢
凸凸凹凸世界2019-03-17 09:41:09
我决定置顶孟总的公众号[呲牙]
说了再见理2019-03-17 09:35:20
借用昨晚看到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你看到了原生家庭,你就摆脱了原生家庭》
作者
收到,我去读一下
jxe695泼2019-03-17 09:31:37
看到这句话竟然瞬间就懂了,因为近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我们跳出自我局限,拥抱的就是更多的自由和幸福[得意]
作者
[强]
我爱史亚男篮2019-03-17 09:27:46
感觉和自控力里面提到的身体的本能应激反应和意志力的本能(三思而后行)有点类似。一个是对危险譬如剑齿虎做出马上的反应,一个是对草莓蛋糕做出的反应,抑制冲动
作者
嗯,可能比这个更深一些~
倾覆架2019-03-17 09:27:25
这两天正被孕期激素水平困扰,想一个刺猬一样看啥都不顺眼,处处想发火[捂脸]事后又因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困扰不解。这篇文章是及时雨,谢谢孟老师。[抱拳][抱拳]
作者
[拥抱][拥抱][拥抱]
幸运的西诺天枰2019-03-17 09:23:41
哈哈,我也在看《被讨厌的勇气》,哈哈哈,我喜欢你的猫,好漂亮啊
作者
哈哈,确实很美
还在就好意2019-09-19 20:29:16
真好 一直有类似的感觉 头一次看到系统的阐述。有一个讨论:这段space 除了像作者觉得一系列例子一样帮助人抑制过激的本能的应激反应 选择更长远收益和理智的回应方法,是否也同样适用在相反的情况?比如遇到了侵害或不正确的事情 应激反应是躲避是沉默忍受 这段space的缓冲和知觉告诉自己要勇敢的面对要据理力争而不是退缩妥协 于是最终选择张嘴发声 选择阐述己见 勇敢a上去 作为回应。 这个知觉的能力和权衡回应方式并作出决策的能力真是人的修养
作者
说的很好 ~
小琦惟2019-09-17 20:49:25
看到第100篇回看,还稀饭这篇。初学冥想,感受更深,更享受这段距离,享受思想在这段距离里跳脱的感觉。
作者
[拥抱]
淩尢岁月2019-03-29 08:46:48
在受到你这篇文章刺激之后,我立即以打赏回应,看来我还是没有给自己留了足够的space啊,哈哈
作者
哈哈,谢谢
情难自持卿2019-03-21 02:18:53
写得太好了!!! 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让我反复阅读的一篇文章[强] 有觉知有意识地活着……
作者
[太阳]
你选择逃避匀2019-03-18 09:58:21
正念和鸡汤是不一样的。 鸡汤倡导人去忍、去对抗、去坚持,而正念则不。
作者
[强]
最爱guazhedemj2019-03-18 09:40:14
知行合一不容易,需要一生不停的艰苦修行
作者
是的
苏婴贪2019-03-17 23:52:09
留言说戴和带墨镜那条,他应该是说戴墨镜是放在眼前,对眼前事物判断有影响,但是带只是在身上,不一定对眼前事物判断有影响,所以希望写成戴墨镜
作者
赞,明白了
铁血1384大本营2019-03-17 19:06:45
看孟老师的文章经常能给我的思想带来冲击,很万幸能看到您的文章,感谢您的分享[耶]
作者
[拥抱]
八区木流prince2019-03-17 18:32:31
觉察 观照 且慢 距离产生美感
作者
[强]
小疯纸灬儒2019-03-17 17:07:09
这应该就是佛学里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亡心城佐2019-03-17 16:30:01
为什么人类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没有进化出足够的距离?如果刻意去修炼,是否可能会和紧急状态下的条件下反射起到冲突,生存度下降。。。。。
作者
自由和幸福,并不是进化的目的
Violet德琳2019-03-17 16:22:38
受教了。 大师天然看到这个距离。我今天才得知这个距离,看了博主文章很有触动。人生中有了这个距离,生出多少不同。
作者
[拥抱]
若璃蚕2019-03-17 16:15:14
思考快与慢里面也有类似的表述,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
花面狸切2019-03-17 15:35:13
个人觉得戴着这个墨镜会比带着这个墨镜更好一些[调皮]
作者
看了几遍都没看懂 …
花为伊人笑92019-03-17 15:11:31
因办公室小事争辩,一直在证明自己是对的,事后向同事道歉没有顾及她的感受,并和对方坦诚表明「证明自己是牛逼的」和「不断追求更牛逼」两者之间千差万别,自己在做的不过是前者。听孟老师这样一说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事儿反推上去还有「刺激」和「回应」这么一层。非常感谢!这周要读的书又有了。周日愉快!
