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十分钟就能走完的安逸小城,给生活做减法
我一直觉得生活在一个小城市是件幸运的事。和身边的朋友聊起,我生活的城市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只要不到十分钟的脚程,大家都表示非常惊奇,这样的小城市真的能住吗?
抛去其他复杂的不谈,我给你罗列几个数字,你就会对小城市的优点非常理解:
- 从家里出门到公司,步行 5 分钟;
- 步行 3 分钟到运动场和游泳馆;
- 到政府和邮局步行 5 分钟,因为人少办事基本不用等;
- 到超市区步行 7 分钟,几家连锁超市密集的开在一起;
- 往反方向走 5 分钟就进入了田野和山林。
小城市的布局相比于大城市无比紧凑,在北京、上海、德国斯图加特待过以后,我现在格外喜欢这样的小城,可快可慢,可谓相当惬意。
单就每天节约下的时间就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做我喜欢的事,比如在这里絮絮叨叨的码字写东西 😝(之前每天通勤路上得花 3 个小时)。
当每天必须在路上的时间大幅压缩以后,生活压力明显地下降。不用再担心路上会不会堵车、要赶几点几分的班车等等,稍微早点、稍微晚点都没什么问题。虽然是非常小的改变,但是对生活幸福感和自由度的提升却非常明显。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用买车了,省了一大笔 ✌️。楼下就有一个租赁点,遇到必要的情况租一下就搞定了(直接还没用上过……)。
给生活做减法
诚然小城市必然也会有很多不足,比如没什么大商圈、娱乐场所。
但是我认为这反而是一个很好的给生活做减法的机会,因为我们想要的东西常常很多,但是真正对我们重要的东西其实没多少。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做的事情也就那么多,Dalio 也说过「我们可以做成我们想做的任何一件事,但不能是每一件事」。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尽可能地做好某一件事唯有聚焦,做减法。
我们可能想要上班、想要娱乐、想要逛街、想要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如果仔细想想一段时期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无非就两个核心点,绕着工作和生活转。这些真正核心的需求在小城市都可以得到超额的满足,这就够了。做减法去掉了很多伪需求,提高了重要核心的比重,何尝不也是一种断舍离。
“小城”可以有很多种理解
这样的思路不是一定要用在选城市上,我们可以把思维打开一点,一个大城市中的某一片商圈何尝不是一个个小城。选择小城不一定真的要搬到一个小城市去,而是选择一个符合自己需求的位置,重点在于——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最重要?
对于工作的人而言,有什么能比下班从公司出来,拖着疲惫的身子,5 分钟只能就能到家更增加幸福感?我现在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莫非下了班、吃了饭,去游泳回来,一看时间,「太爽了,平时这个时候还没到家呢。」
安逸导致消沉?
这样安逸的生活会不会导致一个人堕落消沉?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生活的安逸不但不会导致个人停滞不前,反而会给你深度长期思考的机会。只是这份安逸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自己靠努力和选择赢来的,而不是靠运气捡来的(比如投胎),尤其是当我们经历过奔波、浮躁以后,对这份安逸会有更多的理解。
之前在富爸爸系列作品《年轻乐享生活》中读到过这么一段内容:
1994 年,在经过了近 10 年的奋斗之后,我终于获得了财务自由,那年我 47 岁。我的朋友奈尔打电话告诉我:“在出售公司后一定要至少休整一年。”
“休整一年?”我回答,“我要退休,再也不会回来工作。”
“不,你会回来的。”奈尔说。“不到 3 个月,你就会感到无聊透顶,然后建立另外一家公司。”他说,“对你来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无所事事。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建议你,在另起炉灶之前至少要休整一年。”
后来不到 3 个月,作者开始想念工作、想要回来。但是他记着自己当时的目标,真的坚持修整了一年。他开始适应和享受新的生活,因为没有陷于忙忙碌碌,有时间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这也成就了后来《富爸爸》这个系列作品 20 多年的畅销。
当我们为生活忙碌时,总是陷于想活着、多赚钱、快抢坑。而让自己真正安逸下来后,你会开始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和价值。
安逸并不遥远
你可能也会觉得,有很多现实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没有办法完全安逸下来的,工作 996、生病 ICU。但是这种生活真的没有办法避免吗?至少财务自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不再局限于日常开支和养家糊口,就可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什么才是我真正想做的、热爱的东西?面对工作,如果你从来不担心收入,不担心养家糊口,那么这份选择到底是被迫还是你自愿的选择,不就很清楚了吗?