作者
周末愉快~
神精病涩2019-03-17 14:36:22
孟总是什么辈分,孔孟一家,两家的辈分是能想通排列的
作者
繁 [调皮]
馁寻葱挛押妊22019-03-17 14:32:29
孟老师,文章里的书您都是读的英文原著吗?是否英文原著会比中文译本有更多的理解空间呢
作者
有中文版我还是读中文版的 … [捂脸]
小怖時2019-03-17 13:33:00
“观照内心” 推荐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
收到,谢谢推荐,我查一下
Violet德琳2019-03-17 12:49:41
刚开始看这句话的时候没看懂,孟总解释了一下,有点明白了
大鹅28124139912019-03-17 12:20:55
我的认知里,世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所有的东西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或是因果,或是相关。关系存在距离,这个想法丰富了空间感。知道了起点和终点,怎么等待这过程~
要乖不闹淳2019-03-17 12:15:50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想搞搞自媒体写作者方向,但写了一些之后发现,大量的阅读需求都是相当低阶的。想了一下后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之后还是选择为自己的新认识,新总结,新思考的内容写。
作者
[强]
迷心Lovesnow2019-03-17 12:08:14
孟总也要多注意身体 我看最近益达天天在微博打卡运动[呲牙]
作者
嗯嗯,谢谢,很及时 ~
一点点不该告白2019-03-17 11:56:32
既学到了投资方法,又感受到了心理学,更有一种哲学的味道,感谢作者的研究和分享!
作者
[拥抱]
倾覆架2019-03-17 11:24:43
刚好跟我最近所参加一个课程所学的内容很相似,【观、止、行】,时刻带着“观”的觉知,去审视当下的自己是否总是被周遭的环境牵引而走,做出不利他利己的行为;要能及时【止】,中止不好的念头,做出调整,做出利他利己的行为。
逍遙の傑哥2019-03-17 11:00:58
这不是鸡汤,鸡汤从来都只描述美好结果而不说明如何能够到达那儿。感谢作者,好像一个新的认知.行为方式被打开,我要顺着这个思路好好研究下!
作者
[强][强][强]
睡懒觉的猫Zz62019-03-17 10:57:21
这段时间的冥想经历着实让我面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有了一点 space ,但是始终不得其所以然。今日见老师文字,恍然大悟。谢谢孟老师!
作者
[拥抱]
说了再见理2019-03-17 10:55:55
谢谢分享,获益良多。值得反复细看。这是一生的课题。
发呆的台风略2019-03-17 10:48:06
孟总觉得什么是自由
作者
好问题,以后写写~
被推入过去含2019-03-17 10:42:59
孟总一直在自我更新迭代啊[强]
作者
[转圈]
伊辰乐韵2019-03-17 10:38:23
这就是所谓的跳出自我的局限,以第三者视角看问题。摆脱当局者迷的困境
温存疯丫头败2019-03-17 10:31:53
孟总即将跳出三界,超脱俗世,神游五行,得证金丹大道,破碎虚空[微笑] 不过这篇写的很好,很有启发
作者
[白眼][傲慢][委屈]
兔子呀482019-03-17 10:17:06
感觉文章有点高大上,可能不太适合更多的普通受众。如果更接地气一点,应该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一点建议,不一定对。
作者
收到,谢谢。
冷调布2019-03-17 10:09:54
有内涵,可能说出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谢谢!
作者
[拥抱]
大大我的大学2019-03-17 10:03:58
大概一周一篇的发文我总是在期待!阅读后的觉知告诉我,投入到生活中,与震荡的市场保持距离,静观其变做一个静思冥想的人![呲牙]
作者
[强]
丿跟我走吧灬2019-03-17 10:02:00
受教了,贡献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打赏,哈哈哈。
作者
哈,好荣幸,谢谢
总会往情深字2019-03-17 09:59:20
这不就是潜意识和有意识嘛
作者
嗯嗯,是
爱二同志八2019-03-17 09:38:43
原本一直觉着冥想是个玄乎不实际的玩意儿,看完突然想了解一下了
作者
嗯,可以试试
馁寻葱挛押妊22019-03-17 09:38:17
马上买了被讨厌的勇气来看
作者
很好的书~
临时全职男人2019-03-17 09:38:14
好文字是有生命力的[太阳]
作者
[拥抱]
溜子召2019-03-17 09:37:29
人与人真的是有区别的
陈年旧事瓦2019-03-17 09:35:27
学到了,reaction, space, response 我要和我一起调解下给她多一点Space,不然老是我觉得幸福她觉得太[呲牙]累
作者
[强]
夏花愤2019-03-17 09:32:35
冥想真有如此神奇我怀疑
分拜毛味2019-03-17 09:31:31
啥时候我的账户达到百万级别,加油孟总,向牛逼的人看齐。肯定不会差。
花泽熙简单恋2019-03-17 09:30:46
BTW有点灵性,哈哈[呲牙]
作者
[调皮]
张狂美屏2019-03-17 09:30:04
你让脑残粉变理智,那么打赏 就难赚了[闭嘴]
作者
哈哈
yao离愁happy2019-03-17 09:29:20
孟总是个宝藏男孩呀[偷笑]!在想,教养,也是这个知觉后理性应对刺激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吧,一个想法,不一定对[呲牙]。~~哎,请继续散发魅力吧,好让我们爱上你![偷笑][玫瑰]
作者
[太阳]
咸蛋加皮蛋双子2019-03-17 09:27:17
学习成长,谢谢老孟
作者
[拥抱]
yao离愁happy2019-03-17 09:25:05
新读者表示关注晚了
作者
刚刚好~
Z148深圳东2019-03-17 09:20:42
保持距离[白眼]
飞天下老虎2019-03-17 09:19:41
留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