财务自由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对生活的合理规划、依靠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而不是幻想着某一天撞大运。
欢迎参考我的财务自由实证,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Early Retirement)
精选内容
- 推荐书单,自学理财不是事
- 没钱是开始理财的最佳时机,不要「等我有钱以后」
- 我的 GTB 消费体系 | 储蓄和生活品质可以两者兼顾
- 一份财务状况速查清单,你真的准备好投资了吗?
- 关于定投,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合集整理)
也欢迎来我的星球,探讨交流关于 FIRE 的更多内容和干货,这里聚集了一帮和你价值观相同的朋友。有事的、没事的、好奇的都可以来坐坐,有 3 天无条件退款期。
最近几期的精华讨论:
- 学会躺下,是散户开始赚钱的必要条件
- 机遇和积淀哪个更重要?
- 来德村搬砖的几种途径
- 详解各种跟投策略,解决选择困难症
- 怎么理性的“被借钱”
作为星球福利,我把过往的内容精华整理成了一本合集《F.I.R.E 实践指南》,点击原文链接加入
👇
张琦2019-04-25 13:05:49
感觉一个高校就像一个安逸小城哈哈哈
曾丽_lisa2019-04-25 13:43:34
前提是你生活在一个发达国家的小城,国内没法。
作者
这里说的小城也可以理解为大城市中的一个社区,或者是一个卫星城,而不仅仅局限于“城市”这个名字。
Hua2019-04-25 13:37:27
转发给了爸妈,文章不长 但让我十分羡慕加有所领悟 看文章时,我比以往更加渴望财务自由,不是为了可以不工作,而是可以不用为了生存而工作
作者
对,重在选择的自由。
光影_青空2019-04-25 16:09:08
就和高考之后一样嘛,很多人在高考之后就将近4个月的假期中无聊得完全不知道干什么,想读书想回学校。 我觉得这完全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当时是提前录取的,在家休息了差不多半年。 学日语,学口琴,练书法,玩摄影,我感觉一天时间根本就不够用,哪里会无聊。甚至还想继续休息 包括现在工作也一样。下班之后感觉事情挺多的,哪有什么想回单位工作,在家里很无聊之类的说法。 找到自己想要的很重要。
作者
人总要活的“意义”出来
唐克2019-04-25 15:49:41
羡慕你,我也是码农,但是码农工作都集中在大城市(至少我当初找工作的时候是这样的),现在人在柏林,不出意外三年内不会换地方了,但是心里一直向往小城市生活,等机会吧。我好奇:1,你会担心小城市的跳槽空间/涨薪空间小吗?2,为了都能在同一个小城找到工作你和老婆有没有做什么职业发展的重大牺牲的?
作者
还有 3 年很可能就财务自由了,相比于职场的上升(在德国我觉得还是有难度)我觉得财务自由更深的我心。
余刚2019-04-25 15:09:12
一个前提,德村的收入水平大城小城差不多才可以吧
作者
按照传统思维是的。但是财务自由以后当地的收入水平就不再影响自己的实际收入,反而收入水平低一点,消费低一点更有利。
飞鱼2019-04-28 09:07:45
如果有足够的钱,想在南京仙林大学城买房,绿化很好,配套很齐全,有吃饭娱乐的地方,不比市区差,但没有市区那么喧闹拥堵,离市区和紫金山不是太远,每一条路都适合暴走或者骑行,还可以去大学里蹭食堂
张锡贤2019-04-28 04:42:56
我开始理解周围同学们纷纷想考公务员的想法,选择安逸点的生活也是种追求
作者
安逸更重要是种心态,我觉得我们说的安逸不是一个性质。
安之2019-04-25 18:50:55
毕业之后,放弃了去深圳的工作机会;回到了重庆,生活真幸福啊。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吃一顿火锅
陈逮逮2019-04-25 13:24:11
嗯 就如同也大星球 没有噪声 很舒适[偷笑]
Kyle-叶2019-04-25 16:12:33
我看到了重点,财务自由..离我可能还有5-10年以上[流泪]
作者
现在开始永远不晚。
舍予2019-04-25 14:52:36
这是一种自由吧,可进可退
许德裕135568191162019-04-25 14:31:53
想跟你探讨下,毕竟有一种思路是时间换空间,在大城市里,在市区和郊区同等的价格,所买的房间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还是看个人需求吧,如果想要住得舒服,还是得住得远一点,毕竟地价会便宜些
作者
对的,这是个完全主观的选择。
Nico2019-05-04 13:27:12
其实还是分阶段,年轻的时候就是喜欢大城市,中年以后才会慢慢愿意静下来,因为该看的也看过了,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一开始就对世界没什么热情,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没啥希望了我感觉
作者
可能我已经老了吧……
Dimple2019-04-25 15:52:42
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美,以及优势赞 2